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的定義: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二、常見的酸
1、濃鹽酸: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常用37%~38%,密度1.19g/cm3,工業含雜質略帶黃色,(有強烈的腐蝕性),易揮發,敞口在空氣中會出現白霧。
原因: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
2、濃硫酸:
⑴沒有顏色、粘稠、油狀的液體,無味,常用98%,密度1.84g/cm3,不易揮發。
⑵四大特性:
①吸水性: 用作乾燥劑——物理性質——不能幹燥氨氣(NH3)。
②脫水性——化學性質。
③強氧化性——化學性質——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水,不生成氫氣。
④強腐蝕性——化學性質
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衝洗,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3、濃硫酸稀釋
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裡。
4、敞口放置濃鹽酸、濃硫酸的變化
把一定質量的濃鹽酸和濃硫酸分別敞口放置於空氣中一段時間(忽略水分的蒸發)變化的結果是:填「增大」「減少」或「不變」。
三、酸的通性(請自己把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
鹽的定義: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1、與指示劑反應
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2、酸+金屬 → 鹽+H2
Zn+HCl =
Fe+H2SO4=
Mg+HCl =
Mg+H2SO4=
3、酸+金屬氧化物 → 鹽+水
Fe2O3+HCl =
Fe2O3+H2SO4=
4、酸+鹽 → 新酸+新鹽
Na2CO3+2HCl=
HCl+AgNO3 =
H2SO4+BaCl2 ==BaSO4↓+HCl 不溶於水不溶於酸的沉澱有(硫酸鋇)(氯化銀 )。
5、酸+鹼→鹽+水
HCl+NaOH=
H2SO4+Ca(OH)2=
注意:1、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或者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於水都解離出共同的陽離子-氫離子。
2、酸性質存在差異的原因:酸溶於水時解離出的酸根陰離子不同。
直擊中考:(答案在文末)
1、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鹽酸有助於消化,若胃酸過多會吐酸水,可用來治胃酸過多的藥物是 ( )
A、ZnSO4 B、NaCl C、Al(OH)3 D、AgNO3
2、下列物質加入鹽酸中,溶液的PH不會明顯改變 的是 ( )
A.Zn B.AgNO3 C.Na2CO3 D.NaOH
3、下列物質能和硫酸反應並生成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鋁 B、氧化銅 C、氫氧化鐵 D、氯化鋇
4、只用一種試劑來鑑別氫氧化鉀、氫氧化鈣和稀鹽酸三種溶液,這試劑是( )
A.氯化鋇溶液 B.碳酸鈉溶液 C.酚酞試液 D.硝酸銀溶液
5、下列物質的溶液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少的是
A.石灰水B.燒鹼 C.濃鹽酸D.氯化鈉
6、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描述中屬於物理性質的是( )
①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在空氣中會生成白霧 ②濃硫酸具有吸水性③稀硫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④硝酸具有氧化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 ③④
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後,溶液的質量會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B、濃鹽酸在空氣中會冒白霧
C、濃硫酸敞口一段時間後,溶液的質量會增加,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
D、濃硫酸溶於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
8、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顯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9、不能用金屬跟酸直接反應得到的物質是( )
A.氯化鐵 B.氯化亞鐵 C.氯化鋅 D.氯化鎂
10、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是( )
A.將水緩緩倒入盛有濃硫酸的燒杯中,邊倒邊攪拌
B.將濃硫酸緩緩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邊倒邊攪拌
C.將濃硫酸和水同時倒入一試劑瓶中,充分振蕩
D.將濃硫酸緩緩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邊倒邊攪拌
答案:1、C 2.B 3.A 4.B 5.A 6.A 7.A 8.B 9.A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