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20-12-18 中國網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

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最後成為歷朝歷代國家祭祀的對象,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信仰所不能及的。特別是沿海漁民和客商,因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擔心海上安全故把希望寄託於媽祖的保佑,在每逢重大節日和船舶啟航前都要祭拜天后,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

相關焦點

  • 天后宮的「辭沙」大典
    賴海京 在古代中國,由皇帝冊封的媽祖廟僅有三座,一座在天津,一座在泉州,第三座就是位於深圳蛇口小南山的赤灣天后宮。由此可見,深圳赤灣天后宮在中國古代的歷史、在中國航海的歷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於是慕名而去!
  • 深圳赤灣天后宮「辭沙」祭祀延續500年(圖)
    深圳赤灣天后宮「辭沙」祭祀延續500年(圖)     每當天后誕辰和天后升天紀念日,方圓幾百裡數十萬信眾和港澳同胞自發到赤灣天后宮朝聖。
  • 臺灣高雄市基層代表團到深參訪赤灣天后博物館
    參訪團成員對深圳媽祖廟的歷史和規模感到震撼,對深圳媽祖文化的保護感到欽佩,表示今後將加強兩地媽祖民俗文化交流,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   媽灣博物館內的天后宮,原名「天妃廟」,也稱「赤灣天后廟」,祭拜的是媽祖,自明代起就聲名遠播。   明萬曆初年,鄭和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后宮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宮為中心的「赤灣勝概」曾位列明清時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位。
  • 莆田:萬人齊聚賢良港天后祖祠 共祭媽祖誕辰1057周年
    )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隆重紀念媽祖誕辰1057周年上午9時許,參加「媽祖回娘家」祭典的各地媽祖宮廟進香團恭護媽祖鑾轎,和天后祖祠的迎駕方陣組成規模宏大的儀仗隊隨後,賢良港天后祖祠前,路符清道、鳴鑼開道、哨角長鳴、旗幡招展,王儀滷簿儀仗威嚴,儀仗隊伍恭護媽祖鑾轎陸續來到天后祖祠。上午11時許,紀念媽祖誕辰1057周年祭祀大典在賢良港天后聖殿前天后廣場隆重舉行。祭祀活動沿襲古制,莊嚴古樸。
  • 深圳赤灣天后宮 風水寶地可圈可點 「辭沙」民俗獨一無二
    曾祥裕風水團隊曾承蒙龍輝先生接待考察了赤灣天后宮 。深圳市南山赤灣天后宮,坐落在深圳市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其創建遠溯宋代,營造氣勢宏偉,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凡朝庭使臣出使東南亞各國,經過這裡時必定停船進香,以大禮禱神庇佑。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辦媽祖巡海暨媽祖走水活動
    為紀念媽祖誕辰1059周年,展示竹江村豐富多彩媽祖文化,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風情民俗。農曆三月二十三上午後灣天后宮四境理事及信眾在宮內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除此外還於農曆三月廿六日,將軟身媽祖從宮裡起駕到二艘帆船拼排的紅氈彩船上,十二艘木船、腰鼓舞隊都穿上紅、黃色彩仿古服裝,彩旗迎風招展,鑼鼓喧天,歌聲悠揚,花團錦簇點綴成紅色的海灣。
  • 廣東南沙天后宮 媽祖誕辰廟慶人山人海(圖)
    連日來媽祖誕辰慶典,南沙天后宮廟前擠滿臺商及參拜的信徒。苗君平/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天是媽祖誕辰,廣東南沙天后宮每年一度的媽祖文化旅遊節達到高潮,連日來中山勝母宮和東莞朝安宮等千名臺商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
  •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2018年12月07日 16: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棒球選手參觀深圳赤灣天后博物館。  據悉,赤灣天后宮坐落於深圳市小南山麓,其創建遠溯宋代,是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明永樂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后宮為其重要一站,為大陸現有僅存的三家由朝廷敕建的天后廟之一。  天后,又稱天妃,民間俗稱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
  • 深圳筆記:赤灣和赤灣天后宮
    赤灣有三大古蹟,少帝陵、天后宮、文天祥公園。這座山就是文天祥公園。不過地圖上卻並未標公園,只是BUS有一站以公園為名。司機說什麼也沒有,就是修了臺階可以上山。我理解是站在這座山上可以望見文天祥當年戰鬥過的海,可以望見大宋王朝最後的覆滅之地。赤灣以漁港興,因為地處海灣而可以對外海,現在已是吊車林立,船舶雲集的現代化工業港口。
  • 湛江人為什麼將媽祖的誕辰看得如此之重?原來與祖先的來源有關
    晚上再由道士誦經,祈求媽祖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海疆靖安。雷州南興鎮:農曆三月廿二這天,村民組織隊伍抬著媽祖寶像神轎巡遊南興圩。巡遊隊伍有南興圩天后宮、鋪坡鏡天后宮、東市泉水村境天后宮、塘尾村境天后宮、下田村境天后宮、夏初村境天后宮、山美村境天后宮、坑尾村境天后宮等。
  • 赤灣的香客和商客
    ◎ 楊應森 (深圳·《中國日報》駐深記者) 深圳蛇口半島的赤灣,背依小南山、前扼珠江口。始建於南宋末年的赤灣天后宮,是國內現存由朝廷敕建的3座媽祖廟之一;延續數百年的「辭沙」,則是赤灣人出海前的獨特祭典。相傳明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率船隊出使西洋,在珠江口突遇風浪。
  • 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南山赤灣天后宮
    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南山赤灣天后宮「今天參觀的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帶著一個個問題,7月6日上午,招商街道沿山社區民生微事實項目「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赤灣天后宮」活動正式開啟   「今天參觀的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為什麼『神仙樹』叫『許願樹』?」
  • 土生土長的媽祖 顯聖宮舉辦媽祖誕辰慶祝活動
    4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湖口顯聖宮舉辦媽祖誕辰慶祝活動,吸引許多信眾前往獻香祈拜。顯聖宮總幹事黃翰彰表示,新竹地區有6座供奉媽祖的廟宇,只有湖口鄉的顯聖宮媽祖不是從大陸分靈過來的,而是從土裡意外挖掘到的,相當特別。
  • 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
  • 廣東千餘名臺商南沙天后宮拜祭媽祖
    廣東千餘名臺商南沙天后宮拜祭媽祖4) "← →"翻頁 4月16日,來自廣東東莞、中山等地的千餘名臺商前來南沙天后宮拜祭
  • 海內外信眾齊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 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
    活動現場東南網莆田5月8日訊(本網記者 鄭志鴻 通訊員 王雪玉)5月8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1058周年紀念日,海內外500多家媽祖宮廟上萬名信眾齊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參加「媽祖回娘家」信俗系列活動,展現媽祖信俗深厚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 赤灣天后宮修繕擴建完工免費開放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慧瓊)經過2年多精心修繕擴建後,南山赤灣天后宮近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赤灣天后宮(廟)也叫天后博物館,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坐落在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創建遠溯宋代,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周日去南沙天后宮逛廟會
    16日~19日在南沙區東部的天后宮旅遊景區拉開帷幕。由於今年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天后宮將在主要的道路、場館、大樹和燈柱上掛上1057個紅燈籠,並用約10057株各類鮮花對天后宮進行裝飾,同時還準備了1057袋平安米和1057份媽祖面方便遊客和信眾購買。據主辦方介紹,活動期間每天前30名購票進入景區的遊客將免費獲贈平安米或媽祖面1份,送完即止。今年南沙天后宮還將為參加巡遊的媽祖聖像更換全新「媽祖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