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信心不振、消費低迷,日本經濟如何破局?

2020-12-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日本東京街頭 (圖/新華社)

據共同社7月1日報導,日本二季度大製造商信心指數從一季度的-8跌至-34,系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外,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日本零售銷售同比下跌13.9%,創下自1998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而疫情好轉後的5月也未能止跌,同比下跌12.3%。對於日本5月關鍵經濟數據的頹勢,日本媒體同樣表達悲觀情緒。《讀賣新聞》在2日刊發的社論中指出,製造業信心指數下降,反映出日本經濟嚴重的現狀以及企業的不安情緒。日本《朝日新聞》則指出,很難期待經濟「V字型」恢復,今後一段時間企業經營恢復之路充滿挑戰。不難看出,低迷的指數難以推動日本經濟復甦,至於如何破解經濟困局,對日本來說,強化對外經貿往來,特別是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或有助益。

實際上,如何促進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的恢復,日本政府曾對個人消費給予高度期望。然而,根據日本總務省調查調查報告顯示,今年5月,日本個人消費動向數據顯示,家庭消費支出金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1%,受疫情影響,創下200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5月日本百貨商店、超市銷售額為1.45萬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下滑13.4%。從調查數據不難看出,日本民眾的消費欲望並沒有因「緊急事態宣言」的解除而釋放,消費欲望反而更一步降低。由於個人消費佔據了日本經濟的半壁江山,疫情導致的消費低迷讓日本政府擔心,當民眾捂住錢包不願消費,日本整體的經濟復甦恐怕難以實現。

當國內消費動力不足,要獲取對安倍經濟學的最大支撐,周邊國家對日本經貿的推動力則繞不過去。經貿領域之外,周邊外交方面,日本也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以有利於日本開展區域通商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今後或許需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如RCEP等),通過強化對外經貿往來,從而破解疫情下的本國經濟困局。

一方面,日本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將助力填補日本國內消費不振,通過外貿拉動經濟。以RCEP為例,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匯集了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根據2018年的數據,已經結束談判的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為29萬億美元,出口額為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幾乎都佔據全球總量的30%左右。對日本而言,RCEP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儘早推動RCEP落成,相互消除或降低關稅壁壘,把成員國以前一國統一的市場範圍,擴大為多國統一的市場範圍,將有助於促進日本與各成員國的貿易,使進口原材料和出口產生品的運費減少,增加利潤,從而有利於企業經濟規模的擴大。對推動「後疫情時代」的日本經濟復甦,這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日本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對美經貿壓力。儘管日美經貿談判已達成了第一階段的合作協議,但兩國之間的貿易赤字問題並沒有完全消解,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今後依然會在這個問題加大對日本的施壓力度。因此,日本需要通過強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來分散自身的經貿壓力,緩解在對美經貿中的損失。

另一方面,日本也需要通過區域經濟合作,來維護「後疫情時代」世界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穩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受到衝擊,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甚至還引發關於經濟全球化逆轉的憂慮。日本作為自由貿易體制的受益者,與其他國家合作推動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對日本經濟破局也將大有助益。(陳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相關焦點

  • 海外網評:日本高考不考英語了,學生為何不滿意?
    海外網評:日本高考不考英語了,學生為何不滿意? 海外網評:日本高考不考英語了,學生為何不滿意?
  • 韓國開發研究院連續8個月對韓國經濟予以「不振」評價
    原標題:韓國開發研究院連續8個月對韓國經濟予以「不振」評價據韓聯社11月7日報導,根據韓國智庫——韓國開發研究院(KDI)7日發布的11月份《KDI經濟動向》,韓國國內經濟形勢連續8個月低迷不振。報告指出,韓國經濟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拾級而下,4月起增速乏力,特別是近來投資、出口、生產減少,或僅維持在不到1%的增速。報告稱,建設投資不景氣,出口大幅減少,全部產業的生產增速放緩,設備投資連續11個月減少。但消費不振局面逐步得到緩解,反映當前經濟狀況的同步指數周期浮動值上升,整體經濟低迷情況並不嚴重。
  •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董事長顧瑩櫻: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億歐導讀]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中ICY全球設計師平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顧瑩櫻發表了主題為「疫情之下,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的演講,其核心觀點為巨大的社會事件和變化會帶來新舊交替,新品牌有更強的變通能力,因此疫情對於新消費品牌是巨大的機會,可以通過產品、渠道、品牌破局來抓住機遇。以下是顧瑩櫻演講速記,經億歐編輯整理:各位好,我是顧瑩櫻!這次跟大家分享在疫情之下的新消費品牌如何破局。
  • 海外網評:中國首次成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什麼
    來源:海外網9月4日上午,隨著一列由安徽合肥開往俄羅斯的中歐班列經二連浩特鐵路換裝場緩緩駛向國門,今年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500列。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國際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蒙受巨大損失。然而,中歐合作的腳步沒有因此停歇,相反逆流而上跑出「加速度」。例如,8月份,中歐班列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累計開行1247列、發送貨物11.3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2%、66%,綜合重箱率98.5%,再創歷史新高。
  • 全新挑戰下百貨商場如何破局?調整改造迫在眉睫
    全新挑戰下百貨商場如何破局?調整改造迫在眉睫來源:聯商網2017-04-07 09:11近年來,購物中心發展在我國方興未艾,各地購物中心的興建如火如荼,其生長的速度和規模驚人。眾所周知,購物中心對一個城市的商業環境改善、消費與休閒方式的提升、投資結構的優化、對經濟繁榮發展的貢獻等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標杆性。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個人的精神需求亦在不斷提升,人們的興趣愛好日趨多元化、個性化、體驗化,日趨普遍的海外遊及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使得人們見多識廣,人們不再滿足於曾經在商場裡來去匆匆的買單式目的性消費。
  • 經濟低迷就降息 世界各國利率還會一降再降嗎?
    從政策目標來看,均著眼於刺激經濟增長,提高企業界和消費者的信心。從環境因素來看,一是國際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跌。油價的下跌使全球長期以來謹慎防備的通貨膨脹壓力徹底減輕。二是各發達國家普遍生產能力過剩、庫存過高,通貨緊縮成為當務之急。在這種環境下,降息政策的實施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另外,各國央行降息還有自身特殊的動機。
  • 海外網評:2020日本年度漢字背後的社會心理
    來源:海外網2020年12月14日,日本年度漢字「密」公布。(圖/京都新聞)據《讀賣新聞》12月14日報導,「密」字當選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不過,真正被日本民眾所記住的,還是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提出的「嚴防3密行動」,即不待在密閉空間、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不進行近距離密切對話。如今,嚴防「3密」雖早已融入日本民眾的生活方式之中,但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親密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變得疏遠單薄。
  • 日本經濟新聞「三連」報:全球行業低迷,三一「完全不同」
    5月21日,全球最大財經報紙——《日本經濟新聞》在其官方微博上稱:中國正在從新冠疫情中恢復,三一重工生產持續火熱。這也是其近期第3次深度報導三一重工,別有韻味。產品漲價!三一挖掘機搶購勢頭不減文章寫道,中國正在從新冠疫情中恢復,中國的工程機械需求正在迅速恢復。中國是工程機械需求佔全球3成的最大市場。為了重振因新冠疫情而暫時趨冷的經濟,中國政府對公共工程進行積極投資。因此,當地的工程機械行業呈現出異常活躍的景象。
  • 海外網評:時隔14年,中國國家元首再訪朝鮮意義重大
    正如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所說:「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繼承前輩光榮傳統,按照時代發展要求和兩國人民共同願望,續寫中朝友誼新篇章。」。習近平是在剛結束對中亞的訪問、即將赴日本參加G20峰會之際,安排了兩天的訪朝日程,足見中國對於好鄰居的重視,更展現出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 【地評線】天府網評:每一個「V」字都是中國奇蹟與信心
    但看這一個個「V」字,背後雖艱辛,如今卻讓人驕傲,這每一個中國「V」字,無不是一份奇蹟的創造,無不給我們以信心,中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愈挫愈勇,疫情壓不跨,任何災難都壓不跨,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收入之「V」,見證社會穩就業。
  • 專訪林毅夫:疫情及單邊主義雙壓力下 中國經濟發展如何破局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V型反彈,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呈現不斷向好的發展趨勢。這種勢頭能否繼續保持?面對疫情和單邊主義,中國如何破局?10月23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央視記者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 【雅昌專稿】李一:東京藝博會用國際「逆輸入」破局日本藝術市場
    而在東京藝術博覽會海外事務總監李一看來,在「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引導下,逐步完善日本的藝術消費基礎,並通過海外拓展,讓日本藝術為海外藏家所接受,實現海外「逆輸入」,才能破局日本略顯封閉的藝術生態,這也成為東京藝博會的重要目標,「把對東京藝博會的好奇,轉化成對於藝術消費、收藏和投資的真正需求。」
  • 海外網評:「十四五」規劃,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密碼
    制定國家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是國際慣常做法,韓國、印度、古巴等許多國家也以五年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從世界範圍看,「五年規劃」是解釋中國發展奇蹟的一個重要視角。自1953年以來,中國一直堅持制定實施「五年規劃」。回望過去的13個五年,中國實施了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建設了長江三峽、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蹟。
  • Dream Glass如何破局消費級AR市場
    【專訪】4個月售出7000臺,Dream Glass如何破局消費級AR市場「One of the Best AR headsets」——Oculus創始人Palmer Luckey曾對Dream Glass 4K AR眼鏡評價道。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2020-12-23 20:26:44來源:海外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2020年12月23日 20:26 來源:海外網
  • 海外網評:美美與共,演繹亞洲文明大合唱
    5月15日晚,來自亞洲各國的演員們帶來具有各國特色的歌舞節目:日本的和太鼓、俄羅斯的風情歌舞、巴基斯坦的民謠、土耳其的火舞……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亞洲文化嘉年華」在展現各國文化特色的同時,為各國人民奉獻一出多姿多彩的亞洲風情大聯歡。我們亞洲,文明手握手。
  • 海外網評:以國之名祭奠,以史為鑑前行
    過去三個月,抗疫戰線上一個個感人事跡,讓每個人淚流滿面——武漢一位護士曾說,一進到病區,腦子裡全是患者的生命體徵,有時候下班身上青了一塊,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受的傷;火神山的一名工程建設人員曾講,只要能按時交工,不要錢都行。與此同時,用生命代價換來的教訓更加值得銘記。公共衛生體制的短板需要彌補,國家治理能力的弱項需要加強......
  • 【海外看中國】中國經濟活力提振全球信心
    美國主流媒體和知名國際機構專家認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經濟持續低迷之際,中國各項經濟指標顯著回升令國際社會驚喜,為全球經濟增添了信心。  美國主流媒體認為,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實現經濟恢復的主要經濟體,並紛紛將視線聚集中國經濟快速復甦背後的深層原因和潛在動力。
  • 海外網評:形勢越複雜,越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
    來源:海外網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開幕,臺北、廈門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圖源:東南網)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臺北、廈門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經濟交流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內容和根本動力。民進黨當局越是要割斷兩岸聯繫與交流,大陸就越是應該大力推動旨在強化兩岸融合的各項交流與合作活動。兩岸企業家峰會就是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形勢下,繼續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的重要活動。
  • 海外網評:美國「黃金護照」褪了色,怪誰?
    繼歐盟對美國「關上大門」之後,7月9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正在醞釀第二批開放入境國家名單,其中依然不包含美國。兩大主要盟友相繼拒絕美國,自然是因為美國現階段的疫情防控根本無法滿足解禁要求。以歐洲為例,歐盟對第三國取消入境限制的基本原則是該國感染病例至少和歐盟國家一樣少,即一個國家在過去14天內新增病例要低於每10萬居民16例,同時還要考慮新增病例的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