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間的關鍵詞: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

2020-12-25 百家號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指出。

40年滄桑巨變,40年砥礪前行。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積累了無數彌足珍貴的經驗,形成了無數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些方法中,有生動的「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形象的「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家喻戶曉的「不爭論」等。這些寶貴的方法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向廣處延伸、深處拓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其中,「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就頗具代表性。

「我們只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

1990年12月19日,歷來開風氣之先的上海再次走在了時代前列。

這天上午,「當!」一聲鑼響在外灘北側的浦江飯店孔雀廳內響起。這聲悠長的鑼響不僅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營業,也代表著「資本市場」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中國蹣跚起步。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需要很大的勇氣、頂住各種壓力。」提起我國資本市場的起步過程,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的話語中充滿敬佩之情,「20多年前,人們的意識非常保守,對股票市場以及資本市場仍處於質疑的狀態。」

「資本市場」這一今天聽來不算太新奇的事情,在當時經濟發展遭遇波折,「姓資姓社」爭論不休的時代背景下卻極具爭議,不少停留在文革思維中的人,認為這是犯政治錯誤的冒險之舉,甚至有人藉此懷疑改革開放的方向和目標。

改革就是要大膽試大膽闖。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全力支持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開業,中國人民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和方法,向資本市場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更關鍵的轉折發生在1992年。在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時,鄧小平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正是這「看一看,試一試」的話語,進一步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縛,給資本市場的發展注入力量。28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經歷了「摸著石頭過河」「先探索試點,再規範發展」等階段後,逐步走出一條「符合市場規律且尊重國情的道路」,成長為當前世界第二大規模的資本市場。

「我們只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萌芽到成長起來的歷程,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敢闖敢幹的勇氣,體現了貫穿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方法與精神品質——「摸著石頭過河」。

不只是「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的故事」

「中國經濟改革的故事是堅強的民營企業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的故事,也是謙遜又剛毅的中國人民為了美好生活奮鬥的故事。」

在對中國經濟長時間跟蹤觀察和研究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哈裡·科斯在《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這樣描述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歷程。

毫無疑問,科斯的觀察是正確的。40年來,從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籤下生死契約「大包幹」到以「傻子瓜子」為代表的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從深圳經濟特區破土而出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開鑼營業……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和智慧,用一個個「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的故事」為改革開放添活力、增動力。

但科斯的觀察又不夠全面。改革開放是一項宏大的社會革命,僅靠「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式的自發探索不足以保證其持續深入發展。40年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歸根結底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良性互動的結果。

「在黨的領導下,把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試驗』制度化,再用形成的新制度去推進改革開放。」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毅強表示,「這就是改革開放初期『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雙向互動。」

1980年,在小崗村村民籤訂大包幹契約1年多後,黨中央在總結多地創新經驗後,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包產到戶的積極意義,肯定了「大包幹」的做法。

1984年,在年廣久當上私營老闆4年多後,針對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可喜局面,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堅持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的重大決定,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99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鑼響2年後,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肯定了發展金融業的重要意義,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大步向前邁進。

……

「儘管這個階段的『頂層設計』不夠系統完善,但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護並運用了『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的成果,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劉毅強說。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部署總動員,勾畫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

5年來,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從建設美麗中國到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到海南全島自貿試驗區的規劃建設……

一系列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關聯度高、耦合性強、實踐效果好的改革舉措相繼落地生根,全面深化改革按照黨中央確定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步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首次亮相。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升格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不僅是名稱上的變化,更釋放了黨中央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改革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

「從強調『摸著石頭過河』到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實現二者的辯證統一,不僅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也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智慧。」劉毅強表示。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其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年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唯有以更大決心,在頂層設計上持續發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保持工作力度和連續性,有計劃有秩序推進落實,才能開闢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

惟改革者強,惟創新者進。40年來,我們黨對於改革規律的認識愈發準確,對於改革方法的把握日漸成熟,對於改革的決心也愈發堅定,昂揚自信。

實踐不停步,改革再出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運用科學有效、辯證統一的改革方法,永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向著更大的勝利邁進。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流程編輯:RB015

相關焦點

  •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原標題:「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是一切成功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和基本規律。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必須把握好二者的動態平衡。其精要和緊要在於,實踐者要演好再平衡的角色,以砝碼的增減保持二者的平衡和互補。
  • 「摸著石頭過河」的來歷
    改革開放40年了,如果要提一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語言,許多人會說「摸著石頭過河」,而且認為這是鄧小平的原創。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可以作一番考證再下結論。 這句話很早就出現在《人民日報》的報導和正式文件中,如1965年6月6日《人民日報》講到:「搞生產要摸著石頭過河」「只有調查研究,摸到了落腳的一個個石頭,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彼岸,完成任務」。農業部《關於一九五九年農業生產的幾點意見》指出:「實行少種高產多收的方針和耕地三三制的偉大理想,必須有步驟,必須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九五九年全國的耕地面積和播種面積不能減得太多。」
  • 誰最先提出"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非鄧小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講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時均強調,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 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方法論誤區:摸石頭過河已過時
    誤區一:「頂層設計」是中央的事,「摸著石頭過河」是基層的事  「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統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論。這裡,「頂層設計」並非對應中央,「摸著石頭過河」也並非限於基層。「頂層」與「基層」,「中央」與「地方」,「上」與「下」,方向不同,方位不同,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樣,但都必須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統一的改革方法論。  有人講「頂層設計」是中央的事,基層不存在「頂層設計」;「摸著石頭過河」是基層的事,中央無須「摸著石頭過河」。筆者以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 解決好過河的「橋」和「船」問題 始終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
    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彰顯了正確方法論在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全面深化、不斷取得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湖北調研期間指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 「摸著石頭過河」對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的啟示
    表現為:有的雖熱熱鬧鬧,但根基不深;有的雖有文化傳承,但缺乏階段性的時代內涵;有的雖有短期成效,但缺乏持續的育人後勁;有的片面強調或追捧西方普世價值觀,背離中國國情……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有個非常著名的論斷——「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人往往只片面的認為,這只是鄧小平同志鼓勵勇於創新的人們,改革開放要有勇氣,要邊幹邊積累經驗。這種理解是極為片面的。
  • 金融數位化轉型要「摸著石頭過河」
    工作量最大的是依據信息策略規劃的方法要求,梳理清楚工行運作現狀中究竟有哪些業務功能板塊,涉及到哪些信息實體,這些功能與實體間,功能與功能間,實體與實體間究竟是什麼關係。花費了相當大的力氣,卻只形成了一堆比較粗糙的設計素材。眼看著時間拖的太長,再繼續下去,也看不出有什麼更好的進展。
  • 這句話框定了未來改革樣貌,很多人卻還沒有注意到這句話有多重要|一周趨勢看點
    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的解讀不少,但在各種解讀中,對總書記講話中的這句話卻鮮有提及。「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了改革開放行穩致遠。」這句話既是對過去40年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更將是今後改革開放具體進程遵循的內在邏輯。
  • 「摸著石頭過河」英語怎麼翻譯?
    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摸著石頭過河。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說,你前面有一條橫著的河流要過去,你不需要找到完整的一條路,你只需要摸到下一塊牢固的石頭,讓你得以前進,你就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了。Before your head is a transverseriver you want to cross.
  • 「學習黨史」馮俊:改革開放的辯證法
    3.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處理好改革開放中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推進各項工作,要靠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 改革開放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汲取人民群眾智慧的過程。
  • 習近平的改革之「喻」
    40年前,中國改革巨輪啟程時吃水尚淺、由江河漸入瀚海;40年後,這艘意氣風發的巨輪駛進更深水域,面對的是洶湧浪濤、廣闊前程……  「我國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用「深水區」明確標註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所處的歷史方位,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
  • 特斯拉摸著石頭過河,汽車老前輩們摸著特斯拉過河
    從銷售汽車到軟體服務那麼,特斯拉到底是不是科技公司?問題還得由特斯拉自己來解答。汽車行業此前的商業模式是,賣一輛車就收一輛車的錢。要算清楚一家汽車公司能賺多少錢,只要知道它賣了多少輛車以及車的售價即可。收入=汽車的數量×價格,簡單明白,但不朦朧美。
  • 順周期摸著石頭過河,題材摸著順周期過河
    順周期概念調整了多日,猶猶豫豫地仿佛在摸著石頭過河,期待往上突破,題材股前兩日還躍躍欲試,今日整體回撤,市場的輪動效應明顯。四季度市場基本面支撐以及此前調整風險的釋放,市場風險偏好將集中回升。不論是順周期還是題材股都在渡河,只是順周期在摸著石頭過河,而題材股成長股都在摸著順周期過河。
  • 改革開放40年 十大金句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現了許多經典的理論名句,這些句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讓人很快記住,入腦、入心。這裡輯錄十個耳熟能詳的理論金句。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1986年,「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被登在美國《時代》周刊上,「貓論」也隨之成為世界人民知曉的名言。這句風趣幽默、釋理簡明的話語把改革面臨的諸多複雜問題化繁為簡。
  • AI課程進中小學,一場摸著石頭過河的實驗
    先進校,再談規範與設計「以前有一套思路,只要有了國家政策,比如勞動教育、德育,都是先有要求,然後制定標準、編寫教材、教師培訓,最後進入到中小學。」曹志祥說。人工智慧課程進入中小學的邏輯與其他學科不同。「設備依然骨感,基礎還需加強」一年前,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原雄縣第二小學)開始了人工智慧課程的試點。校長張文峰表示,一年內,學校實現了「空間1.0」到「課程1.0」的轉變。
  • 抗擊疫情,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改革提供重要契機
    縱觀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正是以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不斷解決改革開放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而在此基礎上的系統梳理和總結升華,又為理論突破、頂層設計奠定基礎;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改革開放以更堅定的步伐向前推進。正是始終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
  • 辛向陽:改革方法論研究
    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鑑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 「戀愛課」別摸著石頭不過河
    「戀愛課」課出多門,都在摸石頭,不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爭議。更為尷尬的是,類似於婚姻情感、戀愛乃至性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總是摸石頭而不過河,缺少方向上的指導、規律上的研究,探索與創新方面無章可循,形式大於內容。筆者以為,「戀愛課」更該在推動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結合上,找到平衡點,逐步編制符合國情相對統一的教材體系,培訓專門的師資,在此基礎上指導和規範高校開設課程和開展教學,增強權威性。
  • 不要摸著石頭過河!這個道理你不明白,會吃大虧!
    大家看到標題可能會有些疑惑,什麼叫「摸著石頭過河」?其實這個含義很簡單:有一條河,你想要過去,就下水、摸著石頭、慢慢尋路。就是,全靠經驗來過河,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為什麼不建議大家「摸石頭過河」?很多家長是不知道的,他們就是用自己的孩子,去「摸石頭過河」。有沒有用,讓孩子試試就知道了!其實不用這麼複雜的。家長只要去找幾個「學完藝術然後上大學」的孩子。
  • 讀懂改革,讀懂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和規律丨文稿
    經歷過改革開放40年的家庭都很有體會。就家庭生活水平來講,20世紀70年代,中國老百姓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百元級的,當初有個叫法是「三轉一響一咔碴」。「三轉」是手錶、縫紉機、自行車;「一響」是收音機;「一咔碴」是照相機。到了80年代,中國老百姓家庭的生活水平升級,升到了千元級,那時候有個說法叫「三機一箱」,也就是電視機、洗衣機、錄放機和電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