原標題:光明時評:對民辦幼兒園「退費難「宜標本兼治
作者:肖羅
疫情危機,讓民辦幼兒園正在經歷自2010年學前教育大發展以來最大的危機。對此,各地陸續推出了各種政策措施和資金幫扶手段,然而民辦幼兒園的危機很難得到質的改善,一部分開始轉行自救,探索多業態發展,開通了網課,當起了主播,甚至有些園開通了「包子鋪」「燒烤鋪」。
這些五花八門的招數,能在多大程度緩解生死存亡的危機,可能無法太過樂觀。隨著暑假漸進,本學期進入尾聲,已經復學的幼兒園自然團結一致向前看,而尚未復學的則基本上面臨春節學期報銷的蓋棺定論。在此背景之下,近期多家媒體報導,多地存在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民辦非普惠園退費難問題。有幼兒園僅退還本學期學費的50%至60%;還有的不予退費,直接充作下學期學費;另有部分則口頭承諾退費,實際以疫情期間尚未辦公、帳上沒錢等理由反覆推遲退費時間。
在疫情影響的各學段教育中,學前教育退費問題最為突出很容易理解。現實中,學前教育就是各階段教育中家庭負擔較重的一段。這一方面原因是學前教育師生比低客觀上人力成本較高,更大原因則是政府和家庭分擔比例,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幼兒園家長繳費佔成本的比例為47.8%,政府分擔的比例為47.3%。也就是說,目前的學前教育中家庭擔負了更多的成本。
為什麼家長關注的退費問題需要理解和保護?一是通常孩子在人家園裡,個體和家庭始終處於弱勢地位,二是確實學前階段付出的費用較多。無論是於法還是於理,園方都應根據主管部門規定將預收取的相關費用退還至學生的監護人。具體的問題如網上教學成本怎麼確定,這些細節都可以討論。但是沒有提供服務的費用必須退還,這是原則和基礎。
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幼兒園在退費問題上不按照原則來辦事。究其原因,除去少部分特例外,大部分確有困難。事實上,很多民辦幼兒園在疫情影響下能夠撐到春季學期結束,沒有關門或轉讓也已經接近山窮水盡。如果退費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外部支援,很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長達半年的疫情中「奮力求生」的結果可能前功盡棄。
對這一類幼兒園,準確來說大部分是沒有政府兜底的民辦幼兒園,首先要進行直接幫扶,按照「一園一策」的方式,由幼兒園提出需求,由政府主管部門評估,制定資金幫扶方案,通過提供免息貸款或設立專項幫扶基金等途徑,幫助幼兒園跨過這一道坎。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如同全國政協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劉焱教授在今年兩會上所言,加強學前教育總體財政投入和生均財政撥款,尤其是必須將普惠性幼兒園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對於普惠性幼兒園,要視同公辦幼兒園在規劃、投入、資源配置、師資隊伍建設和監管等方面一體支持。
對於民辦幼兒園而言,標本均需兼顧。只有治標有效,才能給後續治本「留住青山」、留足時間;只有治本有效,才能讓類似的問題不再重複出現,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抗風險能力,保住我們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而此前已經出現的不少民辦幼兒園不願意轉成普惠性幼兒園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作者系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