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各高校的擴招,在中國大學生已經成為非常龐大的群體,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國目前在校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
而相應來講,大學生的流動性比較高,而且原定的大學開學日程也已經逐漸的到來,不過近幾天我們也看到武漢新型肺炎疫情的發展也愈演愈烈,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一萬例確診案例。如果這些大學生們完全的流動起來,對於疫情的傳播是具有加重作用的,所以早在數日以前,教育部以及各省的教育部門都已經發布通告,要求中小學延遲開學,而部屬高校和各地高校也大多都發布相關的通知,宣布延期開學。
不過雖然各高校已經延遲開學,但隨著寒假的結束,各地大學生終將踏上返程的歸途,所以在2月1日的《新聞1+1》中,白巖松也和教育部應對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進行了視頻連線,針對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多,跨省流動的大學生規模大等問題進行了採訪。
在節目中,央視報導中國在校大學生已經高達,3366萬,而跨省流動的大學生數量高達883萬,僅北京未來流入的大學生,預計就超過70萬,而且作為疫情最嚴重也是首發的,武漢市也是一個擁有百萬大學生的城市,所以如何面對大學生返程和開學的挑戰?
在節目中,關於如何應對大學生返程,教育部應對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提到,面對大學生返程主要進行兩方面的安排,第一是各地開學時間由各地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制定,各地開學時間本身就會錯開,因為不同疫情地區開學的時間是有差別的,第二是,即使同時開學也要做好錯峰,特別是安排不同學校在不同的時間點開學。
也就是說,這次的應對方式是通過錯峰開學的方法,儘量減少大規模人群的接觸,以期將疫情傳播控制到最低。
在此次疫情中挑戰最大的可能就要數在武漢地區的高校了,眾所周知,武漢作為一個高教重鎮,擁有著大批的高效,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都是211重點大學,由於挑戰嚴峻,在武漢的多所高校也均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像武漢大學如今已開始對學校食堂進行全方位的消毒,而且提供三餐免費的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各地校友也紛紛慷慨解囊,捐助了大量物資援助武漢度過難關。
武漢大學的一位副校長說:抗擊疫情本身就是一本分量沉重的活教材。
我們也祝願武漢,祝願中國能夠早日度過此次難關,疫情能夠早日被消滅。
(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高校官方網站,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