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處於從四川盆地到低山區的過渡區。在東經105°41′~106°24′和北緯31°22′~31°51′之間。他的邊界是巴中市巴州區,南充儀隴縣,南連南充南部縣,西面廣元蒼溪縣。
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盆地中部和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裡。經汾河至南流,南通蒲鐵路、大運公經縣境西北側,地處重點,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貿易集散地,素有「平遙城,填不完」和「小北京」的美譽。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的平遙縣,是一座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他也被稱為保存最完好的四個古城古城、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
之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代進行了十次修繕,更新了塔,增加了敵塔。康熙四十三年(公元),皇帝西巡途經平遙,建了四座大城樓,使平遙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高約12米,他將佔地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市分為兩種世界風格。城牆內的街道、人行道和城樓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形態,城牆外稱為新城。
徽州古城也是徽商的主要發祥地,文房四寶徽墨硯歙縣的主要產地位於黃山市以東,在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路的中心,惠航和屯蕪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經過。花園,長亭,古橋,什邡,古塔和古民居隨處可見。徽州,簡稱「會」,古名歙州,又稱新安,是晚唐浙江省最早原型的一部分,他也是來源在江南省的劃分之後的名稱。
宣和三年,由歙州改為徽州,政府統治現在歙縣,從此,明清四朝統一了宋元和府六縣,明清時期,徽商統治中國商業長達500多年。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關注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在1987中,國務院批准將徽州地區更改為黃山市。黃山市下屬的徽州區長期以來就是歙縣土地治理,建立了歙縣七個鄉鎮。
安居古城(國家4A)是以大安溪(瓊江)命名的,他有安居樂業之意。古城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面積13.2平方公裡,包括古城核心區和黑龍口、琵琶島、黃家壩、波侖寺等文化旅遊功能區。安居自古以來就發展水路交通,上至川西,向下通達重慶,武漢、上海,舢板,雙飛燕,安嶽船往返穿梭,林立如酒幫、鹽幫、早扎幫、屠宰幫、支步幫、冉幫林立曾是長江上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安居古城距銅梁市區17公裡,距合川市區23公裡,距重慶主城66公裡,距渝遂高速公路少雲互通3.5公裡即可到達,是重慶西旅遊環線的中心節點,如大足石刻、合川釣魚城、潼南楊氏故居等。位於北緯30度的古城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無盡的神秘感。早在兩萬年前,就有祖先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這些村落形成於漢代,到隋唐,成為涪江下遊的主要水道。安居生活在北宋隋開皇八年(公元)、北宋熙寧七年(公元)和明成化十七年建縣
在清雍正第六年(公元),他被併入銅梁縣。安居古城是一座保存完整、規模大、立體感強的風水古城,古城東起飛鳳山,南起龍山,西穿烏木,與北面朝涪江相連,蜿蜒陡峭,矗立在河岸上。有市、區兩級文物古蹟19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處。有宗祠,公會、商會和哥哥協會林立,九宮十八座寺廟令人眼花繚亂,明清時期有許多建築,瓊江和崇德書院的香味很誘人,湖廣、福建、江西、廣東的幫會大廳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