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可謂是廣為人知,也有很多的電影在講述著中國功夫,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就是詠春的葉問,葉問的詠春主要是跟三個人學的,第一個是他正式拜門的師傅陳華順,當時葉問拜入陳華順門下的時候只是個七歲的孩子,而陳華順去世的時候,葉問也只有13歲而已。所以師傅死了以後,葉問就是跟著自己的師兄吳仲素繼續學習的詠春。
在《葉問前傳》裡,洪金寶演的陳華順和元彪演的吳宗素,有一場詠春對決十分精彩,陳華順的詠春是跟梁贊學的,就是咱們以前已經提過的那位詠春宗師。葉問在陳華順吳宗素的教導下進步神速,成為了與當時的阮奇山,姚才兩人並稱詠春三勇之一,從未遇過敵手。直到他到香港讀書,遇到了一位高人慘敗在對方手下,這位高人就是葉問的第三位「師傅」,梁贊的兒子梁碧。
在《葉問前傳》裡也有這場戲,有趣的是扮演梁碧的是葉準老爺子,雖然說是一把年紀了,但是身手還是相當了得,梁碧並沒有收葉問為徒,葉問也不叫他師傅,但是葉問自己說梁碧讓他真正理解了詠春。1949年以後,葉雯隻身一人來到香港,開啟了自己詠春教學生涯,直到去世,一代宗師裡就還原了這段故事,其實在陳華順和梁碧的時代,詠春已經有了分歧。
誰是正統,雙方都有各自的看法,葉問系列裡的張天志是個虛構的人物,他和葉問之間真正的分歧就是詠春的正統,事實上葉問是集合了陳華順和梁碧的詠春精華,並且又融入了自己的看法,最主要的就是反對套路講究變化,詠春的套路非常少,只有小念頭,尋橋,標指三路拳。葉問覺得還可以再簡化套路,他還把詠春招式裡一些諸如五行八卦之類的詞彙去掉了,讓詠春變得更加通俗易懂,簡單來說就是降低了學習的門檻。
另外因為剛到香港的時候葉問很窮,所以他收徒弟的數量也多了起來,也不再收那麼高的學費了,降低了學習門檻,增加了收徒數量,對於詠春的傳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破舊立新不被套路限制,講究變化,則給永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李小龍能夠在詠春的基礎上創立截拳道,和葉為樹立的這種永春思想有很大關係。
從外部環境來說,當時的香港只有一所香港大學,招生名額有限,所以很多葉問的徒弟選擇了出國留學,為了更好的練習詠春葉問,鼓勵這些弟子在當地教學生,一方面可以賺取留學的費用,一方面可以一起練習,這大大促進了詠春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推廣。如今永春已經成為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武術之一,葉問也演繹了自己的傳奇人生,最後咱們就用葉準為父親葉問寫的這首詞一塊緬懷一下這位宗師吧!
西江月:半世風流灑脫,一生磊落光明。當年赤手搏蒼鷹,贏得裡人欽敬。悉心栽調育李,造就幾許豪英。敢將舊譜變新聲,頃刻全球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