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誦讀祭文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祭拜結束後,媽祖金身起駕回宮,安坐於神龕之中。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沙江鎮竹江村東北面的後灣自然村。與沙江村隔海相望,站在宮的後門山頂,著名的「S」灣,漁帆點點,眾多插在灘上的竹竿形成的優美線條,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構成一幅絕倫無比灘涂風光,漁民繁忙的漁耕的勞作場景盡收眼裡。
而竹江村是個內海孤島,島上無田可耕,無山可墾,群眾都以漁業為生,先祖們為了海上漁耕的安全,便建宮奉祀媽祖,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該宮的始建年代無法考證,但在明嘉靖年間重建,明隆慶年間、清代嘉慶年間及民國時期曾有多次重修。通過歷代的傳承與發展,媽祖文化演繹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媽祖三」神節活動。
竹江的村民將漁業、養殖的豐收,歸功於媽祖神靈的保佑。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媽祖誕辰日,村民每年必祭祀媽祖海神。他們認為,只要神明一喜,便能將四海之「肥水」聚集於東吾洋,來年必獲豐收。
通過歷代的傳承,便形成了「竹嶼媽祖三」神節,若是往年「媽祖三」神節活動,是竹江人最重要的節日,它盛過春節。自農曆三月廿一日起,便會請上乘劇團,「歌予神聽」。宮內,日夜鼓樂喧天,好戲連臺。直至三月廿六日止。神節期間,外地遊客、鄰村親友絡繹不絕,家家戶戶賓朋滿座,熱鬧非凡。
在「媽祖三」活動中,最著名的活動便是「阿婆走水」,它是整個「媽祖三」活動的最高潮,而慕名而來觀看的群眾人山人海。整個竹江島上人們沉浸幸福祥和歡樂節日之中,有人曾把竹江的「媽祖三」神節,比喻為「竹江人的狂歡節!」真不愧是「一年繁華景,盡在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