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採訪周杰,是因為多年之後,他重新回到自己所在的國家話劇院,出演話劇《北京法源寺》。但也是因為,在三個月前桂花正濃的烏鎮,有過一次偶然的喝茶閒聊。那一次閒聊純屬意外,但聊完後卻也實在大感意外。最意外的是,茶桌前的那個周杰,和印象中那個周杰,還有表情包裡的那個周杰,竟然大不一樣。
一個人能有這麼大相逕庭的多面形象,總有點原因。於是覺得該做一次專訪。但是,做一次專訪,又怎麼能知道,問到的寫下的,又是不是真實的周杰。
再遇周杰,是《北京法源寺》演出的後臺。按約定的時間準點到達國家大劇院,門口路遇幫忙約採訪的執行導演,她卻頗有慮色:「快進去吧,周杰這人從來都是早到的。沒採訪他也提前三小時到了。這幾個月劇組就他沒遲到過。他這人太自律。」
好奇周杰在這個劇組是個什麼樣的形象,聽到的答案多是「較真」「直白」這些字眼。然後有人說了一個關於他的故事作為案例。去朋友家作客,友人拿出自己珍藏好酒招待,問周杰味道如何,周杰答:難喝。
採訪開始前,問周杰最近是不是接受了很多採訪,周杰說:「還可以吧,不太多。現在採訪很奇怪,有時候發幾個問題電子郵件給我,我匆匆回答一下,這也算採訪。」看見我鋪開紙筆,他頓了會,說了句:「嗯,你這樣是對的。」
採訪正酣時,國家大劇院開始無數遍廣播清場信息,聲音巨響。周杰一副被打斷的不高興,「你看看,這就是你選的地方」,然後對著邊上國家大劇院的工作人員說:「這樣的廣播三遍就夠了,聽不到的人再多遍也聽不到。這個你們真的要去提下意見。」
《北京法源寺》劇照。 柴美林 圖採訪間,周杰的慨嘆很多,說話也極其頓挫,倒是能顯出不錯的臺詞功底。關於兩毛錢牛肉充斥市場的話題貫穿始終,但最後他自我總結:「我真的不是個憤青。憤青是到處呼籲的。這些事,你不問我,我才不說。我管你哪。你們愛吃地溝油你們吃去。我不吃我也不告訴你們」。但仔細回想,類似的憤青話題,其實在烏鎮大致已經聽過一回。
周杰並不迴避問題,不過卻喜歡反問。每每接到問題,他總是有一連串的反問。採訪快結束時,他又自動提了一個問題,說是可以一起分享:「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從小到現在,誰是你最親的人?這些最親的人,誰會從小告訴你,做人一定要圓滑,能不說就別說?他們每個人都告訴你,做人要坦誠、要善良、不要狡猾。這些話我們從小聽到現在,可是為什麼我們做著做著就忘了呢?為什麼反而受了那些不是親人的人的影響呢?其實,做那樣的人容易,做我這樣的人最難吧?但真的有那麼難嗎?我就想問一句那些圓滑的人,你們真的不挫折嗎?」
採訪結束,不管做客喝酒的故事是真是假,看起來,那確是周杰的作風。
「那些新聞找到我,是因為我成本低,不反抗」澎湃新聞:你平時會關注對你的報導嗎?喜歡接受採訪嗎?
周杰:不大關注。不大喜歡。當然我也不是天生不喜歡接受採訪,是這些年慢慢開始不喜歡接受採訪。你懂我說的是什麼。
採訪分兩種吧。一種是應景應酬式的採訪,輕描淡寫胡說八道一通,所謂打打哈哈,講些雞毛蒜皮無聊的事情,回答一些八卦問題。還有一種是認真地在了解事情想解決問題,比如說想澄清一些事情,深入探討一個問題,認真寫一篇文章去解讀。這是兩個概念。可現在是多數都是前面一種。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冒出了一種叫「娛記」的詞。這是很可怕的。在我們十幾年前開始接觸媒體的時候,那時候還都是文化版的記者,正經寫新聞稿的記者。他們的文化水平境界還是蠻高的,沒失水準。但後來卻變成專門出了一種「娛樂媒體」。我後來才知道,他們的人都是僱來的,專門來挖八卦新聞的狗仔,他們多半不是專業出身寫新聞的,而是從粉絲的心理、帶著自己的好惡去寫東西,然後去臆斷、扭曲、編造。基本上連知識文化的底線都沒有。那你和他聊什麼?他問的都是雞同鴨講的問題。
我是很遲鈍的。我是一直很尊重媒體的。我一直覺得應該認真交流。但是後來怎麼就這樣了?原來有這麼一群根本不能隸屬於媒體行業的這群人,他們有獨立生存空間。他們甚至完全就是為了誘導老百姓,完全為了取悅於一群還沒有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群體,這怎麼可以呢?
澎湃新聞:那之前關於你的很多報導,有人來和你求證過嗎?
周杰:從來沒有,誰來和我求證啊。
澎湃新聞:那你為什麼沒有去和媒體溝通解釋呢?
周杰:問題是我去和哪家媒體溝通呢?
澎湃新聞:可以開個發布會澄清一下?
周杰:那他們可太得意了。他們就每天發我一個假新聞,我就每天開一個發布會。我的一生就是在開發布會中度過了。
你試試,有人在微博上造一個新聞,說聽說周杰被抓了,私賣槍枝,然後馬上就當真了,各種媒體來求證。說你為什麼不解釋?可是我為什麼要解釋啊?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要是再過一個月又發布周杰販毒了。你再開發布會解釋下?你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嗎?
現在的問題不在我解釋不解釋,問題在於我們的娛樂為什麼就掌握在這樣素質的一群人手裡了呢?誰給了他們這樣的權力呢?
澎湃新聞:可能因為那只是娛樂而已。
周杰:啊?娛樂是屎嗎?娛樂什麼時候變成一個低檔的、低俗的代名詞呢?娛樂從來都是愉快的,境界的。你聽一段音樂不是娛樂嗎,唱一段卡拉OK不是娛樂嗎?
周杰在排練現場等待上場。 謝宇 圖澎湃新聞:那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報導會莫名其妙地找到你頭上呢?
周杰:很容易啊,成本低嘛。因為我不反抗。他們開始也沒發現,後來發現,第一我不反抗,第二我也不會告他們。他們也試過別人,發現人家經紀公司會直接告他們,要麼就收買他們。到了我這兒什麼都沒有。而且在我這兒造新聞有效果,所以習慣性地往我這兒引。
我從來不主動宣傳、從來不走秀。你見過我炒作自己嗎?但是我的新聞從來沒斷過。隨便造我一個謠,都能變成重大新聞。不過我覺得這也是好事。因為我發現,一個演員也好,一個藝術家也好,你還是要有作品。你的作品不行,你炒作也沒用。
從這事可以看出來,各個經紀公司的戰略,有需要糾正和反省的地方。我們好像覺得自己很懂娛樂。娛樂是需要經常曝光的、是需要經常炒作的,需要博版面,我們甚至放點花邊新聞,這都是各個經紀公司默認的方式。但他們卻為此付出了很多代價。第一需要花很多錢去維護很多關係。第二藝人還要強顏歡笑,去出席自己不願意出席的活動。可是換句話,這個效果真的就有這麼好嗎?大家更多可能記住你這個人,可是記得你演過了什麼嗎?
從我這個事情可以印證,演員和經紀公司應該把大力氣花在找好劇本好團隊、提高藝人文化水平上,而不是把力氣花在造八卦博版面上。經紀公司的問題是他們常常覺得這個是市場,這是很可悲的。
再拿我們這個話劇來說,排《北京法源寺》之前,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完全的正劇,會這麼大受歡迎,一個月內又演了第二輪。按理說,這個市場誰會做正劇啊?這個市場大家都在想,怎麼製造垃圾低廉的笑聲,怎麼設計低級的橋段撓觀眾痒痒。你看現在的電影,都在比票房,想怎麼把觀眾糊弄到電影院去,先騙進去再說。而我們卻做了這麼一個正劇,那觀眾到底喜歡嗎?它受不受歡迎呢?有評論罵這戲太正了沒人看嗎?
這又反證了,我們還是要做好的東西給觀眾看。當然也不是說正劇就受歡迎,還是要好的正劇才受歡迎。
但現在的問題是,有個市井狂徒在菜市場上大喊一聲,牛肉兩毛錢,羊肉五分錢,結果整個市場趨之若鶩,一哄而上,爭著用爛紙箱子充肉,還告訴說,這就是現在的市場規律。可這就像畝產萬斤一樣,是違反規律的啊。
話劇《北京法源寺》劇照。 謝宇 圖「我這些年主要的精力當然是放在生活」澎湃新聞:聽上去你好像對現在的這個市場憂心忡忡?
周杰:我才不憂心忡忡哪。關我什麼事啊。我只是說出這個問題,我也不要改變它,隨便它。爛到底是好事。
澎湃新聞:那你這些年的精力是放在了創作上,還是什麼別的事情上?
周杰:我當然是放在生活上了。我的人生不就是為了生活來的嘛,我當然要把精力放在生活上。我努力工作了一二十年,也算小有成績。當然可以好好生活。
我一看這市場已經這樣了。大家爭吃地溝油,爭著跑去吃垃圾食品,還說這是市場。那好吧,我做不到改變它,那我能做到我不吃,我也不去生產。行了吧?到處都是雷人劇,那我就不去拍唄,這個節操我還是能保持的吧。
《志摩歸去》劇照,周杰飾演徐志摩。 高劍平 澎湃資料圖澎湃新聞:那你這是一個劇也看不上嗎?
周杰:我這不是看上了《北京法源寺》嘛。當時上海排話劇《志摩歸去》也是因為覺得那個劇本好。但是現在的市場,總體就是牛肉兩毛錢,羊肉五分錢,你覺得還有人敢做15塊錢一斤逆市場的牛肉嗎?中國人都是從眾市場。
澎湃新聞:所以這也是你這兩年電視劇拍得很少的緣故嗎?
周杰:我沒有特別要求自己。早在2008年的時候,我就和自己說,以後每年的工作頻率就是一年兩次。無論電影電視還是舞臺劇,一年就兩次。這兩次就得幹半年吶。還有半年我得去做點我的愛好,旅行、交友,做點投資。但越到後來越發現,你連一年有兩次工作的機會都少,太難了。
這倒不是說絕對沒有好戲。但是全中國一年可能有三四個好戲,可有這麼多演員和經紀公司,不見得能撞到你手裡啊。
澎湃新聞:你這麼挑剔不會有經濟壓力嗎?
周杰:所以我說了我早就去做投資了。我幹嘛把自己拴在這一棵樹上呢?我15年前就意識到不能拴死在這一棵樹上面了。當然其實我的要求也不算太高,也不追求奢侈品,不追求豪車。生活質量高低也不在於這些東西。
我就是不懂大家為什麼就這麼從眾,一邊呼喚食品安全,一邊吃著地溝油。一邊罵著低俗,一邊享受和忍受低俗,這是個什麼樣的心態?
澎湃新聞:可能都是覺得無法改變吧。
周杰:你不用去改變誰,你改變自己就行啊。說到底還是自己不想改變。
一直有個誤區,會覺得我是個想改變世界的人。其實根本不是,我就是想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像我不是不想去演戲,但是看著大家都去搶錢,都怕錯過搶錢的機會,我就只好不去參與了。
澎湃新聞:那你在劇組裡是不是有想過要改變點什麼,比如大家的表演狀態?
周杰:我在任何一個劇組只能改變自己的狀態,把自己的臺詞念好,把自己的戲演好。我怎麼可能管得了別人。
只是呢,可能在有些劇組裡,連你自己改變自己都不能接受。你懂了嗎?但在《北京法源寺》這個劇組,大家都是有水準的,根本不需要我去改變什麼。這兒都沒垃圾,我掃什麼地?我又不是變態。
其實我上一個戲,本來是去幫忙的。你把角色交給我,是不是應該就放心了呢?你不用擔心我會不會混。因為只要找到了我,我一定會用我百分百的努力完成的。但是經常去了以後發現,人家不是這樣的。人家都希望你和他們一樣,就拿出20%的努力就行了。所以你幹嘛這麼認真。
澎湃新聞:所以這也是不是說明你這人不夠圓滑變通?或者說你不願意妥協?
周杰:我還沒妥協啊?!我都沒去參與了,這還不算妥協?
我覺得很奇怪,經常有人說你是不是不夠圓滑,能不能不要這麼堅持。我想反問一句問這話的人,你覺得你圓滑嗎?你覺得你在這個世界上遊刃有餘完全沒有困難,是因為你圓滑?有人這麼誇過你嗎?你誇人會這麼誇嗎:你好圓滑啊。
我聽人家誇人都是說:你好真誠啊。
「你告訴我,《還珠格格》裡面哪個角色不誇張?」澎湃新聞:你會不會重新回過頭去看你以前的作品和表演。比如說回到表情包這個問題,你會不會覺得還是和表演有點誇張有關係呢?
周杰:這個問題就更可笑了。所謂什麼表情包,我早就說過,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你們又被誘導了。這只是一個有價值的生產環節。它生產了一個能賣出去的東西,它完全不是我創造的,它出現,只是因為這個好賣。它就是隨機選的,就和那些造在我身上的新聞是一樣的,好賣。如果寫了新聞沒人看,它下次就不寫你了嘛。商人覺得你有價值,就造這麼一個商品叫表情包。
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爾康」表情包。你要說因為我誇張,那我問你,你當年看《還珠格格》,你覺得這個戲裡哪個角色不誇張?舉出來我聽聽?你告訴我還有誰不誇張?你覺得我在這裡面是最誇張的嗎?
澎湃新聞:那你覺得《還珠格格》這個戲裡的表演是誇張的嗎?
周杰:它當然不是誇張,但是它不能像一般古裝戲的演法演。就像京劇,它不可以用電視劇的方法演。它是風格樣式戲。它的節奏就是那樣的節奏。它不能以《大宅門》的方式去演,這是錯誤的。它是個表演的問題。
一群完全不懂表演的人來評論我的表演,這是很可笑的。這就像一個從來沒聽過京劇的人,有一天聽完說,京劇太誇張了,你說這可笑嗎?簡直把人笑死了。這不就是業餘評論家嗎?
回過頭來說,這個劇裡太多誇張的角色了吧。這麼多膾炙人口的角色,小燕子、皇阿瑪、容嬤嬤,我問問你哪個人是按照正常電視劇的方式演的?可是為什麼別人都沒有做表情包呢,照理應該人人都做表情包才對啊。所以,這事不是應該來問我,而是應該去問生產表情包的人才對。人家就是覺得我好賣,才生產我做表情包。
小燕子、皇阿瑪、容嬤嬤:周杰,你說誰沒有表情包?
澎湃新聞:當時這個表演方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周杰:這是臺詞決定的,是大家一個帶一個最後形成的,是導演把控的,導演要求這麼演的。這就像今天《北京法源寺》演成這個風格,也是導演要求的。我們這個話劇誇張不誇張,當然也誇張,它也是一個風格樣式戲。
只要是古裝戲,都要比正常的時裝戲現代戲風格樣式話一點,要誇張一點。我們都希望那個時代的人講究一點,走路呀、說話呀、行禮呀。就像我們借鑑了很多戲曲的東西。可戲曲能用現代戲的節奏尺度方式來看嗎?
澎湃新聞:不過好像你很少以現代劇的形象出現在大家印象裡?
周杰:誰說的。《梅花檔案》看過嗎?中國最早的諜戰劇。《夜幕下的哈爾濱》,你們去看看,我在裡面是按照誇張演法演嗎?
澎湃新聞:感覺你對表情包這些問題還是思考過的樣子。
周杰:不是思考過,這是1+1=2的問題,還用思考嗎?這太貶低我的智商了。所以我一直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的智商在全國也就排在幾個億的位置吧,怎麼連我的智商都可以用腳後跟想明白的問題,你們還要一遍一遍地問呢,要我一遍一遍解釋呢?
澎湃新聞:但是你總是被選中,也實在是有點……
周杰:被選中又怎麼樣呢?選中了對我又沒有傷害。那我怕什麼呢?
澎湃新聞:沒有傷害,是不是也是因為演藝在你的生活裡不是那麼舉足輕重?
周杰:我再和你分享一個秘密吧。就是我之所以做那麼多不同的事情,包括投資收藏之類的,是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經歷是最應該豐富的。因為你要演各種的角色,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你就是瞎演。你以為在網上百度下,就知道大老闆是這樣演的,金融行業是這樣子的,藝術收藏家是這樣的?但是如果將來我把這些經歷加入到我以後表演中去,那我的角色該多真實。它是不是對演角色有好處呢?
《北京法源寺》劇照。 柴美林 圖澎湃新聞:你有什麼特別想演的角色嗎?
周杰:不管演什麼角色,我還是想演一個能讓人相信、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人,能和現在社會掛鈎、對人生觀世界觀有思考反省的。這才是我們的作用。
演員和小丑的區別也就在這兒。小丑僅僅只是為了生活,取笑一下自己,博得人家一笑。
但演員這個職業,什麼叫演員的職業道德,不是說連續熬了三個晚上不睡覺,不是大冬天穿了一件T恤拍戲,就叫藝德。而是要有一個自覺自律的責任感、一個對社會的貢獻感。你得明白你到底要給這個社會傳達點什麼東西。昧著良心寫的東西、演的東西,再怎麼受歡迎,也不叫職業道德吧?
什麼叫德藝雙馨?是要有專業的職業技能,同時有一個責任和良心。不是說我受了多少苦。你還拿了多少錢呢。你那是為了錢受的苦,為錢不睡覺、為錢才每天吹漫天黃沙遍地冷風。
澎湃新聞:那你對自己這一次演的光緒還滿意嗎?
周杰:其實,演員對自己的角色是永不滿意的。滿不滿意是觀眾說的。我只盡心盡力就好。不盡心盡力,就叫沒有藝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