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覺美感到「五味俱全」——改革開放40年書籍設計發展之路

2021-01-07 中國文明網

  秋風帶玉露,書香漫金陵。為期近一個月的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正在南京舉辦。展出5年一屆,圖書設計審美千變萬化,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人們思想的開放與進步。

  曾經,封面印刷僅限三色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門打開,雷射照排技術取代鉛印排版,國內有書衣美化人,他們卻沒有版面「話語權」。圖書設計家呂敬人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當時出版社有專門的頁面排版科,設計師只負責封面,受經濟條件和觀念發展的限制,部分版面完成後最多讓美編在空頁處添畫個小尾花等,為節約製版費與油墨用量,封面印刷僅限三色,封底都還是白色。

  在這樣的情形下,三聯書店以寧成春為代表的美編們,嘗試從設計上改變從前圖書的樣貌,美編室主任蔡立國介紹,三聯的圖書封面儘管一脈相承,但還是在細節處嘗試過許多改變。比如上世紀80年代「書話系列」圖書,一改原有的莊重封面,書名由作者自書,選用設計者收藏的花箋作為裝飾,別致而有趣;而「讀書文叢」系列,封面上統一設計了作者的手稿影印,以及一個坐著讀書的女人、邊上一隻飛鳥的標誌,大膽而不失分寸;學術書《詩論》將作者手稿中兩個蠅頭小字放大幾十倍作為書名,同時由作者手書籤名,加蓋圖章。

  書衣美化,在當時是呈現樸素優雅而多樣化的裝幀風格,是表達為作品量體裁衣的精益求精,是在內文完成之外,額外打造專適應中國知識分子的「書卷氣」。

  整體設計漸成新觀念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書籍設計者開始與文本著作者一樣,成為書卷文化和閱讀價值的共同創造者。1996年,在呂敬人、寧成春、吳勇、朱虹舉辦的書籍設計四人展上,「書籍設計」的概念被提出。國際上流行的整體設計讓呂敬人等人意識到,評選過程中的封面設計、版式設計、插圖,其實應該是個整體。「閱讀要通過設計來實現,而不僅僅是白紙黑字。」呂敬人介紹說,但當時國內出版人大多認為,只要把封皮做得好看些,就可吸引人來看,如果做整體設計,則太消耗成本。

  多年來,設計者們不斷用思想和作品來引導大家去建立整體思維,從視覺角度提出看法,擔起一個視覺編輯的責任。比如一本書從裡到外要怎麼敘述,要有怎樣的情調和氛圍,最後要得到怎樣的閱讀語境,該怎麼在視覺上進行表達……

  接下來,如何做就成為擺在設計師們面前新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計算機圖片處理技術的普及,讓當時的書籍設計無論是封面還是插圖,都或多或少流於浮誇花哨的PS。隨著中外交流的深入,呂敬人等設計師意識到,國民閱讀不是看「西洋鏡」就能得到滿足的,書籍設計還要兼顧閱讀感受,因此將視、觸、聽、嗅、味都納入到整體的衡量之中。

  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為例,蔡立國介紹,字號方面,有的圖書內文字體會偏小一號,以體現圖書的精緻,而有的則會調大字號,來滿足年齡偏大的群體。

  楊絳的《我們仨》,定下書名顏色的經歷一波三折,色號選取關乎內文與形式的統一,設計師陸智昌反覆推敲也沒有確定下來最合適的色彩,直到進入印廠,看到地面上磚石的紅色,才決定嘗試用比這個再深一些的絳紅,又經過試驗調整,得到最終突顯家庭溫馨和諧的暖紅。

  《敬人書語》誕生之前,呂敬人還經歷了「真假美猴王」的插曲。兩個不同版本,體現的正是他所要求的視覺對比和物化對比。兩者一本很厚但拿在手裡非常輕,另一本相對薄卻很沉重,其根源在於內文紙張的不同,前者是木漿紙,造價高,撫弄起來卻輕柔舒適,給人以愉悅感;後者化學漿多,價格低廉,觸感卻讓人覺得冷淡無味。為讓讀者享受好書的質感,呂敬人大量試驗後選擇前者,才有了市面上所見的厚如字典、輕若手帳的版本。

  正是這份略有不同,展現了書籍設計人除遵循藝術規律外,更注重用細節關注讀者感受,它體現在字裡行間,翩翩書頁,呈現於圖像界面、還原層次、印刷飽和度,更突顯了社會文明進步與思想追求提升,指引人們追求精神層次的舒適和諧。

  設計融入是出版剛需

  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主動地和編輯、作者溝通交流,不只把自己單純地當成「化妝師」,而是從方方面面為讀者想得更多一些。隨後,「3+1」原則開始流行起來,3就是書籍的裝幀、編排、編輯,1則是信息梳理。呂敬人參與設計的歷代地圖志、中國手工紙全景調查報告等文獻類書籍,除考慮尊重文本、藝術玩味,還要進行信息梳理,時間順序、地理環境、人文風貌等等。對於有歷史沿革、考證檢索、收藏觀覽價值的書籍,圖表的意義就突顯出來。社科類圖書中常會提到許多人物,但往往主幹信息不能滿足讀者對人物形象、家庭、經歷等的好奇,於是設計者便會建議額外增添枝幹信息,加強輔助性有效信息。將信息進行視覺化的表現,快捷地、明了地、愉悅地、有趣地展現給讀者,又是一個整體設計師的責任。

  這種努力,讓書籍設計逐漸成為出版業不可或缺的內容,講求設計師每一分心血,都能在作品中得到體現與認可,更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當呂敬人拿到《梅蘭芳全傳》的手稿時,發現兩個問題,其一是50萬字沒有一張配圖,梅蘭芳是表演藝術家,在人們心中都是具體形象,出全傳,不能缺少照片,於是他通過一些渠道聯繫並獲得100張左右圖片插入文中;其二是作為「全傳」,不能光展示舞臺扮相,還有與父親、師長、弟子相處的生活情趣,抗日戰爭期間蓄鬚拒演的愛國情懷,都該被一一展現,為此,書的六面體特性被很好利用起來,書頁從左翻起是梅蘭芳的生活照,從右翻起是梅蘭芳的舞臺照,兩種形象通過書籍翻閱,交替呈現,涵蓋一生。書籍出版後,大受讀者歡迎。

  近幾年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國送給世界各國的《世界地圖集》,除三維封面、地貌封底的裝幀外,呂敬人注入內部設計的力量也非常強大。不同於過去掛在牆上地圖的色彩明豔,這裡的地圖顏色弱化了對比感,給人感覺相對溫和、雅致;地圖冊中呈現出來的各國風貌也比從前更有衝擊力,它們的價值不滿足於登載,而是讓讀者駐足欣賞……凡此書中,尺寸大小、色彩體系、閱讀導讀、圖表檢索等,多由出版社總編輯帶隊多次登門與設計師探討而得,也因此,這套書用5年的努力讓世界看到,中國做的地圖很棒。

  改革開放40年來,大眾與出版人對於書籍設計看法不斷改變。由邊緣化存在到社裡高度重視,書籍設計者的地位和重要性與日俱增;由玩味書衣到個性化閱讀,他們用行動把讀者的眼光提高一大截;由節約成本到懂得成本關乎質量,出版人對設計的重視展現了國民精神富足的現狀。(見習記者 李多)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 松江旅遊業發展之路
    然而,回望過去的40年,松江旅遊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節奏,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個點的發展布局到多點開花,從旺季淡季分明到四季皆有景的過程。新時代,松江全域旅遊再次謀篇布局,一幅從古看到今、從南玩到北的旅遊藍圖正徐徐展開。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歷程回顧
    重溫40年改革開放昂首闊步新徵程  曹庭瑞在致辭中談到,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改革洪流中,中國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機遇,也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今天,站在全新的歷史關口,面對新的、複雜的內外形勢,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艱巨程度更甚於40年前,需要我們繼續付出加倍的努力。
  • 金塔汽修中專「改革開放40年,職專建校30年」成果展開展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學校建校30周年,12月17日上午,金塔汽修中專舉行「改革開放40年,職專建校30年」成果展,全校師生1600餘人參加了開展儀式。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教師代表白萬年、朱秀玲分別作了發言。
  • 時代性互文互動: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
    時代性互文互動: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 2019年10月08日 08:57 來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年第12期 作者:何蘇六 韓飛 字號 內容摘要:
  • 南通改革開放40年發展述評②動力澎湃
    南通改革開放40年發展述評②動力澎湃 2018-12-18 08:46:56 來源: 南通網 記者 湯曉峰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40年來,南通敢為人先、踏浪弄潮
  • 改革開放40年間的關鍵詞: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
    40年滄桑巨變,40年砥礪前行。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積累了無數彌足珍貴的經驗,形成了無數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中,有生動的「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形象的「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家喻戶曉的「不爭論」等。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中國始終邁開大步走向世界、敞開懷抱擁抱世界,只因相信,「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在困頓中踏上改革開放之路,又在接續奮鬥中讓這條偉大的道路不斷向前,中華民族發展的浩蕩長河,在這40年裡爆發出積蓄已久的巨大勢能,一路奔湧向前。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墟場「滿天星」的八十年代:時間進入到了1981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改革開放成了社會主流,農村改革開放成效顯著,給農副產品鬆綁已成為必然。集貿市場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集貿市場的恢復遍地開花,集貿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鄉村社會的道德發展與建設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鄉村社會的道德發展與建設 【專家論壇】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日益變革,道德領域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複雜態勢。持續深入的農村改革,也引發了鄉村社會倫理關係和農民道德觀念的變遷。
  • 相約國博,感受改革開放40年偉大變革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  一件件珍貴展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極不平凡的歷史進程。  展覽設計了關鍵抉擇、壯美篇章、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主題展區,充分展示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從深圳發展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開欄的話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砥礪奮進,40年眾志成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輝煌的成就和生動的實踐,印證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改革開放 40 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訊飛翻譯機再領行業
    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於2018年11月19—20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議期間,戰略合作夥伴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翻譯機2.0在論壇上的驚豔亮相,再一次引發了論壇的一個小「高潮」。改革開放40年翻譯事業迎來轉型發展新時代時間是最好的見證。
  • 制度改革與制度定型: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制度發展的雙重合奏
    關於中國的制度優勢,遲福林根據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將其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注重全面協調發展,注重彌補結構性短板;二是制度設計上有一個中長期的規劃,不迴避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三是有一個改革的頂層協調和統籌推進機制,以實現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和優化。他認為,要保持這些制度優勢,關鍵在于堅持改革不動搖。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出版物全省聯展」新邵縣展臺。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出版物全省聯展」新邵縣展臺。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出版物全省聯展」邵陽市展臺。   自12月1日起,為期一個月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出版物全省聯展在邵陽市新華書店舉行,當你一走進新華書店,就會看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鄧小平時代》《激蕩四十年》《大國速度:中國高鐵崛起之路》《中國扶貧攻堅叢書》等近百種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巨大變化的優秀出版物的集中展出。
  • 何金鋼:感謝改革開放40年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遇
    1月7日晚,由中國房地產報、鳳凰網、中國住交會組委會聯合舉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暨CIHAF中國住交會20周年「時代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隆重啟幕。  王石、馮侖、黃文仔、潘石屹、何金鋼、孟曉蘇、楊鏗、吳旭、田明、毛大慶、李思廉、孫蔭環等數十位改革親歷者出席。
  • 改革開放40年的「上交之路」都濃縮在這小小說明書中
    今日,「春華秋實——改革開放40年上海舞臺藝術說明書展」巡展活動進駐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並展開為期9天的展覽。展覽將集中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的戲曲、曲藝、話劇、音樂、舞蹈、雜技魔術等六個藝術門類的說明書,通過一張張極具時代特徵的說明書細數改革開放後上海文化舞臺的變遷與發展。
  • 40年後 再回望中國現代設計思想的發展變遷
    擴展閱讀: 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1978年改革開放後,當中國人又一次可以放眼觀察西方設計的時候,其情景是,既感到新奇又有點不以為然,既想拿來但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們的內心也在極端的自卑和盲目中多次徘徊。
  • 改革開放40年 法學專家暢談中國民法學發展
    日前,「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法學的發展暨王利明民法學研究系列(典藏本)新書發布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與會專家對改革開放40年來的民法學研究進行了總結與回顧、展望。改革開放40年來,民法學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到立法和司法實踐推動以及網際網路、高科技發展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劉志表示,此次發布的新書記錄了王利明教授的學術研究歷程,也見證了中國當代民法學從恢復重建到走向繁榮的發展史,系統展現了中國當代民法學研究的進步。
  • 改革開放40年之我的家鄉變化|棗莊
    改革開放40年—棗莊變化 棗莊是7300年北辛文化的發源地,4300年薛-滕城邦文明的傳承所,400餘年漕運文化的交融地,130年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重鎮。棗莊市是中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因鐵道遊擊隊和臺兒莊大戰而聞名中外。
  • 12.25 今日早報《中國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40年》出版發行
    【行業動態】1.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立10周年。日前,「40年,那些難忘的瞬間——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首爾開幕。這些生動真實的照片從廣大普通中國百姓的視角出發,記錄、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充分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編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40年》一書,近日正式與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