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唐朝罵人話:不問候父母,不奔下三路, 不過逼急了也逮啥罵啥

2020-12-22 唐風宋月

罵人這事,人人都會。人人罵過人,人人挨過罵。罵人估計是人類與生俱來能用語言表達思想意圖時候就有的本領。無論哪朝哪代,無論民族種族,都會罵人,都有罵人話。那麼唐朝的罵人話有那些呢。

第一個,田舍翁。也叫田舍漢,田舍兒,田舍奴,田舍郎。顧名思義,就是種地的農民,鄉巴佬。為何農民伯伯會成為罵人話,因為一般而言農民的生活比較簡單粗獷,不怎麼講究繁文縟節,也不怎麼講究做事方法,用頭條的話說,垂直度高於健康度,互動度高於原創度,因此成為沒文化,沒素質,沒教養,沒前途,沒法溝通等等n無人員的代名詞。久而久之,就被一些自詡有這些條件的人鄙視蔑視藐視無視,於是成了罵人話。

比較出名的,李世民罵魏徵。劉餗《隋唐嘉話》卷上:「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後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後退而具朝服立於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聖臣忠.今陛下聖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備數後宮,安敢不賀?」

照說魏徵出身名門,也是世家之後,怎麼會被罵為農民呢。原來是「每廷爭辱我」。啥意思,不顧場合,不看左右,逮啥說啥。多次讓李世民在大庭廣眾下不了臺。垂直度大於靈活度,因此被李世民罵了這麼一句。對於這句罵人話,長孫皇后也解釋到:「魏徵直言。」說話不講究語言藝術,比較衝,不婉轉,跟農民說話一樣,竹筒倒豆子直來直去。

還有李昭德罵婁師德。二人同為武則天時期官員。宋代王讜在《唐語林·雅量》記載:「李昭德為內史,婁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尀耐殺人田舍漢。』」

啥意思,兩人一起相跟著上班,可能需要一起匯報工作,不相跟不行。婁師德長得胖,因此走得慢,李昭德老需要停下腳步等他。等的次數多了,老李也就很不耐煩,當年大罵婁師德,你這個可惡的要死的鄉巴佬。幸虧婁師德是個胖子,為人寬宏大量,也不計較。罵就罵兩句唄,有啥呢。又掉不了幾兩肉。再說了掉了肉還減肥呢。

還有王之渙大罵王昌齡和高適。唐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中,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飲酒。此時有一幫梨園歌手也來旗亭聚會。三個人就打賭,她們唱誰的詩最多,咱們三個人誰就是第一。省的老爭不停。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辭之多者,則為優矣。」

一會兒一位唱了王昌齡的,一位唱了高適的,就是不唱王之渙的。王之渙於是臉上掛不住,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裡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於是指著諸妓之中最佳者(唱得最好的還是長得最漂亮的,不明白)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結果這位最佳者唱的果然是王之渙的詩。渙之乃擨歈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

這裡的田舍奴啥意思,就如咱們現在說的,小樣,文盲,腦殘,我沒白說吧。

這裡有人要問了,在唐朝農民的社會地位可是不低,國有四民,士農工商。農民都被這麼罵,那工人和商人還活不活了。其實罵人話每個階層都有。

罵工商階層的有:市井兒,市井奴,市井無賴,等等。當然這都是指那些小商小販,比如武大郎這種小買賣人,貨郎。要是像李白老豆這種大商人,這麼罵很顯然殺傷力不大。

或曰,士人基層地位最高,罵人話是那句呢。很出名,窮措大。措大也就是醋大,意思這幫念書人整天之乎者也,酸文假醋,讓人討厭,就像吃多了醋一樣,因此被稱為醋大。而且這幫醋大大多沒錢,因此前面要加一窮字。當時還有一句俗語:「窮措大喚妓女,必不來」。總之一句話,不論哪個階層你都得混出點人模狗樣來,混不出來,就得挨罵。

唐李匡乂在《資暇集》卷下解釋了啥叫措大:「代稱士流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說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驗,比於醋而更驗,故謂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貧居新鄭之郊,以驢負醋,巡邑而賣,復落魄不調。邑人指其醋馱而號之。新鄭多衣冠所居,因總被斯號。亦云:鄭有醋溝,士流多居。其州溝之東,尤多甲族,以甲乙敘之,故曰醋大。愚以為四說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舉措大事而已。」

不想翻譯,能看懂算,看不懂算。

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江陵號衣冠藪澤,人言琵琶多於飯甑,措大多於鯽魚。」這句也不知道是罵人還是誇獎。就如現在人們說,大街上隨便扔塊磚,能砸三個大學生,這句話是好話還是壞話呢。風月君不懂,望有識者告我。

當然大唐罵人話不止這些。人身攻擊必不可少。比如:

狗鼠輩。狗和老鼠一樣的人。卑劣下賤的人。《舊唐書/宇文融傳》:中書令張說素惡融之為人,融揣其意,先事圖之。中書舍人張九齡言於說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辯給多詞,不可不備也。」說曰:「此狗鼠輩,焉能為事!」

張九齡讓張說小心點,張說很不屑,宇文融是個狗和老鼠一樣的小人,能成什麼大事。

也有罵豬狗的。《舊唐書/白孝德傳》: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率鐵騎五千臨城挑戰。龍仙捷勇自恃,舉右足加馬鬣上,嫚罵光弼。光弼顧諸將曰:「孰可取者?」左右曰:「白孝德可。」孝德呼龍仙曰:「侍中使餘致辭,非他也。」龍仙褻罵如初。孝德息馬伺便,曰:「賊識我乎?」龍仙曰:「誰耶?」曰:「我,國之大將白孝德也。」龍仙曰:「是何豬狗!」

也有罵「某某奴」的。《新唐書/高仙芝傳》:仙芝軍還至河西,夫蒙靈察不使人迎勞,罵仙芝曰:「啖狗腸高麗奴!啖狗屎高麗奴!」高仙芝是高麗人,因此被這麼罵。用現在話說就是,吃狗屎去吧高麗棒子。可能是由於高麗人喜歡吃狗肉,因此得名。

當然還有罵豎子,小子,小豎的。

《新唐書/白居易傳》:上(唐憲宗)頗不悅,謂李絳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白居易這小子,我提拔他當了大官,他卻老跟我為難,我真拿他沒辦法。

《新唐書/高祖諸子傳》:高祖馳使召太宗以謀之,太宗曰:「文幹小豎狂悖,起兵州府,官司已應擒剿。縱其假息時刻,但須遣一將耳。」楊文幹只是個小豎而已,派個大將去收拾了就得了。

這裡給大家說一下啥叫豎子。《說文解字》:豎,立也。豎子意為老是站著的人。啥人老是站著,地位低下的人,身份卑賤的人,沒資格坐著的人。這些人有啥特點,見識淺短,沒有大局觀,沒有獨立思想和人格。因此引申出豎儒,豎夫,豎褐,閹豎等等。範增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意思是說項羽沒有主見,本來商量好的搞死劉邦,卻被劉邦和張良幾句話忽悠了,改變了主意。而不是什麼項羽年紀小,範增老了,因此罵他豎子。

還有罵某某漢的。《新唐書/高祖諸子傳》:他日,高祖呼太宗小名謂裴寂等:「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世民這小子,被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幫讀書漢教壞了,不是我以前認識的二兒子了。讀書也是漢,風月君也就醉了。

還有地域歧視的。當時南方人罵北方人為胡,狄,北方人罵南方人為蠻,獠。比如非常出名的,武則天大罵褚遂良,「何不撲殺此獠」。褚遂良是浙江人,因此被罵。

寫了這麼多,大家肯定說,艾瑪古人就是醇厚,民風就是純良,罵人都這麼文明,不問候對方父母,不直奔下三路,哎吆我要穿越。這裡風月君叫一聲且慢。兩個原因,一來咱們看到的都是歷史書,歷史書一般寫的文明,比如你看明史,再看水滸傳金瓶梅三言二拍,寫的都是一個朝代,可是罵人話卻是天壤之別。李逵動不動「你個鳥人」「你咬我鳥」,「你個賊廝鳥」,明史上能看到嗎。你看清史稿再看紅樓夢,曹哥張口閉口雞巴放屁逼裡蹦出來的,清史稿能看到嗎。二來寫字的都是文化人,實在上不了臺面的東西一般都不能付諸筆墨。像四大名著這種曠古奇書那是少之又少。尤其水滸傳和紅樓夢,簡直就是一部罵人大全。

因此唐人罵人,問候對方父母和直奔下三路也是有的,只是我們看不到相關記載而已。但是,真的就找不到隻言片語了嗎。風月君作為一個嚴肅的歷史寫作愛好者,資深偽知識分子,不信這個邪。知識就如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新唐書/李密傳》:宇文化及擁兵十餘萬至黎陽。密乃引兵東追化及黎陽。密與隔水陣,遙謂化及曰:「公家本戎隸破野頭爾,父子兄弟受隋恩,至妻公主。上有失德不能諫,又虐殺之,冒天下之惡,今安往?能即降,尚全後嗣。」化及默然良久,乃瞋目為鄙語辱密。密顧左右曰:「此庸人,圖為帝,吾當折箠驅之。」

看出來了吧。李密上來就問候宇文化及祖宗八代,父子兄弟。宇文士及被罵的抬不起頭,想了半天臥槽,跟你丫講什麼文明用語,直接「瞋目為鄙語辱密」。啥叫「鄙語」,就是粗話。卑鄙下流的話。啥難聽罵啥。結果李密也被罵的招不住,跟左右說,我怎麼跟這麼個不上道的傢伙幹起了嘴仗,直接打死丫挺不就得了。其實他沒想是自己先問候人家老母的。

因此梁實秋先生在《罵人的藝術》中寫道,罵人最好不要問候對方父母,不要關注對方生理缺陷,因為誰都有父母,誰都不是長得無懈可擊。。。。。。

相關焦點

  • 唐朝的文人罵人很文雅
    那唐朝就沒有混人了麼? of course not。什麼時代,都會有鄉野村夫,而且就算廟堂之上的人,生氣時也必須說點髒詞才能解氣。所以,罵人話是剛需。 不過從唐朝留下的史料筆記來看,唐朝人罵人,還是比當代人要文雅多了——當然,也跟流傳下來的文字關注的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有關。
  • 方言俚語話商洛之「罵人話」
    「罵人話」作為一個口頭禪,山陽、鎮安、柞水交界處的人們也經常掛在嘴邊。但並非說話者真的要罵人,而是他說的事情中有些詞句極可能與說話對象或者不在場的第三人的長輩的名諱諧音,因此用「罵人話」三個字表示他並非有意要說這些諧音詞的,而是為了說清某些事情,不得已而為之。
  • 日本人罵人常用的「八格牙路」,開始不懂啥意思,翻譯過來才知有多...
    日本其實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的文化源自古代的中國,尤其是在漢朝和唐朝的影響最深,在漢唐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日本經常會派遣官員學習中國的文化,因此如今日本的語言,其實和我們的漢字息息相關,而他們在影視劇中罵人時說的「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其實是非常狠毒的一句話。
  • 舞帝利哥稱逆徒70%沒底線,方丈大哥放話,啥時候不罵人啥時候播
    舞帝利哥坦言逆徒70%沒底線,方丈大哥放話,啥時候不罵人啥時候播快手上現在離開自己家老大的主播有不少,仙家的娜美,還有一哥,小伊伊團隊裡也有,就連辛巴家族也有個韓佩泉,昨天舞帝利哥直播談到網際網路上逆徒,如果合同是到期了,叫履行完合同,遵守合同,但是沒到期就離開自己老大的,一個人能逆反合同
  • 日本人罵人為何只罵「八嘎呀路」?翻譯過來比其他話都「狠」!
    每當提到日本,人們的心中總是有些不開心,畢竟之前日本在中國犯下很多的罪行,在抗日時期可以說是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在心中的歷史,並且到了至今為了能夠讓大家知道抗日戰爭還拍攝了一系列的電視劇,大家在觀看的這種影視劇的時候會發現,日本人罵人只會說一句那就是「八嘎呀路」,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日本人總罵「八嘎呀路」?翻譯後,原來比什麼話都「狠」
    為什麼日本人總罵「八嘎呀路」?翻譯後,原來比什麼話都「狠」日本自古以來就對中國倍加推崇,當然那是古代的中國。他們幾乎有同樣的文字和文化,雖然另一個是稍加修飾的簡版,但本質上差別不大,那為什麼日語中的「八嘎呀路」,而漢語中卻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我們是從什麼時候了解到「八嘎呀路」這句話的呢?當然是抗日劇,動不動裡面的皇軍就、是,八嘎來八嘎去,裡面的狗腿子嗨、嗨、嗨也是看起來挺智障的。你要知道為啥就這一句罵人的話?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
  • 5個排位罵人專用詞語,問候家人不封號,幹得漂亮僅排最後!
    雖然S17開始後扣分系統變成憨批,罵人基本只扣2分,全程掛機最多也就扣個7分。但終究隊友還是得罵的,畢竟遊戲可以輸,心頭之恨不能不發洩出來!
  • 罵人話,還是我中華上國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啊!
    劉邦是古代罵人話的寶庫。英布造反,太子劉盈待要出徵,劉邦自言自語:「 豎子 固不足遣, 乃公 自行耳!」豎子,這小子;乃公,你爹我。「這小子不能派去,還是你爹我親自去!」劉邦對儒生沒啥好話,張嘴就是 「腐儒!」「豎儒!」 對其他人,「豎子!」倚老賣老。
  • 為何日本人只會罵「八嘎呀路」?翻譯過來,這句比任何話都「狠」
    為何日本人只會罵「八嘎呀路」?翻譯過來,這句比任何話都「狠」。在抗日戰爭八年的時間裡,日本人在我們國家做下了太多的可惡的事情,比電視上演的還要讓人心痛,比如南京大屠殺,將我們三十多萬的同胞殺死,這樣的痛是大家怎樣都忘不了的。日本不僅僅是在這期間和我們國家有著聯繫,早就在唐朝的時候,我們國家和日本就已經有了親密的聯繫,還曾經在我們國家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文字文化等。
  • 朱元璋寫了首打油詩,4句裡3句都是髒話,如今仍然是罵人常用語
    這位被罵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宰予,那天他不過是不小心犯了個困,就被老師罵成「朽木糞土」。 除了這兩句出名的,還有啥「劃爾類」(幹掉你們)、「殘豎子」(混球)、「賤貨」、「役人」等等,都是古人說出來的罵人話。
  • 啥是罵人的最高境界?許嵩用一首歌,卻不帶髒字罵了半個娛樂圈
    很多人都說高雅的罵人藝術是不用一個髒話,卻可以懟得人啞口無言,這種罵人藝術是最沒有辦法讓人反駁的。比如,徐崢在其作品《港囧》之中說的那段經典臺詞,讓很多人深有感觸,直呼過癮。在電影之中,他是這麼說的:「你們這是在侵犯我的生活!」在一整句話之中,沒有任何一個骯髒的字眼出現,他就赤裸裸地指出了侵犯他人隱私權所給別人帶來的幹擾。
  • 古人罵人總是罵「匹夫,老匹夫」的,「匹夫」到底是啥意思?
    不過,如果仔細研究這個詞兒的來由,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這個詞兒在很早的時候卻是一個很正常的稱謂罷了,雖不能說是褒義詞,但也絕對不是現在理解的貶義詞。在古代「匹夫」詞兒是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那些平民百姓。《左傳.昭公六年》有云:「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看看,當初在世人的心裡,匹夫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群體呢。
  • 為什麼日本罵人最愛用「八格牙路」?翻譯過來,原來如此惡毒
    二戰期間日本對我國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華戰爭,當時日本人無比狂妄,根本不把我們同胞當人看,日軍當時罵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八格牙路」,甚至我們在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也經常聽到日本人說這句話
  • 濟南話六級測試出爐 「刺撓」 「立稜」 是啥意思
    原標題:濟南話六級測試出爐「刺撓」 「立稜」 是啥意思近日,一份濟南味十足的「2014年濟南話專業六級考試」,在網絡迅速走紅並在微信上瘋傳,已經吸引了近30萬人參與測試。29日,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參與測試的市民都表示「小菜一碟」,不能代表濟南話的真實水平。
  • 日本鬼子總說「八嘎呀路」是啥意思?翻譯後比任何話都「狠毒」
    說起日本話,在編者小的時候,即便是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的孩童也能模仿出兩句來,向什麼八嘎呀路、米西米西、嗨一之類的口頭語,那簡直就是同學之間經常調侃的玩笑語。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主要是從影視作品之中看到那些面目可憎行事可笑的日本人的舉動所做的搞怪模仿罷了。
  • 「草包支書」,是不是罵人話?
    畢節這個地方我們不陌生,一是幾年前有幾個流浪兒童凍死在垃圾桶,也有說是悶死;一是大方縣拖欠教師工資一事,讓人看上去有點不大方。這兩件事都沸沸揚揚,轟動全國。罵人家「草包支書」的人,是個女的。被罵「草包支書」的人是「社區支書」,也是個女的。又是社區!又是支書(記)!前有一聲招呼吃處分的盧書記,後有一巴掌被免職的張書記,他們已人盡皆知。
  • 髒話考|罵人是不對,但不知道別人在罵你就很尷尬了
    罵人的藝術,可謂博大精深。圖/《九品芝麻官》罵人未必用髒話,髒話也不一定用來罵人。文/曹吉利不久前有一則新聞,某地地鐵上的兩名乘客發生爭執,一人罵道:「你的孩子早晚得掉!」話音未落,孕婦把手中的保溫瓶甩向罵人者,砸得對方頭破血流。與以往不同,評論區中幾乎所有聲音都站在打人者一邊,紛紛指責罵人者太惡毒,不該把矛頭指向胎兒。
  • 「八嘎呀路」到底啥意思?在日本是侮辱人的尊嚴,中文含義很可愛
    「八嘎呀路」到底啥意思?在日本是侮辱人的尊嚴,中文含義很可愛中國和日本的其實是比較相似的國家,它們兩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體的,它們都是屬於亞洲地區。我們大家看到過許多電視劇,抗戰劇十分受歡迎,中日本人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八嘎呀路」和「死啦死啦地,他們罵人不斷重複的也就是這兩句。在日語中還有許多中文的存在,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念出來還是大不相同的。日本人覺得罵人最嚴重的就是八嘎呀路」和「死啦死啦地這兩句了,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侮辱,也是對他們的唾罵,這罵起人來是非常厲害的。
  • 網絡新興「挨罵店」:顧客罵人發洩 申明不罵父母
    來罵我吧,罵到你開心。」哈市近期出現了一些「挨罵店」,為市民提供「挨罵」「對罵」等緩解壓力的服務,只要掏錢,人們就可以肆意發洩,既不傷感情,也釋放了壞情緒。一位「挨罵店」的店主介紹,3個月以來,諮詢的市民有百餘人,但是僅接了十幾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