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或者媽祖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東南沿海的朋友而言,更是世世代代的信仰,全國叫得上名的天后宮不下100座,連海外很多國家都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貢奉的均是媽祖林默,她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人們在海上航行前,就要先去天后宮或媽袓廟祭拜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有的基至還會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海神媽祖與很多神不一樣,因為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她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相傳她小時就很勇敢聰明,8歲從師學習,能過目成誦;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指點,授以「玄微秘法」,能識諸般要典;15歲時能為人治病,扶貧濟困;她熟習水性,能駕船、能挽纜,巡遊於島嶼之間,常於風浪裡救助遇險船舶。她還「為裡中巫」行醫救人,辛勤勞作,最終成為海上的保護神。
作為海神,沿海地區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是很正常的,但是遠離海洋一千多公裡的重慶銅梁也建有一卒天后宮,這裡又沒有海洋,也難以駕船從銅梁出海,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這座天后宮位於中國第四大古城——銅梁安居古鎮上,它雖然叫天后宮,其實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福建會館,也就是說是來重慶經商的福建人修的,雖然他們在安居不需要出海,但是媽祖卻是他們的信仰,無論走在哪裡,都可以祭拜,比如說談生意之前,去祭拜媽祖,祈禱合作順利;又比如出遠門前去祭拜媽祖,祈禱一路平安。
安居的天后宮屬於抬梁式結構和穿鬥結構相結合的建築,構造獨特。尤其是它的徽式建築風格在巴渝地區非常罕見,不僅與周邊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也具有極其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整個天后宮平面布局精妙,庭院樓臺設計嚴謹,徽式建築特色的馬頭山牆,造型高低錯落,富於變化,青瓦白牆,雕刻裝飾題材豐富。
安居之所有建有這樣的天后宮,還得從安居悠久的歷史說起, 安居古城始建於隋朝,原名赤水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裡而入境,與篼溪、瓊江、烏木溪水會於城下,繞城三匝陷為深潭」之句,其地利位置比現在的銅梁城區還好。
安居自古為水陸要衝,沿涪江上溯川北,順流入嘉陵江匯入長江,明初時便為銅梁、大足、潼南、合川等縣的物資集散地。歷觀諸史,凡兵家之爭者,多取道涪江(涪江還是古代巴國與蜀國的界河)。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優勢,所以即便是交通交不算發達的古代,這裡也吸引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而在此建立天后宮的福建商會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與平遙古城、閬中中城、麗江古城齊名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安居古鎮景點眾多,除了著名的安居八景之外,九宮十八廟也是聞名遐邇,而這個天后宮便是屬於九宮十八廟之一,雖然牌坊看上去有後面重建的痕跡,但裡面的建築還是顯得古樸而有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