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思維方式差異在哪?

2020-12-16 海外網

摘要:臺灣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臺灣根本無法獨立。這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獨立,而是因為大陸不承認臺灣獨立。換句話說,臺灣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臺灣人民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全體中國人的手中。

海外網6月12日電 中評社評論員喬新生近日發表題為《要相信臺灣人民會作出正確的判斷》的文章,引起臺灣學者關注。文章稱,臺灣學者認為,臺灣人都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還談什麼國家和民族利益大是大非問題?自從李登輝執政以後,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不斷下降,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贊成維持現狀的只有24.6%,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8.1%,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只有7.6%,因此,臺灣人的判斷絕對跟北京想的不一樣。

正如一些評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場爭論充分反映出海峽兩岸觀念上的差異。臺灣學者認為既然相信臺灣人民的選擇,那麼,為什麼不能讓臺灣獨立呢?這是一個在現代法治社會根本不需要回答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會允許主權國家一個部分投票選擇獨立,除非憲法另有約定。當年加拿大的魁北克曾經試圖通過投票實現獨立,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加拿大通過修改法律,將魁北克投票獨立可能性降為最低。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即使魁北克舉行公民投票,多數人贊成魁北克獨立,沒有經過聯邦政府允許,投票結果也沒有法律效力。這本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法律常識,可是,在一些臺灣人看來,不是一個國家問題或者是一個民族利益的問題,卻變成了臺灣人民自決的問題。

從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到意識到大陸自身所肩負的特殊責任,大陸方面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方面戰略思路逐漸清晰。海峽兩岸的政黨交流,不可能促進海峽兩岸統一,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臺灣民進黨的政治綱領是臺灣獨立。海峽兩岸執政者的交流可能會解決事務性的問題,但是,由於臺灣民進黨堅持維持現狀,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因此,海峽兩岸執政者的交流不可能促進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民希望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臺灣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臺灣根本無法獨立。這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獨立,而是因為大陸不承認臺灣獨立。換句話說,臺灣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臺灣人民的手中,而是掌握在全體中國人的手中。

「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在過去可能是一種政治上的願望,但是,在今天則是希望臺灣人民能看清形勢,認清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臺灣人民宣布獨立,臺灣花蓮人民宣布獨立,其道理是一樣的,在現實生活中都是行不通的。臺灣花蓮人民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從地區的角度來看非常有道理,但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大義來看則荒謬之極。同樣道理,臺灣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從臺灣自己角度來看非常有道理,但是,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來看則根本就是痴人說夢,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臺灣人民在反對外族入侵和國民黨獨裁統治期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臺灣人民在自強不息奮鬥中創造了輝煌的業績。這是臺灣人民寶貴的財富。但是,如果居功自傲,或者認為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不思進取,不願意為國家的民主發展繼續貢獻力量,試圖採用國家分裂的方式,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前途,那麼,最終必然會被歷史所拋棄。換句話說,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召喚,要求臺灣人民必須作出沉重的選擇,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臺灣人民必須交出滿意的答卷。

海峽兩岸舉行和平統一的談判,不僅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同時也有利於海峽兩岸人民的現實需要。可以設想,如果在和平談判的過程中,對海峽兩岸未來的前途作出更好的規劃,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描繪出美好的藍圖,那麼,臺灣人民豈不是為祖國未來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嗎?

長期孤懸海外,的確讓一些臺灣人缺乏祖國的概念。一些臺灣人出於政治上或者商業上的考慮,對大陸人民抱有很深的偏見。大陸人民願意真誠地歡迎臺灣人民,願意與臺灣人民共同協商,共同締造美好的新家園。對大陸人民的熱情擁抱,臺灣有識之士應當感同身受,應當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建言獻策。假如破罐子破摔,認為既然海峽兩岸分治狀態長期存在,沒有實現統一的必要,而拋棄祖國大陸,那麼,臺灣人民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不是希望臺灣人民作出巨大的犧牲,而是希望臺灣人民能充分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在國家統一和平談判的過程中,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正如大陸領導人所指出的那樣,大陸應當奮發進取,實現民主富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大陸並非不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大陸人民也不是不了解自己的處境,絕大多數大陸人民之所以滿懷希望,盼望海峽兩岸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結束分治的狀態,是因為大陸人民嚮往美好的生活,期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大陸人民並非不了解臺灣人民的所思所想,但是,大陸人民真誠地以為,如果臺灣人民徹底拋棄大陸人民,依附於美國和日本,那麼,臺灣人民處境更加困難。臺灣民進黨剛一上臺,就已經面臨美國和日本巨大的壓力。民進黨已經表示準備進口美國的肉製品,臺灣民進黨政府已經決定撤回保護臺灣漁民的執法船隻,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一旦臺灣脫離大陸,那麼,有可能會成為美國和日本的殖民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充當日本太平洋戰爭的炮灰,臺灣人民沒有其他的出路。

海峽兩岸政治文化差異在短期內無法消除,因此,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採取一國兩制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臺灣方面不會接受香港模式,大陸方面也不會強迫臺灣接收香港模式。採取何種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可以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通過談判找到答案。可是,如果因為大陸方面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臺灣方面拒絕談判,或者談判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分裂,那麼,海峽兩岸就沒有談判的基礎。現在海峽兩岸交流的大門正在逐漸關閉,大陸方面等待臺灣民進黨在一個中國問題上作出反應,如果臺灣民進黨不願意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那麼,大陸方面為了收回祖國的領土而對臺灣的獨立分子宣戰,就不是兄弟鬩牆。換句話說,如果臺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那麼,中國人絕對不會打中國人。中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一定會趕走叛國者。這是海峽兩岸交流的現實邏輯,不管臺灣人民是否承認,也不管臺灣民進黨是否敢於正視,這就是大陸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基本原則。

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海峽兩岸交流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大陸與臺灣才能通過談判解決彼此的分歧。反過來,如果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不承認海峽兩岸均屬一個中國,那麼,中國人收回臺灣領土不存在任何法律和道義上的問題。臺獨分子可以在任何國家提出自己的主張,但是,如果臺獨分子在中國的領土上鼓吹臺灣獨立,那麼,依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規定,必然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大陸方面正在等待臺灣民進黨領導人交出考試答卷,或許臺灣民進黨領導人不願意完成自己的答卷,但是,臺灣要想宣布獨立幾乎是不可能的。臺灣學者可以鼓吹臺灣獨立,但是,如果臺灣民進黨領導人公開宣布臺灣獨立,或者臺灣地區領導人通過修改法律的方式宣布臺灣獨立,那麼,國家統一問題將會徹底解決。這不是以強凌弱的問題,而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這不是兄弟鬩牆的問題,而是消滅叛國者的問題。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如何實現國家統一以及國家統一之後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問題上,海峽兩岸有識之士可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為未來國家的繁榮昌盛繪製美好的藍圖。

海峽兩岸關係不是兄弟關係,當然更不是夫妻關係,臺灣是大陸的有機整體重要部分,失去了臺灣就意味著失去最寶貴的東西。海峽兩岸打斷骨頭連著筋,任何人都休想將臺灣分離出去。只有明白這一點,才能理性思考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問題。

責編:牛寧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元素異彩紛呈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元素異彩紛呈 2016-02-20 16:17:44以「福天福地福文化·海風海韻海峽情」為主題的2016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啟幕。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2月20日電 (記者 閆旭)20日,福州花海公園內上演了一場展示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資源的「盛宴」。  當天,隨著歡快的閩南拍胸舞、喜慶的南獅表演,2016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拉開帷幕。
  • 【特別關注】海峽兩岸稅制差異與稅制協調研究——兼論平潭綜合實驗區先行先試「臺人臺稅」的路徑
    海峽兩岸稅制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岸總體稅制差異、具體稅制的差異和稅收徵管制度的差異。通過實施「臺人臺稅」舉措消除兩岸之間稅制差異,是促進海峽兩岸稅制協調的創新舉措。本文提出,應分三個階段持續推進「臺人臺稅」機制的落實,並提出構建相應的稅收徵管機制和稅務爭議解決機制的建議。
  •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廈門開館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內部展陳  海峽之聲網廈門6月17日訊(記者 佳祺 通訊員 洪昕)經過歷時九年的籌建,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於16日上午在廈門正式開館。作為大陸最大的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它的建成開放將對弘揚保生慈濟精神,傳承中華中醫藥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發揮重要作用。  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建築面積2550平米,集中醫藥文化展示、研究、交流、科普、體驗等功能於一體,是大陸最大的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展館展陳設計以「脈」為主題,「三脈合一」展現兩岸醫學一脈同源、一脈相承、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
  • 海峽兩岸音樂文化藝術節與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周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 「海峽兩岸音樂文化藝術節」與「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周」 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專項活動正式啟動。  11月20日,「海峽兩岸音樂文化藝術節」與「海峽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周」正式啟動。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談及此次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第三代男旦傳承人胡文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從09年開始,連續6年去臺灣演出,並將京劇帶進臺灣大學校園。「當地很多年輕人對京劇非常感興趣,希望像今天這樣的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動繼續辦下去,辦得更好。
  • 武漢大學法學院專家編寫兩岸範圍內首部《海峽兩岸協議藍皮書》
    該書系海峽兩岸範圍內首部由學術機構組織編寫,以海峽兩岸事務性協議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研究報告。本書由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兩岸及港澳法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憲法學家周葉中教授擔任編寫組組長。
  • 2018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在廈門開幕
    此次兩岸合作團隊在原劇本的基礎上,以「三下鍋」的方式,把客家戲、歌仔戲、高甲戲三個劇種融合在一起,呼應本屆藝術節「跨界與創新」的主題。  臺灣戲曲學院主任秘書、《阿搭嫂》藝術總監王學彥說,兩岸的劇種在地域、語言、風格上雖然各有特色,但也有相近之處,《阿搭嫂》這臺戲兩岸的觀眾看了都會特別親切。
  • 兩岸鄉親再續緣海峽盛會又一春——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
    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基層交流,凸顯兩岸一家親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海峽論壇上,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交流,激起兩岸一家親的共鳴。
  • 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全文)
    為擴大兩岸郵政業務合作,便利兩岸人民聯繫與交流,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直接郵政合作事宜,經平等協商,達成協議如下:   一、業務範圍   雙方同意開辦兩岸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郵簡、印刷品、新聞紙、雜誌、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專遞(快捷郵件)、郵政匯兌等業務,並加強其他郵政業務合作
  • 架設海峽兩岸交流的橋梁
    》大陸版主編李行健本報記者 蔣楚婷——為落實海峽兩岸第五屆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倡議,海峽兩岸以民間形式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大詞典》中編本《兩岸通用詞典》大陸版,於2015年底編纂完成並面世,意味著這項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的巨大工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2019泉州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大賽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7月16日訊(本網記者 林傑 通訊員 郭慧傑)16日上午,2019泉州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大賽暨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啟動儀式在泉州臺商投資區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師生代表、企業人士、工業設計行業人員等共計200餘人到場參加。
  • 南京大學MBA代表隊勇奪海峽兩岸MBA案例大賽冠軍
    【MBA中國網訊】南京大學王者兩岸榮耀隊獲得海峽兩岸MBA案例大賽冠軍,王者兩岸榮耀隊的鮑安其獲得最佳新銳獎!2019年6月29日—30日,第六屆海峽兩岸MBA案例大賽於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中心大樓順利舉辦。來自宜蘭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大學、雲南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華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福州大學等12所高校的14支MBA代表隊參加了本屆大賽。
  • 2020海峽兩岸七夕牽手會昨日登場
    經過簡單的破冰相識後,兩岸單身青年們分成了四支隊伍,他們需要團結協作,一起通過遊戲贏獎品,並在這個過程中交友聯誼。首先進行的是中山路老虎城美食打卡環節。四支隊伍進行了一場速度競賽,比拼的內容是哪支隊伍最先在朋友圈中曬出美食九宮格,即為勝利組。領了任務之後,隊員們紛紛展現了年輕人的熱情。因為曬圖要求要有彼此的照片,讓隊員們自然而然地互動了起來。
  • 海峽論壇:民間交流是兩岸不變的主題
    第八屆海峽論壇6月11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據介紹,今年共有128家海內外媒體、近700位記者報名參加採訪。作為「5?20」臺灣政局變化後第一次兩岸大型交流活動,海峽論壇吸引了眾多目光。在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如何推進,人們期待在海峽論壇上找到答案。
  • 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兩岸鄉親再續緣 海峽盛會又一春
    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  基層交流,凸顯兩岸一家親  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海峽論壇上,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交流,激起兩岸一家親的共鳴。
  • 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開賽
    福州新聞網11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以下簡稱「海辯賽」)將於11月26日至29日在福州舉行。 本屆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支持,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牽頭聯合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等共同主辦,首次採用「雲辯論」方式舉辦。
  • 2014年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策劃書
    三、活動詳情   3.1  海峽兩岸高校微電影創作營  3.2  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  3.3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荊楚行   四、日程安排  前   言  海峽兩岸,血脈相承,文化交流更是兩岸長期以來溝通的精神橋梁。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側記:兩岸情牽 視界融合
    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現場;海峽兩岸藝術家書畫作品;彩排中的選手;認真準備比賽的選手   深秋的南國,依然葉綠花紅。他表示,觀賞展品後,他感覺來自海峽兩岸的作品風格有異有同,「大陸作品更加傳統,寶島臺灣的作品更加奔放活潑,有想法有創意。」   演員臧金生書寫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胡佔凡在抗疫期間創作的一首詞,其中有「中華同根生」5個字,臧金生認為「特別切合海峽兩岸藝術家相互交流這個主題」。他多次參加往屆書畫作品展,覺得很有意義。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今天在福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2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郭婕妤)為推動海峽兩岸電視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促進兩岸電視藝術的合作交流,2020年11月23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主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兩岸電視人圍繞短視頻與影音加值,探索了短視頻時代下的媒體新力量,分析了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疫情影響,臺灣專家無法訪問大陸,本屆論壇採用了線上形式,讓兩岸電視界同仁進行溝通與交流。
  • CCTV.com-臺灣頻道-海峽兩岸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1日 17:40   主持人 李紅: 5月10日,為期五天的「海峽兩岸后土文化研討會
  • 西部首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花落德陽
    8月18日,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授牌新設20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名列其中。這也是我省首個,也是目前西部唯一被正式授牌的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今年4月底,園區正式啟用。  肩負「西部首個」重責,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將有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