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並校發展二十周年系列綜述:服務創新強省二十年,浙大夠拼!

2020-12-22 百家號

編者按:光影流轉,凱歌奮進。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四校合併組建新浙江大學二十周年。四校合併,是我國高教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四校的融合發展,是紮根中國大地踐行忠誠擔當的生動寫照。過去四十年,特別是並校發展二十年來,浙江大學響應國家改革開放號召,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勇立潮頭,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深刻總結二十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牢記使命,勇攀高峰,《浙江大學報》、求是新聞網、浙大官微、浙大頭條號、浙大官Q等校內媒體聯手開闢《勇立潮頭廿載跨越——浙江大學並校發展二十周年》專欄,從不同方面對並校二十年來的工作進行系列報導。

大學的實驗室與應用場有多遠?3公裡。這是杭州地鐵5號線的一處地鐵建設工地與浙大玉泉校區的距離,浙江大學楊華勇院士團隊與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研製的國產盾構機,正在加足馬力,提速城市交通網絡建設。國產盾構的核心技術於2004年掌握,2010年開始批量生產。

楊華勇院士

24小時。這是一塊個性化定製絲綢從設計到產品交付的時間,在「快時尚」消費需求時代,浙江大學陳耀武教授團隊聯合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製的超高速數碼噴印設備,因其噴印速度快、印花精度高、可個性化生產、綠色環保,不僅書寫了杭州絲綢新傳奇,更成為提升紡織印花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

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就對浙大提出「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總要求。浙江大學植根於浙江沃土、滋養於浙江文化、發展於浙江大地。融入浙江、服務浙江是學校一貫的使命,也是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根基。浙大業已成為驅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泵、創新源、思想庫。

浙江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在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中把握髮展機遇,積極服務浙江省「八八戰略」的深入實施,加強統籌協調,不斷深化與重點區域的戰略合作,為「六個浙江」和「四個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一條大走廊,讓智慧流動起來

沿著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向西,綿延33公裡,是杭州市政府規劃建設的城西科創大走廊。走廊的龍頭就是浙江大學,一個充分整合國內外產學研合作資源,旨在將科技創新要素集聚起來的創新孵化載體。這一條大走廊,貫穿起浙大等眾多科研單位,正在形成一條集原始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完整的高科技創新鏈條。

如同史丹福大學之於矽谷,加州大學體系之於加利福尼亞州,作為城西大走廊龍頭的浙江大學,已經深深地內嵌在這個政產學研緊密融合的生態系統當中,在頂天立地中,堅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與支撐區域發展相統一,把服務浙江作為學校辦學的重要使命,全方位對接服務浙江發展戰略,助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

2015年以來,浙江大學根據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集聚海內外創新創業資源,與政府合作,共建特色小鎮——紫金眾創小鎮,預計項目投資總規模達23億元。小鎮核心區總面積約0.91平方公裡,啟動區塊已於2017年9月開工。作為「十三五」規劃的十個重大項目之一,學校將努力把紫金眾創小鎮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新引擎,讓浙江大學擁有的智慧財產權更好支持產業提升,實現成果轉化,引領社會發展。「西湖區2017年三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選擇在紫金眾創小鎮核心啟動區舉行,這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西湖區區委書記章根明說,西湖區和浙大共建的紫金眾創小鎮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項目,雙方將聯手打造國際合作與技術轉化的大平臺。

同樣面臨重要建設任務的是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英文縮寫CHIEF)。2018年初,由浙大牽頭申報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建設,這意味著浙江省「國字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迎來零的突破。超重力離心機是一種革命性的工程工具,能夠利用超重力的神奇效應——壓縮時空,並加速不同密度物質之間的相對運動。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時空內,以人為手段精確模擬廣袤的大自然在漫長的時光中發生的巨變。超重力效應賦予人們一眼「千裡」、一眼「萬年」的實驗能力,使研究許多高難度課題成為可能。

項目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陳雲敏院士曾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著手建設的CHIEF主體部分由兩臺離心機和6座超重力實驗艙構成,建成後,離心機容量超過1500重力加速度噸,最大離心速度達1500倍重力加速度,最大負載超過30噸,將成為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綜合超重力多學科實驗平臺。其搭載的20多個實驗裝置中,有6個為世界首創。

大科學裝置的誕生,將匯聚一批最頂尖的研發機構和研究團隊,通過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依靠原始創新引領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探索一條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發展新路徑,浙大一直是這麼做的。

在這條城西科創大走廊上,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助推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為目標,聚全省之力建設的「一號工程」——之江實驗室,剛剛在9月迎來了自己一周歲的生日。作為雙核之一的浙江大學,從第一天起就是之江實驗室的重要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學校在重大項目謀劃、基礎裝置共建共享、高端人才引進、人才雙聘雙掛、研究院共建等方面為之江實驗室提供了大力支持。

作為公開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共同創建者的Whitfield Diffie,獲得2015年世界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今年7月,他雙聘加盟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Whitfield Diffie在聘任儀式上說,相信在新的平臺會遇到更多與以往的同事有不同思維方式的人,期待在與他們的工作中碰撞火花,取得新的成果。

從紫金眾創小鎮出發,沿著城西科創大走廊,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醫學中心、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青山湖能源研發基地等等帶著深深浙大印記的科研項目,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條綿延的大走廊上。浙江大學義不容辭地擔當著重要「發動機」的作用,加快適應創新範式轉變,更好服務「創新強省」建設,作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始終秉承「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一流標準,堅持「頂天立地」,堅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與支撐區域發展相統一,把服務浙江作為學校辦學的重要使命,形成了「高水平、寬領域、強輻射」的辦學特色,全方位對接服務浙江省發展戰略,助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

一張大網絡,把產學研對接串聯起來

對接浙江,只是杭州一地遠遠不夠。在浙江龍泉,就有一群浙大人與一個特色支柱產業的佳話。

這個故事源於今年47歲的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熊樹生。2009年,龍泉通過市校合作的方式,柔性引進熊樹生擔任汽車空調產業首席專家。在他的帶領下,產業升級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龍泉市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行業協會會長葉偉鋒記得,熊樹生一到龍泉就走訪了很多企業,他提出龍泉不僅要建檢測中心,更要建設集檢測、研發、人才、展示、服務以及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來了一個內行人!我們心裡踏實了,勁頭更足了。」葉偉鋒說。

實地走訪後,熊樹生旋即開出了一劑「良方」——新建一個全面、高端的浙江龍泉汽車空調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有了平臺,創新力量發揮作用就有了依託。熊樹生帶領團隊聯合企業共研發出新產品133項,推廣技術成果121項,龍泉汽車空調零部件產品質量大幅提升,不光實現了整車配套,還大批量出口國外。

有人問過熊樹生,為什麼能在龍泉幹這麼久,做這些事又不能讓你多賺一分錢?熊樹生回答說:「一是能發揮專長,二是地方需要。」

熊樹生(右二)帶領考察人員參觀企業

像熊樹生這樣服務創新強省戰略的浙大人,在求是園裡比比皆是。

今年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機械工程學院教師、浙江大學台州研究院副院長武建偉,2007年博士畢業後就紮根在了台州,被當地企業譽為出謀劃策的「智多星」、人才引進的「活名片」。

十年來,武建偉帶領研究所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現已搭建了一支擁有博士、碩士數十人、年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十餘項、年科研經費超千萬的科技服務團隊。他的團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網際網路+智能裝備領域亮點紛呈,幫助多家企業突破了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瓶頸,完成了關鍵時期的優化升級。

在自動化裝備領域,由武建偉主持研發的「陶瓷閥芯自動裝配生產線」項目,攻克了陶瓷閥芯裝配中零件數量較多、零件形狀不規則、裝配作業精度高等諸多難題,生產效率提高2倍以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項目成果備受企業青睞,現已拓展應用到浙江中豪、家得寶、傑克縫紉機、上海愛康集團、偉星等多家企業,間接經濟效益超億元。

「簡單、樂觀、擔當」——這六個字既是武建偉的座右銘,他說:「擔當,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瞄準前沿,勇於探索。在今後的研發工作中,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武建偉(左2)和團隊成員討論研發項目

浙江大學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的培養,堅持「以人為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的理念,通過事業招聘、專職科研崗聘任、企業聘用等多種用人方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二十年來,學校通過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組建了多支專業化團隊,大力引進國內外院士及諾貝爾獎得主等各類高端人才。與浙江省委組織部共建的「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浙江大學工作驛站」,也為浙江吸引集聚了更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為推動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同時,學校還形成了「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國家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的產學研合作網絡。在全省布局建設了28個技術轉移中心分支機構和11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分支機構,牽頭或參與建設浙江省26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了「2小時服務、4小時應答」的科技服務新模式。

浙江大學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專業平臺載體建設,打造緊貼行業技術需求、具備快速反應和綜合創新能力的技術轉移終端體系,積極探索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的有效途徑。加大力度整合資源建設寧波研究院、台州研究院等校外研發平臺,建設一批直接服務行業需求的產業技術研究院、校企聯合研發平臺和產品創新中心。與餘姚市合作共建機器人研究院,匯聚校內外機器人領域的一流專家,培育以機器人為主要內容的智慧產業。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遠程研發平臺載體與校本部科技資源互聯互通,推進研發平臺與首席專家、創新團隊、重大項目、人才培養有機結合,以更加靈活的方式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與省內所有地級城市及主要經濟強縣市建立了合作關係,與全省各地信息、機電、生物、材料、化工、醫藥、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的100多家龍頭骨幹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和產品創新中心。「十二五」期間獲授權發明專利數、專利轉化率、技術市場交易額多年居全國高校第一,共有351項專利在浙江省許可實施或轉讓。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積極整合資源,在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僅浙大科技園,就累計創辦科技孵化企業1100多家;累計培育畢業企業390多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60多家,培育了11家上市(或新三板掛牌)公司。

二十年來,積極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積極鼓勵支持師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組織體系,構建全鏈條的科技支撐和技術轉移網絡,不斷提升科研服務產業鏈的終端能力。服務七個萬億產業及歷史經典產業發展,服務浙江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個大手筆,把創新解放出來

破解浙江省科技創新方面的短板,堅持聚焦浙江未來產業和科技發展需求,需要浙江大學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發揮戰略性科技力量的超強輻射功能,從頂層設計打造全鏈條的創新生態系統,促進學校創新體系與浙江產業體系的無縫對接,推動浙江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塑造新優勢——2015年11月,浙江大學出臺了《浙江大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暫行)》,明確任務責任,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2016年7月出臺了《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審批細則》《科學技術研究院關於公布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審批流程的通知》等相關政策,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四級審批制,健全了科技成果轉化流程。

2017年8月,學校又出臺了《關於教師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教師因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兼職或離崗創業的相關規定,引導激勵教師從事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浙江大學如何解放「鎖在柜子裡的科研成果」?為何能釋放出這麼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答案就是創新頂層設計。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浙江大學提出淨收益,學校、學院、研究所、完成人分別按照15%、10%、5%和70%分配。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一團隊,於2017年4月提出以2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其團隊研發的20項專利,受讓方為一家公司。根據校務會議決議,當次專利轉讓收益的70%獎勵給發明人團隊。受讓方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的落地,2016年底這家公司的子公司以作價投資方式,出資150.3萬元人民幣受讓該團隊的品質智能檢測技術,以期順利完成後續技術開發工作。

2016年7月,環境與資源學院一位教授在不改變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徵得了全體發明人書面同意後,提交了免費受讓其本人作為發明人之一的5項發明專利到其本人擔任股東的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申請對上述專利免費實施普通許可3年。教授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且為浙大在職教師。

浙江大學積跬步以至千裡,積小流以成江海。2016年8月,浙江大學與浙江省科技廳共同發起,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覆成立了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面向高校智慧財產權源頭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讓智慧財產權流動起來」,打造集技術成果交易、中介服務、諮詢服務、項目孵化為一體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已完成431項科技成果的協議作價公示交易,達成交易合同額2.35億元。

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發科研人員的內在驅動力,著力破除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浙江大學統籌整合了科學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科技資源,完善了學校「原始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及科技型創業公司孵化」為核心的全鏈條、一體化的成果轉化體系。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一張藍圖繪到底——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我校在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知識創新、高質量社會服務等發麵具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探索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體制機制,制定相應鼓勵政策,加強智慧財產權管理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平臺建設,促進學校高科技產業發展。

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完善支持師生創業和成果轉化的政策,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完善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機制,提高成果轉化的層次和效益,進一步面向社會需求、獲取資源支持、運用市場機制、堅持實體運行、實現自主發展。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將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與服務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緊緊圍繞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改革強省四大戰略導向,按照「兩邊兩路、一個核心」社會服務總體布局,以全方位服務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為核心,主動對接浙江省的重點需求,不斷深化政產學研融合,強化一流大學的創新中心功能,構建融源頭創新、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為一體的高層次產學合作平臺及網絡。

二十年來,堅持頂天立地,實施創新2030計劃,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謀劃推進一批具有基礎性、前瞻性、引領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成為基礎研究的創新源、技術應用的輻射源,為浙江轉型創新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二十年來,浙江大學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急需,結合學術科研發展動態,根植區域創新創業深厚土壤,突出「內涵發展、質量優先」,主動融入地方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優化創新政策和環境,引導鼓勵創新,突出交叉匯聚融合,構築凝練若干重大新型創新項目,重點打造培育,形成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標誌性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

今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建設發展問題,對浙江大學提出殷切囑託,希望浙大牢固樹立世界眼光、充分彰顯中國特色、深深紮根浙江大地,搶抓新時代機遇、勇立「雙一流」潮頭,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並走在前列。要緊緊圍繞浙江省「兩個高水平」建設和「六個浙江」奮鬥目標,突出「四個強省」的工作導向,進一步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主動服務、深度參與浙江省重大發展戰略。

今天的浙江大學,在省部共建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浙江省高等教育發展的「火車頭」與「金名片」,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排頭兵」與「弄潮兒」。

二十年彈指一揮,而今邁步從頭越。

本文作者:柯溢能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本文編輯:浙大微訊社 陳彪

相關焦點

  • 四川省—浙江大學省校合作座談會舉行
    雙方回顧了近三年的合作情況,並就進一步推進省校合作進行座談交流。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出席會議並講話。四川省與浙江大學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自2017年12月浙江大學與四川省政府籤署省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圍繞協議內容深化合作,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幹部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山東大學與浙江大學的差距有多大?都是強省,為何浙大如此優秀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大學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說到大學的實力,北大和清華處於最頂尖的一個梯隊。此外,不少網友認為第二梯隊屬於華東五校,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雖然說大學排名帶有一定的主觀偏見,但在大方向上還是較為合理的。
  • 李惠利中學校慶二十周年致辭
    在這碩果纍纍的季節裡,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寧波市李惠利中學建校二十周年。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對蒞臨本次慶典的所有來賓,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二十年,彈指一揮,已成往昔;二十年,風雨坎坷,長路漫漫。李惠利中學在社會各界的殷切期待中走了過來。
  • 南通理工學院建校二十周年暨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論壇舉行
    11月22日上午,南通理工學院建校二十周年暨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論壇在科技樓大會堂隆重召開。他指出,在新的歷史徵程上,在建設教育強省的徵程中,包括我校在內的民辦高等學校,肩負著重要使命和光榮職責。
  • 廣州大學舉行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
    下午3點,在校長魏明海主持下,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開幕。大會上宣讀了省教育廳、市委市政府的賀信,向院士、離退休老同志代表、教職工代表頒授了合併組建二十周年章。「合併組建二十年來,廣州大學堅持內涵建設、創新引領、特色發展、開放辦學,以『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為目標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傳承文化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效顯著,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建校二十周年慶典大會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建校二十周年慶典大會 青雲攝中華職業教育社總幹事方乃純,海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張海國,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黎嶽南,海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孔令德,海南省教育廳原廳長、學校首任董事長符鴻合,海口市政協原主席王雲霞,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校長董琦,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韓傳峰,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陸春陽
  • 同心同行 共創輝煌丨杭州市溫州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隆重舉行
    2020年12月13日,「同心同行 共創輝煌」杭州市溫州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暨杭州市溫州商會第五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在杭溫商400餘人共聚一堂,共話數字經濟,共謀新發展新格局。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浙大城市學院
    2019年12月初,浙江大學旗下「雙子星」——浙大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由獨立學院轉設公辦普通本科高校事宜,擬獲國家相關部門批准,進入公示階段。公示時間為2019年12月6日至12月20日。業內人士介紹,獨立學院轉設後,學校名稱亦需變化,以與原校名區分。兩所獨立學院應是出於這一規定,將原名稱中的「浙江大學」改為現在正式名稱中的「浙大」。
  • 浙江大學 | 心理學一代宗師——陳立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四校合併組建新浙江大學二十周年。並校發展二十年來,浙江大學響應國家改革開放號召,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勇立潮頭,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深刻總結二十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牢記使命,勇攀高峰,浙大開闢《勇立潮頭 廿載跨越——浙江大學並校發展二十周年系列報導》專欄,今天一起回顧中國工業心理學創始人、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陳立與浙江大學的不解情緣。
  • 浙大城市學院「換帥」
    要增強與國家戰略、省市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度,立足杭州辦大學,大力推進校地合作,切實增強服務地方的能力。他希望,全體班子成員要緊密協作配合,形成強大合力,以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激發全校幹部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共同推動事業發展。
  • 浙大城市學院將建設全國百強大學!
    1999年7月,杭州市政府與浙江大學、省電信實業集團公司合作創辦了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年後,這所排名全國第一的「獨立學院」迎來一個全新起點——今天下午,浙大城市學院召開動員會,力爭10年建成全國百強大學!
  • 浙大與浙江省經信委、華為籤署合作協議,校政企合作再創新深入!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讓學生真正成為中國製造2025的生力軍金德水指出,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是浙江大學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舉措。要使工程師學院成為培養一流工程師的「搖籃」,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體制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 在慶祝中國華雲公司二十周年暨
    1992年至1999年為摸索發展階段;2000年至2007年為調整布局階段;2007年至今為資源整合、產業聚集、跨越發展階段。通過採取資本加技術的運營模式,與中國局有關直屬單、省局、高校、國際國內企業合作,形成了由集團母公司和22個控股子公司組成的集團化組織架構,初步實現了做強做大華雲公司的目標。
  • 我校舉行延邊大學學生記者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活動
    六月的延邊大學校園,繁花盛開,芳香瀰漫。延邊大學學生記者協會迎來了第二十個生日。6月10日,藝術學院音樂廳中歡歌笑語,掌聲雷動,我校在這裡舉行了延邊大學學生記者協會成立二十周年的慶祝活動。闊別母校的二十餘名記協學子,懷著對母校深深的思念、對記協二十歲生日的祝福,回到了母校的懷抱。上午9:00,慶祝大會正式開始。校黨委副書記李寶奇及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大會。
  •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二十年「川流不息」錢塘江畔育英才
    多年來,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辦學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逐漸形成專業建設、學生發展、社會服務和黨的建設等優勢特色。在這裡,「人文、精緻、開放、活力」已經融入到學校的每一寸土地,莘莘學子帶著這些可貴的品格走向社會,走向各個崗位,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 澳門科技大學舉行二十周年校慶典禮
    來源:海外網11月30日上午,澳門科技大學20周年校慶典禮在澳門舉行。澳門科技大學20周年校慶典禮在澳門舉行澳門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致辭劉良致辭中表示,澳門科技大學從2000年建校至今,一直秉持「意誠格物」的校訓,堅持培育愛國愛澳優秀人才的辦學方向,致力發展優質教育和卓越研究,朝向國際知名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
  • 吉林大學舉行交通學院成立二十周年暨交通學科建立五十六周年慶典
    10月4日,吉林大學交通學院成立二十周年暨交通學科建立五十六周年慶典在南嶺校區舉行。2000年6月合校後,更名為吉林大學交通學院。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公路、鐵路、水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吉林省道路交通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目前,擁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路橋)、物流工程、汽車服務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交通運輸工程是吉林省優勢特色學科。
  • 西安四校與浙江大學學科評估成績對比,浙江大學完勝西安四校
    而浙江其實也算是一個高教強省,但是由於浙江大學一家獨大給很多人一種浙江就只有一所高校的感覺,並不符合別的地區那種百花齊放的特點。然而就是這一所浙江大學的實力能夠與其他很多地區的多所高校實力有得一比,畢竟浙大是由幾所重量級高校合併而成,而且得到的浙江地區的支持也是最多的,實力也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水平。
  • 二十周年再創輝煌 2017中加學校建校20周年慶典舉行
    當日,北京中加學校建校20周年慶典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該校成立於1997年3月,由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與加拿大紐賓士域省教育部、加拿大加皇國際教育投資集團合作辦學,實行雙學籍管理,學生畢業成績合格可同時獲得中加兩國的高中畢業證書。20年來,學校已有13000多名高中畢業生升讀到國內外的多所大學。新華社記者魯鵬攝
  • 浙江大學發布120周年校慶標識和口號
    2015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標識和口號正式發布。由12隻七彩求是鷹(如圖)構成的校慶標識和17條校慶口號,在浙大紫金港校區新年狂歡夜的現場首次與全校師生和海內外校友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