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600年前、後毀於戰火,上海將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

2021-01-19 澎湃新聞

媽祖文化有望成為上海金山海洋文化旅遊產業的一塊閃亮招牌!

1月9日上午,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舉行啟用儀式,這是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月9日上午,在金山區山陽鎮舉行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啟用儀式上,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處和臺商之家分別揭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現場採訪中同時獲悉,金山區將在山陽鎮金山嘴漁村東北地塊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目前,上海市民宗辦已批覆同意復建,這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天后宮恢復重建。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1月9日揭牌。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金山區透露,在山陽鎮的金山嘴漁村地區,早在600多年前就建有大金山天后宮。這是杭州灣北岸有歷史文化記載的上海最早的天后宮之一,由漁民姜氏三兄弟用漁船從湄洲島把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神靈請至漁村。當年媽祖廟香火旺盛,浙江普陀、灘滸、平湖以及上海南匯、奉賢等地的信眾都來此祭拜。

2019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2019「瓣香湄洲·福佑四海——媽祖巡安·惠賜福祉」活動在山陽隆重舉行。金山區供圖1937年,天后宮在戰火中遭受破壞。後來,當地漁民在原址上修繕了3間偏殿,繼續供奉媽祖娘娘,香火至今未斷。2018年11月,山陽鎮成立金山嘴海洋文化園籌備處,重點之一就是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2019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2019「瓣香湄洲·福佑四海——媽祖巡安·惠賜福祉」活動在山陽舉行,進一步推動了媽祖文化傳承與發展,促進了兩岸交流合作。

金山區將恢復重建大金山天后宮。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佔地10畝的大金山天后宮籌建地現狀。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澎湃新聞9日在現場看到,大金山天后宮位於金山嘴漁村東北地塊,佔地10畝,目前總體規劃、功能布局和設計效果圖已經確定,計劃於今年內動工復建。

大金山天后宮效果圖。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位於金山區山陽鎮的金山嘴海洋文化園規劃布局平面圖。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金山嘴漁村全景。金山區供圖2019年,金山嘴漁村生活習俗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信仰習俗、飲食傳統、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生活習俗、製作技藝六大板塊。而作為上海灣區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上海灣區科創中心管委會主任、金山區山陽鎮黨委書記孫引良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建成啟用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原貌重建大金山天后宮,將為推進金山海洋文化發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牌能級帶來深遠影響。

地處杭州灣北岸的金山區是上海觀海上日出的絕佳地。金山區供圖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線。面向「十四五」,金山區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開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市區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將復建
    莆田網訊 日前,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上傳來消息,上海市區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即將復建,預計於2022年建成。  此次復建的天后宮、慎餘裡,是蘇河灣地區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優秀歷史建築。
  • 華潤置地購物中心品牌集結上海 萬象天地落戶蘇河灣
    華潤置地購物中心品牌集結上海 萬象天地落戶蘇河灣來源:聯商網2020-05-29 09:10聯商網消息:繼萬象城、華潤時代、五彩城之後,華潤置地旗下另一購物中心產品線萬象天地進駐上海。據上海靜安消息,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以及民國海派石庫門建築群慎餘裡,即將由華潤置地按照建築原貌,在蘇河灣地區啟動建設,並將於2022年建成。佔地4.3平方公裡、擁有4.7公裡濱河岸線的蘇河灣,是上海沿江沿河開發建設的重要地段之一,也是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中「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的重點發展地段。
  • 天后宮見證遼寧河海貿易昌隆興盛
    後來,天后宮不斷擴建或重建,嘉慶年間的擴建經歷記錄於石碑上,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史料。 就在眾商人出資捐贈那口銅鐘的4年後,天后宮很可能因一場火災而毀掉。據《重修大廣濟寺碑》記載,1809年,大廣濟寺被一場熊熊大火所吞噬。不過,僅與大廣濟寺一牆之隔的天后宮是否真的在那場大火中被毀、之後是否進行了重建,史料中並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相關文物可考。
  • 天津天后宮修繕完畢 下周重新開放
    中國園林網12月3日消息: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審慎修繕和科學施工,在諸多社會賢達的虔誠襄贊和古建專家、藝術大師的精心雕琢下,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修繕工程完美告竣,將於12月3日重新對社會開放。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是市內唯一一座具有元代溯源性歷史風貌的遺址建築群,是600年間天津城市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天津市閃亮的旅遊名片。天后宮自1985年開館,古建築群始終處於高密度接待遊客的狀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天后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天津天后宮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天后宮的遊客人數逐年增長,古建築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2014-06-27 18:09:12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8日將結束四天三夜的臺灣之旅。在臺最後一天,張志軍一行將繼續「走基層」,赴臺中市霧峰林家等地參訪,並於當日下午赴彰化縣鹿港天后宮出席活動,此後搭機離臺。
  • 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澎湖馬公鎮上的天后宮,可說是全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古蹟。據考,該廟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荷蘭海軍將領韋麻郎率艦侵入澎湖,在馬公島登陸,佔領媽祖宮。當時福建金門守將沈有容率所部趕來,諭荷人退出。
  • 牛首山將建地宮供奉佛頂骨舍利 不復建大報恩寺
    由於大報恩寺遺址相繼發現重要文物,根據國家文物保護規定,遺址核心區必須進行嚴格保護,因此不宜在原址復建琉璃塔和大報恩寺。根據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規則和國家文物保護法規要求,為保持遺址原真性,項目確定為建設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 北京曾有兩座媽祖廟,天后宮的建立,還與清乾隆時期平定臺灣有關
    此後幾百年天妃宮歷經戰火,蕩然無存,僅殘留永樂皇帝所立「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2005年,在紀念鄭和航海600周年之際,南京決定重建天妃宮,如今的新天妃宮,也成為南京著名的景點。與此同時,福康安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多次講述天后神力相助的功績,回京後不久,福康安便在他東四二條府邸不遠處的馬大人胡同,修建了天后宮,祭祀媽祖,以報答神佑的恩德。福康安在《天后宮碑記》中記載了當時的情形,「予維臺灣隔巨海,且地狹而長,賊勢蔓結,似不有免望洋之慮。乃神風飛渡迅助成功,異鳥靈燈威光顯應。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 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天津天后宮大型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完畢
    新華社天津9月27日電(記者周潤健)用時近兩個月,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天津天后宮大型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工作26日宣告結束,將於今年國慶期間重新對外開放。《天后聖跡圖》是一幅全面反映媽祖生平的大型傳統壁畫。
  • 曾經的琉球王國,雖然毀於戰火但依然看的出來當年的雄偉!
    我是原創作者熱愛旅遊的寄蓉,專注於旅遊文章創作曾經的琉球王國,雖然毀於戰火但依然看的出來當年的雄偉!說道日本衝繩,大家總會說道那裡是美軍的基地。最早建於1519年,歷代琉球國王,肯定要遠行一次,肯定要來這裡祈福。石門後面有一片古樹林。他們說是神明的居住的地方。彰顯著琉球王國的自然崇拜,這道門在首裡城地位非常的高。可在二戰中,毀於了戰火。目前看到的是按原樣重建的,看上去仍是個舊物。玉陵從首裡城下來,經過一條街,就來到玉陵。
  • 周日去南沙天后宮逛廟會
    16日~19日在南沙區東部的天后宮旅遊景區拉開帷幕。由於今年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天后宮將在主要的道路、場館、大樹和燈柱上掛上1057個紅燈籠,並用約10057株各類鮮花對天后宮進行裝飾,同時還準備了1057袋平安米和1057份媽祖面方便遊客和信眾購買。據主辦方介紹,活動期間每天前30名購票進入景區的遊客將免費獲贈平安米或媽祖面1份,送完即止。今年南沙天后宮還將為參加巡遊的媽祖聖像更換全新「媽祖袍」。
  • 北京將重建天壇、頤和園和香山的三大皇家園林
    昨天,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北京的一些公園正在制定復建、修繕古景點的規劃。也許用不了多少時間,一些已經消失了的著名皇家園林景點將重現。  天壇:修繕神樂署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天壇公園文化研討會」上,市園林局和市文物局的領導都表示,將對天壇重要建築之一——神樂署進行修葺。天壇有望恢復五組建築群的歷史原貌。
  • 京郊最大的爛尾寺廟,曾金碧輝煌,毀於戰火,如今為什麼翻修擱置
    靈水寺廟俯瞰圖,巍峨壯觀據資料記載,靈水寺,在金代和遼代後期,由於戰亂,曾兩次被毀於戰火,實在是太惋惜了,但是依然還是在後期主持的維持下,保留和復原了很多的珍貴歷史文物,雖然是殘垣靈水寺正門破敗但是壯觀據說靈水村村民老一輩的人說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在戰火中,主持和和尚為了保護寺廟,全都不幸遇難,沒有一個人逃跑,叛軍砸毀石像無數,毀掉金殿無數,掠奪無數,就這樣一個曾經輝煌的寺廟徹底沒落
  • 青島的天后宮
        天后宮,也稱天妃宮,海神娘娘廟,閩南、臺灣地區稱媽祖廟。天后被稱為「傳說中的歷史名人」。相傳她姓林名默,濟世救人,尤其保護海上航者 ,宋代封為「夫人」,明代晉封「天妃」,清代又晉封為「天后」。青島一帶多海港,曾有七座天后宮,大多是明清兩朝先後建立的。
  • 廣東南沙天后宮 媽祖誕辰廟慶人山人海(圖)
    連日來媽祖誕辰慶典,南沙天后宮廟前擠滿臺商及參拜的信徒。據報導,南沙天后宮建於明朝,前身是天妃廟,清朝乾隆年間修復後定為元君古廟,膜拜天后娘娘;南沙天后宮緊鄰珠江出海口,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
  • 青島天后宮裡「連環套」,讓你防不勝防
    不遠處就是青島天后宮記得來青島之前簡單做攻略時,有個網友對天后宮的介紹,堪稱經典。網友說,天后宮,你不主動或被動算命的話,免費!這就引發了我的強烈好奇心。院內天后宮內供奉的女神是「媽祖女神」。天后宮內天后宮歷經七次大規模整修,現有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前後兩進院落,殿宇十六棟,分別為天后聖母殿、龍王殿、督財府,分別供奉天后、龍王、文武財神等諸神像。
  • 臺北天后宮
    [導讀]臺北天后宮,原址為艋舺直興街,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臺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西門町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天后宮(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