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FORCE新材料問世,彩色口罩也能有效滅菌)
2020年,全球持續關注的重點事件中,新冠病毒無疑是其中一項。近日,香港就引來第四波疫情反彈,讓沉重而鬱悶的氛圍持續籠罩。12月份,TVB熱播電視節目【東張西望】曾爆出新聞:原來現時流行的彩色口罩會容易滋生細菌?彩色口罩加了染料,會降低防護效果嗎?
一段時間以來,彩色口罩與原色口罩到底誰好或誰不好,爭議不斷。一些人持否定觀點的市民,甚至認為找到了疫情在香港重燃的重大理由。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協會則發表聲明,再次重申向本地生產的這類彩色口罩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並強調最有效的防護做法是建議市民4-6小時更換一次口罩。
那麼,口罩的防疫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要定期更換口罩,其理由又何在呢?
其實,口罩自身並不能識別任何病毒,它只是負責過濾呼吸時進出的空氣,截留吸入空氣中的粉塵和病菌。但是,口罩材質及製造工藝的不同,截留空氣異物的能力有差異。如N95口罩,依靠高密度纖維材料,攔截能力更強,像病毒等體積更小的異物也很難透過。若口罩不慎沾水或過於潮溼(如呼吸時的水蒸氣蓄積),纖維中儲存的物理靜電會因為潮溼而失效,其攔截能力則就大打折扣。這正是專家們建議定期更換口罩的原因所在了。
如此,我們明白了纖維中的靜電才是口罩作用「大功臣」。那是不是纖維中的靜電越大,攔截效果就越強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過,這個靜電存在一個自然流失的現象,存放條件不同,自然流失程度也不一樣。但只要生產、運輸等保存條件得宜,使用時仍然有高效的靜電,譬如高標準的獨立塑封包裝等,然這無疑會相應提升費用成本。
然而近日香港公開大學史維東教授經過研究和驗證了一款香港科研的殺毒新專利技術口罩- C-Force Curie。 C-Force Curie口罩的專利「居安」技術,能在口罩內細緻纖維間建立高耐久性及高強度正極離子結構。而包括新冠病毒、病毒及細菌表面都帶有強負極性的蛋白結構。利用正負相吸的原理,首先能攔截及阻隔帶負極的細菌及病毒,而在高強度正極相吸的過程中同時能撕裂細菌和病毒的包膜繼而殺滅。該殺毒專利技術將來還可以應用在不同的醫護產品及生活用品身上,或為人類將來對抗更多新型病毒帶來莫大的貢獻!
疫情持續肆虐,恰逢C-Force Curie口罩新殺毒新專利技術在香港誕生,說明香港人正在不懈努力,繼續具備面對一切挑戰的獅子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