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英文書籍《刺桐雙塔》 再現當年泉州風貌(圖)

2020-12-16 閩南網

  走在西街光滑的石板路上,穿過一個牌坊,就到了開元寺大門;泉州東門城牆外的靈山,曠無人煙、建築,只有一片巨石群,上面一塊巨大的「風動石」……這些描述的並非當下,而是上世紀20年代的泉州。

  近日,南安豐州的文史愛好者王先生費盡周折,收藏了一本1926年研究拍攝、1935年出版的英文書籍《THE TWIN PAGODAS OF ZAYTON》(中文譯名:《刺桐雙塔》)。《刺桐雙塔》真實再現了近百年前開元寺及泉州的風貌。

《刺桐雙塔》收錄有古泉州地圖

80多年前,西街鋪著石板路,開元寺門口有個牌坊。

當時東門外曠無人煙,偌大的「風動石」相當醒目。

介紹開元寺的部分文字注有閩南語

  哈佛大學出版

  昨日上午,記者在王先生的家中看到了這本書,這是一本黑色硬皮紙裝幀的英文書籍,從外裝到內頁都保存完好。據稱,這本書籍發行量較少,目前僅有泉州個別博物館、圖書館有收藏,他花了數千元才從省外的一名藏家手中購得。

  《刺桐雙塔》於1935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出版,戴密微和艾鍔風合著,書的副題為「中國晚近佛教雕刻之研究」。據了解,戴密微時任巴黎東方語言學校教授,艾鍔風時任北平輔仁大學教授。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泉州海交館李玉昆研究員的著作《艾鍔風與<刺桐雙塔>》中記載,192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陳萬裡、張星烺與哲學系教授艾鍔風到泉州考察文物古蹟。

  收錄解讀 每幅雕刻

  根據《刺桐雙塔》所稱,當時開元寺東西塔正在維修,「艾鍔風的僱員韓慶榮先生不顧風暴、戰事和其他困難,在傾斜的腳手架上協助完成工作。」這與塔上碑刻記載吻合。戴密微和艾鍔風正是利用此機會考察東西塔,並僱員拍攝東西塔的建築和雕刻。

  也因此,《刺桐雙塔》中關於東西雙塔的雕刻非常多,幾乎拍攝、收錄了每一幅雕刻。在書本的第35頁,收錄了西塔第4層的孫悟空雕像的照片,並進行解讀。

  經記者初步翻譯,其大意為:「一個長著猴頭的衛士,一手託著環繞在他脖子上的念珠,另外一隻手舉寶劍指其前端放光的雲。他穿著一件短上衣和旅行鞋。腰間掛著一個葫蘆,手間轉動著念珠,吟誦著咒語(這被視為一種與所有災害、危險、創傷、疾病對抗的正面象徵)。」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唐三藏的徒弟(別名猴行者、美猴王或齊天大聖)。」「在雕像的右上角,有一個頭被光環環繞的和尚形象,顯然這就是唐三藏本身,他出現在一朵雲上,面朝猴子手裏劍所指的那朵雲。」

  「在現存版本的西遊記中,猴徒弟的武器並不是一把劍,而是一根帶著兩個金圈隨時可以變大變小的鐵棍。」「同時他穿著一件虎皮,遮擋著他下半身,這是一個跟我們浮雕不同的細節。」

  據此,《刺桐雙塔》也是對西塔上孫悟空雕像較早進行研究的書籍。

  保存數十幅古城照片

  《刺桐雙塔》中收錄了大量圖片。這些拍攝於1926年左右的照片,忠實記錄了開元寺及泉州的古樸景致。除了東西塔上的雕刻的照片外,在書籍的中間插圖和最後十幾頁裡,收錄了數十幅珍貴的照片。

  這些照片中的影像非常久遠,與現存的景致大為不同:西街開元寺大門的西側,有一個造型漂亮的牌坊。而西街,鋪著石板,有些光滑;從一處制高點遠眺東西塔,東西塔高聳,其四周儘是綠意蔥蔥的樹林;泉州名橋——浮橋,橫跨晉江江面,一側是密集的民居,另外一側則是茂密的林木;泉州東門城牆外的靈山,曠無人煙、建築,有一片巨石群,上面一塊巨大的「風動石」……

  部分配注閩南語發音

  在一些無法準確直譯的語句中,《刺桐雙塔》則特別標註其中文名稱。在關於開元寺地形的繪製中,《刺桐雙塔》除了用中文註明地點,還特地註明了閩南語發音。「可見書籍之嚴謹。」王先生表示。

  李玉昆的文章中提到,關於《刺桐雙塔》,泉州著名學者、當代考古學家、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為璣先生給予很高評價:「德國人艾克和法國人戴密微合著《刺桐雙塔》,詳述刺桐歷史與建築雕刻,附圖詳盡,琳琅滿目。30年來,獨步書林,國人所作,尚未有超越這部書的。」

  相關 連結

  戴密微(保羅·德米厄維勒),法國人,生於瑞士洛桑。1925—1927年與艾鍔風在廈門大學任哲學教授,曾來泉州考察東西塔的建築、雕刻。

  艾鍔風(古斯塔夫·艾克),德國漢學家,1923年來華,任廈門大學文科哲學系教授,擔任德文、希臘文、希臘哲學等課的教學。1928—1933年任清華大學教授。1934—1947年任輔仁大學教授。1947—1949年復任廈門大學教授。(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彭堅林 文/圖(翻拍))

相關焦點

  • 泉州城裡尋刺桐
    圖為福建泉州南安市羅東鎮附近秋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攝在泉州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找刺桐。它的模樣,早已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那高大的樹幹上,佛焰苞狀的花和形大如手的葉交替著吐露芬芳。因為相貌似桐樹,樹幹上長有刺,故叫刺桐;又因為多生於南海、嶺南,又叫海桐。五代十國時期的醫藥學家、文學家李珣這樣概括:「生南海山谷中,樹似桐而皮黃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我很久以前就知道刺桐。我看見它在唐代詩人陳陶的詩中展露笑顏:「猗猗小豔夾通衢,晴日薰風笑越姝。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那鋪天蓋地的豔麗,早就把人們的心照亮了。
  • 刺桐,一個被遺忘的夢
    而那個德國學者則更為幸運,他正趕上開元寺東西塔維修,於是盡拍塔上的所有雕像,並僱人測量,回去以後編成洋洋大觀的《刺桐雙塔》(THETWINPAGODASOFZAYTON),於1935年在美國出版,並因此榮獲了至高無上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資格。可以說,這是泉州世界級的古建築在國際上首次亮相。
  • 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12日在泉州海交館開幕
    正值「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申報契機,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泉州畫院、泉州市美術家協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承辦的「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旨在通過圖像的力量傳遞出泉州往昔的輝煌與當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
  • 世界的泉州:刺桐花與「東方夢」
    當宋元泉州的痕跡大多隨時間消逝的時候,相對保存完好的宗教遺蹟成為通往那個黃金時代的鑰匙。在泉州訪古的你,肯定注意到了那些古蹟旁「古泉州(刺桐)史跡」的標識牌。這個名稱很有意思,一般中國人看來,「古泉州史跡」已足以概括其內容,反倒是括號裡的「刺桐」,令不識其義者徒生迷惑。
  • 在刺桐城泉州 為何刺桐花很少見了
    原標題:【新聞調查】泉州:在刺桐城,為何刺桐花很少見了    「在刺桐城,刺桐花很少見了。」「泉州哪裡可以看到大片的刺桐花?」「刺桐花長什麼樣,準備帶孩子去認識一下?」……2日,本報頭版刊登了一幅照片《刺桐花開》,美麗的畫面頓時勾起了眾多市民的記憶和嚮往。
  • 泉州刺桐花什麼時候開花 刺桐花花期花語能吃嗎
    泉州,古稱刺桐城。千年前,這裡滿城種著刺桐,樹冠綴滿紅花,遠望似火。那麼刺桐花什麼時候開呢?下面是閩南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泉州刺桐花什麼時候開花 刺桐花花期花語能吃嗎?推薦:泉州哪裡有大片刺桐花看?  【刺桐花花期】刺桐花什麼時候開  刺桐花花期是12到次年3月。
  • 啟五品郵:刺桐花正紅
    此後的日子讓人若有所失,無論是傍晚還是清晨,門口一下寂寞了許多……其實為刺桐花悄悄感到失落的還大有人在,那就是以刺桐花為市花的泉州市的郵迷們。泉州又叫「刺桐城」,那刺桐花就是泉州之花,就是泉州的兒女!你看看你看看,「十大名花」早都上了郵票了,可就是沒有刺桐花的份兒:而「十大名花」之外的花兒一朵朵也都先後登上了郵票或郵資片郵資封的郵資圖案,比如那白玉蘭,比如那木棉花、芙蓉花……可刺桐花依舊連影子都沒有,真是太不公平了。但泉州的兒女從不在失落裡抱怨半句,而是用實際行動為刺桐花唱出了中國郵壇最嘹亮的郵聲!
  •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 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然後,在橋的那頭,驚喜邂逅綠葉枝頭火焰一般的刺桐花。刺桐,泉州市樹。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46年,據有泉漳十七年的「晉江王」留從效擴建泉州城郭,環城遍植刺桐。自此泉州以「刺桐城」名馳天下。「灼灼其華」刺桐花點綴下,泉州山川之美被譽「東南之最」。那是「青睞尋訪團」感受泉州的第三天。
  • 刺桐有「禮」了! 泉州伴手禮標識正式註冊為商標
    昨日,記者從市旅遊局獲悉,泉州伴手禮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正式註冊為商標,今後泉州伴手禮有自己的商標了!這個商標將跟隨泉州伴手禮,跟隨南來北往的遊客,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泉州的味道,進一步了解泉州的風土人情。
  • 泉州刺桐大橋今起封閉 車輛須繞行
    8日,記者從泉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了解到,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處將對刺桐大橋進行橋梁維修改造施工。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決定對泉州刺桐大橋(324國道複線)實施交通管制。管制時間從2020年10月9日23時起至2021年5月9日。
  • 買了泉州師院附小學區房,能就近讀市直刺桐幼兒園嗎?
    刺桐幼兒園現校址在師院附小片區內,購房落戶後能就近讀嗎?刺桐幼兒園現校址,崇福路219號答:以目前的片區劃分,讀附小的房子是沒辦法讀刺桐幼兒園的。除非是戶籍關係在泉州師院校內並且實際居住的教職工直系子女。
  • 泉州:一大批人將趕往刺桐路!這份新年禮物,99%的人無法拒絕
    本周末 將有一大批泉州人趕往刺桐路 什麼? 你還不知道?? 刺桐天禧
  • 泉州刺桐路:3公裡路 21個花圃黃土裸露!
    閩南網4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泉州市區刺桐路,擁有美麗的景觀帶,也曾被譽為「最美街道」。日前,有市民報料稱,「這條路沒那麼美了」,原因是刺桐路津淮街交叉口及泉秀街交叉口等多處的花圃,連續很多天,黃土裸露!
  • 泉州:刺桐大橋施工管制 這兩條公交線路臨時改道
    閩南網9月2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曾冬吟)2020年10月9日至2021年5月9日,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處將對刺桐大橋進行橋梁維修改造施工,施工期間實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機動車通行。受施工影響,泉州公交途徑刺桐大橋的32、37路將進行臨時調整。
  • 泉州市區刺桐路非機動車道 樹池破損亟須修復
    讀者王女士近日致電96339反映,泉州市刺桐路非機動車道行道樹樹池裡的透水性混凝土有的缺失,有的破損,希望園林部門儘快修復。 樹池裡的透水性混凝土或破損或缺失 王女士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刺桐路。
  • 泉州刺桐北路至市政府只要10分鐘!
    2021年元旦,聚焦各方關注的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項目傳來好消息,3.76公裡長的山海路(桃花山公園門口)至刺桐北路路段雙向試通車,這既方便去往東海行政中心的車輛,又大大緩解豐澤街尤其是坪山隧道的交通壓力,縮短中心市區與東海組團間的時空距離,從東海行政中心出發到刺桐北路只需10分鐘。
  • 福建泉州:用行動傳遞「稅暖刺桐」志願服務精神
    福建泉州,古稱「刺桐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被聯合國唯一認定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美名,以多元開放、和諧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享譽內外。在白巖松眼中,泉州,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 刺桐風起 與鏡頭一同觸摸「海絲」烙印
    名家創作主題曲 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滿城刺桐花,四海是一家,瓷器裝得下,一條古絲路。向海而生海為田,向海而立船作馬……」片中,當這首由著名詞作家鄧永祥、曲作家戚建波創作的主題曲《絲路揚帆》響起,在悠揚大氣、底蘊深厚的基調下,刺桐風起,一幅多元共生的歷史場景鋪陳開來。
  • 內地首個PPP項目調查:刺桐大橋「刺痛」了誰?
    當年《人民日報》稱讚「刺桐大橋不僅是一座解決塞車、過橋困難的物質的橋,而且是一座探相關公司股票走勢索、改革的橋,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造橋者的想像」。  但近年,刺桐大橋的建設經營方名流公司和政府的矛盾尖銳起來。
  • 我國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正式更名!
    圖為位於晉江安海的安平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非常幸運,我提出的關於泉州申遺進度的問題獲得了宋新潮副局長解答。現將該問題和回復整理如下: 問:今年我國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名稱更改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請介紹下相關情況和目前泉州的申遺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