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診斷小靈通——聽診器

2021-01-13 騰訊網

人類的創新絕大多數和日常社會生活需求相契合,是提高工作效率,亦或是方便解決生活問題等等。醫學是人類社會一大重要的課題,醫學的發展速度更是與人類生死存亡息息相關。從最初的望聞問切,到簡單儀器的輔助,到如今各式先進醫療設備的快速決斷,每一次的前進都是對前人技術的改革和提升,也使人類受益頗多。儀器設備的發明是現代醫學開端的催化劑,而聽診器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故事。

聽診器的誕生

中醫有望聞問切,西醫也有四診,即視觸叩聽。其中聽診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聽診器。聽診的概念早在希波克拉底時代就已經形成,醫生可將耳朵直接貼近病人胸廓診察心肺聲音以此進行診斷。這個診斷方法也一直沿用到了19世紀初。

直到1816年的某天,名為雷內克的醫生接到了一位貴族小姐病人,由於稍顯肥胖的身材,用傳統的貼身聽診不易診斷,加上病人是年輕貴婦,這種方式很難被接受。經歷了這件事之後,雷內克醫生很是懊惱,一直思考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他突然腦海裡出現了那天在小路漫步偶然看到的場景。當時,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的兩端遊戲,一個小孩敲這端的木樑,另外一側小孩則把耳朵貼緊木樑靜聽著。雷內克醫生思路頓開,馬上叫人找來了一張厚紙並將它捲成了圓錐筒,隨後在試驗中驚奇的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的聲音。

最初的聽診器設計圖

經過多次的試驗,在多種材質中,雷內克醫生最終通過改進位成了長約30釐米的中空直管,兩端各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這就是最初的簡易聽診器。

聽診器的發展

1840年,英國醫生卡門進行了改良設計,製成了單耳聽診器。由於可以聽到母體胎兒的聲音,後來演變成胎心聽診器。到了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了卡門的聽診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使得聽診聲音更加立體,被稱為複式聽診器。

數字聽診器

隨後,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像電子聽診器、拍攝聽診器、胎兒聽診器、都卜勒聽診器等等,不但可以放大聲音效果,還有記錄聲音等功能。

聽診器的原理

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聲波的振動可以在不同介質間進行傳導。聽診器的結構通常是由診頭,導音管和耳掛組成。身體內器官的振動會帶動聽診器診頭的鋁膜振動,然後再通過空氣的振動傳導等將聲音傳達給聽診者。

聽診器構造

由於聲波在不同材質中傳送時衰減程度不一樣,在重金屬中幾乎沒有衰減,所以高級的聽診器都是採用鈦等重金屬。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動頻率為20-20KH,由於不同部位聲音具有不同的頻率,所以針對不同的要求,在心臟聽診時通常會使用膜式聽頭取高頻聲響,杯式聽頭則適合低頻聲響或雜音的聽取。

此外,診頭的接觸面積和形態設計也會影響聲音拾取效果。接觸面積越大,診頭更好地與身體結構貼合等都可以增強音效。

如今聽診器大家族已經得到很大的完善和發展,成為全球數百萬醫療專業人士每天使用和依賴的醫學設備,為診斷帶來很大的便利。

相關焦點

  • 無線電子聽診器 防霧護目鏡……黑科技助力戰疫
    「這款無線電子聽診器非常實用,隔著防護服也能聽診,效果比普通聽診器還要好。」「防霧效果真心不錯,密閉性也很好,感覺眼前明亮了好多。」……連日來,隔離式無線電子聽診器2.0版、醫用防霧護目鏡等醫學裝備火遍了整個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試用後,紛紛給予高度評價。穿著隔離服不方便為病人聽診怎麼辦?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出現水霧怎麼辦?一整天在防護裝備下工作喝不上水怎麼辦?
  • 小小聽診器將對診斷起大作用,同濟醫院新冠人工智慧分級診斷研究獲...
    曾和松教授說,聽診檢查是醫生的必修課,操作簡單,一支聽診器,室內溫暖安靜,患者配合,或坐或躺,醫生即可完成檢查。現今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傳播性強、致死性高,新冠肺炎的快速鑑別和實時、遠程診斷極為重要。曾和松教授團隊立即開展了以「基於心肺聽診的新冠肺炎人工智慧分級診斷研究」,此研究是全國乃至全球率先對於新冠肺炎進行心肺音聽診記錄並進行智能診斷的研究,即「聽見」新冠肺炎。
  • 不用聽診器醫生咋聽診?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小學的時候其實還學過關於聽診器發明的課文。小編隱約的記得是位醫生受到了正在玩耍中的小朋友的啟發,發明了聽診器。而聽診器的發明與完善其實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最初的時候是位法國的醫生在給位年輕的女性看病的時候,不好意思直接聽診,便找來了硬紙捲成了圓筒,這就是聽診器的原形。
  • 用聽診器聽出了大病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譚先傑1987年,我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每逢暑假回農村老家,我總是帶著聽診器,逮著個鄰居就給聽聽心肺、摸摸肝脾、叩叩肚子。然而有一次,記得是在大三的暑假,我卻用我的聽診器聽出了大病。他是我小學同學,初中畢業後在家務農,一身好勞力,挑兩百多斤的農家肥上坡下坎如履平地。半年前開始出現下肢浮腫,甚至爬個十幾米高的陡坡都心慌。當地幾個醫生看過後診斷「水急黃腫」,說是肝臟的毛病,一直吃中藥,但情況沒有好轉。他的媽媽特地請我去給他檢查檢查。我拿著聽診器到了他家。
  • 廣工研發智能數字聽診器,可分離心肺音,實現遠程聽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朱小翠圖/學校供圖在抗疫一線,因醫生身穿厚重防護服無法使用傳統聽診器,對病人心肺聽診存在較大困難,同時,普通發熱門診為防止交叉感染也需要及時更換聽診器,實現一人一器。
  • 醫學英語學習資料Auscultating Lung Sounds肺部聽診
    如病人無法坐起,可取仰臥位聽診前胸,側臥位聽診後背。3. Remove or raise gown, avoiding unnecessary exposure and providing full visibility of thorax.
  • 廣東工業大學研製出「智能數字聽診器」,築起醫護隔離牆
    廣東工業大學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心電黨小組帶頭人謝勝利表示,抗疫一線的醫生因身穿防護服無法使用傳統聽診器對病人心肺聽診,此外,為防止交叉感染即使普通發熱門診也需要及時更換聽診器實現一人一器,因此急需研製疫情環境下的醫用聽診器支援前方。
  • 臨床聽診九大誤區!看看你都踩了哪些「坑」
    肺部聽診是胸部查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識彆氣流通過氣管支氣管樹所產生的各種呼吸音,可以快捷、便利的提供呼吸系統相關的臨床信息,有助於診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而如果聽診內容不全面或不能正確辨別呼吸音,則可能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是誤診誤治。在此特別盤點臨床聽診的常見 九大誤區,供大家參考!
  • 基於MSP430心肺聽診技能訓練系統的設計
    摘要:基於MSP430心肺聽診技能訓練系統針對現代醫學模擬教學的發展,改變過去用射頻和特製聽診器來模仿心肺聽診過程,在操作上更逼真臨床真實環境。
  • 「聽見新冠肺炎」:同濟醫院心肺聽診人工智慧分級診斷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蔡敏 田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您保持一個舒適的體位,我現在來為您做心肺聽診。」「對,保持正常呼吸,不用深呼吸,正常呼吸即可。好的,接下來深呼吸,吸氣、吐氣……好。」
  • 怎樣用聽診器查漏水 漏水修補技巧
    我們在平時居住房子的時候要勤檢查有沒有漏水的地方,一旦漏水了的話,不僅我們家不能住樓下也不能住人,所以,一定要勤檢查一些,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補就可以,那麼需要大家提前看一下,怎樣用聽診器查漏水的方法是什麼,其次,我們還要了解一下漏水修補的技巧都有哪些。
  • 藉助數字聽診技術 可監測早期肺部病變
    專家表示,有充分的證據說明吸菸和肺癌等疾病關係緊密,為了有效預防肺部病變,目前可以通過數字聽診進行科學監控,進而早期診斷。 「我們應用數字聽診設備對1000餘名健康吸菸人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醫生聽診結論完全正常,但應用計算機分析後,吸菸者的肺音物理指標有明顯變化,這意味著數字聽診多種肺音指標可靈敏反映吸菸者肺部的早期損傷。」
  • 市一雷神山醫療隊率先使用5G無線聽診設備,持續採集聽診音幫助判斷...
    為了時刻監測雷神山駐地艙內患者病情變化,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雷神山醫療隊用上了一款由醫院心內科、呼吸科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聯合研發的最新設備——「5G無線聽診器」。這款設備體積小、易消毒,能持續採集聽診音,除了聽呼吸音外,還能用於聽心音、判斷鼻飼胃管位置等,幫助醫護人員實時判斷患者病情發展。醫療隊還可通過醫院新建的新冠肺炎防控5G遠程會診平臺,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後方,實現遠程會診。
  • 聽診器比你想像中強大!身體這幾類異常,聽一聽,基本能「暴露」
    聽診器是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常用的診斷用具,能辨別體內的雜音,是診斷胸部疾病的一種重要工具,那聽診器能聽出哪些疾病呢。聽診器能聽出哪些疾病?1、評估心臟病對心臟聽診的主要內容有心律、心音以及心率等。心律是心臟跳動的節律,通過聽診可以聽出其節律是否整齊,心臟跳動的時快時慢,說明是心律不齊。另外通過做心律檢查,也能及早發現房顫和心臟早搏等。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次數。心音是心肌收縮、血液撞擊大動脈壁以及心室壁、心臟瓣膜關閉等導致的振動所發出的聲音。正常人的心跳一般會發射出有節奏的聲響,但心臟發生病變時,會感覺心音的強度、頻率以及性質會發生很大改變。
  • 瑞士新技術聽診新冠病毒
    他說,分析咳嗽早有先例,醫生會通過患者的咳嗽聲來自診斷百日咳、哮喘和肺炎。「藉助『Coughvid』,我們希望可以提供大規模且便捷可靠的篩查,」Atienza補充說,但這種方式不能替代醫學檢查。更大的目標是減少去醫生那裡就診的人數,許多人並不了解感染的症狀,可以通過這個應用程式進行測試。醫護人員對這項技術的評價毀譽參半。
  • 體檢聽診心雜音,超聲診斷來確診
    3月齡小博美,男孩,體重1kg,體檢時聽診有連續性心雜音,在左側心基部聽診心雜音更為明顯。
  • 西安醫生將聽診器變助聽器問老爺爺病情,網友熱議:大冷天,就喜歡看...
    虎撲12月5日訊 近日,西安一醫生將聽診器變助聽器問老爺爺病情。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細節上的關懷!#醫生將聽診器變助聽器問老爺爺病情#】近日,西安醫生馬璇用聽診器和83歲有點耳背的老爺爺對話的視頻溫暖了很多人。
  • 聽聲識病比拼臨床基本功 「心之音」聽診大師賽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開賽
    圖說:「心之音」聽診大師賽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咚咚,咚咚,咚咚……」心音,生命最真實的聲音,也是臨床醫生聽聲識病最重要的依據。今天,第二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心之音」聽診大師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來自交大醫學院附屬13家醫院的參賽隊伍比拼技能。
  • HD Medical推數碼聽診器 可自動發現心臟雜音
    原標題:HD Medical推數碼聽診器 可自動發現心臟雜音   內科醫生能夠通過聽診器和耳朵判斷病人的心臟狀況已非新鮮事。然而,僅憑聽診器,像心臟雜音這樣的細微問題會不會被忽略掉?  據報導,ViScope MD的售價為600美元(約合人民幣3600人民幣),價格比普通的聽診器高出許多。然而,ViScope MD配備的心音圖顯示器,能夠在心臟有雜音的情況下準確地監測心率。此外,通過ViScope MD傳到醫生耳朵裡的聲音也經過了數位化處理。如此一來,醫生不僅可以調整音量大小,還能將一部分聲音過濾掉,從而監控心臟不同部分的狀況。
  • 中南民族大學學生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中...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醫學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辦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成績揭曉,中南民族大學生醫學院陳軍波老師指導的何秉澤、陳智威、尹志琴學生團隊榮獲國家一等獎,陳軍波老師指導的汪婷婷、黃杰、何亞輝學生團隊,周慧老師指導的孫靜、曹蔚然、陶鵬宇學生團隊和梁燕、戴宛平、何坤菲學生團隊均榮獲國家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