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丫」代表北京話?老北京人卻認為這是句最難聽的罵人話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雖然是首都,以北京語音為基礎普通話雖然推廣到全國,但是只有真正的老北京才知道,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今後一段時間,趙老師將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分門別類地講述老北京文化。

滿人入京

第四次大的變動,就是清朝滿人入京,也是帶著數十萬人來的。這數十萬人來了之後,滿八旗就駐紮在內城,把原來北京內城的老百姓,限三天,都挪到了外城。

然後,就是滿語和北京話融合了200多年。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都最後融合成了北京的方言土語。這包括諺語、歇後語等,其中都有滿語的痕跡。

比如說,衣服有個褶子,說「你抹擦抹擦」。「抹擦抹擦」實際上就是滿語。像那個「嘎拉哈」,我還有「嘎拉哈」的照片,實際上就是羊拐。小時候,尤其女孩子都愛歘羊拐。很多老人都管羊拐叫「嘎拉哈」。

羊拐,也叫嘎啦哈

沒想到吧?西方人自古也玩嘎啦哈,一幅古羅馬圖畫中仕女們玩得不亦樂乎,收藏於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油畫「Children’s Game」(兒童遊戲)局部,1560年|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

這就是北京話第四次變化,在滿人入關和北京話融合之後,留下了大量的痕跡。在此,我就不多解釋了。

新中國成立

第五次北京話發生的演變呢,我認為是「解放」。1949年解放,共產黨為了管理國家,也包括管理北京,就從數十萬軍隊、外地抽調的這些個能人,來管理北京,接收北京。

這些人,解放之後天下太平了,把家屬也由老家接來了。他們本來說的是家鄉話,到北京之後,和北京語言發生了融合。

58年的「大躍進」,為了建設北京,中央決定由全國各地抽調能工巧匠來北京,參與建設北京。這兩次就並成一次,就是第五次北京話發生的變化,但是這次的變化不算大。

「文革」十年浩劫汙染北京話

再往後的第六次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由外地來北京的人不是太多,紅衛兵串聯那就不算,來了就走了,為什麼還要把「文化大革命」作為一次語言變化呢?是由於十年浩劫使北京的語言環境發生了變化,使人的文明程度發生了大幅度的倒退。

對於文革之後出生的人,肯定沒有這種感覺,但是對於我們——「文革」的時候已經長大成人、有清楚的記憶的人,對於北京話文明程度的倒退深有感觸。我認為,可以給它排進給北京話發生重大演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

電影《老炮兒》海報

打比方說,就是這個「丫」。現在演變成了,表示親密的好哥們的語氣。「你丫幹嘛去了?」「你丫怎麼才來呀?」這個說得是那麼順嘴,那麼溜兒,雙方還都認可。

實際上,這個「丫」在過去是一個非常非常難聽的一個詞。它的全稱是「丫頭養的」,就是罵這個人,他的媽媽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生養了他。這個在老北京人認為,是句最難聽的罵人話,這個是輕易不能說的,也說不出口的。

結果,演變到「文化大革命」之後,成了親暱的那麼一種稱呼,而且不但北京有很多年輕人這麼說,外地人都認為北京人關係不錯時,說這個話。這個讓我感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怎麼竟然這樣啊。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來源: 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說「你丫」是北京話的代表,老北京人不同意!
    主講人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 北京話罵人不帶髒字,如果不懂挨罵了你都不知道!
    著名學者粱實秋先生是老北京人,他曾在一篇講北京話罵人的文章裡說:「罵人要罵得微妙含蓄,你罵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覺得是罵,等到想過一遍,才慢慢覺悟這句話不是好話,讓他笑著的面孔由白而紅,由紅而紫,由紫而灰,這才是罵人的上乘。」北京人拿話損人,大概就能起到這種臉色三變的作用,北京土話裡的「損人」,也叫「糟改人」。糟改人的話,用北京土話說叫「片兒湯話」。
  • 老北京撲朔迷離的京罵,外行人聽不懂什麼意思
    其實吧有些罵人的方式全國通用,咱們是文明人,不能體現在這裡,大家知道就可以了,其實老北京人怎麼罵人呢,體現在老北京人有理有面兒,而且也不會髒話掛在嘴邊上,丫的,這個詞,在京罵裡面幾乎很少說出嘴的,有的人第一次看小編的文章,咱們來打一個比喻吧,丫的這個詞,全稱是你丫生的,懂了吧,小編就不過多解釋了,您覺得,這個話說出口,雖然有點囂張的意思,但是在罵人的方式裡,不算太難聽
  •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
    我們整理了全國的方言表情包,北京腔拽、四川話莽,最狠還是廣東話…/能個兒:調侃句意為就你有本事?絕對能逼瘋你的北京好友比如是「前門」,不是「前門兒」是「哥們兒」,不是「哥兒們」…此外,吞音也是老北京人不好好說話的一大特徵這點跟四川人正好相反茲(只)要是能省掉的話絕不多說一句不管是「胸是炒雞蛋」還是「裝墊兒臺」只有你想不到的話沒有北京人吞不了的音
  • 析《老炮兒》裡粗鄙語言:到底是不是北京範兒?
    但也有人不認這範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就在微博上表示,粗鄙的語言不是老北京傳統,「從前的老北京人是不爆粗口的。你看看老舍的作品中有幾個人說髒話?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那些是壞人,被鄙視的。以粗話為榮的風氣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是『文革』。」  嚴鋒不是北京人,但北京人、相聲演員徐德亮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 方言俚語話商洛之「罵人話」
    舉例如下:1、「說句罵人話,你娃子是給在你屋爭光呢!」(此句中的「罵人話」所指的詞為「爭光」,因為說話對象的爺爺名字叫「X正光」,正光與爭光諧音,但說話者又沒有其他合適的詞替代「爭光」,只能說句罵人話了。)2、「說句罵人話,有理不在聲高。有啥事你好好說,聲音恁大弄啥?」
  • 這才是最難聽的一句罵人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某某是個好人」,這麼一句由衷感嘆之言,其餘味漸漸變得越來越模稜兩可,甚至在一些人眼裡,簡直就是一句最難聽的罵人。比如說,電視劇裡女主角說:「某某,其實你在我心裡一直都是一個好人,可是……」,接下來的故事、不言而喻,這個男人被拋棄了。如果路邊、單位大門口、辦公室,有人扎堆兒議論:「某某是多麼好的人啊,……」意味著什麼呢?被議論的人可能不在了,或是攤上天災人禍等等。
  • 老北京話瀕臨失傳?我愛老北京話,我怕它完咯
    就在不久前,某短視頻平臺出現一些所謂的北京本地博主,操著一口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北京話,結果誤導了一大批吃瓜群眾。今天就給各位科普一下什麼是北京話。 首先要解釋一下,普通話不等同於北京話,標準的普通話是河北灤平話,而北京話泛指老北京土話。北京話和北京人一樣,都充分體現了開放性和包容性。
  • 抗日電視劇中日本人為何總罵「八嘎呀路」?原來這句話罵人最狠
    我們在電視劇中會看到日本人,他們經常用一句話來辱罵中國百姓和中國軍人,我們也非常的熟悉,就是"八嘎呀路",這句話史根據日語音譯過來的,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但是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吧!
  • 重慶話罵人 重慶人最喜歡說的10句髒話
    重慶話、東北話、河南話,都是罵人時特別勁爆的方言,重慶方言都有哪些罵人的「髒話」呢?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哈~4、龜兒子代詞,指「你」,意義近似於「你這臭小子」。通常是嚴厲責備別人做錯了事,偶爾也用於罵人。舉例:你個哈兒哦,尿都屙不出來!
  • 《徐徐道來話北京》:電波裡講述老北京故事
    原標題:《徐徐道來話北京》:電波裡講述老北京故事 「說北京,話北京,古都的文化正復興。一城三帶和兩區,首都名片文明城。大運河、副中心,北京的未來更年輕。」每天清晨6點,伴隨幾句清脆的京腔,著名相聲演員徐德亮主持的北京交通廣播FM103.9《徐徐道來話北京》準時與聽眾見面。
  • 諸葛亮最經典的一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不過,如果僅僅因此就認為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從來不動肝火,總是文質彬彬,也從來說不出半句「罵人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文人的口誅筆伐,往往會來得更猛烈些。以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蜀漢賢相諸葛亮為例,他一生中就有許多經典「罵段」,而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諸葛亮這句罵人話,針對的是曹丕。
  • 日本人罵人只會「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竟然比什麼話都狠
    相信大家都看過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裡面只要有日本人罵人的劇情,他們都只會罵一句「八格牙路」,除此之外好像不會再說別的,其實大家不要小瞧這句話,因為日本的語言比較克制,所以這句話在日語中是罵人非常難聽的一句話了,如果翻譯成中文,比什麼話都要狠。
  • 有人說,四川話又土又難聽,謝帝肯定混不下去了
    四川話說唱因為「土」而worldwide。9月26日,@央世新聞 發了一支謝帝用freestyle宣傳成都的視頻。(微博搜索可看)然後有位上海網友來了句「四川話我覺得又土又難聽,這個歌手肯定混不下去了。」
  • 史上最有名的五句罵人話,學問越大罵人越狠,直擊靈魂還不帶髒字
    學問越高的人,也越擅長舞弄文字,他們會把嬉笑怒罵都藏於其中,無論是罵人還是誇人都更加入木三分,直擊人的靈魂之中。下面小編就幫大家總結一下歷史上五句最有名氣的罵人的話,句句都流傳千古,絕對不帶半個髒字,想要反擊也都無從下口的。第一句:「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 「八嘎丫路」在日語粗口中,究竟是什麼地位?
    這位滿面笑容的大爺衝著我來了一句:「謝謝啊,八嘎丫路。」當場我就尷尬得要死。也不知道是因為他討厭日本人才這麼說,還是他覺得「八嘎丫路」是日本人常用語,所以才這麼講。這對我來說至今仍是個謎。那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幹X娘」這句罵人話跟日語中的「八嘎丫路」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正如我這次親身體驗反映出來的那樣,日本人對罵人話往往感覺比較遲鈍。
  • 老北京話讀解試題 測測您是「老北京級」還是「家屬級」
    A.打哈哈 B.不識閒 C.抽漢奸 D.拍三角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  一、 (填空題)請選出最恰當的詞語填入下列句子中(每題2分)  1,我拿你的毛筆幹嘛?筆不是在你桌上嗎!「老疙瘩」是指  A.炒疙瘩做得火候大了  B.家裡最小的孩子  C.鹹菜疙瘩太鹹了  D.家裡最大的孩子  12.「滑頭」的意思是指  A.小心眼兒什麼都較真  B.油滑不老實的人  C.人長得帥髮型也酷  D.這個人是個光頭  13.
  • 細數唐朝罵人話:不問候父母,不奔下三路, 不過逼急了也逮啥罵啥
    罵人這事,人人都會。人人罵過人,人人挨過罵。罵人估計是人類與生俱來能用語言表達思想意圖時候就有的本領。無論哪朝哪代,無論民族種族,都會罵人,都有罵人話。那麼唐朝的罵人話有那些呢。第一個,田舍翁。也叫田舍漢,田舍兒,田舍奴,田舍郎。顧名思義,就是種地的農民,鄉巴佬。
  • 為什麼我們日常說的普通話,其實更接近媒體採用的北京話口語?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現在許多播音、電視節目、影視劇等,應該用標準普通話發音的地方,其實大量採用北京話口語發音。因為這樣發音更符合人們日常的發音習慣,更有群眾基礎。這叫做強勢媒體的北京話口語習慣。有些詞語,如果真的按普通話的要求發音,上了電視也會讓人尷尬彆扭的。隨便舉一個簡單例子。
  • 比較最好的北京話|臺北|北京人_鳳凰讀書
    他是北京底層人士又接觸過上層人物,他的北京話兼具上下層人士語言特點,很有代表性。1950年代,中國科學院吳曉鈴先生曾請他錄過一段《聊齋夢狼》,作為北京話研究資料。網上還能找到這段錄音,您聽聽,就知道北京話和現在痞化的北京話多不一樣。那麼北京話有什麼特點呢?我想至少有三條。首先是含蓄。北京人說什麼東西好,比如說茶葉,這個茶葉是比較最好的。依照語法來說當然有語病,什麼叫比較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