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文之五十四——對聯中的修辭

2021-01-13 論語說文

撰稿:成宇 | 主講:成宇

上期答案

1.下面這副對聯還有哪些讀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1)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浮雲漲,長長漲,長長漲消。

(2)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浮雲長漲,長長漲,長長消。

2.某地荷花湖邊亭上的一副對聯,

上聯是:荷花蒹葭菜葳蕤。請您對出下聯。

這是一幅同旁聯,下聯可以對:芙蓉芍藥蕊芬芳。

對聯中的修辭

前幾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對聯中的對仗、用字的技巧,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對聯中一些其他的修辭技巧。《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說:「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語言可以表達人的思想、志願,文採可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貼切,從而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對聯的遣詞造句,也是如此,巧妙地使用一些必要的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聯語的表現力,同時,還可以使對聯更富有情趣。那麼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呢?

可以說,一般文體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在對聯中都可以得到較好地運用。比如比喻、擬人、誇張、設問、反問、排比等等,這些較為常用的修辭手法,不在我們今天介紹的範疇之內,我們今天主要介紹一些雖然在其他文體中也較為常用,但在對聯中更能發揮其妙趣的修辭。比如:疊音、頂針、回文、擬聲、歇後語等。

疊音,古時叫做「重言」或「復字」。在對聯中恰當地運用疊音詞語,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形象的描繪,增強聯語的旋律美。

董必武在浙江嘉興南湖紀念館題寫了一副對聯:「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星星」形容細小微弱,說明革命從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的成長過程。「殷殷」是震動聲,殷殷雷是震天動地的雷聲。革命春雷,一聲巨響,震天動地,傳遍四面八方,萬物復甦,萬民覺醒。

再比如:「飢雞盜稻童筒打,暑鼠涼梁客咳驚」。這副對聯的上下聯連用三組疊音詞,極富有生活情趣。

頂針,也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如有些相聲裡面提到的「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就是典型的運用了頂針修辭的對聯。頂針聯,亦稱聯珠對、聯錦對、連連對,是指對聯的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個分句,首尾相連,一氣呵成。頂針聯,按頂針單位分為字頂針、詞頂針等,按聯中的頂針位置,可分為句中頂針、句間頂針、句句頂針等。

峨嵋山靈巖寺有一副較為著名的頂針聯,是這樣寫的: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這副對聯是對彌勒佛的一個總結,這位布袋和尚成佛的訣竅,不僅僅是樂觀、詼諧,更重要的是放下一切的頓悟!

既能正讀、又能倒讀的文字,叫做回文。用回文寫成的對聯叫做回文對聯,又叫「捲簾聯」,就像現在家裡的百頁窗簾一樣,既能從上往下順放,又能從下往上倒卷。北京有一家餐館,店號「天然居」,裡面有一副著名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這副對聯構思巧妙,抓住了食客的心理,為這家餐館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效益。關於這副對聯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天乾隆皇帝出了一個上聯,就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大臣們聽了上聯後,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應對。這時大才子紀曉嵐不慌不忙地對出了下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擬聲是對聯的寫作技巧之一,也稱摹聲。它是通過模擬人物、動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聲音的手法來取得一種藝術效果。舊時有一諷刺袁世凱稱帝的對聯:「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舉國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上下聯均是模擬鑼鼓的敲擊聲。「當」擬小鑼聲,「慶」擬小鈸聲,「情」擬大鈸聲,「狂」擬大鑼聲。這些擬聲詞的巧妙運用,鮮明地表達了人們對袁世凱稱帝的辛辣譏諷。

對聯中,還經常使用歇後語,比如: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帳,艄公捋櫓——打拱作揖討船錢。這副對聯上下聯分別是一句歇後語,連在一起又是一副對仗工穩的對聯,分別寫出了醉酒者騎在驢上搖頭晃腦的醉態和艄公搖櫓的動態,風趣幽默,而有生活氣息。

通過上面簡單地介紹,大家對於對聯中的修辭應該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蘊。

本期試題

根據上聯對出下聯:

1.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題寫西湖)

2.勞心苦,勞力苦,勞逸結合拿壺酒來。(以餐飲為題)

3.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論語說文∣一個有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對聯的平仄、對仗、修辭、運典,隱藏著豐富的詩詞規律,妙趣橫生
    此聯亦為集句,紀昀嘗謂經史中無一不可為對,故有人難之以上聯,出自《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不想老紀應聲答以下聯,乃出自《詩》:「國亂民散,喪其配偶, 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更難得之處,上聯於女性為侮辱,下聯則取古禮,一反一正,誠巧對也。
  • 論語說文之八十——《笠翁對韻》之「三江」
    再比如「興漢推馬武,諫夏著龍逄」,馬武和關龍逄,一個是東漢的中興之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另一個是夏朝的忠貞,忠君愛國,敢於犯顏直諫。這正符合了我國古代「文死諫,武死戰」的忠臣標準。說到「文死諫」,我們自然就要提到魏徵,魏徵,字玄成,是唐太宗的重臣,是敢於犯顏直諫的典型代表。
  • 語文中的對聯知識:常考對聯考點盤點一網打盡
    近年來,語文考試中對於對聯的考查經常出現,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對聯相關的知識和考點分析:對聯的分類春聯: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時效性強,稱之為春聯。楹聯:建築上用於表達某種願望或者滿足裝飾需要的對聯。婚聯:結婚儀式中使用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輓聯:追悼會上或者葬禮上用於表達悼念或者評價的對聯。
  • 《論語》中提到的灶神,真的能保家平安嗎?
    文|月兮書記提起灶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因為許多家中灶臺上都供奉著灶君的神像。祭祀灶神可以說歷史悠久,連《論語》中都有關於灶神的對話。#論語解讀孔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不對,如果得罪了上天,禱告沒有用的。」學者大部分是以歷史去解釋,以為這是王孫賈在暗喻孔子的話,但如果從修身的角度去看又不一樣了,《論語》這本經典的目的是在修身上,而不在於告訴世人一件簡單的歷史事件。正如這一則的前一則所說:「祭神如神在!」內心要擺正,要真誠,做人也要真誠無欺。
  • 經典對聯:上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下聯出自論語!
    對聯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常見的一種文學方式,古人的生活並沒有我們現在這麼豐富。在他們單調的生活中就需要增添一些樂趣。所以他們就喜歡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比對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寫出對聯。對聯不僅僅可以豐富生活,有時候還可以升官。比如說清朝就有一位才子,因為對聯寫的好被欽點為狀元。
  • 這些運用飛白修辭創作的對聯,滑稽巧妙,讓人啞然失笑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對聯創作有許多藝術手法,比如雙關:「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再比如同音不同字:「新婦負薪歸,滌新釜而煮新腐;道官觀稻去,回道觀而戴道冠。」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運用飛白修辭創作的奇特對聯。
  • 漢字修辭:修辭學新突破
    曹石珠教授經過長期的考察和潛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漢字修辭的概念,認為漢字修辭是利用漢字的形體來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修辭現象,這無疑是修辭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突破。在《漢字修辭研究》一書中,作者從漢字的獨特的形體特點出發,旗幟鮮明地指出漢字修辭是漢語修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 論語學研究 |《論語》「三月不知肉味」之辨說
    一個佚名者最新的《「三月不知肉味」》一文竟說:「《論語·述而》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韶樂之美竟然讓『吃貨』孔子三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史記·孔子世家》載:『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加了『學之』二字,意為因學習『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司馬遷稍加改動,似乎更合情理。」
  • 考編真題 | 專項訓練之句子修辭
    答案:D本題考查考生對修辭手法的辨識能力。A項:「織羅琦」是人發出的動作,句中賦予「油膩」人的動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B項:句中賦予「青蛙」人的能力「唱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C項:「沉默」是人的行為,句中賦予了「夏蟲」這一動作,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D項:把「溼軟軟的沙壤」比作「襁褓」,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 仿寫句子及對聯
    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內容不能完全一樣.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單句或複句,都列為仿句.仿例句的「形」——句式、修辭仿例句的「神」——內在的意蘊 潛在的道理3、魯迅先生小時侯在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時,就有對聯課。
  • 紀念孔子的經典對聯:懷念儒家聖賢,感受文化之美
    孔子的學說在傳統文化體系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從文化根源上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一舉一動。孔子既然這麼偉大,歷史上自然有許多紀念孔子的好對聯。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紀念孔子的7個經典對聯,懷念儒家聖賢,感受文化之美,真是絕美的精神享受。
  • 《論語》中的文明之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字裡行間閃耀著文明的光芒。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耀古今」之說。「仁」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孔子倡導我們要以「仁」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和精神追求,在人際交往中,只要做到「仁」,便能夠「與人和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應如何做到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孝」是為人之本,「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父母,贍養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 對聯寫作第十四講:對聯格律及馬蹄韻五.
    所謂義類相對, 是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 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言論文章放之四海皆準; 豐功偉業長與日月同光。此例中「放之四海」與「長與日月」也能勉強作為寬對來看待。這裡主要討論前四個字的對仗,言論、文章是名詞+名詞的並列結構,「豐功」、「偉業」是形容詞+名詞的偏正結構,但是「言論文章」、「豐功偉業」同為並列結構,在這樣的對仗中,「豐」 對「言」,「偉」對「文」 的不同詞性對仗是允許的(或者說可以被忽略)。
  • 《論語》: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六篇「雍也篇」。唯一直面談到「中庸」的一篇。在上文學習了「《論語》:觚不觚,觚哉!觚哉!」,談到孔子說,如果齊國改變下政治,就可以達到魯國的水平;而魯國的政治改變一下,就可以達到大道。
  • 10種趣味對聯:讀點有趣的對聯,做個有趣之人
    而對聯中的諧音聯,也非常值得一看。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唐伯虎出門去田埂上賞景,見到一個農夫挑著擔泥迎面走來,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讓開路,另一人才能通過。那麼誰來讓路呢?農夫說,你要是能對出我的上聯,我就給你讓路,不然就你給我讓路。
  • 教師資格考試-初中語文之句子修辭必做80題(七)
    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 比喻 B. 比擬 C. 誇張 D. 借代5. 下列句子運用了反襯的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 旦辭爹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爹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B.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C.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麼?
  •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語文之句子修辭必做80題(七)
    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 比喻 B. 比擬 C. 誇張 D. 借代5. 下列句子運用了反襯的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 旦辭爹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爹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B.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C.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麼?
  • 對偶修辭與聲律平仄二元化相聯姻的對仗催生了三種獨立發展的文學藝術‍
    一、 對偶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修辭藝術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對的修辭方式。在中華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發展史上,對偶修辭應當說是最早起源的,甚至可以說是伴隨著思維的發展與語言文字同時起源的。從《詩經》、諸子百家等經典著作到楚辭、樂府詩、漢賦等詩文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對偶文句。
  • 說《論語》「束脩」
    唐人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引述漢人孔安國注《論語》:「孔注《論語》以束脩為束帶修飾,此亦當然。」也就是說,《尚書正義》認為,孔安國在注《論語》時把「束脩」解釋為束帶修飾,在注釋《尚書》時使用「束脩」一詞,也應取束帶修飾之義。這是束帶修飾之說的源頭和依據,但《尚書正義》所引的內容並不可靠。  三國時的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引孔安國註:「言人能奉禮,自行束脩以上,則皆教誨之。」
  • 【異之說《論語》】之五百零一:夫子「學無常師」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譯文】衛國的公孫朝問於子貢,說:「仲尼那樣的學問,從哪裡學來的呀?」子貢說:「文王武王之大道,並沒有墜落到地上,仍在現今活著的人身上。賢人認識了那道之大的,不賢的人認識了那道之小的,他們都傳有文武之道。我們的夫子,哪裡不在學,而且誰是他固定的常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