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痛是成年人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根據統計,約每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曾出現過腳後跟痛的情況。引起腳後跟痛的原因,問題有輕有重,經常腳後跟痛的人,要及時的找出疼痛的原因。
導致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哪些?
人上了年紀後,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骨折。若你摔倒後或者崴到腳後,腳後跟突然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說明多半是骨折了。
骨折引起的腳後跟痛,疼痛感往往比較強烈,發生的比較突然。女性出現骨質疏鬆和骨折的機率更高。女性到了更年期後,要多補鈣,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要適量的運動,預防骨質疏鬆。
腳後跟和腳掌骨之間有一條韌帶,若這條韌帶受損了,就會出現炎症,會患上足底部筋膜炎。患上它之後,腳後跟就會頻繁的疼痛。
這種問題是比較常見的,走路姿勢不規範、運動過量等原因,都會引發這種問題,腳後跟會疼。足底部筋膜發炎引起的腳後跟痛,疼痛不會特別強烈,休息之後,疼痛感會減輕,走路後,疼痛感會加重。
腳後跟疼痛的人,要看看你的腳後跟上方、腳腕下方,是否有一個鼓起的小包。若有,說明多半是跟腱發炎了。
跟腱是人體最重要的一根肌腱,它能幫助我們維持平衡,走路、跑步等活動,都需要跟腱的參與。倘若你經常進行一些比較劇烈的運動,比如快跑等,跟腱有可能會受到刺激,跟腱上會出現細小的裂縫,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瘢痕,誘發炎症。
腳後跟痛,還有可能是骨質增生引起的。人上了年紀之後,骨骼會變得脆弱,骨頭的穩定性會變差。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骨骼的穩定,骨頭上會長出骨刺,出現骨質增生的情況。雖然長骨刺能夠增加骨骼的穩定性,但會引起疼痛。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是一種類似針扎的疼痛感,腳後跟還會有硌得慌的感覺。
此外,常穿不合腳的鞋子、扁平足、高足弓等問題,也會引發腳後跟痛。偶爾腳後跟痛,問題一般不大,倘若頻繁的腳後跟痛,需儘早檢查,以免問題嚴重化。
腳後跟痛的人,要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還要少穿高跟鞋、平底鞋、拖鞋等鞋子,要多穿運動鞋。運動鞋的腳窩部分是凸出來的,能夠給腳部提供支撐,減少腳後跟的支撐負擔,減少受力,緩解疼痛感。
腳後跟痛的時候,可以用冷毛巾冷敷,能夠起到止疼的作用。不疼的時候,可以用熱毛巾熱敷,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感。
腳後跟痛的人,飲食方面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可以多喝點牛奶,多吃點豆腐,魚肉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強健骨骼,預防骨折等問題,對緩解腳後跟痛有幫助。
另外,睡覺前可以輕輕的給腳部做按摩,用溫度適宜的水把腳洗乾淨,不要讓腳部受涼。若疼痛感遲遲無法緩解,說明問題多半是比較嚴重的,需儘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