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藏用的生薑應該是充分長成的根莖,北方地區通常在霜降前後、植株大部分莖葉開始枯黃、地下根莖已充分成熟時採收,要避免在地裡受霜凍。收穫生薑應選擇晴天進行,一般在收穫前2~3天澆1次水,使土壤充分溼潤、疏鬆。收穫時應儘量減少機械損傷,可用手將生薑整株拔出或用钁頭整株刨出,注意不要鏟斷姜塊,輕輕抖落根莖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莖葉,保留2cm左右的地上殘莖,摘去側根和肉質根,無須晾曬即可儲藏。由於南北各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的不同,其儲藏方法也有所差異,現介紹幾種姜區生產中常用的儲藏方式。
1.井窖儲藏法:井窖儲藏法是山東萊蕪姜區常採用的方法。由於萊蕪姜區地下水位較低,土質黏,姜農們利用這一特點,採用井窖儲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井窖的建設井窖一般由井筒及儲姜洞組成,井筒的深度依地下水位高低而有所不同,北方一般為5~7m,南方為2~3m,以不出水為宜。修建井窖的方法是:先挖1個直徑80cm的圓井口,隨著往下挖,井筒直徑逐漸擴大,至底部時直徑達1~1.5m,整個井筒呈喇叭形,方便搬運生薑。在挖井筒時,需在井筒兩側挖坎,以便人員下井工作。井筒挖好後,在井底一側再挖2個儲姜洞,洞口的高度與寬度各80cm左右,洞口裡面隨挖隨向兩側及上方擴大,儲姜洞底部地勢向裡逐漸降低,使儲姜洞高約2m,寬約2m,以便於操作。
儲姜洞的長度依儲姜多少而定,一般為5~6m,這樣一個儲姜洞能儲存生薑11500~13500kg。為防止儲姜洞坍塌,井窖挖好後,還需要用磚石將儲姜洞的側壁砌好,頂部也用磚石砌成拱券狀,井口最好也要用磚石修砌,井口要高出地面40~50cm,以防雨水流入窖內。
降溫排溼,以保證窖內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以利於人活動。另外,為了防止生薑儲存過程中出現病蟲害,生薑入窖前要將窖洞進行徹底清理和消毒,具體方法是用農用鏈黴素和阿維菌素處理沙和姜窖的四壁,抑制病菌。每一個姜窖準備2m3的河沙,最好用新沙,沙子要用阿維菌素處理一遍,具體方法是用噴霧器往沙子上噴灑阿維菌素溶液,邊噴灑邊翻動。然後將帶著潮溼泥土的姜塊放入洞中。姜塊可豎放,也可平放,由裡及外排至洞口,排放高度以距洞頂30cm為宜。
(3)入窖後的管理生薑入窖後暫不封口,只用蓆子或草苦對井口稍加覆蓋。此時姜呼吸旺盛,釋放出大量熱能和二氧化碳,窖內嚴重缺氧,操作人員不可貿然下窖。儲藏20~25天後,當二氧化碳濃度基本恢復正常時,操作人員便可下窖,用磚或土坯將儲姜洞口封住,但應保留20~30cm見方的通氣孔。封洞口的時間應適當掌握,這是姜儲藏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若封口過早,姜呼吸釋放的熱量和二氧化碳不易散發,可導致姜塊腐爛;而洞口封得過晚,則儲姜洞會有冷空氣侵入,姜塊有受凍的危險。隨外界氣溫逐漸下降,井口也應適時封閉,北方多在11月上句封口,南方則於12月下句進行封口。用大石板蓋住井口後,四周用土封嚴,若天氣寒冷,其上還可加蓋柴草。
2.長方形臥式窖儲藏法:南方氣候溫暖,地下水位淺,可採用臥式窖儲藏法儲姜。選擇背風向陽處挖深2m、寬1.2m,通常以儲姜量多少而定的長方形池子,池底略斜,然後在兩側各挖一個滲水溝。儲姜時,先在池子中間每隔50~80cm豎1根竹筒,竹筒頂節不打通,但在頂節下一側打孔,這樣既通氣又不易灌入雨水。之後在池底從較高的一端開始豎排姜塊,每排一層,加蓋一層溼潤細沙,直至距地面50cm左右處最上層蓋8~10cm厚的細沙。然後架上竹竿、木棍作檀,其上鋪玉米秸、稻草等作物秸稈,最後用細土封頂至高出地面。窖的一端留60~80cm作為走廊,窖口開在其上,以便操作人員出入。天氣寒冷時,用稻草將窖口及竹筒口堵嚴。
3.輻射儲藏法:生薑採收後,用1680~8400拉德(rad)的60Coy射線照射,可明顯抑制生薑發芽,延長儲藏保鮮期。
4.坑埋儲藏法:先挖深1m、直徑2m的儲藏坑,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以坑壁潤爽、坑底無地下水為原則。坑中央立1把秸稈,以利於通風和測量溫度。將經嚴格挑選的姜塊擺放在坑內,表面覆蓋一層姜葉,然後再覆蓋一層土。以後隨著氣溫下降,分次覆蓋土,覆蓋土總厚度最後應超過60cm,以保持坑內適宜的儲藏溫度。
坑頂用稻草或秸稈做成圓尖形,用以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儲藏中既需注意防熱又要注意防寒。在人坑初期,根莖呼吸旺盛,溫度容易升高,可適當留小口通風,後逐漸全部封閉坑口。入坑最初的1個月內是姜愈傷組織老化的過程,要求保持坑內適度高溫,以20℃以上為好,之後保持15℃即可。冬季坑口必須封嚴實嚴防冷害和坑口積水。
5.澆水儲藏法:姜塊收穫後,選水源好、略透陽光的房子或者臨時搭建陰涼棚室內地面鋪上墊木,把經嚴格挑選的姜塊整齊地裝在有孔隙的筐內將筐堆放在墊木上,堆筐2~3層。看氣溫高低每天向姜筐澆涼水1~3次,宜使用溫度較低的地下水。澆水期姜塊發芽,生長莖葉,有時甚至會岀現秧株蔥綠,莖葉高達50cm,均屬於正常情況。但若發現葉片黃萎,姜皮發紅,此為姜塊腐爛徵兆,應及時處理。入冬時姜秧自然枯萎,應連筐轉入儲藏庫,以保溫防凍,可越冬儲藏供應到春節以後。這種儲藏方法可使姜塊豐滿,完整率高,但姜塊因發芽導致香氣和辛辣味減弱,可作為調味品食用,不宜用作藥物原料。
6.砂土層積儲藏法:利用地下天然洞、防空洞或大倉庫進行儲藏,可儲藏生薑1~2:年。在洞內地面鋪一層溼沙,1層沙1~2層姜,將姜塊碼放成1m寬、1m高的長方形,最上部蓋一層10cm厚的溼沙,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溼,每垛堆放生薑1250~2500kg。垛中間豎1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10cm的通風束,並放上溫度計,以測量垛溫。垛的四周再用溼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口或洞門,在洞頂留氣孔,以便通氣散熱,同時注意地面切勿進水。
為防止姜垛溼度過大,前半月可打開薄膜。儲存進入愈傷期1周後,溫度上升到25~30℃;經6~7周後,垛內溫度下降至15℃,說明姜已完成後熟,姜塊變黃,並有香氣和辛辣味。此時不怕風,可將門窗打開,天冷時再關上。立春後,如果相對溼度不足90%,可在垛頂表面灑水。如果有發芽現象,可採用通風調節;如果姜垛下陷,並有異味,應檢查有無腐爛姜塊。
7.堆藏法:堆藏法是一種大批量簡單儲藏方法。選擇儲存的倉庫,大小以能散裝堆放姜塊2000g為宜。在11月上旬(立冬前),揀出病變受傷、雨淋姜塊,留下質量好的姜塊散堆在儲倉之中。牆四角不要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姜堆高2m左右。堆內均勻地立入若干蘆柴紮成的通風筒,以利通風。庫溫控制在18~20℃。當氣溫下降時,可以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果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