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臺灣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臺灣根本無法獨立。這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獨立,而是因為大陸不承認臺灣獨立。換句話說,臺灣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臺灣人民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全體中國人的手中。
海外網6月12日電 中評社評論員喬新生近日發表題為《要相信臺灣人民會作出正確的判斷》的文章,引起臺灣學者關注。文章稱,臺灣學者認為,臺灣人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還談什麼國家和民族利益大是大非問題?自從李登輝執政以後,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不斷下降,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贊成維持現狀的只有24.6%,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8.1%,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只有7.6%,因此,臺灣人的判斷絕對跟北京想的不一樣。
正如一些評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場爭論充分反映出海峽兩岸觀念上的差異。臺灣學者認為既然相信臺灣人民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能讓臺灣獨立呢?這是一個在現代法治社會根本不需要回答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會允許主權國家一個部分投票選擇獨立,除非憲法另有約定。當年加拿大的魁北克曾經試圖通過投票實現獨立,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加拿大通過修改法律,將魁北克投票獨立可能性降為最低。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即使魁北克舉行公民投票,多數人贊成魁北克獨立,沒有經過聯邦政府允許,投票結果也沒有法律效力。這本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法律常識,可是,在一些臺灣人看來,不是一個國家問題或者是一個民族利益的問題,卻變成了臺灣人民自決的問題。
從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到意識到大陸自身所肩負的特殊責任,大陸方面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方面戰略思路逐漸清晰。海峽兩岸的政黨交流,不可能促進海峽兩岸統一,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臺灣民進黨的政治綱領是臺灣獨立。海峽兩岸執政者的交流可能會解決事務性的問題,但是,由於臺灣民進黨堅持維持現狀,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因此,海峽兩岸執政者的交流不可能促進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民希望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臺灣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臺灣根本無法獨立。這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獨立,而是因為大陸不承認臺灣獨立。換句話說,臺灣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臺灣人民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全體中國人的手中。
「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在過去可能是一種政治上的願望,但是,在今天則是希望臺灣人民能看清形勢,認清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臺灣人民宣布獨立,臺灣花蓮人民宣布獨立,其道理是一樣的,在現實生活中都是行不通的。臺灣花蓮人民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從地區的角度來看非常有道理,但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大義來看則荒謬之極。同樣道理,臺灣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從臺灣自己角度來看非常有道理,但是,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來看則根本就是痴人說夢,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臺灣人民在反對外族入侵和國民黨獨裁統治期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臺灣人民在自強不息奮鬥中創造了輝煌的業績。這是臺灣人民寶貴的財富。但是,如果居功自傲,或者認為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不思進取,不願意為國家的民主發展繼續貢獻力量,試圖採用國家分裂的方式,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前途,那麼,最終必然會被歷史所拋棄。換句話說,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召喚,要求臺灣人民必須作出沉重的選擇,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臺灣人民必須交出滿意的答卷。
海峽兩岸舉行和平統一的談判,不僅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同時也有利於海峽兩岸人民的現實需要。可以設想,如果在和平談判的過程中,對海峽兩岸未來的前途作出更好的規劃,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描繪出美好的藍圖,那麼,臺灣人民豈不是為祖國未來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嗎?
長期孤懸海外,的確讓一些臺灣人缺乏祖國的概念。一些臺灣人出於政治上或者商業上的考慮,對大陸人民抱有很深的偏見。大陸人民願意真誠地歡迎臺灣人民,願意與臺灣人民共同協商,共同締造美好的新家園。對大陸人民的熱情擁抱,臺灣有識之士應當感同身受,應當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建言獻策。假如破罐子破摔,認為既然海峽兩岸分治狀態長期存在,沒有實現統一的必要,而拋棄祖國大陸,那麼,臺灣人民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不是希望臺灣人民作出巨大的犧牲,而是希望臺灣人民能充分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在國家統一和平談判的過程中,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正如大陸領導人所指出的那樣,大陸應當奮發進取,實現民主富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大陸並非不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大陸人民也不是不了解自己的處境,絕大多數大陸人民之所以滿懷希望,盼望海峽兩岸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結束分治的狀態,是因為大陸人民嚮往美好的生活,期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大陸人民並非不了解臺灣人民的所思所想,但是,大陸人民真誠地以為,如果臺灣人民徹底拋棄大陸人民,依附於美國和日本,那麼,臺灣人民處境更加困難。臺灣民進黨剛一上臺,就已經面臨美國和日本巨大的壓力。民進黨已經表示準備進口美國的肉製品,臺灣民進黨政府已經決定撤回保護臺灣漁民的執法船隻,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一旦臺灣脫離大陸,那麼,有可能會成為美國和日本的殖民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充當日本太平洋戰爭的炮灰,臺灣人民沒有其他的出路。
海峽兩岸政治文化差異在短期內無法消除,因此,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採取一國兩制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臺灣方面不會接受香港模式,大陸方面也不會強迫臺灣接收香港模式。採取何種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可以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通過談判找到答案。可是,如果因為大陸方面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臺灣方面拒絕談判,或者談判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分裂,那麼,海峽兩岸就沒有談判的基礎。現在海峽兩岸交流的大門正在逐漸關閉,大陸方面等待臺灣民進黨在一個中國問題上作出反應,如果臺灣民進黨不願意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那麼,大陸方面為了收回祖國的領土而對臺灣的獨立分子宣戰,就不是兄弟鬩牆。換句話說,如果臺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那麼,中國人絕對不會打中國人。中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一定會趕走叛國者。這是海峽兩岸交流的現實邏輯,不管臺灣人民是否承認,也不管臺灣民進黨是否敢於正視,這就是大陸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基本原則。
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海峽兩岸交流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大陸與臺灣才能通過談判解決彼此的分歧。反過來,如果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那麼,中國人收回臺灣領土不存在任何法律和道義上的問題。臺獨分子可以在任何國家提出自己的主張,但是,如果臺獨分子在中國的領土上鼓吹臺灣獨立,那麼,依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規定,必然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大陸方面正在等待臺灣民進黨領導人交出考試答卷,或許臺灣民進黨領導人不願意完成自己的答卷,但是,臺灣要想宣布獨立幾乎是不可能的。臺灣學者可以鼓吹臺灣獨立,但是,如果臺灣民進黨領導人公開宣布臺灣獨立,或者臺灣地區領導人通過修改法律的方式宣布臺灣獨立,那麼,國家統一問題將會徹底解決。這不是以強凌弱的問題,而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這不是兄弟鬩牆的問題,而是消滅叛國者的問題。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如何實現國家統一以及國家統一之後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問題上,海峽兩岸有識之士可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為未來國家的繁榮昌盛繪製美好的藍圖。
海峽兩岸關係不是兄弟關係,當然更不是夫妻關係,臺灣是大陸的有機整體重要部分,失去了臺灣就意味著失去最寶貴的東西。海峽兩岸打斷骨頭連著筋,任何人都休想將臺灣分離出去。只有明白這一點,才能理性思考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問題。
責編: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