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管兜裡的鈔票是厚是薄,喝酒都得講究個性價比,拋開價格談酒質如月黑風高夜撕少婦衣衫,屬流氓行徑。
雖說這幾款酒的市場指導價與成交價不盡相同,但都可以視作各大酒廠定位高端領域的醬香酒,從我入手的價格來說:丹泉30>青花郎>珍30>習10>青潭。
我入手價格分別是800多、800左右、700多、600多和500多,最高與最低的價差超過了300塊,但這已經算是高端醬香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款酒了。
考慮到今年酒價漲得極其兇猛,我這些酒也並非同一時間入手,難免有誤差,但整體來說不影響實際成交價格的排序。
之前排的醬香天梯圖:醬香白酒天梯圖:茅郎習武,哪款酒更虎?,由於很多酒並不是同場對比,每次打分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因而難免會有誤差。
此次五款酒一字排開喝,感官體驗來得更直接,如果與之前天梯圖有差異,儘量參考這一次。
青潭26、青花郎和丹泉洞藏30都是2019年的酒,習酒10年是2018年,珍酒30是2020年9月的新酒。
郎酒是醬香老二,與老大茅臺的差距拉得很大。醬香受眾不廣,就像一個學習成績差距很大的班級,第一名確實考了100分,在全校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但這與考了70分就能拿到班級第二名並不矛盾。只不過「濃香」那個班級能考八九十分的人很多,都是跨班對比才會帶來的傷害。
如果說醬香前二暫時擱置爭議,老三之爭則是風起雲湧。潭酒說我產能大、基酒多,茅臺、郎酒都從我這買基酒和調味酒,當個老三綽綽有餘。不知在座各位誰贊成,誰反對?
話沒說完北大倉和雲門就跳了出來。北大倉打出巨幅廣告號稱三大醬香之一,雲門陳釀雖然日子過得不咋樣,但端是生得膀大腰圓又怎麼會服氣?
不過我還是傾向於認為習酒是老三,無論是品牌還是銷量,在醬酒行業都是坐三望二,甭管他名字佔沒佔便宜,叫好叫座就是王道。
珍酒是當年異地茅臺的試驗品,但這段歷史對如今的珍酒來說除了能講點故事,並沒有多大意義,風格早就變了,酒與當年大相逕庭。
廣西河池的丹泉以前是釀米香型白酒為主,改制後才開始做醬香酒,距今也沒多少年。從他們身上也能窺見白酒行業的一些亂象:總共才不到20年,怎麼就有丹泉30了呢?
潭酒早些年只賣基酒,後來才開始做成品酒,攢了許多優質基酒,這是他們最硬的底氣。潭酒號稱真實年份,酒且先不說,單論把真實年份和基酒輪次比例標註出來的這份魄力倒也展現出了他們的鎮定從容。
這種敞亮的做法算是另闢蹊徑,很容易給人帶來好感,比起那些神神叨叨藏著掖著的品牌酒更彰顯坦蕩蕩的胸襟與風骨,但有一說一,調酒不同於和面,酒體勾調絕非粗暴地把年份基酒與輪次酒按固定比例攪拌在一起就能成氣候。
不過這些都不在我們此番討論之列,只喝酒,聊聊喝後感。
昨晚一個人在家擰開了六瓶酒,主要是想橫向對比右邊五款,精品茅臺是臨時起意拿來涮一涮,不參與本次PK,不然就真是光棍漢夜敲寡婦門,純耍流氓了。
我這次是大亂戰隨機喝,不停喝,不斷對比。後來喝懵了,和衣酣睡至天明。
丹泉洞藏30和珍酒30陳味最重,陳中帶餿,這兩者的香氣、口感有幾分相似,可能確實用了不少老酒勾調,但丹泉30的酒體要強於珍30,顯得更厚重,珍30的回味非常短,在這幾款酒的後段表現最弱,也許是為了適應他們定位的客戶群體?
丹泉30有一點不太好,按說這個級別的醬香酒不該有邪雜味,但丹泉30有,相比較而言珍30就乾淨了許多。
習酒10年的香氣最內斂,回甘好,精品茅臺的香氣也很溫柔,這兩者聞香有共通之處。
青潭的香氣很舒適,掛杯很漂亮,尾段有糊香,焦苦味不明顯,我多喝兩杯還喝出了小時候吃的家鄉一種叫「端端」的野果子味,帶點酸酸、餿餿的味道。
雖然都是川派醬香,甚至郎酒沒少用潭酒的基酒,但青花郎與青潭風格不同,要更輕柔、細膩一些,這種風格是為了適應更多的消費者,而青潭在勾調方面就要粗糙一些,更原始、更本能,有種「老子老酒多隨便調,愛喝不喝」的意思。
我是個沒文化的酒僧,想不出那麼多的騷詞語來形容感官體驗和香氣。都說酒評寫到最後只剩下幾個字:「臥槽!好喝!」、「臥槽!真TM難喝!」。這幾款酒既沒能讓我說出前者,也沒能讓我喊出後者。
青花郎和習酒年份酒經常喝,更難形容那些細節,很多人覺得青花郎降質了,說青花郎從酸味退步到了塑料味。
我不太清楚塑料味到底是個什麼味兒,我一度想抱著塑膠袋啃一啃,要不是夫人手裡拎著刀虎視眈眈可能還真讓我得逞了。我喝青花郎會從鼻腔返回似腥非腥的味道,有點像米飯未煮熟時的香氣,不知道這是不是大家說的塑料味?
其實郎酒的酸味還在,青潭也有,特別是杯底剩的那點酒放置三到五分鐘,能更加清晰感知酸味。青花郎有沒有降質我也不曉得,但酒的風格總是會變的,沒有哪款酒的風格會持續多年一成不變。
如果有一天我們覺得經常喝的某款酒變得不好喝了,換一款試試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在這五款酒裡,青潭的味道最為古怪,與常見的茅系醬香有很大的不同,我依稀想起了前些天喝的老款紅運郎30年,有少許相似。喝酒的人口味大多會越來越重,要樂於嘗試一些風格迥異的酒,僅從我的理解而言,青潭會很適合一些醬香愛好者。
習酒10年不驚不喜,因為平時喝習酒15年和習酒30年較多些,習10確實沒法跟大哥和大大哥比,香氣、諧調、醇厚、回甘均落下風,本次也僅用於同價位對比,沒輸了場子就已經很長臉了,倒沒抱很大期待。
我每次喝珍酒30年都很失望,也見過有人對這款酒評價很高,但我確實喝不出他們所說的那些優點來。這也是我為什麼始終沒有把珍30寫進天梯圖的原因,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排,排高了違心,排低了有人不高興。
在珍酒的產品體系裡,我覺得珍酒15年頗具性價比,它是珍酒的一道坎,往下都很兼容,往上就乏善可陳了。
這幾款酒個人理解的品質排名:青花郎≥習10≈丹泉30>珍30≥青潭。
性價比排名:青潭≥習10≥青花郎>珍30≈丹泉30。
當然性價比排名這塊是以我的入手價而言,如今習酒10年因為停產,價格也上漲了許多,市場上的價格已經不那麼穩定,很難再說其性價比堪數幾何。酒還是那批酒,價格已經不再是當時的價格,自然也會影響我們對性價比的判斷。
其他幾款酒除了廠家調價,終端表現也是跟著廠家政策走,暫時還沒有出現炒作虛高的跡象。
如果我的排名影響到了某款酒的聲譽,還請諸位看了文章的從業者見諒。畢竟酒是自己花錢買的,作為消費者說說自己的感受總是硬氣的。如果有錯漏之處,純屬水平不逮,我多學習、多進步。
文末彩蛋:
聊起醬酒必有空杯留香一說,我為了感受所謂的「空杯留香」,特意酒杯空置了24小時左右,直到我寫文章時還在原地紋絲未動地擺著。空杯聞香體驗,也就是醬香餘味的PK:青潭>青花郎≥習10>>>丹泉30>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