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的解讀不少,但在各種解讀中,對總書記講話中的這句話卻鮮有提及。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了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這句話既是對過去40年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更將是今後改革開放具體進程遵循的內在邏輯。
換言之,今後改革開放也將著重在把握上述四個維度(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的前提下來推進。
歷經40年改革開放,改革舉措還要「摸著石頭過河」,動輒被問題拖著走,對此,社會存在諸多不解。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方面,社會環境的複雜多變本身會超出相關改革舉措的可預見範圍,改革難以完全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做出全面、周祥的安排;另一方面,現實中,改革的動力和進程不僅受目標驅動,更因問題而動。
這也就意味著,今後的改革會兼顧多方要求和利益,更多呈現「四平八穩」的特徵,這與此前的改革將有顯著的區別。
這在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中將體現得尤為顯著。在改革開放的較長一段時期內,市場化改革總體上是疾風驟雨般、單線路推進。今後,雖然市場化仍然是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但改革開放卻不僅只有市場化一個方向。
這在於,與前三十年改革環境相比,當下中國經濟社會更加複雜化、多元化:經濟上,既存在市場化不足,也存在市場化過度,還有偽市場化攪合;社會訴求上,當年相對單一、集中的發財致富奔小康的要求早已分化成機會、財富、保障、公平等多元化的需求。
這都不是單靠放手市場就能夠擺平的,而不斷拉大的貧富分化、階層分化的鴻溝也表明,放任市場自由發展,不但無濟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導致問題進一步惡化。
基於此,類似當年國企改革中,為減員增效,把國企推向市場而硬生生地讓近3000萬國企員工下崗那樣的社會空間已不復存在。「房改把你的腰包掏空,教改把你的雙親逼瘋,醫改把你提前送終」的社會隱痛也昭示著,只做市場化的安排,缺乏有效的對衝市場失靈的非市場化手段,愈來愈成為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鑑此,政府在給市場讓渡空間的同時,並不會完全淡出,而會強化調節市場失靈和為市場「兜底」的功能,並且,一旦市場出現偏差或者問題,政府勢必會出手幹預,而不會如信奉自由市場者所預期的那樣,堅守所謂的政府本位,對市場出現狀況坐視不理。
也就是說,改革將是雙向的,既會強化市場,也會強化政府。不過,這樣齊頭並進的局面往往會讓社會犯困,讓一些人搞不清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