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本報北京7月6日電(記者趙婀娜)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近日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該中心為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提供優質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平臺。
-
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記者5日了解到,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日前正式成立,全面負責運行全球孔子學院品牌;同時,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開展除孔子學院運營和管理之外的其他國際中文教育項目,並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語言教育交流合作。
-
關於組織實施2020學年度公派出國教師選派工作的通知
為支持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受教育部委託,組織實施向海外教育機構公派教師項目。公派教師項目採取「中心」直接選派和資助國內機構選派的兩種類型實施。直接選派是指:根據教育部和「中心」與國外機構籤訂合作協議的公派教師項目,由「中心」直接遴選派出。
-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設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6日訊 7月5日,微信公眾號「孔子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簡稱語言合作中心。「語言合作中心為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的平臺。
-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布四款在線教育項目成果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9月5日,在2020年服貿會舉辦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趙國成發布四款國際中文在線教育項目成果,分別是:中文聯盟」雲服務平臺和APP、「漢語橋」俱樂部App、網絡中文課堂」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張赫 攝中新網海口12月8日電 (記者 張茜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8日下午在海口籤署協議,合作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當日,海南大學「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揭牌。
-
2019年中央財經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2019年中央財經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中央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211工程」建設和首批「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學校實施國際化戰略,大力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機構、國際組織、跨國企業等170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
-
山東師大推進交流合作 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實施學科專業帶頭人培育計劃,選派部分重點和優勢學科專業的青年骨幹教師32人到國外著名大學學習交流。236人獲國家和省公派出國訪學項目,資助經費2200餘萬元。截至目前,具有海外教育經歷的教師佔比近40%。學校既鼓勵「走出去」,更重視「引進來」。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相關項目籤約揭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8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王春迎) 12月8日下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基地、「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揭牌。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成為選拔公派教師的必備條件,哪個單位發的?
前不久,孔子學院總部更名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且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運營原來孔子學院的相關工作。無意中發現孔子學院總部網站在選拔公派教師和志願者時,把《國際漢語教師證書》作為必備條件,且規定報名時沒有《國際漢語教師證書》也要考取《國際漢語教師證書》。
-
河北省教育文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協會召開換屆大會
河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侯建國在講話中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並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協會在完成換屆工作後,要加快謀劃協會「十四五」規劃,爭取每年辦成1-2件有影響力、能帶動河北教育交流與發展的大事,建成品牌項目;二是要貫徹落實好《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把握好新時代、新形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三是要建設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加快推進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全球布局
-
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教育部: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收官」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的有關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在會上指出,過去五年,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顯著提升,目前已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參加中文水平等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共建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12月8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海南大學在海口籤署合作協議,並舉行「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揭牌儀式。
-
教育部點讚!國際範兒的浙大成中外合作辦學的「試驗田」「樣板區」
目前已成立浙大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ZJE)和浙大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ZJUI)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共開設生物醫學、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等6個專業。成立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開設國際工商管理碩士項目。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
合作辦學聚焦提升活力。改革中外合作辦學準入審批制度,在上海試行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備案制,在海南、福建、廣東、浙江、重慶、河南等6省市試點實施部省聯合審批制。「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共審批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80個,其中本科以上356個。截至2020年底,我們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外事管理聚焦簡政放權。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女士,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秦昌威秘書長,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程家財主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處王永利秘書長。下面首先有請劉錦司長來為各位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總體情況。
-
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研討會召開
中國日報網12月15日電 (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由浙江師範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線上研討會召開。作為2020年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此次研討會聚焦「政府間國際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現狀及展望」和「如何更好支持亞洲各國中文教學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阿聯、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政府官員、海外華人組織代表、中外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總結和分享經驗,共同為推動亞洲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多個國家的150餘名相關領域代表踴躍參會。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選擇(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匯總)
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目前所稱的中外合作辦學一般是指國家鼓勵的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層次一是本科段教育,也分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統考)和自主招生,(如:中國農業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和健康科學中心合作舉辦傳播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統考和自主招生各佔50人。)二是碩士段教育,參加高校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學生修完全部課程符合畢業條件後,可獲外方高校的碩士學位證書;教育部中留服對學位證書可做學歷學位認證;中方高校的結業證書。
-
「2020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海外合作夥伴招待會」 成功舉辦
「2020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海外合作夥伴招待會」 成功舉辦為進一步加強中心與海外合作夥伴交流、促進相互理解與合作,我中心於12月1日晚在北京成功舉辦了「2020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海外合作夥伴招待會」。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西班牙、法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駐華使館及中國-東協中心的外交官員、各國相關大學及教育機構代表出席本次招待會。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徐永吉副司長蒞臨招待會並致辭,中心程家財主任、艾宏歌副主任出席本次活動。
-
中國與歐盟教育交流簡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一、綜述 我與歐盟機構以及歐盟28個成員國建立了穩定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關係,與歐盟建立了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與歐盟委員會以及英、法、德、意、愛(爾蘭)、芬等國建立了定期磋商機制,與法、德、意、荷、葡等19個歐盟成員國籤署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中歐教育交流與合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