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選擇繪本,其實對於兒童繪本,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本繪本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能夠讓孩子從中得到學習,那便是好的繪本。
剛拿到《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這一系列繪本還沒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這樣的:這繪本繪畫這麼粗糙,怎會是暢銷童書,我應該是被騙了。可當我拿出繪本開始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真是一個特別棒的兒童繪本系列,簡單,易懂,有趣,最重要的是孩子特別感興趣。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主要講述的是熊爸爸與小熊在一起的一些生活細節和趣事,從這些細節和趣事中,熊爸爸通過實踐教會小熊一些生活技能和人生道理。這是一本注重父子情感交流,注重對世界的認知,注重小夥伴間的友誼,注重親子關係間的信任與支持,注重實踐的繪本,親子共讀還可以讓孩子從有趣的故事中感悟到一點人生哲理。
繪本一共有7冊,每冊22頁,分別為:《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聚會》、《做遊戲》、《搬家》、《當廚師》、《看世界》、《我長大了》。
該系列繪本的作者,阿蘭德·丹姆,是荷蘭著名兒童作家,被讚譽為「荷蘭最懂爸爸的爸爸」。阿蘭德·丹姆一開始在社會學院學習社會工作,在成為父親角色後,才開始寫作。也正是因為角色的轉換,才使得世界上多了一位偉大的兒童作家。
目前他已出版包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甜甜圈和焰火》、《1,2,3,4,5,6,7》、《理想的父親》、《父親指南》等百餘部童書作品,其中《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最為中國讀者熟悉,也是國內出版的最早的關於爸爸的圖畫書之一。
亞歷克斯·沃爾弗,繪本繪畫作者,1958年出生於荷蘭,喜歡繪畫動物,出版了一系列的以動物為主角的童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一、繪本以爸爸視角進行展開,強調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市面上關於爸爸的繪本不多,可以說很少。且在現實生活中,爸爸的角色經常會被忽略,因為工作或其他關係,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往往是奶奶和媽媽。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這本繪本是以爸爸與孩子的互動關係為主線進行展開的,熊爸爸陪小熊《玩遊戲》,陪小熊《當廚師》,陪小熊《看世界》,陪小熊《聚會》等,每一個主題裡面不僅表達了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愛,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爸爸與孩子之間互動的素材,而這些素材是非常值得爸爸們借鑑的。
二、繪本貼近生活細節,在親子共讀中可以有很強的代入感
以《當廚師》為例,小熊爸爸帶著小熊做了很多食物,「鮮花沙拉」、「烤土豆」、「神秘麵包」、「香蕉湯」等,在這過程中,熊爸爸讓小熊完全參與到食物的製作中,既滿足了小熊的好奇與興趣,也豐富了小熊的技能。
小熊提出要做什麼,熊爸爸也不會予以阻止,而是引導。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總會以孩子太小或者危險為理由去阻止孩子嘗試一些新事物,又或者覺得做飯這種事情從來就不是孩子該學的,他的任務是功課。更為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爸爸自己本身是不會做飯的,更別說帶孩子體驗。
而《當廚師》的意義在於它無形中強調了廚房不是媽媽專屬的地方,它賦予了爸爸廚師的角色,更要求爸爸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當廚師》繪本插頁)
三、繪本以動物視角,進行擬人化的繪畫與描述,孩子可接受度更強
若單純的描述人物關係,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抽象,不容易被理解。但孩子對動物都有一種別樣的興趣,《小熊與最好的爸爸》以熊這個動物進行擬人化貫穿始終,再以其他動物作為輔助,再結合每個動物本身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插頁)
四、繪本注重在父愛與實踐中教會孩子成長
《全世界最好的爸爸》這一冊中小熊不想睡覺,趁著爸爸睡覺的時候偷偷跑出去了。他覺得爸爸讓自己睡覺很討厭,想知道是不是別人的爸爸也這麼討厭。小熊出去,熊爸爸沒有阻止他,他出去溜達一圈回來後,覺得還是自己爸爸最好。
《搬家》這一冊,小熊的家被雨淹掉了,熊爸爸帶著小熊踏上了尋家之路。一路上,他們碰到了各種動物的'家',在遇到一個「家」時,熊爸爸都不會直接告訴小熊說,這個家不適合我們。而是引導他自己親自去「住」一下,去感受這個「家」適不適合他們。
最終,他們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家。《我長大了》這一冊中,在小熊嘗試各種事物遭受到傷害後,熊爸爸都會教育一番,而且他總會強調「一頭大熊」該怎樣怎樣,這就很像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說的「男子漢」,賦予孩子一種「大人」角色,教會孩子仔細觀察,學會思考,遇事冷靜處理等,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長大了》插頁)
那麼《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一、爸爸的力量:孩子在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
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研究表明,父親作為親子關係中的「最重要他人」,在兒童的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認知、社會性交往行為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推動兒童社會性發展。
通俗點說,父親就是孩子在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那麼,引路人該怎麼引路?其實爸爸和孩子在一起,並不需要過多的幹涉,陪伴就夠了。曾經有個朋友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交流。我告訴她,你讓孩子爸爸陪孩子讀讀繪本試試。
一段時間後,她跟我說,自從爸爸陪孩子讀繪本後,孩子變得活潑了,以前不愛說話,突然就會說很多話了。你看,這就是爸爸的力量。讀繪本,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能對孩子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但這影響卻又是不同的。
二、放低姿態,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很多親子間的問題便會豁然開朗
樊登曾說過,為了孩子,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忘掉自己的優秀和身份,因為我們擁有多少知識,有多優秀,與我們懂得教育孩子的原理和理念是兩回事。現實中大部分家長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閱歷和經驗使得家長們不自覺的會對孩子產生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但孩子的高度很低,沒有閱歷沒有經驗,他的視角和我們視角註定是不一樣的。而當這種衝突產生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否定他。但其實,如果換種做法,拋開自己的身份,嘗試用孩子的視角去解讀,去溝通,這樣或許更能解決親子間的矛盾。
三、親子間的愛,也可以是始終不渝的信賴和巧妙的支持
有多少家長曾對著孩子說,這個你不懂,那個你不會。也許,作為一個身心都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很多事情的確無法完成,而作為家長,我們一下子就能分辨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但在孩子還沒體驗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就直接去否定他,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產生退縮心理,甚至是不自信。所以,家長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點體驗,多點嘗試,支持他,信任他,只有他自己體驗過,嘗試過,努力過,他才會懂得這件事的真正意義。
那麼,如果滿分100分,作為爸爸或媽媽,你給自己或孩子爸爸打多少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