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1:01:50 來源:黃山日報
在這種濃厚的書墨氣息中,我對自己家鄉的美景有了更深的見解與認知,希望今後能通過我手中的筆描繪出家鄉的美麗,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今年以來,歙縣紮實有效推進全縣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文化滋養文明,保障群眾共享文化惠民成果,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走進歙縣汪石銘先生圖書館,館內安靜舒適和設施完備的閱讀環境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借閱書籍,大家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一進圖書館,心情一下子就放鬆了,而且現在館裡書籍種類很多,除了文化類外,還有一些烹飪、教育類的書籍,在這裡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學到實用的小知識小妙招,真的特別好。」市民胡美華開心地說道。
今年,歙縣汪石銘先生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創新自習室服務模式,在原有1個自習室的基礎上,新增2個自習室,為考研、公考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切實解決周末節假日「一座難求」的情況。夏鄒睿是一名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半年來,他把這裡作為自己的「充電站」,軟硬設施兼備的環境為他保駕護航。夏鄒睿說道:「在圖書館,會有一種比較安靜、自製的氛圍,而且這裡還會提供免費的wifi,館內工作人員還會貼心地提供熱水等幫助,學習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目前,歙縣擁有歙縣圖書館、歙縣汪石銘先生圖書館以及24小時圖書館三處公共館所。今年,圖書館共完成外借冊次15000餘冊。各借閱、活動室在疫情防控允許的範圍內全部免費開放,提供借閱、自習服務。除閱覽室、自習室外,圖書館還另外增設提升了盲人閱聽室、培訓室、學雷鋒志願服務站等,穩步提升廣大市民的體驗感和獲得感。根據安徽文化雲平臺監測,進館人次逾6萬人。歙縣汪石銘先生圖書館負責人範震宇介紹說:「我們還成立了5處館外流動服務點,這5處館外流動服務點一共有圖書3000多冊,也可以達到每個月近1000人次的借書量。」
這幾天,一場「翰墨抒懷·共慶小康」美術作品展在歙縣文化館如約而至。一幅幅作品生動展現了歙縣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旅遊發展、生態文明以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縣上下奮力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作品以歙縣農村社會進步、文化繁榮、人民幸福、生態治理等相關故事為素材,採用了國畫、油畫、版畫等藝術表現形式,給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歙縣行知中學學生吳凡表示:「在這種濃厚的書墨氣息中,我對自己家鄉的美景有了更深的見解與認知,希望今後能通過我手中的筆描繪出家鄉的美麗,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歙縣堅持把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歙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截至目前,歙縣有3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2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信息共享設備實現全覆蓋。歙縣紮實有效推進全縣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保障群眾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截至11月底,全縣各文化場館共免費接待群眾67.271萬人次;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00餘場次,惠及群眾達80餘萬人次。
·吳燦吳嘉成·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