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初讀因畫風粗糙感覺被騙,共讀時發現是寶

2020-12-22 陪寶寶讀童書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選擇繪本,其實對於兒童繪本,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本繪本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能夠讓孩子從中得到學習,那便是好的繪本。

剛拿到《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這一系列繪本還沒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這樣的:這繪本繪畫這麼粗糙,怎會是暢銷童書,我應該是被騙了。可當我拿出繪本開始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真是一個特別棒的兒童繪本系列,簡單,易懂,有趣,最重要的是孩子特別感興趣。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主要講述的是熊爸爸與小熊在一起的一些生活細節和趣事,從這些細節和趣事中,熊爸爸通過實踐教會小熊一些生活技能和人生道理。這是一本注重父子情感交流,注重對世界的認知,注重小夥伴間的友誼,注重親子關係間的信任與支持,注重實踐的繪本,親子共讀還可以讓孩子從有趣的故事中感悟到一點人生哲理。

繪本一共有7冊,每冊22頁,分別為:《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聚會》、《做遊戲》、《搬家》、《當廚師》、《看世界》、《我長大了》。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

該系列繪本的作者,阿蘭德·丹姆,是荷蘭著名兒童作家,被讚譽為「荷蘭最懂爸爸的爸爸」。阿蘭德·丹姆一開始在社會學院學習社會工作,在成為父親角色後,才開始寫作。也正是因為角色的轉換,才使得世界上多了一位偉大的兒童作家。

目前他已出版包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甜甜圈和焰火》、《1,2,3,4,5,6,7》、《理想的父親》、《父親指南》等百餘部童書作品,其中《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最為中國讀者熟悉,也是國內出版的最早的關於爸爸的圖畫書之一。

(阿蘭德·丹姆)

亞歷克斯·沃爾弗,繪本繪畫作者,1958年出生於荷蘭,喜歡繪畫動物,出版了一系列的以動物為主角的童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一、繪本以爸爸視角進行展開,強調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市面上關於爸爸的繪本不多,可以說很少。且在現實生活中,爸爸的角色經常會被忽略,因為工作或其他關係,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往往是奶奶和媽媽。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這本繪本是以爸爸與孩子的互動關係為主線進行展開的,熊爸爸陪小熊《玩遊戲》,陪小熊《當廚師》,陪小熊《看世界》,陪小熊《聚會》等,每一個主題裡面不僅表達了爸爸與孩子之間的愛,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爸爸與孩子之間互動的素材,而這些素材是非常值得爸爸們借鑑的。

二、繪本貼近生活細節,在親子共讀中可以有很強的代入感

以《當廚師》為例,小熊爸爸帶著小熊做了很多食物,「鮮花沙拉」、「烤土豆」、「神秘麵包」、「香蕉湯」等,在這過程中,熊爸爸讓小熊完全參與到食物的製作中,既滿足了小熊的好奇與興趣,也豐富了小熊的技能。

小熊提出要做什麼,熊爸爸也不會予以阻止,而是引導。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我們總會以孩子太小或者危險為理由去阻止孩子嘗試一些新事物,又或者覺得做飯這種事情從來就不是孩子該學的,他的任務是功課。更為重要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爸爸自己本身是不會做飯的,更別說帶孩子體驗。

而《當廚師》的意義在於它無形中強調了廚房不是媽媽專屬的地方,它賦予了爸爸廚師的角色,更要求爸爸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當廚師》繪本插頁)

三、繪本以動物視角,進行擬人化的繪畫與描述,孩子可接受度更強

若單純的描述人物關係,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抽象,不容易被理解。但孩子對動物都有一種別樣的興趣,《小熊與最好的爸爸》以熊這個動物進行擬人化貫穿始終,再以其他動物作為輔助,再結合每個動物本身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插頁)

四、繪本注重在父愛與實踐中教會孩子成長

《全世界最好的爸爸》這一冊中小熊不想睡覺,趁著爸爸睡覺的時候偷偷跑出去了。他覺得爸爸讓自己睡覺很討厭,想知道是不是別人的爸爸也這麼討厭。小熊出去,熊爸爸沒有阻止他,他出去溜達一圈回來後,覺得還是自己爸爸最好。

《搬家》這一冊,小熊的家被雨淹掉了,熊爸爸帶著小熊踏上了尋家之路。一路上,他們碰到了各種動物的'家',在遇到一個「家」時,熊爸爸都不會直接告訴小熊說,這個家不適合我們。而是引導他自己親自去「住」一下,去感受這個「家」適不適合他們。

最終,他們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家。《我長大了》這一冊中,在小熊嘗試各種事物遭受到傷害後,熊爸爸都會教育一番,而且他總會強調「一頭大熊」該怎樣怎樣,這就很像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說的「男子漢」,賦予孩子一種「大人」角色,教會孩子仔細觀察,學會思考,遇事冷靜處理等,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長大了》插頁)

那麼《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一、爸爸的力量:孩子在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

父親在親子關係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研究表明,父親作為親子關係中的「最重要他人」,在兒童的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認知、社會性交往行為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推動兒童社會性發展。

通俗點說,父親就是孩子在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那麼,引路人該怎麼引路?其實爸爸和孩子在一起,並不需要過多的幹涉,陪伴就夠了。曾經有個朋友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交流。我告訴她,你讓孩子爸爸陪孩子讀讀繪本試試。

一段時間後,她跟我說,自從爸爸陪孩子讀繪本後,孩子變得活潑了,以前不愛說話,突然就會說很多話了。你看,這就是爸爸的力量。讀繪本,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能對孩子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但這影響卻又是不同的。

二、放低姿態,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很多親子間的問題便會豁然開朗

樊登曾說過,為了孩子,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忘掉自己的優秀和身份,因為我們擁有多少知識,有多優秀,與我們懂得教育孩子的原理和理念是兩回事。現實中大部分家長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閱歷和經驗使得家長們不自覺的會對孩子產生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但孩子的高度很低,沒有閱歷沒有經驗,他的視角和我們視角註定是不一樣的。而當這種衝突產生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否定他。但其實,如果換種做法,拋開自己的身份,嘗試用孩子的視角去解讀,去溝通,這樣或許更能解決親子間的矛盾。

三、親子間的愛,也可以是始終不渝的信賴和巧妙的支持

有多少家長曾對著孩子說,這個你不懂,那個你不會。也許,作為一個身心都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很多事情的確無法完成,而作為家長,我們一下子就能分辨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但在孩子還沒體驗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就直接去否定他,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產生退縮心理,甚至是不自信。所以,家長完全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點體驗,多點嘗試,支持他,信任他,只有他自己體驗過,嘗試過,努力過,他才會懂得這件事的真正意義。

那麼,如果滿分100分,作為爸爸或媽媽,你給自己或孩子爸爸打多少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初讀因畫風粗糙感覺被騙,共讀時發現是寶
    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選擇繪本,其實對於兒童繪本,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本繪本能夠激起孩子的興趣,能夠讓孩子從中得到學習,那便是好的繪本。剛拿到《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這一系列繪本還沒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這樣的:這繪本繪畫這麼粗糙,怎會是暢銷童書,我應該是被騙了。
  • 芽芽故事上線《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倡導父子共讀
    芽芽故事上線《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倡導父子共讀 2020-07-20 16:04:17來源:北國網
  • 繪本推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
    我給孩子讀的第一本繪本,也是我向大家推薦的第一本繪本,是《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全7冊,(荷)阿蘭德 丹姆 著)它的線條簡單但色彩明快,大人可能覺得簡陋了點,但小孩卻非常喜歡。這套書我們反覆讀了幾個月。在《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裡,有一個早晨,小熊去拉爸爸起床,"爸爸快醒醒,我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可以去捉魚了?"小孩子的率真和執著清晰可見。 父愛是粗獷而溫和、睿智又謙遜的。
  • 有聲繪本:《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小熊和最好的爸爸
    樂爸導讀今天分享的繪本故事叫《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來,該睡覺了。」熊爸爸說。可小熊一點兒也不困。他想出去找小朋友玩兒。「壞爸爸。」他小聲嘟噥著,邊說邊踮起腳尖悄悄溜出家門。小熊特別想知道,是不是朋友們的爸爸都這麼煩。感受美,發現愛,啟迪智慧。孩子,我要給你最好的成長。
  • 簡單粗暴的育兒指南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繪本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書店裡快速瀏覽搜索親子關係的書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繪本系列跳入眼中,嗯,書名是剛需,就它了。這套書本是由兩個作者合作完成的。故事作者是荷蘭的阿拉德·丹姆,繪圖是荷蘭的亞裡斯克·沃爾夫。這套繪本一共有七本書組成,分別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聚會》,《做遊戲》,《看世界》,《我長大了》,《搬家》,《當廚師》。適用於2-6歲的兒童。
  • 關於爸爸的繪本(低幼寶寶版)
    想讓爸爸更多的參與育兒過程、參與親子共讀,關於爸爸的繪本買回家,爸爸不讀,誰讀^_^1、《我爸爸》 超經典兒童繪本,大師名作。在孩子們眼中,爸爸是怎樣的存在?既勇敢又聰明、既高大又柔軟、既會唱歌又會跳舞…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無所不能。作者用抽象的比喻詮釋了父愛,我愛爸爸,爸爸也愛我。 同系列的還有《我媽媽》。
  • 白居易這首詞初讀時會覺得很平淡,但是同樣很經典,很是值得一讀
    白居易可能是唐朝眾多詩人中,詩作寫得最直白,也最為簡練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可能初讀時會覺得像打油詩,但是細讀之後,則會發現,其實同樣的充滿了無限的情感,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正是白居易的高明之處。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尤其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越不應該是圖畫書本身,而是整個親子共讀中的「姿勢」。請問,你是採取什麼樣的親子共讀姿勢呢?是把書給孩子,自己僅僅是在旁邊陪著,還是把親子共讀這件事當作一件任務,心急地把故事給孩子講完就走開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精神很疲勞或者很焦慮,很容易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 幫助孩子自我成長的《小熊騎車記》
    「小熊可不是一隻普通的熊寶寶。」嗯嗯,我也這麼想的。是不是每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欣賞有加?賞識孩子當然很好,不過這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欣賞和肯定----不論是顯性的優點,還是潛在的優勢,或者是暫時的不足。說是一方面,能做到難上難。
  • 親子共讀中會有哪些問題?寶媽們可以看看這幾點建議
    就把跟5歲兒子共讀故事的任務交給了孩子爸爸。 我在書房裡加班,爸爸帶著兒子在小臥室裡分享故事。 晚上十點多我終於忙完工作,卻發現兒子竟然還沒有睡著。兒子見著我就說: 媽媽,我要跟你一起讀故事。我: 今天這個故事爸爸剛才不是已經和你一起讀過了嗎?兒子: 我不喜歡爸爸講!我: 為什麼呢?
  • 全球暢銷書《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作者與中國讀者見面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史競男)27日,作為「北京閱讀季」系列活動之一,荷蘭著名兒童作家、《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作者阿蘭德·丹姆在京與中國讀者見面,分享創作體會。該書自2007年進入中國圖書市場後,僅在當當網上銷售量就突破300萬冊。
  • 故事小主播|曾煒城: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之「搬家」(睡前必聽故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ID:xiaolijianggu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故事中,煒城小朋友扮演的小熊和熊爸爸都很生動、很逼真、很有趣,而且在故事的結尾,他還會給我們朗誦一首很美的詩。希望他講故事越來越棒,發更多好聽的故事給我們。森林下起了大雨,雨水都漫進小熊家裡啦!「爸爸,我還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雨,雨水鬥漫進洞裡了!」爸爸和小熊不得不搬家了。是跟懶猴住在樹上呢,還是跟臭鼬住在洞裡呢?小熊和爸爸找到滿意的新家了嗎?
  • 哪個小娃不愛小熊?熊來了……
    我們講過的故事裡,書名中帶著熊的,已經有這麼多了:《小熊寶寶繪本》、《小熊的童話大冒險》、《問問熊先生》、《小棕熊的夢》、《兩隻飢餓的熊》、《笨熊-第一次做麵包》、《大屁屁熊》、《貝爾熊換新牙》、《貝爾熊吃不飽》、《十隻熊,一個家》、《我們要去捉狗熊》、《貝貝熊-和父母相處》、《小熊比爾和大熊爸爸-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 【原創】親子共讀的好處和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讀得多了,孩子會逐漸增加識字量。識字多了,孩子會更早地開始獨立閱讀,擴大知識面。一旦孩子愛上閱讀便欲罷不能,他們會不停地閱讀,越讀越多,越讀越好。有很多寶媽說小時候孩子一看到書就撕,一拿起筆就到處亂花了!其實那是因為父母把書和筆交給孩子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清楚的說明這些東西怎麼使用而已。父母把書或者筆丟給孩子,卻沒有給孩子示範怎麼用,孩子連模仿的對象都沒有呢!那怎麼會好好用這些東西呢!
  • 共讀汪培珽繪本《Franklin and the tooth fairy》富蘭克林和牙仙 | 第96本
    135本經典原版繪本,給孩子英語助力▶ 本周計劃:3本原版繪本《Franklin and the tooth fairy:富蘭克林和牙仙》是咱們汪培珽繪本共讀計劃第四階段第96本書。繪本故事講述的是:富蘭克林發現自己的朋友都開始換牙了,他們換第一顆牙的時候還得到了自己的禮物:小熊得到了零花錢、小狐狸得到了蠟筆、小浣熊得到了一本新書……富蘭克林真希望牙仙子也能送給他一個小禮物。可是,小烏龜是不長牙齒的,這可怎麼辦呢?本書教會孩子:不要擔心自己和朋友有不一樣的地方,要快樂地接受自己。
  •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原標題:「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做的事,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和孩子共讀,帶來他們不同的思考模式。」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近日受邀在南京太平巷幼兒園開公益講座,向家長們傳授「親子共讀」的小秘訣。
  • 親子共讀,我用心地和孩子共讀一本書
    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失去了一切,兩手空空地逃了出來。他們離開了家鄉,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過著窮困不堪的生活。他們沒有工具沒有書,最糟糕的是,連食物也不夠吃。有一天媽媽給了爸爸僅有的錢,讓爸爸出門買麵包。在全家人的期盼中,爸爸回來了,帶回來的卻不是麵包,而是一幅地圖。被飢餓折磨的男孩心裡一肚子火氣,心想永遠都不會原諒爸爸了。第二天,爸爸把地圖掛了起來,它佔據了整整一面牆。
  • 母親節媽媽和兒子一起讀繪本《媽媽》,爸爸卻說讀「錯」了
    今天的問題是:沒有故事情節的繪本怎麼和孩子讀呢? 】5月10號是母親節,在母親節前幾天跟兒子商量著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兒子選了一個發箍。然後,我特意挑了一本繪本《媽媽》,建議兒子和媽媽在母親節的時候一起讀。平時,兒子的閱讀都是我來抓,所以也趁母親節給個機會兒子和媽媽一起共讀。兒子和媽媽一起讀完後,我卻搖著頭說:「這本繪本這麼讀,讀錯了。」
  • 如何做好爸爸?荷蘭著名童書作家阿蘭德·丹姆與中國爸爸對談
    荷蘭著名兒童作家阿蘭德·丹姆結合自己身為5個孩子父親的經驗,推出包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甜甜圈和焰火》《1,2,3,4,5,6,7》《理想的父親》《父親指南》等百餘部童書作品和養育書,被讚譽為「荷蘭最懂爸爸的爸爸」。其中《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最為中國讀者熟悉,是國內出版的最早的關於爸爸的圖畫書之一,自2018年出版至今已經銷售800餘萬冊。
  • 親子共讀英語方法:從「亞瑟小子」說起
    編排形式上我覺得也很好,中英文分別獨立編排,前面部分等同於原版書,讓孩子「先」喜歡上童趣洋溢的英語繪本故事,慢慢建立起願意接近、喜歡「英語書」的感覺,後面配合有縮略圖的譯文部分,又能恰到好處地起到輔助而不幹擾的作用。需要說明一點,為了讓小朋友在學習地道原版英語的同時,也能從中文譯本中獲得符合中文語感文法的更為親切流暢的聽讀體驗,這套書採用了相對靈活而非嚴格細究詞句對應的翻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