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成宇 | 主講:成宇
上期答案
1.下面這副對聯還有哪些讀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1)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浮雲漲,長長漲,長長漲消。
(2)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浮雲長漲,長長漲,長長消。
2.某地荷花湖邊亭上的一副對聯,
上聯是:荷花蒹葭菜葳蕤。請您對出下聯。
這是一幅同旁聯,下聯可以對:芙蓉芍藥蕊芬芳。
對聯中的修辭
前幾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對聯中的對仗、用字的技巧,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對聯中一些其他的修辭技巧。《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說:「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語言可以表達人的思想、志願,文採可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貼切,從而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對聯的遣詞造句,也是如此,巧妙地使用一些必要的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聯語的表現力,同時,還可以使對聯更富有情趣。那麼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呢?
可以說,一般文體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在對聯中都可以得到較好地運用。比如比喻、擬人、誇張、設問、反問、排比等等,這些較為常用的修辭手法,不在我們今天介紹的範疇之內,我們今天主要介紹一些雖然在其他文體中也較為常用,但在對聯中更能發揮其妙趣的修辭。比如:疊音、頂針、回文、擬聲、歇後語等。
疊音,古時叫做「重言」或「復字」。在對聯中恰當地運用疊音詞語,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形象的描繪,增強聯語的旋律美。
董必武在浙江嘉興南湖紀念館題寫了一副對聯:「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星星」形容細小微弱,說明革命從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的成長過程。「殷殷」是震動聲,殷殷雷是震天動地的雷聲。革命春雷,一聲巨響,震天動地,傳遍四面八方,萬物復甦,萬民覺醒。
再比如:「飢雞盜稻童筒打,暑鼠涼梁客咳驚」。這副對聯的上下聯連用三組疊音詞,極富有生活情趣。
頂針,也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如有些相聲裡面提到的「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就是典型的運用了頂針修辭的對聯。頂針聯,亦稱聯珠對、聯錦對、連連對,是指對聯的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個分句,首尾相連,一氣呵成。頂針聯,按頂針單位分為字頂針、詞頂針等,按聯中的頂針位置,可分為句中頂針、句間頂針、句句頂針等。
峨嵋山靈巖寺有一副較為著名的頂針聯,是這樣寫的: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這副對聯是對彌勒佛的一個總結,這位布袋和尚成佛的訣竅,不僅僅是樂觀、詼諧,更重要的是放下一切的頓悟!
既能正讀、又能倒讀的文字,叫做回文。用回文寫成的對聯叫做回文對聯,又叫「捲簾聯」,就像現在家裡的百頁窗簾一樣,既能從上往下順放,又能從下往上倒卷。北京有一家餐館,店號「天然居」,裡面有一副著名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這副對聯構思巧妙,抓住了食客的心理,為這家餐館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效益。關於這副對聯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天乾隆皇帝出了一個上聯,就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大臣們聽了上聯後,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應對。這時大才子紀曉嵐不慌不忙地對出了下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擬聲是對聯的寫作技巧之一,也稱摹聲。它是通過模擬人物、動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聲音的手法來取得一種藝術效果。舊時有一諷刺袁世凱稱帝的對聯:「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舉國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上下聯均是模擬鑼鼓的敲擊聲。「當」擬小鑼聲,「慶」擬小鈸聲,「情」擬大鈸聲,「狂」擬大鑼聲。這些擬聲詞的巧妙運用,鮮明地表達了人們對袁世凱稱帝的辛辣譏諷。
對聯中,還經常使用歇後語,比如: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帳,艄公捋櫓——打拱作揖討船錢。這副對聯上下聯分別是一句歇後語,連在一起又是一副對仗工穩的對聯,分別寫出了醉酒者騎在驢上搖頭晃腦的醉態和艄公搖櫓的動態,風趣幽默,而有生活氣息。
通過上面簡單地介紹,大家對於對聯中的修辭應該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蘊。
本期試題
根據上聯對出下聯:
1.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題寫西湖)
2.勞心苦,勞力苦,勞逸結合拿壺酒來。(以餐飲為題)
3.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論語說文∣一個有用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