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 來源:中國網財經
、發布會現場(中國網鄭亮 攝)
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 凡科軍:
謝謝你的提問。財政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地區開展25個試點項目,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三是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支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四是支持國家戰略涵蓋的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這些重點地區開展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
五是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防沙治沙,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加快推進國有林區林場改革,落實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加強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強化溼地保護修復,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除了上述中央財政資金投入以外,我們還積極推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比如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按照市場化規則運作,首期募集資金8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地區開展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生態修復以及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綠色發展的領域。同時我們還通過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下一步,財政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整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生態保護修復的領域,努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