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

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臺灣媽祖聯誼會特意從寶島臺灣發來祝文,臺灣大甲鎮瀾宮、臺灣新港奉天宮、臺灣松山慈佑宮也通過網上視頻交流彼此紀念盛況,表達民眾共同祝願: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之精神,祈願兩岸同胞共克時艱、健康平安。

據了解,紀念天后誕辰慶典活動歷史悠久,通過不斷挖掘及豐富文化內涵,自2000年以來恢復了這一民俗文化盛事的多項「老傳統」,使得昔日盛況得到更生動的重現。由於疫情防控,雖然取消「共食祈福催生餃子」和「舍長壽麵」等人員聚集的活動,但此次天后誕辰系列活動沿襲了歷年主要民俗特色展演形式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各項禮儀,包含恭迎禮、盥洗禮、問詢禮、上香禮、讀祝禮、進獻禮、恭送禮等程序。

相關焦點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廣東南沙天后宮 媽祖誕辰廟慶人山人海(圖)
    連日來媽祖誕辰慶典,南沙天后宮廟前擠滿臺商及參拜的信徒。苗君平/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天是媽祖誕辰,廣東南沙天后宮每年一度的媽祖文化旅遊節達到高潮,連日來中山勝母宮和東莞朝安宮等千名臺商
  • 天后宮的「辭沙」大典
    賴海京 在古代中國,由皇帝冊封的媽祖廟僅有三座,一座在天津,一座在泉州,第三座就是位於深圳蛇口小南山的赤灣天后宮。由此可見,深圳赤灣天后宮在中國古代的歷史、在中國航海的歷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於是慕名而去!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其實天津的歷史可不止於此,早在大明永樂二年(1404年),就開始以鼓樓為中心設衛建城了。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重鎮,得名「天津衛」,算起來距今已有616年了。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
  • 天津天后宮舉辦庚子年秋祭大典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弘揚媽祖文化,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展現天津地方民俗、津味文化特點的庚子年秋祭大典在天津天后宮舉行。當天上午8時許,秋祭大典正式開始。天津的媽祖文化與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天后祭祀活動由來已久,清康熙、雍正年間已將春祭、秋祭列入祀典。天后宮不斷挖掘的天津媽祖與民俗文化,不斷豐富其精神文化內涵。秋祭大典活動是天后秋祭禮俗傳統再次完美呈現,同時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媽祖精神,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建設和諧天津,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保障。
  • 莆田:萬人齊聚賢良港天后祖祠 共祭媽祖誕辰1057周年
    )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舉行「媽祖回娘家」祭祀習俗、「頭柱香」祈福儀式。據悉,此次祭祀大典有300多個宮廟參與,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天津、廣東等,朝拜人數超過15000人。接下來幾天,「媽祖情緣·翰墨飄香」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焰火晚會、莆仙戲演出等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系列活動將陸續進行。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該建築群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天后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儀式外,還經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說在每年農曆3月23日為天后媽祖的誕辰,這裡經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遊人。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媽祖文化兩地觀——兩岸記者走進天津天后宮
    在一次救助過程中,林默不幸遇難,漁民們為對其紀念故加以供奉。以後,海舟危難,有禱必應,逐漸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護航神明。&nbsp&nbsp&nbsp&nbsp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地方官多次上奏,請求加以冊封,因此歷代朝廷多次晉封,至清代封為天后宮。近代以來隨著海運發達,媽祖文化日益繁榮。
  • 天津著名的天后宮,其實是有名的道教宮觀?
    ,道教作為我們國家的本土教派,發展的卻並不是非常好,有關於它的建築也不是很多,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之一,被稱為天后宮。這個建築現在位於天津一個古文化街的中段,是當地非常著名的道教建築,主要是用來祭祀道教的神女天后,它原來還有好幾個稱號,分別是天妃宮、西廟等等,這個建築整體並不是像是一般的建築那樣坐北朝南,它是屬於坐西朝東的,面臨著海河,最開始建造的時期是在公元1326年,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進行了一些重修,這裡有很多的古建築,當然裡面的主體是大殿,建造在了高大的臺基之上,是中國明代時期很典型的木結構建築風格
  • 天津天后宮——面向海河建設,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商業街區
    自古以來,天津便是在漕運和海運中孕育並不斷成長起來的,位於三岔河口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天津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重要的一環。所謂「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一句俗語就道破了天后宮在天津城市發展中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才書寫了「漕運龍頭」這麼多年的成就。
  •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臺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天后宮歷代都是船工們的聚會之所,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辰日)。這裡都將舉行堂會,會上有高蹺、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活動。 如今的天后宮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除保留天后宮復原陳列外。還開闢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
  • 探訪天津的老建築天后宮,感悟凝重的民俗
    ,感悟凝重的民俗第(1)頁 第2頁:探訪天津的老建築天后宮,感悟凝重的民俗第(2)頁
  • 天津天后宮修繕完畢 下周重新開放
    中國園林網12月3日消息: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審慎修繕和科學施工,在諸多社會賢達的虔誠襄贊和古建專家、藝術大師的精心雕琢下,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修繕工程完美告竣,將於12月3日重新對社會開放。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是市內唯一一座具有元代溯源性歷史風貌的遺址建築群,是600年間天津城市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天津市閃亮的旅遊名片。天后宮自1985年開館,古建築群始終處於高密度接待遊客的狀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天后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天津天后宮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天后宮的遊客人數逐年增長,古建築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 天津天后宮完成修繕重新開放(組圖)(全文)
    新華網2012年12月4日報導    12月3日,遊客從天津天后宮正門進入參觀。當日,天津天后宮古建築群完成修繕重新對社會開放。據介紹,天后宮古建築群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此次大修歷時半年,本著搶救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神像進行了修繕復原,並對建築進行了必要的改造。新華社發(王曉明 攝)
  • 天津天后宮2020年春祭大典舉行
    天津天后宮3) "← →"翻頁 1月17日,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三,天津天后宮
  • 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天津天后宮大型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完畢
    新華社天津9月27日電(記者周潤健)用時近兩個月,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天津天后宮大型壁畫《天后聖跡圖》修復工作26日宣告結束,將於今年國慶期間重新對外開放。《天后聖跡圖》是一幅全面反映媽祖生平的大型傳統壁畫。
  • 天津天后宮進香的禁忌(務必收藏)
    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初稱天妃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敕封天后,遂改名天后宮。天后宮的主神媽祖,宋代起皇帝就多有晉封: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封「順濟夫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封「靈惠夫人」;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封「靈惠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封「天后」;清乾隆三年(1738)封「天后聖母」;清嘉慶七年(1902
  • 天津天后宮內供奉的女神—天妃娘娘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自元代起就是京師門戶,當時名為海津鎮。「天津」之名為明成祖朱棣所賜,意為天子渡河之處。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正式設衛(衛是明朝軍制),故有「天津衛」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