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成績陸續放出,滿分高考作文也引起了很多討論。但要說起高考滿分作文,那就不得不談2001年的《赤兔之死》。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者至少聽過這篇文章,它可以說是眾多高考滿分作文裡的不動C位,不僅開啟了滿分作文的先河、也帶動了學子對文言文及其他體裁高考作文的嘗試,可謂影響深遠。
《赤兔之死》的作者是蔣昕捷,在2001年的江蘇高考上,作文的題目要求是這樣的: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捨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範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
題目要求以「誠信」為話題,來看看蔣昕捷的這篇滿分作文《赤兔之死》是怎麼寫的: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悲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裡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的,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勇武,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裡,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常聞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在後來的採訪中,當年的閱卷老師表示,看完文章,就對此讚不絕口,本來想給58分,但轉念想,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大毛病啊,就乾脆給了滿分。
也正是這個滿分,讓這篇文章得以被刊登在當地的報紙上,而後迅速引起了關注,並在媒介尚不發達的2001年,「火」到了全國。相信在2001年之後高考的學生,都或多或少聽語文老師提起過這篇帶有傳奇色彩的文章吧。
當年的文章報導
回看這篇文章,不僅大膽使用了古文體,而且用詞磅礴大氣、表述流暢、情感充沛。唯一的辯駁點,可能就是有人認為文章重點是「忠義」,但「忠義」本身就和「誠信」有很多交融,且文章點題也是在強調關羽誠信而呂布失信,所以文章立意並無不妥。
而且這篇文章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產自高考考場。能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緊張的、不容差池的戰場,敢為人先、開天闢地大膽選用古文形式、並快速構思情節、行文一氣呵成、可以說既有非凡的勇氣,也有非凡的功力。
蔣昕捷參加的是2001年的江蘇高考,雖然他作文拿到了前無古人的好成績,但總分只有527分的他,沒有達到江蘇的一本錄取分數線。
但這篇作文卻改變了他的命運。
坐落南京的211高校、南京師範大學本著愛才之心、向蔣昕捷拋出了橄欖枝,南師大決定不拘一格降人才,對蔣昕捷進行降分錄取。同時,蔣昕捷也根據個人的興趣,從高考志願上填的計算機專業,轉到了廣播與電視新聞專業,繼續延展自己的特長。
畢業後,蔣昕捷去了《中國青年報》,不負所學,成為了新聞記者。
2010年3月,蔣昕捷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注國人飲食安全問題的文章《圍剿地溝油》,揭露餐館使用地溝油進行烹飪的現象,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地溝油」問題首次成為社會焦點被暴露於公眾視野之中,而後「地溝油」也作為國民飲食安全問題被重點整治。
這裡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插曲,那就是在文章裡,蔣昕捷引用了一位教授的的數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300萬噸。但報導一出,在對這位教授進行採訪時,他對此矢口否認,表示從未提及這一數據。而後蔣昕捷立即發布了第二篇文章《是什麼讓揭開地溝油「蓋子」的教授改口》。在文章裡他反問,在國內不同地方均被查出地溝油重現餐桌的問題時,糾結於這個冰冷的數字還有意義嗎?
報導「地溝油」問題,蔣昕捷承擔了不少的壓力,但自古機會產生於挑戰中,蔣昕捷又迎來了新的人生轉機——收到阿里的邀請,進入了阿里,擔任公關總監。2018年,蔣昕捷作為天貓雙十一新聞發言人,接受記者採訪,以前是他採訪別人,現在變成他接受採訪。
2014年,阿里投資銀泰商業,目前這家公司是阿里新零售8大縱隊中的重要一員,而蔣昕捷也投身新的人生方向中,目前他已去到銀泰商業集團,擔任銀泰商業助理總裁。
看完蔣昕捷的人生軌跡,很多人說,他應該感謝當年的那篇高考作文,就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誠然,這篇滿分作文可以看做他人生的分水嶺,到目前,他的人生都可以說是一路高歌、順利又精彩。但其實,沒有一個成功是純粹的偶然。出現轉機,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就比如《赤兔之死》這篇文章,他之所以可以在高考考場產出並且驚豔四座,其實是因為他個人本身的古典文學積澱。從4歲就跟著外公聽三國的故事,到初中高中已熟讀四大名著、《隋唐演義》這些古典著作,蔣昕捷可以脫口而出「玉皇大帝」的名字其實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因為對三國的故事極為熱愛,不僅對那些英雄和故事熟記於心,他還對那些英雄和故事做了想像和補充,所以在高考考場上,他才能洋洋灑灑地創作出《赤兔之死》。
而在這篇出自高三學生的文章裡,你也可以看到不同於同齡人的格局和想法,蔣昕捷是有英雄主義追求的人,熱血、有理想。
所以後來,他成為記者後,又毅然決然地披露了「地溝油」事件,讓很多國人得以了解食品安全問題,這一點很像他當年在文章裡寫的,「人因誠信而立」,而這個報導也為他獲取了進入阿里擔任要職的敲門磚。
所以,他很幸運地被命運之神垂青,獲得機會,但如果他自己本身沒有實力,那機會也只能是失之交臂。
當然,世界上從不缺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但成功的人卻只是一小部分,所以運氣也相當重要。而蔣昕捷,可能就是那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實力又抓住機會的幸運兒吧!
人生就是這樣神奇,但總的來說,多學多積累總歸是王道,畢竟,未來的事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