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話瀕臨失傳?我愛老北京話,我怕它完咯

2020-12-15 騰訊網

就在不久前,某短視頻平臺出現一些所謂的北京本地博主,操著一口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北京話,結果誤導了一大批吃瓜群眾。今天就給各位科普一下什麼是北京話。

首先要解釋一下,普通話不等同於北京話,標準的普通話是河北灤平話,而北京話泛指老北京土話。北京話和北京人一樣,都充分體現了開放性和包容性。北京作為六朝古都,一千多年來,北京話不斷吸取各地區、各民族的方言。如今我們說的北京話,最早形成在元朝,當時叫大都話。北京話很多都來源於蒙古話,比如「胡同」一詞就是從蒙古語中借鑑來的,「胡同」在蒙古語中就是水井的意思。再比如說北海、什剎海中的海,蒙古語就是水泊的意思,可能也是蒙古人沒見過海。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徙,再到朱棣遷都北京,帶來了大量南京官員家眷,北京話又受到了江淮官話的影響,再到後來的清朝入關,北京話再次與滿語相結合,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北京話。那麼北京話有什麼特點嗎?

眾所周知的兒化音

兒化音多,可以說是北京話的一大特點。但是哪些地方能加兒化音,哪些地方不加兒化音這也是非常講究的。就拿北京城門來說吧,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加兒化音的。像「內九外七皇城四」這些個城門,都是走大轍,念出來就是天安門、前門、西直門,不加兒化音。只有極個別的城門才加兒化音,比如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廣渠門兒、大紅門兒。這裡邊有什麼訣竅嗎?簡單來說您可以這麼理解,看城門的規模大小,一般大城門都不加兒化音,小城門加兒化音,這麼說您就明白了吧?

花樣百出的「吞字」

前段時間有個挺有意思的事,全網都在學北京人說話吞字,比如北京人說「西紅柿炒雞蛋」,說快了就是「胸式炒雞蛋」,吞字也是北京話的一大特點。小編曾經認識一個廣東的朋友,他當時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那標準的普通話,據說在老家上學時,已經到了無人不誇的地步。結果一次意外,讓他的自信心碎了一地。有一次他和小編一起打車,下車後一臉懵逼的問小編:「你剛才和司機說的是哪路黑話?」我說:「沒說什麼啊,就是跟司機閒聊。」結果他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普通話很標準,所以才來北京發展,結果一句沒聽懂…」其實這就很好的解釋了北京話為什麼會有吞字的現象,那就是因為北京人普遍說話都快,這就導致了說話容易吞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懶」,能用一個字說完,絕不多說第二個字,比如今天就說今兒,不用說成甭,您看這個 「甭」字,拆開了就是「不用」,這可能也跟北京人的「氣質」有關,還記得風靡一時的「北京癱」吧。

出鏡率最高的「您」

要說北京話最常用的代表字,那就是「您」了。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大街上,但凡聽到張嘴閉嘴就是「您怎麼怎麼著」的,那甭問,基本上就是北京人了。「您」一般來說都是小輩對長輩、年輕人對年長的人的一種尊稱,但是在北京則不然,在北京話中,「您」不拘泥於年齡,如果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哪怕是爺爺跟孫子說話玩,也會說「您」,比如爺爺看見孫子穿鞋踩沙發,爺爺就會說:「您那腳丫子還要上哪兒去」。北京人用您字的歷史可以說由來已久,清朝末年有一個寫小說的作家名叫劉鶚,他在一本《老殘遊記》就記載過,老北京人見面問好時,就會說「你寧」,算下來北京人用「您」字的時間至少已經二三百年了。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北京人對「您」字的傳承,現在的北京孩子不管是多淘氣,哪怕是夥伴兒之間髒話連篇,但只要和長輩一說話,還都會說「您」,作為首善之都,老北京的禮貌還是值得點讚的。

離不開的「語氣助詞」

之前有一個老外給北京話做了個總結,這老外說的挺有意思,他說要想學好北京話,你就在說話的時候穿插5個字就行了,「嘿、豁、呦喝...」 ,聽著跟于謙捧哏似的吧?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老北京人說話確實愛用語氣助詞,滿嘴的話佐料,透著一股親切勁兒。

除了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現在純正的老北京話已經很少有人說了,甚至很多人都不會講地道的家鄉話了,反而一些網絡熱詞受到了大力追捧,比如說耗子尾汁。創新值的提倡,但傳統也一樣需要繼承。

相關焦點

  • 「你丫」代表北京話?老北京人卻認為這是句最難聽的罵人話
    北京雖然是首都,以北京語音為基礎普通話雖然推廣到全國,但是只有真正的老北京才知道,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然後,就是滿語和北京話融合了200多年。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都最後融合成了北京的方言土語。這包括諺語、歇後語等,其中都有滿語的痕跡。比如說,衣服有個褶子,說「你抹擦抹擦」。「抹擦抹擦」實際上就是滿語。像那個「嘎拉哈」,我還有「嘎拉哈」的照片,實際上就是羊拐。小時候,尤其女孩子都愛歘羊拐。很多老人都管羊拐叫「嘎拉哈」。
  • 說「你丫」是北京話的代表,老北京人不同意!
    北京雖然是首都,以北京語音為基礎普通話雖然推廣到全國,但是只有真正的老北京才知道,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然後,就是滿語和北京話融合了200多年。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都最後融合成了北京的方言土語。這包括諺語、歇後語等,其中都有滿語的痕跡。比如說,衣服有個褶子,說「你抹擦抹擦」。「抹擦抹擦」實際上就是滿語。像那個「嘎拉哈」,我還有「嘎拉哈」的照片,實際上就是羊拐。小時候,尤其女孩子都愛歘羊拐。很多老人都管羊拐叫「嘎拉哈」。
  • 面臨失傳?從「天橋的把式」說說老北京天橋的歷史
    老北京有句俏皮話兒:「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這句話是用來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耍嘴皮子的人。可是「天橋的把式」真的光說不練嗎?這還得打天橋的歷史說起。本周的《走遍中國》將帶你一起探尋老北京「天橋」的故事......
  • 老北京話讀解試題 測測您是「老北京級」還是「家屬級」
    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積澱豐厚的方言,老北京話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京味兒特色,其中有很多有趣的詞彙和說法兒。您會讀嗎?您明白是啥意思嗎?有空兒的時候不妨測測,看看您能得多少分?
  • 老北京話了解一下
    老北京話了解一下時間:2020-01-09 15:3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熬鷹什麼意思什麼梗? 老北京話了解一下 百度百科:老北京話,也叫熬大鷹,不得已而徹夜不能睡眠。過去人喜歡玩鷹,因為鷹習性兇猛需要馴化,剛捉回來後不讓鷹睡覺(及進食),一連幾天,鷹的野性被消磨。
  • 老北京話和普通話區別在哪?這些口語的出處你都知道嗎?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滿語列為極度瀕臨滅絕的語言。與其他即將失傳的語言不同,清朝統治時期很多文件都是用滿文書寫的。因此,保護滿語文不僅是在保護一種古老文字,而且是在保護我們的歷史。2月23日,「舊京圖說」請來滿語文研究者李松齡(網名:松鶴延齡)老師為我們做了一次「漫談滿語文」的講座。
  • 老北京咋給人扎針兒的,別說我沒告訴你!
    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嘴刁」「眼毒」「雞賊」「遞葛」通過這些年對北京話的研究,我認為,老北京的第一個語言特點是精煉而內容豐富。為什麼說精煉呢?
  • 知道你平時的口頭語,在老北京話中怎麼說嗎?笑掉大牙可別怪我!
    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光是體現在那些古老的建築上,也在老北京人的普通生活當中產生、發揚、傳承。熟悉老北京的人都知道老北京人各方面都是非常講究, 比如我們平時的交談中問到別人的年齡,大多都會這樣很隨意地脫口而出:「你多大了?」。而老北京人在詢問對方年齡時採取分段詢問法,先根據判斷估計出對方的年齡段再問話。對於十歲以下的小孩問幾歲了?對於中學生則問十幾了?
  • 《徐徐道來話北京》:電波裡講述老北京故事
    原標題:《徐徐道來話北京》:電波裡講述老北京故事 「說北京,話北京,古都的文化正復興。一城三帶和兩區,首都名片文明城。大運河、副中心,北京的未來更年輕。」每天清晨6點,伴隨幾句清脆的京腔,著名相聲演員徐德亮主持的北京交通廣播FM103.9《徐徐道來話北京》準時與聽眾見面。
  • 老北京話博大精深,管"死"就有幾十種叫法,您都知道嗎?
    ,那家裡的規矩可以說是大了去了,就拿平常說話來說,絕對是一門藝術,茲要是能把老北京人說話這事琢磨明白,那情商指數就能直接拉滿了,這話一點不誇張。  在北京,有很多詞都是禁語,比如鞋,因為跟邪同音,所以老北京人儘量避免說"鞋"這個字。這時就會找一些其他的字眼代替,比如老北京人管拖鞋叫趿拉板(tā lā bǎn),管棉鞋叫棉窩,管老北京布鞋叫"片兒懶"。
  • 什麼才是「老北京」?
    說到「老北京」,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百度一下,結果……上圖過於真實地呈現了「老北京」在當下揮之不去的商業氣息。相比於把「老北京」簡化為一個符號,我們更有興趣的是為它稍微溯一溯源,看看我們所以為的「老北京」到底是什麼。明顯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作為一篇簡短的公眾號文章,我們只搜集了13個常被拿來代表「老北京」的東西,並把它們和其他地區類似的東西混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套試題。在這樣的比較中,你也許可以把「老北京」看得更清楚。
  • 老北京人的情懷美味——老北京麵茶!老北京最愛,看著髒吃著香!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美食被人們漸漸淡忘,特別是現在的上班族,每天不是上班就是下班,快節奏的生活根本沒有辦法讓他們停下來欣賞生活中的美和樂趣,更不要說美食了,我就在這裡說一種美食,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那就是麵茶。
  • 快「失傳」的老北京打滷面,教你最講究的做法,滷香湯紅,太香了
    在「豚骨面」、牛肉麵、炸醬麵等麵食吃法風靡之時,有一種面都快要「失傳」了,一方面是很難做好,另一方面是麵食的吃法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新的選擇多了的時候,老的吃法會被漸漸遺忘。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快要「失傳」的老北京打滷面,身為一個正宗北京人,童年的記憶中媽媽做的最多的大部分都是打滷面。老北京打滷面是傳統名吃,製作考究,滷香湯紅,鮮香誘人,吃起來只能用「過癮」兩字形容,並且滷的材料主要是黃花、木耳和香菇,鮮香爽口的同時還富含營養,今天教大家最講究的做法,保證好吃又營養,滷香湯紅,太香了!
  • 老北京話中深藏的滿族語言,現在我們經常用,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這時候,就會在一些胡同小巷中聽見那麼幾句地道的北京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北京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都城,然而這時候統治中國的並不是漢族,而是滿族人士。所以,這地道的北京話裡面其實還深藏著不少的滿族語言呢。北京話也被人稱作「京片子」,是獨屬於北京的獨特語言。
  • 老北京撲朔迷離的京罵,外行人聽不懂什麼意思
    生活中你有沒有注意到老北京人說話有沒有!北京人說的北京話除了逗您哈哈一笑的全民段子,比如這樣的,胸是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裝墊兒臺(中央電視臺)除了讓您了解到吞音的驚喜外,還有一點您絕對想不到,那就是一臉懵逼的眼神啊。
  • 老北京土話裡的「虎布拉」到底是什麼東西?這裡還有一個歷史典故
    最近,京味兒電視劇《芝麻胡同》熱播,不少觀眾對電視劇中地道的老北京土話很著迷。有的老北京甚至聽得熱淚盈眶,雖然身在故鄉但是這「鄉音」可是有年頭兒聽不著了。誇張點說,隨著北京成為一個世界城市,老北京話消亡的速度跟「光速」差不多。好些老北京土話,特別是好玩的歇後語,不但沒人說了,甚至說出來您都聽不懂,更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
  • NBA垃圾話藝術瀕臨失傳,你們只會「問候對手的母親」?
    其實很多人都有耳聞,垃圾話不是NBA賽場的文化之一嗎?但如何說好垃圾話絕對是一門藝術,垃圾話和辱罵完全是兩回事。       有時候,我們懷念它,那些不髒的垃圾話。雖然哈登母親(中)已經表示願意原諒巴恩斯(右),但哈登和火箭隊友們卻不買帳。
  • 老北京銅鍋涮肉,解饞,地道!
    老北京銅鍋涮肉,解饞,地道! 瑟瑟寒風,凍得哆哆嗦嗦 北京人的冬天和什麼必不可分 可能心裡就想吃一口兒熱乎的火鍋了吧 尤其是到了冬天 恨不能吃10回都不夠 《舊都百話》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熱議: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喲,這不是猴爺嗎!給您請安了!」一段標題為「老北京偶遇行禮」視頻裡,一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單膝下跪給面前的「猴爺」行了個禮。「猴爺」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但穿的卻是盤口對襟衣,頭戴瓜皮帽,全然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評論區裡,有網友大呼「我這是穿越了嗎」,還有人則是看起了熱鬧:「老北京人都這樣嗎?太地道了!」
  • 烤腸炸雞炸榴槤酥,也算老北京小吃了?我咋不知道
    什剎海,初五的大風把北京的天清掃得格外透徹,來北京旅遊的小方站在銀錠橋上,一眼就看到了橋頭的一家老北京小吃店。站在廣告牌前,小方有點懵:「爆肚、灌腸我都知道,怎麼炸魷魚、炸雞翅、炸榴槤酥也算老北京小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