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筆者的切身經驗,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關於擇校和專業、初試複習經驗和複試準備經驗,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關於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1.擇校
魔都上海,無愧其名。潮流、時尚、藝術與包容,這裡應有盡有,前提是你足夠強大。上海的好學校很多,對於工科來說,交大同濟難度較大,神仙打架,於是退一步,選擇上大;但也因此,選擇上大的人數較多,所以考研難度不亞於普通985高校,報錄比約8:1。
2.定專業
機械屬於上大的雙一流學科,師資教育資源充足,上一輪學科評估B+,在國內20名上下浮動。此外,雙一流學科可以在應屆生落戶上海有額外加分。學院每年都會有交換項目,可以去國外很不錯的學校交流。
二、初試複習經驗
初試考四門:數學、英語、思想政治理論、專業課。
數學很重要。八月份以前,注重基礎,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千萬不能因為某個點比較難,就不去鑽研,不要怕花費時間精力,這些都是值得的。八月到十月,需要進行題型的訓練,這個階段,你要做到看到相應的題型,馬上想到相應的解題思路。十一月之後,進行真題訓練,二十年的真題需要反覆地做,反覆地琢磨。
英語因人而異。有些人英語好,少花時間;有些人英語差,多花時間。最關鍵的無非兩點,閱讀和單詞。閱讀是分值最大的部分,但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拿到高分,所以重心一定要放在閱讀上;單詞不用多說,你必須掌握。此外,作文方面,背幾篇萬能模板,十二月份之後多寫幾篇就好。
政治不必太在意。知識點沒人記得住,大家都大差不差,重心放在其它科目。十一月份開始,訓練選擇題能力,多做多做就好;最後半個月,背肖四就好,基本就是考試的大題,就算題目不一樣也是換湯不換藥,沒什麼難度。
專業課信息很重要。要是可以的話,最好找到一個直系學長指導,少走很多彎路,而且會省下太多時間。如果沒有的話,大概的思路流程,按著上大官網的提綱一步步複習,先理清思路,理解每一個知識點,然後做課後習題,最後找真題進行訓練。
三、複試準備經驗
個人面試經驗(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第三組),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組。面試流程有英文自我介紹、英語翻譯、隨機問答。我認為面試的博弈從簡歷就開始了。一般地講,老師是根據你的簡歷來提問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精心設計你的簡歷,讓老師提出你之前做過準備的問題。按照流程順序具體來說這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自我介紹(中英文提前做好準備,老師一般不會很仔細地聽,因為是之前背好的,不需要動腦子,你可以在這段時間調整狀態)。
第二部分
英語翻譯,一般是老師所研究方向的專業英語(老師具體的方向去知網找他的論文,或者多問問學長/學姐),難度不大,複習期間推薦去圖書館借一本機械專業英語(很多版本,隨便一本),然後每天翻譯一頁就好(因為我英語不好,大概練了一個月)。
第三部分
隨機問答,這個是設計簡歷的重心。
(1)科創
寫在簡歷上,必問,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一般來說,老師會先問一個大的方面,再根據你的回答,在某一個點上細問,這點只能隨機應變,一般不會為難你。
(2)畢業論文
提前和本科老師交流,讓他們教你介紹。
同科創一樣,也會細問一個點。
(3)實踐經歷
這個如果比較有特點,老師感興趣,就算無關學術也會被問到。例如,我簡歷寫了騎行西藏,他們比較好奇,跟我聊了大概七八分鐘。
(4)專業課問題(重中之重)
這個是可以預測的。
比如你了解到組裡老師主要研究方向偏測控,你就在簡歷上寫你大學期間測試技術,控制工程成績優異,那基本百分之百會被問到。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把這幾本書的邏輯框架,具體知識點準備好。但一兩門專業課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為每個組的提問方式不同,我了解到有個組要連續提問十個專業課問題,所以時間充裕的話,還是要把組內老師相關的課程都學了。
(5)時政方面
隨機性很強,我被問到了翟天臨事件。
回答注意相對客觀,符合邏輯,不能偏激。
(6)興趣
你可以寫對某個老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這個也基本百分之百會被問到,「你對這個方向的了解」。 從三個方面準備,第一,對該方向的簡略介紹(我選了機器視覺);第二,拿個具體例子論述(我介紹了人臉識別);第三,最好能在一個特別的點上深入了解(我提前準備了一個圖像處理的算法)。
以上均為個人主觀經驗,不可過分篤定,願天佑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