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大古城——重慶安居,遠離海洋卻建有祭拜媽祖的天后宮

2020-12-20 渝帆

天后宮,或者媽祖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東南沿海的朋友而言,更是世世代代的信仰,全國叫得上名的天后宮不下100座,連海外很多國家都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貢奉的均是媽祖林默,她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人們在海上航行前,就要先去天后宮或媽袓廟祭拜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有的基至還會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海神媽祖與很多神不一樣,因為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她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相傳她小時就很勇敢聰明,8歲從師學習,能過目成誦;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指點,授以「玄微秘法」,能識諸般要典;15歲時能為人治病,扶貧濟困;她熟習水性,能駕船、能挽纜,巡遊於島嶼之間,常於風浪裡救助遇險船舶。她還「為裡中巫」行醫救人,辛勤勞作,最終成為海上的保護神。

作為海神,沿海地區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是很正常的,但是遠離海洋一千多公裡的重慶銅梁也建有一卒天后宮,這裡又沒有海洋,也難以駕船從銅梁出海,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這座天后宮位於中國第四大古城——銅梁安居古鎮上,它雖然叫天后宮,其實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福建會館,也就是說是來重慶經商的福建人修的,雖然他們在安居不需要出海,但是媽祖卻是他們的信仰,無論走在哪裡,都可以祭拜,比如說談生意之前,去祭拜媽祖,祈禱合作順利;又比如出遠門前去祭拜媽祖,祈禱一路平安。

安居的天后宮屬於抬梁式結構和穿鬥結構相結合的建築,構造獨特。尤其是它的徽式建築風格在巴渝地區非常罕見,不僅與周邊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也具有極其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整個天后宮平面布局精妙,庭院樓臺設計嚴謹,徽式建築特色的馬頭山牆,造型高低錯落,富於變化,青瓦白牆,雕刻裝飾題材豐富。

安居之所有建有這樣的天后宮,還得從安居悠久的歷史說起, 安居古城始建於隋朝,原名赤水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裡而入境,與篼溪、瓊江、烏木溪水會於城下,繞城三匝陷為深潭」之句,其地利位置比現在的銅梁城區還好。

安居自古為水陸要衝,沿涪江上溯川北,順流入嘉陵江匯入長江,明初時便為銅梁、大足、潼南、合川等縣的物資集散地。歷觀諸史,凡兵家之爭者,多取道涪江(涪江還是古代巴國與蜀國的界河)。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優勢,所以即便是交通交不算發達的古代,這裡也吸引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而在此建立天后宮的福建商會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與平遙古城、閬中中城、麗江古城齊名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安居古鎮景點眾多,除了著名的安居八景之外,九宮十八廟也是聞名遐邇,而這個天后宮便是屬於九宮十八廟之一,雖然牌坊看上去有後面重建的痕跡,但裡面的建築還是顯得古樸而有厚重感。

相關焦點

  • 深處內陸的重慶居然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
    人們在海上航行前,就要先去天后宮或媽袓廟祭拜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有的基至還會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作為海神,沿海地區建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是很正常的,但是遠離海洋一千多公裡的重慶銅梁也建有一座天后宮,這裡又沒有海洋,也難以駕船從銅梁出海,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 距重慶城66公裡,藏有一座1500年歷史古城,也是中國的第四大古城
    大家一提起重慶,首先想到的是重慶火鍋等美食小吃,也網紅景點洪崖洞,還有古鎮磁器口。但是重慶是西南唯一的直轄市,也有8.2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肯定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說起古鎮大家一定先想起磁器口古鎮,卻不知安居古城,一個看得見山、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 安居古城:讓你記得住鄉愁的中國第四大古城
    古城依山傍水,兩江匯流,自然環境優越,非常適宜居住和就業,加之境內有大安溪(瓊江),有安居樂業之意,安居古城也因此而得名。從地圖上看,安居古城位於兩江匯流之地。和朝天門優越的區位優勢類似,安居自古水路交通發達,向上溯及川西,向下通達重慶、武漢、上海,舢板、雙飛燕、安嶽船往來穿梭,酒幫、鹽幫、藻扎幫、屠宰幫、織布幫、染幫等行會林立,曾是長江上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 身處重慶的媽祖廟,構造獨特且極具藝術價值,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哪
    有一個名叫媽祖的海神是真的,她在很久以前是真實存在的。媽祖原名林默。媽祖的傳說能成為媽祖的她肯定是不平凡的,她從小就機智聰明,她的成長過程註定不平凡,十三歲有幸得一老道指點,十五歲的她更是踏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
  • 媽祖文化兩地觀——兩岸記者走進天津天后宮
    &nbsp&nbsp&nbsp&nbsp媽祖文化的起源&nbsp&nbsp&nbsp&nbsp媽祖是起源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顯著特徵。
  • 2014年4月19日-23日去南沙天后宮看「媽祖誕」祭拜及巡遊
    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周六開幕  ■一年一度的媽祖盛會即將開幕,南沙天后宮景區工作人員正在吊裝兩個可裝1054公斤平安米的大木桶。  將舉行盛大「媽祖誕」祭拜及巡遊活動  今年的4月22日,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媽祖誕辰1054年。記者昨日從南沙區獲悉,一年一度的媽祖盛會本周六將在廣州南沙天后宮拉開帷幕。  據介紹,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已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今年的「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19日至23日在南沙天后宮舉行。
  • 天后宮的「辭沙」大典
    賴海京 在古代中國,由皇帝冊封的媽祖廟僅有三座,一座在天津,一座在泉州,第三座就是位於深圳蛇口小南山的赤灣天后宮。由此可見,深圳赤灣天后宮在中國古代的歷史、在中國航海的歷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於是慕名而去!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圖:鹿港天后宮開基媽祖重回大陸謁祖
    圖:鹿港天后宮開基媽祖重回大陸謁祖 2008年09月05日 18: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鹿港進香團在石井碼頭舉行祭拜儀式。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蓬萊閣天后宮建於1122年,比「世界三大媽祖廟」之臺灣北港朝天宮和天津天后宮及臺灣最早的澎湖天后宮早200多年;比中國第一個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泉州天后宮(公元1196年)亦早數十年。史料記載:「宋徽宗時,赦立天后聖母廟,乃於閣之西營建焉。時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計建廟四十八間。」日本本土也崇拜媽祖,發展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朝拜制度。
  • 廣州南沙媽祖文旅節開幕 融合媽祖文化和郵輪海洋文化
    中新社廣州10月30日電 (王堅楊焱)逾三百名演員30日在廣州南沙共同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並按照傳統祭拜儀式敬謁媽祖,祈福風調雨順,拉開了2020年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帷幕。據了解,媽祖祭典活動是首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次媽祖文旅節為期三天,主題為「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8廣州南沙天后宮媽祖文化節開幕 現場免費送「福」
    非遺《媽祖頌》歌舞表演、生幡啟動共享平安、千名臺商祝壽祈福……昨日(5月7日)上午,東南亞最大媽祖廟——南沙天后宮,在古樂悠揚中迎來第十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記者了解到,此次旅遊節共計3天,今日將舉辦媽祖正誕活動,市民可欣賞到大型媽祖祭祀儀式,共同祈福國泰民安。
  • 香港著名實業家捐款重建,廣州南沙天后宮,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點擊播放 GIF 0.0M南沙天后宮,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緊鄰廣州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是一處欣賞海景和祭拜天后娘娘的好地方。圖為南沙天后宮大門。天后娘娘,又稱媽祖、天后、天上聖母等,是海洋之神,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保佑化險為夷、一帆風順。圖為天后聖像。天后聖像14.5米,據說是由365塊精雕的花崗石構成,象徵天后一年365天的庇佑。宮殿建築群依山層疊而建,階梯順山而上,其集合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樓閣氣勢。沿著階梯而上就是宮殿建築群的牌坊。
  • 建於600年前、後毀於戰火,上海將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月9日上午,在金山區山陽鎮舉行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啟用儀式上,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處和臺商之家分別揭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現場採訪中同時獲悉,金山區將在山陽鎮金山嘴漁村東北地塊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目前,上海市民宗辦已批覆同意復建,這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天后宮恢復重建。
  • 泉州天后宮,海內外現存禮制最高的媽祖廟,比湄洲島亦不遑多讓
    漫步在泉州古城中心地帶,看不到太多的摩天高樓,一片亂石堆砌的場景映入眼帘。德濟門遺址,是泉州七座古城門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城門遺址,宋朝時期被稱為「鎮南門」。當年萬國商人云集之處,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地基相互疊加,並不斷向外擴張,依稀可見舊時的拱橋、壕溝。
  • 廬山天后宮受邀參加「第十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並在文化節上...
    九江廬山天后宮作為在江西省內的唯一一家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全球媽祖信仰中,相對於覆蓋地球表面十分之七蔚藍色海洋上的水上媽祖而言,獨一在世界聞名的天下名山廬山上首創內陸文明「山媽祖」的宮廟。由於其特有性質的專屬性,因此將在江西省政府指導下、省領導關愛下,率團於2014年國慶節後赴澳門參加「第十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為了與江西省聯合辦好此次旅遊節。
  • 天后宮 散發濃濃古意
    天后宮為全臺創建最早的媽祖廟  澎湖縣城馬公市在清光緒年間便建有「媽宮城」,又稱「澎湖城」或「光緒城」,共建有六個城門在馬公市諸多廟宇中,以天后宮最具知名度,也是全臺最早創建的媽祖廟,又稱「媽祖宮」、「娘媽宮」,據說早在明朝萬曆年間(西元1604年),荷蘭人登陸澎湖時廟宇便已存在。到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在澎湖打了勝戰,奏請朝廷加封媽祖為天后,媽祖宮才被稱為「天后宮」。  走過四百餘年歷史的天后宮,列為一級古蹟保護,建築和雕飾散發濃濃古意,尤其是廟宇門扇上的木雕工藝,精緻優美更稱全臺之冠。
  • 湄洲媽祖祖廟見證鹿港湄洲媽祖分靈海南臨高天后宮
    高亞成 攝中新網湄洲島7月9日電 (林群華)7月9日下午,臺灣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祖分靈海南臨高天后宮儀式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莊嚴舉行。當天,在湄洲祖廟媽祖金身的慈祥注視下,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贊代表祖廟見證了臨高天后宮主委方萍從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手上接過鹿港分靈媽祖和分靈證書,兩岸三地媽祖人代表歡聚一堂,一團祥和,現場掌聲熱烈。海南臨高天后宮主委方萍(右)與臺灣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交談。高亞成攝。
  • 媽祖聖德,兩岸傳馨——泉州天后宮:下
    天后宮建築鳥瞰圖  由於每年接待了成千上萬臺胞,坐落於臺胞重要祖籍地泉州古城裡的泉州天后宮,堪稱涉臺文物的保護模本。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辦公室主任黃澤民向我們一一介紹了天后宮的幾大主體建築,包括2012年才重修峻工的大殿,這個大殿是三層的,建制是以規格最高的建制來建;2003年重修的媽祖梳妝樓,是臺灣鹿港天后宮捐獻的,還有媽祖的寢殿是1995年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