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新型肺炎的第三大傳播途徑!普通人怎麼防護?

2020-12-22 騰訊網

新冠肺炎的消息牽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2月8日除了日常通報的確診病例人數,還有一個消息: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除了之前的直接傳播、接觸傳播,還有氣溶膠傳播!

(新冠病毒確認氣溶膠傳播,網絡截圖)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氣溶膠傳播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例如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傳播途徑提出,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確認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消息來自上海市政府昨天(2月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提醒市民朋友加強家庭內部疫情防控,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三大傳播途徑: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所謂「直接接觸」是指飛沫傳播,也就是當新冠肺炎患者打噴嚏、咳嗽、說話時,產生飛沫,如果有人近距離吸入飛沫,就可能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新冠肺炎患者噴出的飛沫沉積在物體表面,其他人用手接觸後,再接觸口、鼻、眼睛等黏膜,也可能導致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上海這次新聞發布會介紹的是,「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圖中紅色煙霧為氣溶膠,圖片來自麻醉醫生凌楚眠微博)

微博認證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麻醉科醫師凌楚眠的博主曾發文詳細介紹氣溶膠的相關知識:當一個人打噴嚏,因為呼吸道強大的壓力會噴出數以億計的病毒,大於100微米的飛沫很快就落在1-3米的距離內,而大小在0.001~100微米的氣溶膠卻可以飄散在9-10米內的空氣中,這些就是氣溶膠。凌楚眠表示,可以把氣溶膠想像成懸浮在空氣中的膠體「雲霧」。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莊國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介紹,氣溶膠是一種介質,飛沫其實也是通過氣溶膠這個介質來傳播的。

真正應該防護氣溶膠傳播的是醫護人員!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口腔科門診都停診了,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氣溶膠傳播。以超聲潔牙為例,口腔科的設備在患者口內工作時,會產生大量混合著患者唾液甚至血液的氣溶膠。

凌楚眠也表示,麻醉醫生為患者插管時,人體呼吸道的正壓會讓氣溶膠湧向麻醉醫生的面部,因此操作時需要面屏保護。

(多地口腔科門診停診,網絡截圖)

而在此次疫情中的醫護人員在救治患者過程中,插管、取咽拭子等操作往往要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其面臨的氣溶膠傳播風險更大,因此需要防護服、護目鏡等全套防護裝備。

醫療大V裴洪崗表示,強調氣溶膠傳播途徑更多應該是針對醫務人員的醫療操作裡產生的氣溶膠有感染風險的警示。

普通民眾面對氣溶膠傳播,應該怎麼做?

一如接觸傳播被確認時產生的緊張,氣溶膠傳播途徑確認以後,有朋友找到小九,問這意思是不是說空氣也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啊?以後是不是不能開窗通風了啊?

凌楚眠在博文中介紹,氣溶膠「經歷蒸發、乾燥,慢慢蛻變為被上皮細胞包裹的冠狀病毒微粒,這些瀰漫著病毒的「霧氣」如果達到足夠高的濃度,是可以通過眼角膜等黏膜進入體內的。」

也就是說氣溶膠是否會引起感染,主要看是否達到一定的濃度。總結一句話:撇開劑量談氣溶膠傳播都是耍流氓。凌楚眠在微博強調,公眾不必因為增加的氣溶膠傳播渠道恐慌。

」目前防範新冠唯一的改變是建議人多的室內佩戴護目鏡。」 凌楚眠在博文中表示,當前普通民眾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做到四點,大可放心,第一,避免出現在眾人聚集的場所,或在人多的密閉空間帶好口罩、做好防護(護目鏡可選戴);第二,勤洗手,幹掉最多見的觸摸感染源;第三,有條件衣物用75%酒精消毒,殺滅可能存在的病毒微粒;第四,室內通風。

莊國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近距離的傳播要比遠距離的傳播大得多,大眾擔心的病毒通過氣溶膠遠距離傳輸的概率仍然是比較小的。莊教授建議大家依然要開窗,尤其是在感到室內空氣混濁時,適當開窗透氣,時間不必太長。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三大傳播途徑,氣溶膠傳播也在其中!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相關防疫專家提醒,目前可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三條傳播途徑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這就說明開展防疫防控工作尤為重要。直接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在咳嗽、噴嚏、說話時的飛沫、呼出的氣體等方式近距離直接吸入的感染。它的特點是必須和患者有所接觸。
  •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
    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說法,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此前,公眾對於新冠肺炎的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這兩個渠道比較重視,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防疫科普】新型冠狀病毒三大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2020-02-23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沫、氣溶膠、糞口傳播?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不同傳播途徑導致傳染的傳聞甚至引發了恐慌。&nbsp&nbsp&nbsp&nbsp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詳解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以及防護措施。&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還是通過呼吸道傳播?
  •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空氣有毒?還能開窗嗎?
    2月8日,有報導稱,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部主任、感染科主任醫師沈銀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病毒一般是附著在飛沫上,理論上可能還可附著在氣溶膠上,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可通過氣溶膠傳播以及在傳播中到底有多大作用,這個還沒有完全確定,仍需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北京出現...
    熱點 事件 劃重點 01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新聞發言人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幾種?怎麼規避好?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認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飛沫通過一定的距離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日常面對面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能造成飛沫傳播,因而若周圍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應注意個人防護,並儘可能保持較遠距離;另外若感染者的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可通過直接接觸汙染人的手,汙染的手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如挖鼻孔、揉眼睛等,也可造成傳播。
  • 完美解釋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和氣溶膠傳播之間的區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新聞中,我們不斷聽到「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等專業術語,那麼,這些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有媒體用了這樣一張圖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同樣,國際上也是如此分類,比如ISPN考試中將傳播形式分為Airborne precautions、Droplet precautions和Contact precautions三種。那麼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呢?
  • 關於「氣溶膠」傳播,解讀你最困惑的7個疑問
    疫問醫答·第十三期面對疫情,《生命時報》全新推出「疫問醫答」欄目,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天解答一個你最關心的問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氣溶膠傳播」,一個新增而又陌生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從昨日起,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 氣溶膠傳播 國家衛健委最新解釋是「尚待明確」
    9日上午,國家衛健委新公布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其中顯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國家衛健委: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關於病毒傳播途徑,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第四版診療方案描述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第五版診療方案修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 氣溶膠傳播尚未明確「預防姿勢」包括不用腳踩痰等
    2月8日,有報導稱,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顯示,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什麼是氣溶膠?是否等同經空氣傳播?我們該如何...
    狹義概念的經空氣傳播可以分為兩類情況:   (1)主要經空氣傳播,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但以氣溶膠傳播佔絕對優勢,如結核、麻疹和水痘;   (2)偶然經空氣傳播,指主要通過飛沫等其他途徑傳播,但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發生氣溶膠傳播,尤其是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可以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例如流感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 ...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李文亮...
    衛健委發布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 氣溶膠傳播存在限定條件 這些密閉空間有風險
    最近,氣溶膠作為疫情焦點頻繁出現在大眾面前,人們幾乎每天都會面對什麼是氣溶膠、怎麼傳播的、傳播概率有多大、怎麼做好防護等一系列疑問。那麼,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會通過氣溶膠傳播嗎?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以下簡稱「第六版」),將原「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的官方說法變更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 抗擊疫情·睿思這麼看(2月9日):氣溶膠傳播,專家這麼說
    2月8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進展新聞發布會上,有專家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途徑或存在氣溶膠傳播。此消息迅速引發網民熱議,新浪微博話題#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閱讀量高達7億多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氣溶膠傳播真的那麼可怕嗎?    氣溶膠傳播可怕嗎?
  • 病毒傳播途徑有變化嗎?口罩等物資怎麼保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
    隨著檢測能力的提高,專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不僅有肺炎的表現,有一部分病人表現比較輕、病程史中沒有肺炎,但是仍然具有傳染性。將這一類病人加入診斷分型,一是為了對這部分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更好地控制傳染源。二是對病人基本的特徵更加詳細的進行描述。疑似病例判斷標準有變化?
  •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不僅飛沫和接觸傳播……
    嫩江縣3.8級地震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現場發布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你問我答Q: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什麼?A: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Q:按照現在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氣溶膠傳播?A: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
  • 氣溶膠傳播尚不明確 專家:口罩、通風防萬一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經到底包不包括氣溶膠傳播?昨天,國家衛健委就這一公眾比較關心的問題,作出了解答。衛健委表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經,還是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經尚待進一步明確。國家衛健委昨天公布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中,也有相同的表述。
  • 新冠肺炎簡稱NCP,官方確認可通過氣溶膠(空氣)傳播!怎麼防?專家建議「7個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防護是最重要的,坐電梯,走步梯都要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觸摸小區電梯等的表面。此外一定要多洗手。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研究員馮錄召:這個現象說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且存在,但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我們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進一步證實,病毒現在還是以近距離飛沫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