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有望成為上海金山海洋文化旅遊產業的一塊閃亮招牌!
1月9日上午,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舉行啟用儀式,這是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月9日上午,在金山區山陽鎮舉行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啟用儀式上,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處和臺商之家分別揭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現場採訪中同時獲悉,金山區將在山陽鎮金山嘴漁村東北地塊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目前,上海市民宗辦已批覆同意復建,這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天后宮恢復重建。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1月9日揭牌。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金山區透露,在山陽鎮的金山嘴漁村地區,早在600多年前就建有大金山天后宮。這是杭州灣北岸有歷史文化記載的上海最早的天后宮之一,由漁民姜氏三兄弟用漁船從湄洲島把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神靈請至漁村。當年媽祖廟香火旺盛,浙江普陀、灘滸、平湖以及上海南匯、奉賢等地的信眾都來此祭拜。
2019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2019「瓣香湄洲·福佑四海——媽祖巡安·惠賜福祉」活動在山陽隆重舉行。金山區供圖1937年,天后宮在戰火中遭受破壞。後來,當地漁民在原址上修繕了3間偏殿,繼續供奉媽祖娘娘,香火至今未斷。2018年11月,山陽鎮成立金山嘴海洋文化園籌備處,重點之一就是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2019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2019「瓣香湄洲·福佑四海——媽祖巡安·惠賜福祉」活動在山陽舉行,進一步推動了媽祖文化傳承與發展,促進了兩岸交流合作。
金山區將恢復重建大金山天后宮。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佔地10畝的大金山天后宮籌建地現狀。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澎湃新聞9日在現場看到,大金山天后宮位於金山嘴漁村東北地塊,佔地10畝,目前總體規劃、功能布局和設計效果圖已經確定,計劃於今年內動工復建。
大金山天后宮效果圖。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位於金山區山陽鎮的金山嘴海洋文化園規劃布局平面圖。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金山嘴漁村全景。金山區供圖2019年,金山嘴漁村生活習俗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信仰習俗、飲食傳統、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生活習俗、製作技藝六大板塊。而作為上海灣區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上海灣區科創中心管委會主任、金山區山陽鎮黨委書記孫引良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建成啟用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原貌重建大金山天后宮,將為推進金山海洋文化發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牌能級帶來深遠影響。
地處杭州灣北岸的金山區是上海觀海上日出的絕佳地。金山區供圖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最稀缺的城市海岸線。面向「十四五」,金山區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開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