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海報兩面貼,兩本手冊放桌前。
走進日照市開發區桂林路小學,濃厚的環保垃圾分類氛圍充斥著校園的每個角落:垃圾分類宣傳欄、宣傳標語、環保手抄報隨處可見,黑板報、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微信公眾號…垃圾分類宣傳內容更是比比皆是。而教室內,首先映入眼前的便是教桌上的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和張掛的垃圾分類海報。
「我們學校一共32個班級1600餘名學生,為讓孩子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自2008年起,桂林路小學便將垃圾分類、低碳環保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內容,並堅持至今。」桂林路小學韓寶文主任說。
為便於學生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每個班級都配發了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和海報,通過定期開展垃圾分類、節水、節電等節能環保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垃圾分類主題班會,製作垃圾分類手抄報、黑板報,組織徵文比賽、調查問卷等各種方式,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向學生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促進學生垃圾分類習慣養成。
疫情阻擋了人們出行的腳步,卻不能阻擋孩子們對垃圾分類學習的熱情。
今年疫情期間,桂林路小學為居家學習的學生們多次開展線上生活垃圾分類主題活動。4月下旬,一場以「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我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垃圾分類系列活動率先拉開了帷幕。少先隊員們通過製作、轉發垃圾分類宣傳片,展開生活垃圾分類大討論,號召大家從小做起,做垃圾分類的先行者,當好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做好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助手。
5月中旬,少先隊員們還圍繞學校、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展開調研,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議,形成校內「紅領巾小提案」,讓少先隊員們在掌握垃圾分類操作方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做好垃圾分類的責任感、使命感。
「在校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垃圾分類主題活動,老師也講了很多垃圾分類知識,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有意義。」六年級三班的學生杜依婷說。「現在,我是我們家的垃圾分類小宣傳員,平時我會跟媽媽和弟弟做一些垃圾分類的小遊戲,共同學習垃圾分類方法,現在我是弟弟的榜樣,我也會號召身邊人做好垃圾分類,讓地球媽媽越變越美。」
庭清徑潔童翁樂,蝶舞鶯歡草木香。垃圾分了類,環境會更美。
為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親身體驗垃圾分類的好處,世界環境日當天,桂林路小學還與光大環保能源(日照)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了桂林路小學校外環保教育基地。
「為什麼要把垃圾焚燒處理呢?不會產生汙染嗎?」學生們邊參觀邊紛紛提出疑問。
從垃圾源頭產生到收集運輸,再到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通過虛擬動畫放映、實際操作演示,一系列「神操作」深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激發了大家對保護環境的熱情。「焚燒發電是對垃圾進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焚燒後產生的餘熱可以用於發電,產生的爐渣經過綜合處理後還可用於道路修建。」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讓孩子們對垃圾變廢為寶有了更加直觀認識。
一次「垃圾去哪兒」的研學遊,一次探尋綠色節能環保的教育機會,讓孩子近距離感受環保科技的前沿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工程,必須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學校濃厚的環保教育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桂林路小學韓寶文主任說。「前期,學校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已經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垃圾分類的綠色種子,並生根發芽。下一步,學校將持續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小手拉大手』,助力我市垃圾分類,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日照市城市管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