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由於學校禁止研究生參與相關考研輔導,同時我當時在考研交流群分享經驗時中被間接舉報,我自己也不知道哪裡被洩露信息的。因此,經驗分享中的一些數據和參考渠道,我會進行匿名的形式,會給一個大概的範圍,不涉及精確的分數。
二、關於考研擇校
學校的選擇當時想的很簡單,二本的學校,既然要往好的發展,那就要選好的,985太難、211挑簡單的考。當時沒考慮過要跨專業考試,學了機電就還是考機電,一路走到黑。自己沒出過江浙滬,也不是很想著到處跑,綜合下來合適的也就那幾個: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其它的就沒太了解。最後選了上海大學,有很多原因,第一個是離家近,還有就是想往上海發展,以後想著在上海工資能拿高一點。很多人問選專碩還是學碩,我的回答很簡單,挑省錢的。對於上海大學來說,學碩和專碩的培養方式都是一樣的,只是最終的畢業要求有些不同,專碩一篇核心+一篇專利就能畢業,而學碩需要一篇EI。
上海大學機電專業的資料都在官網上能查到,這裡就不說了(https://yjszs.shu.edu.cn/)。上大機電專業學碩在2019年一共招57個人,推免39人,也就是還有17個名額(https://yjszs.shu.edu.cn/info/1111/4302.htm)。歷年複試線在330分左右。
三、初試複習經驗
公選課網上學習方式很多,這次主要分享一下專業課相關的複習方法。我專業課是從8月底開始複習的,120分+。
機械電子工程的專業課有3種選擇:控制、電子和機械。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選擇835機械設計(二)
專業課835機械設計,官方推薦書目是《機械設計》(第9版)濮良貴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必備書籍:《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學習指導》、《機械設計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彙編》。
還有一些機構的出的參考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購買,但要小心騙子。
專業課考試題型:15選擇題+15判斷題+5簡答題(包括計算分析和改錯糾正)+4計算題
參考視頻:吉林大學機械設計授課老師-譚慶昌教授92講(B站能搜索到)如果光看書看不下去,這個視頻是可找到視頻中必看的一個。
機械設計這門專業並不是很難,主要分為兩個種類,記憶類和理解類。
書上的設計準則、螺紋以及螺紋連接件的類型、特性、準則等、花鍵連接的類型、傳送帶的特性等知識點一般是選擇判斷和簡答題中,都是需要進行記憶和背誦。
理解類知識點主要是螺紋組的受力分析、帶傳動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三種齒輪的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蝸輪蝸杆的受力分析等這種只是點一般會出現在計算題之中。
整本書我過了4遍。第一遍是跟著譚老師的視頻,對照著書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標註區分,對於一些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標記,跟著視頻看第二遍。老師重點強調的問題,很大概率會出現在歷年考題。第二遍,抄書,將所有記憶類知識點分類,抄寫到A4紙上面;理解類知識,自己分析,一些公式進行理解後默寫,如果有疑問或者理解不同的,回去看書或者看視頻。第三遍,2刷視頻,對照著自己整理的筆記進行核對,確定自己的知識點沒有遺漏,確定自己理解的沒有錯誤。最後,刷題,查漏補缺。有些知識點可能在視頻中沒有提到,但是考到了,每個章節最後進行補充。對於計算題和數學類似,熟能生巧,都是一些固定公式,能考計算題的也就那幾個章節,考120分以上的基本大題不會出問題。這個方法因人而異,對我自己來說證明是有效的,但是比較消耗時間,需要合理安排,畢竟還有數學英語和正式。日常的細小的知識點,在休息的時候或者吃早飯時候,拿出筆記來看看。
接下來說說最後一段時間,我自己心態的調整,屏蔽幹擾!
在一個一般的二本,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著要更高的學歷的,有些人會拿著考研的接口去逃避實習,反正失敗了在找工作也不是什麼問題。這些人名義上在考研教室,但是可能會時不時的發出一些噪音。我是一個抗幹擾能力不強的人,為了逼迫自己,我使用了耳塞和鴨舌帽,用來限制視野和聽力,迫使自己去專注。
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考研不是高考,沒有必要去拼命,保證自己良好的生活作息可以讓自己更高效的看書。網上有很多關於調整作息的辦法,嘗試找到合適自己的。
四、複試準備經驗
上海大學機電專業複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為機電綜合(小8門),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只是選擇題,看書就完事了。面試流程主要是自我介紹、專業英語朗讀和翻譯(需要提前看書準備),老師提問。面試前最好準備多份的簡歷給老師,只能多,不能少。簡歷內容包括自我介紹、成績單、本科成果。如果沒有成果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老師會問專業課問題,實話實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