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合成號」正式復業 雲片糕再現「兒時的味道」

2020-12-23 SZNEWS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魯文雅)「好吃,還是小時候的味道!」50多歲的林阿姨,再次吃到消失了了40多年的「雲片糕」時,激烈地豎起了大拇指。5月11日上午,百年老店復業慶典暨首屆深圳守土文化盛宴系列活動在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舉行,百年合成號再次重新出現在市民們的面前。這是深圳文博會的專項活動之一,原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光明、寶安區政協主席鄧桂洪深圳市史志辦公室巡視員黃玲寶安區副區長梁敏華、寶安區政協副主席項健才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合成號:百年傳承的「深圳味道」

「合成號」始創於清朝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深圳墟,至今已有112年的歷史。它記載了幾代深圳人的故事,傳承了老一輩的傳統工藝,融入了富有特色的嶺南文化。《深圳傳統小食製作技藝》名錄已被深圳市政府列入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百年傳承,深圳味道。

據《寶安縣誌》大事記載:合成號發明了馳名中外的「深圳雲片糕」產品遠銷南美洲雪梨南洋華埠,是廣大華僑同胞寄託鄉憂的家鄉食品,曾經也為一帶一路和出口創匯作出貢獻。有一個時期甚至用鐵罐裝100片向南美洲、雪梨、新加坡等華埠地區推銷。華僑回來深圳都要在羅湖火車站帶上一盒雲片糕,從香港來的旅客也無不買上一盒當手信送給內地親友,造就了雲片糕的鼎盛時期。

可是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受大量進口糖果餅乾的衝擊,加上北門街糖果餅乾工場納入東門步行街統一改造,場地拆遷,老師傅退休,工人被遣散,深圳雲片糕消失了近40年。

深圳本土人扛起百年老字號復興重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情,傳統的地方小食手工製作技藝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傳統習俗和風化,如果就此被遺忘,那將是我們這一代本土人的一大遺憾。」隨著合成號以及地方小食日漸被埋沒於日新月異的事物時,寶安公明樓村土生土長的陳淦忠,作為合成號創始人之一陳樹芬的曾孫,他覺得自己應該擔起「傳承人」責任,讓這些沉沒已久的百年味道「回歸」人們心中。「合成號不是個人的資源,也不是一個家族的資源,而是全深圳的公共文化資源。」

從2009年起,在政府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支持下,陳淦忠開始了「合成號」的重生計劃,創建「傳統食品研發保護中心」;有關專家去到公明陳淦忠老家,經過1年多的考察和調研,在寶安區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3月,《深圳傳統小食手工製作技藝》被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經過多番努力,陳淦忠整理雲片糕複雜的25道工序並錄入資料庫,恢復生產,雲片糕才重回大眾的視線。2012年6月,陳淦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2017年,合成號獲評深圳首家「廣東省老字號」。除了中外著名的雲片糕,合成號還成功恢復了雞仔餅、炒米餅、松沙餅、雞蛋餅、艾果、松糕等24節氣傳統小食,這些小食一直都是深圳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地道手信。

近年來,合成號已成為深圳傳統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舉辦多次大型民俗文化活動和論壇,參加多屆文博會,出版《深圳味道》系列叢書,帶領傳統文化進入校園、社區、高校等。如今,合成號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省著名商標,深圳老字號,寶安四寶等,其中艾草餅、梘水粽等幾項製作配方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四件項目製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成號的成功恢復,展現了歷代深圳人的智慧和勇於創新,百折不撓的精神。

 「老字號不能倚老賣老,需要不斷創新與探索,才能符合年輕人和市場的需求。」陳淦忠說,為了將非遺實現落地發展、將傳統文化實現產業化,讓深圳歷史、百姓記憶更好地呈現在深圳市民與遊客面前,深圳首個以本土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產業園——合成號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於去年年底正式亮相。同時,為了進一步發展產業,更好地加強產品品質管理,合成號負責人在寶安本地選址設生產線,生產各類傳統糕餅、糖類、餡料,集研發生產於一體。合成號將用最優質的原料,精心製作出健康食品。讓每一件產品都成為一件承載著文化歷史的作品,並通過這些作品弘揚傳統文化,振興民族品牌。

百年合成號「復業」,市民現場體驗食品製作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合成號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區傳統文化協會主辦,創新舉辦一場精神宴會「首屆深圳守土文化盛宴」,讓市民現場感受老寶安3大民系的風土人情,舞龍舞獅舞麒麟,粵劇表演,首次公開省級非遺項目雲片糕的製作全過程,市民親身參與合成號手工坊傳統小食以及深圳本地鹹粽的製作等系列配套文化活動,響應國家非遺保護口號「見人見物見生活」,通過這次活動弘揚當地民俗,成為當地居民的文化拓展之旅,本地中小學生的研學之旅,把非遺文化融入當代生活,喚醒下一代愛國愛鄉情懷,留住城市的記憶,共享精神家園。之後「守土宴」將成為每年本地各區文化交流與展示的平臺,7月7、應人石等本地傳說故事,魚燈製作,本地非遺項目等都可以得到展示,合成號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打造成為成為深圳非遺傳習基地,家庭文化樂園,學生教育基地,深圳旅遊景點,服務廣大市民和遊客。

「現在的雲片糕,比以前的更健康。」陳淦忠介紹說,雲片糕雖然2011年就恢復生產,但普通市民沒辦法在外買得到,這次百年合成號正式復業,市民就可以輕鬆買兒時的味道。他說,雲片糕從原料到口感不斷改進、創新,只有它那獨特的製作工藝伴隨著一代代的深圳人,悠然地保留至今。

此次文博會專項活動上,最讓人激動的是幾百人現場見證「百年老字號老店復業」,展現城市文化厚度,傳承深圳精神,開啟本地文化傳承新紀元。十年的籌備和發展,118歲的深圳本地老品牌,在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開設了首家合成號文化生活體驗店,工坊以國際食品要求來研發和製作深圳本地24節氣小食,讓深圳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體驗、展示和購買為一體的服務,提供直播、抖音等年輕人年輕人喜愛的分享平臺,市民可以通過合成號公眾號預約體驗非遺傳統小食的製作,品嘗本地24節氣小食,在這裡吃的開心,玩的開心,買的開心。

用行動踐行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

在當天的活現場,除了舉行合成號復業儀式外,市民們還親身參與包本土芒葉粽和合成號手工坊食品製作體驗。同時,現場還進行了粵劇娃、大鵬山歌、麒麟、舞龍舞獅等多項深圳非遺表演。「我希望合成號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不僅僅展示合成號的各類傳承和製作技藝,未來還是全市非遺以及全國非遺的展示中心,成為非遺的教育基地。」陳淦忠說,以後該園周一到周五,可以成為深圳學生們的研學之旅,成為孩子們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實踐基地;周六、周日可以為家族的親子活動和企業團隊建設場所,進行文化拓展,免費體驗傳統文化;每天晚上,則可以成為同學會、商會和團體的聚集之地,感受和交流深圳的傳統文化。

「見人見物見生活」是去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口號。「讓文化看得見」是文化傳承的基本要素,珍貴的文化一定要在與大眾的交流和分享中才會獲得生機。文化傳承要「見人」——讓那些擔當文化遺產傳承責任的人把文化的要素呈現出來,「見人」是要見到傳承人的表演、講述與傳承,更是要見到自我的文化參與與文化實踐。「見物」不是看見櫃檯上的擺設,而是將這些物質性的文化形式,如將傳統小食帶給親朋好友,成為大家交流的紐帶;親自體驗與製作……這樣,文化遺產就進入了市民的生活。這就是文化傳承,也就是文化傳承的踐行方式。

陳淦忠表示,合成號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就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解決困擾深圳市民已久的手信難題,同時讓傳統文化融入到每個市民的生活當中。通過產業園給文化遺產以生存的更好的物質空間,讓文化遺產看得見,享受得到,從而使「非遺讓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成為現實。


【相關連結:百年合成號變遷】

1901年合成號製作出口味獨特的雲片糕。

上世紀50年代合成號生產的雲片糕出口海外,為國家創匯做出重大貢獻。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老工匠退休與改革開放洋糖果湧入市場的雙重衝擊下,深圳雲片糕等地方名優特產一度消失市場幾十年。

2009年合成號創辦人之一陳樹芬曾孫第五代傳承人陳淦忠毅然立志恢復百年老字號,註冊成立了深圳市合成號食品有限公司。

2011年在深圳市、寶安區兩級政府的大力關懷支持下,合成號深圳傳統小食,喜嫁禮餅,廣式粽製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數年來共研發近百項專利,其中艾草餅,梘水粽,汾酒臘腸製作配方和工藝獲國家級發明專利。

2015年合成號「深圳雲片糕製作技藝」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被評為「廣東著名商標」稱號。 

2017年合成號被廣東省老字號協會認定為深圳首家「廣東老字號」,同年被寶安區品牌促進會評選為「寶安四寶」稱號。 

2018年合成號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園,這是深圳首個以本土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產業園。 

2019年合成號首條生產線投產運行,本地生產線投產後將大大提高產量和產品上市時間,市民可以品嘗到品質更高更新鮮深圳傳統小食。 

目前,合成號的產品線越來越豐富:雞仔餅、雞蛋餅、松沙餅、花生餅、杏仁餅、果仁餅、腰果酥、姜粒餅、蔥花餅、芝麻餅、瓜仁餅、深圳你好(雜錦禮盒)、深圳本地端午粽、深圳本地中秋月團,公明臘腸,過年禮盒。


相關焦點

  • 雲片糕
    方穎誼  雲片糕,是寧波一樣好吃的傳統食品,老寧波又叫其雪片糕,因其片薄、色白、質地滋潤細軟而得名。  用以製作雲片糕的原料繁多,工藝極為講究。主要原料有糯米、白糖、豬油、芝麻、桂花香料等十來種。每種原料都要挑選上品。
  • 西坡:雲片糕
    可他下筆時一不小心,竟把「雪片糕」寫成了「雲片糕」……這位爺把「雪」誤寫成「雲」,也許是積習難改吧,上回就把「靈隱寺」誤作「雲林禪寺」。(雪、雲、靈的繁體字有點相似,較易誤寫)看來,他從來不怕犯這種低級錯誤。糕薄似雲?誰說的!多數情況下,雲朵總是一團一團,根本談不上薄;或曰,像雲朵那麼白,不過呢它也有黑的時候——烏雲。
  • 舌尖上的柳城特色小吃:就來說說雲片糕,是別樣的好滋味
    雲片糕是柳州傳統茶食之一,糯米製品,長方成糕,綿柔甜軟,多片如雲,所以得名「雲片糕」。今天就來看這個舌尖上的柳城特色小吃:就來說說雲片糕,是別樣的好滋味!有人拿雲片糕來開涮:「糝兒粥泡雲片糕——你薄我消」。糝兒粥自然是清湯寡水,薄得照人,「消」也是薄,二者半斤八兩!
  • 時光帶不走的好味道,獨愛這份雲片糕
    從小至大,獨愛這份雲片糕。鬆軟細膩,清甜滋潤,瞬間即化,令人陶醉。下午三四點,肚餓難耐,摸一塊裹腹最佳。天涯曾有一帖專討論這個。,問問百度,雲片糕又像眾多小吃一般,不能免俗地和乾隆下江南搭上關係。相傳,「雲片糕」是大豬蹄子乾小四誤筆將「雪片糕」寫成「雲片糕」,後才有這個名稱。如今的市面上,純手工製作的雲片糕已經難尋其蹤,原來是手工石磨磨米粉,現改用機器打粉,廠家為了減少成本,原料品質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口感自然也是大不如前。
  • 澳門旅行:吃貨的福音,盤點那些百年老店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吃東西時,除外……只有好吃的才能讓我「閉嘴」;旅行住不好,玩不好,算得了什麼?購物也無法叫我開口!澳門正式往返通關,無需隔離!出入攻略及時奉上!澳門是一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城,累積了不少歷史悠久的特色老店。獨特的歷史文化,讓這裡的美食選擇豐富又多元。遊走於街頭巷尾,隨時都能遇到舌尖上的驚喜。今天,我將為大家推介一些屬於澳門的老味道。那些驚豔味蕾,不可錯過的特別風味。
  • 盤點大連至今還健在的美食老店,有一家今年剛好一百年!
    ,炸元宵,麻糕等等中式甜品,而糯米香距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算得上影響了大連幾代人,彼時天津街紅紅火火,逛了一圈之後,都會來糯米香,來上一碗紅豆粥,再來點年糕,炸元宵,時至今日,稠糯香甜的紅豆粥,依然是糯米香的金字招牌,各位不妨一試。
  •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傳統小吃雲片糕
    蘭志強在用力揉雲片糕的芝麻餡料雲片糕,也叫「豐片」,有芝麻餡與花生餡二種,是漳州的一道傳統小吃,入口爽滑,味道香美,甜而不膩,是休閒品茶時的好茶點。染上顏色後,色澤鮮亮,做成的壽桃、壽龜等,更是民間逢年過節或舉行宗教儀式時不可少的吉祥食品。
  • 綠豆糕和雲片糕,味道好吃做法簡單,在家裡也可以做
    綠豆糕和雲片糕,味道好吃做法簡單,在家裡也可以做不知道屏幕前面的你喜歡吃糕點嗎?因為不同的糕點會有不同的味道,那麼,接下來,小編要說的另一個糕點--雲片糕,相信你也會喜歡上它的 。因為它很薄,顏色又很白,所以有了雲片糕這個名字。不過,它的名字據說也是有歷史的哦。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去江南的時候,住在了一個姓汪的商人的家裡邊。
  • 百年老味道璽源居正式進入2019美團大眾點評必吃榜
    7月5日,2019美團大眾點評必吃榜正式發布,全國共有1463家必吃餐廳和655道必吃菜上榜,中國餐飲商戶接近千萬家,上榜概率僅約萬分之一。今年必吃榜擴展至全球50城,平均算下來上榜餐廳都是每個城市拔尖的幾家。不僅覆蓋中國港澳臺地區,而且引入了東京、大阪、新加坡、曼谷、首爾5大海外城市,陣容之大堪稱全球精選。
  • 沙井蠔雲片糕醇醇至味道鄉愁 卡士奶雪花啤濃濃情懷尋本真
    在寶安,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充滿現代氣息的都市生活,還有讓市民停下腳步,味蕾大開的「寶安四寶」——「酸奶中的愛馬仕」卡士酸奶、百年老字號「合成號」、聚會佳品「雪花啤酒」及有著「玻璃肚,亮晶晶」美譽的沙井蠔。今天,就請跟隨本報記者的腳步,尋味舌尖上的寶安,找尋藏匿於街頭巷尾的人間煙火氣!
  • 老店薑母雞 味道獨特 圖
    老店薑母雞味道獨特 天氣冷,新竹市少年街有家「老店薑母雞」,專為原來不吃鴨的食客服務,口味獨特;有民眾坐月子指定天天吃,天冷時更是大排長龍。 陳瓊珠的「老店」位在新竹監獄後方,曾有顧客打趣說「味道那麼香,受刑人受不了越獄跑出來怎麼辦?」
  • 臺灣百年老店
    臺灣百年老店 時間:2008-03-24 14:28   來源:SRC-423  >年,臺北市松山區饒河街84 號臺北市林合髮油飯稞店1894 年,臺北市永樂市場1041 號
  • 青島百年老店「春和樓」昨天上電視了,老店啥來頭?
    昨晚山東衛視上合特別節目直播中,特別提到了青島春和樓,還介紹了春和樓老店中的招牌菜香酥雞、油爆海螺、南島風情等。我在峰會前夕,在青島玩了一周,湊巧的是還拍了幾張春和樓的圖片,正好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起了解下這個百年老店和它的特色菜品。
  • 寧波最著名的百年老店,名字奇怪,以湯圓著稱,遊客卻說:不好吃
    很多來過寧波旅遊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對「缸鴨狗」這家百年老店感到陌生,也是大家來到寧波必須打卡的地方。「缸鴨狗」在寧波有很多分店,尤其在遊客密集的地區,都會見到這個百年老店的影子。而「缸鴨狗」的標誌就跟它的名字一樣,由一口缸,一隻鴨子和一隻狗組成,非常形象,一目了然。那麼,來到「缸鴨狗」要吃什麼呢?
  • 不能辜負的臺灣美食百年老店:這些小吃讓你吃到扶牆而歸!
    不能辜負的臺灣美食百年老店:這些小吃讓你吃到扶牆而歸!小編記得《深夜食堂》有一句這樣的話:「再簡單的食物都有自己的靈魂,人生有許多美味不能複製。」很多人去臺灣旅行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臺灣的美食。其實很多的美食是和內陸上的味道是有很大差別的,喜歡新鮮感的朋友們就一定要去試一試。除了網紅系列和排行榜系列,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大眾百年老店系列,真的很讓人慾罷不能,在晚飯的時候種草一波,這是要胖十斤的節奏!第一家就是創立於1897年的牛肉店,這幾點位於天水路臨街的位置,憑藉著家族的堅持,徵服了一代又一代食客的胃之外,也將一個路邊攤做成了一家百年老店。
  • 青島中山路附近的三家百年老店,有清真小吃,有正宗魯菜,收藏吧
    青島的中山路,位於西部老城區,如今雖已不似多年前作為青島最火的商業街那般繁華,但依然有著自己在青島的獨特江湖地位,老街,自然就會有一眾的老店,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中山路附近的三家真正的百年老店,收藏吧,別錯過。第一家,就是島城魯菜第一樓——春和樓。
  • 再現兒時記憶 復活鉛字印刷
    認識熟悉字丁實在是太難了,更小的4號字丁李慧萍都分揀了1周多,還不到總量的1/10。2017年初,李慧萍想盡辦法在這裡復活了手工造紙和鉛字印刷,為的就是再現她兒時記憶中老舅包手工掛麵的那片包裝紙,帶給她的這份溫暖。李慧萍大學畢業後在夾江當了3年中學英語老師,為了愛情,也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她離開了講臺。從小有個文學夢的她,來到成都就一頭扎進文案工作,10多年來做得風生水起。2年前,她去日本旅行,旅途中日本匠人重現的活字木刻印刷術深深震撼了她。
  • 漳州雲片糕,雪白如雲,香甜軟潤,撕著吃更好吃
    漳州的傳統糕點有很多,今天老玉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漳州的一種傳統糕點,雲片糕。雲片糕稜角整齊規則,其糕片質地滋潤細軟,猶如凝脂,口感細膩、香甜。好的雲片糕看上去雪白、拿在手裡柔軟但有粘性可以一片片撕開不斷,聞著有桂花的清香,吃到嘴裡細膩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