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天真可愛,因為才剛開始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對課堂上應該如何表現, 比如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積極討論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等都不是太理解,又因為年齡特徵及心理特徵,課堂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在課堂上儘管有時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是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為,把遵守規範的理念植入學生心中,引導學生把內在的認識外顯為行為,長此以往, 學生會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而且影響學生以後的發展。
為了能讓學生在自由思考的同時不忘規矩,在約束自己的同時自在地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規範學生的行為,讓他們對課堂規則有更好的認知,從而轉化為實際行為。
一、語言魅力感受規範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載體,是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教師只有充分展現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對教師感到親切,產生好感,才能在課堂中走近學生,融入學生之中,從而不知不覺地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
以下是一位一年級教師上的常態課,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1) 教師出示口算題, (輕聲地) 說:請同學們自己先口算,然後老師再請同學們口算。
(2) 指名學生口算後,教師 (輕柔地) 說:你算對了嗎?獎勵自己坐正。和你想的一樣嗎?給自己和他一個大拇指。
(3) 教師 (輕輕地) 說:今天同學們口算很棒,現在老師獎勵你們看一幅圖,想看嗎? (出示例題圖)
(4) 教師 (神秘地) 說:這幅圖中藏著數學問題,你發現了嗎?先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5) 教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解決嗎?
縱觀此節課,教師始終語言輕柔、準確地提問, 發出指令,摒棄了課堂大聲地提問、大聲地回答那種看似熱鬧實則浮躁的課堂,以「靜」制「動」,讓學生在教師心平氣和的話語中感受到課堂行為的規範,在課堂安靜的氛圍中學習與思考。
教師還要善於運用語言的魅力,把規範學生坐姿變成「獎勵自己坐正」,出示例題圖讓學生看圖意,提問題變成「獎勵學生看一幅圖」「你發現了嗎」「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解決嗎」等問題。
一切指令性、暗含強制意味的語言全變成了「獎勵」,「要我做」全變成了「我要做」「我能做」,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讓學生自願自覺地按照教師的規範要求來做。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重點關注推進規範
課堂上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很多,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除了要注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課堂行為規範到細處、訓練到實處外,還可以每周重點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的行為,例如一周專門關注坐姿,一周專門關注聽課,一周專門關注課堂回答。
同時在每節課開始前,提醒學生:「這節課,你準備怎樣表現?」在課結束前,引導學生反思:「今天的課堂表現比昨天進步了嗎?」讓學生時時刻刻知道應當如何做、怎樣做,慢慢養成遵守課堂規範要求的習慣。同樣,針對學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除了訓練形式多樣化之外還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關注某些學生。
採用兒歌法、提問法、暗示法、遊戲法、競賽法等規範全體學生的行為之外,對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要根據其性格特點,採取選擇性強化的策略進行規範。例如在課堂學習中,當某個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教師可以立刻向他提出一個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讓他回答,這樣他就會感到教師在注意他。如果回答正確,他會獲得成就感,正當行為就會受到強化,實際上也就抑制了他的不正當行為。
也可以採用轉移強化的策略來讚揚其他學生,使行為不當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表現,從而控制不當行為。如果這兩種策略都失效時,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可悄悄暗示學生:如果繼續這樣,就要採用課後找他談話或者罰站等懲罰手段,以此糾正其不良行為。尤其是當學生的行為出現反 復時,要沉 住氣,靜 下心,慢 慢 來, 逐 步推進。
三、適當評價強化規範
表揚是一年級任課教師最常用的評價手段,但是同樣的一種手段如果經常用,慢慢地學生就會明顯對其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評價手段的使用技巧,例如對學生某一個具體的課堂行為提出表揚,讓學生產生積極的紀律體驗;對學生的某一次作業給予及時的正面強化,讓學生體會規範的益處;採用分級制、連續性地評價手段,來促使學生保持良好、規範的課堂學習行為等。
但是,表揚不可以無節制、沒限度,沒有「批評」之語,「逆耳」之言的監督、提醒與約束,學生將會慢慢變得自由散漫,目中無紀。適當的批評與懲罰可以讓學生經歷一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歷練,讓學生明白在學校和課堂上哪些是不該做、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自己應當如何做,等等。
我曾經教過一個女生,她在課堂上總是低頭做小動作。開始以為是剛入學,膽子小,因此對她格外寬容,課堂上回答問題從不見她舉手,主動找她時,也聽不到她的聲音,提醒她上課注意聽講時,也一點都不起作用,別的教師形容她有點軟硬不吃。真的是這樣嗎?在後來的一次課堂上我又提問她了,連叫了三遍,她理都不理,無動於衷。
後來,在課後找到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看她眼淚汪汪,接著我又柔聲告訴她課堂上應該遵守哪些紀律,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然後讓她把課堂要做的練習說一遍,要求是聲音清晰、響亮。並且又輕聲地對她說:「你看,這樣說多好呀!老師喜歡聽,同學們也喜歡聽。
老師最喜歡的是愛發言、愛動腦筋的孩子,說錯了不要緊,改過來就行了,老師看到你的作業上數字寫得又工整又漂亮,以後如果每天上課能大聲說話,老師就更喜歡你了。」在後續的教學中我也特別地關注她,又請同學們鼓掌表揚她。慢慢地,課堂提問的時候發現她的小手舉起來了,小口也張開了,也能積極主動思考問題了。漸漸地,她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