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武中學CCAE班、未來技術班開班
暨人工智慧研學基地(實驗室)掛牌儀式
9月12日,廣州市南武中學CCAE班、未來技術班開班暨人工智慧研學基地(實驗室)掛牌儀式在學校高中部5樓群學堂舉行,為百年南武發展翻開新的篇章。
▲陳祥春校長在儀式上致辭
此次開班儀式有兩個看點:
一是南武中學CCAE班、未來技術班開班。CCAE班一直是南武中學的名片、其中未來技術班是南武中學今年又一個創舉。學校希望先把「班」辦好。明年爭取招生部門給予適當的招生政策支持,在此基礎上,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科學技術協會」的支持下,創辦「南武科學高中」。
▲南武人工智慧研學基地掛牌
二是學校與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山大學人工智慧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南方科技大學等深入交流與研究,和廣州市飛瑞敖人工智慧科學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在學校掛牌人工智慧研學基地(實驗室),新設人工智慧課程,深化「古風·藍韻」特色課程的內涵。STEM、史丹福大學創新實驗、人工智慧等成為學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三大核心課程。
未來技術班:南武中學今年的一項創舉
未來技術班是今年南武中學的一項創舉,面向全市招生50人,要求文化成績達到提前批高保線以上。今天,這個班正式亮相。
未來技術是什麼?簡單來說,「未來技術,是指以前瞻性思維、超越現實、持續探索、不斷推進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屬於未來科技的「卡脖子」技術。如人工智慧、晶片、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化、新材料、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新醫學等等。
作為百年名校的南武中學,為什麼提出要辦「未來技術班」?學校是怎麼考慮的?
據了解,學校要辦「未來技術班」,基於以下三個考慮。第一,適應高校招生多元錄取改革,應對「強基計劃」、「631綜合素質評價」,為優秀學生提供多元的就讀「雙一流大學」和世界名校渠道;第二,傳承「百年南武」「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為培養新時代急需的關鍵領域人才奠基;第三,讓我們的學子更早接觸未來科技,提高他們科學素養,為愛好科學,有科技創新興趣和特長的學生續平臺,因為有好多學生小學、初中都學了無人機、編程、機器人、樂高等等,好多大學也紛紛設有人工智慧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等等,高中不能斷檔。
▲史丹福大學實驗室
▲STEM學創空間
新開辦的「未來技術班」隸屬於CCAE學院。是學校重點班中的重點班,牛班中的牛班。據了解,2020年,南武中學高一級招生計劃是500人,共12個班。學校設置三個學院,其中CCAE學院3個班(特色課程班),劍吳學院4個班,晦聞學院5個班。CCAE學院3個班分別是CCAE創新人才班、CCAE博雅實驗班、CCAE未來技術班。
(1)CCAE創新人才班:重點培養學生朝國內一流大學衝刺,著重在尖子生培養有所突破。
(2)CCAE博雅實驗班:重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文理兼備,因材施材,學有所成。
(3)CCAE未來技術班:為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著重培養有理科學習潛質、動手實踐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
在今天的開班儀式上,學校為CCAE學院3個班(特色課程班),分別聘請了學術導師,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搖分別被授予CCAE創新人才班、CCAE博雅實驗班、CCAE未來技術班的學術導師。
▲為導師頒發聘書
▲新聘CCAE未來技術班導師為同學們主講《如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CCAE班:南武一張閃亮的教育名片
南武中學CCAE班是2012年開始招生,2015年迎來第一屆畢業生。很多家長會認為CCAE班是國際班。其實不是,CCAE班是中美教育融合課改實驗班,致力於為國內外雙一流的大學輸送優秀畢業生。
CCAE班是南武中學一張閃亮的教育名片。2015年CCAE班迎來第一屆畢業生,重點本科上線率接近80%。此後,CCAE班高考重點本科上線率逐年快速攀升,近幾年穩定在95%以上,大批優秀畢業生考入985院校,頂尖畢業生離清北咫尺之遙。
▲第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分享
科學高中:南武教育品質提升的重要抓手
近幾年,南武始終著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投入巨資,相繼建設成八大創新實驗室,引入一批名師名家,逐漸顯現成效,教師和學生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南武DI團隊獲得全國一等獎;2020年8月,南武學生獲全國中學生物學聯賽獲全國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4名。
當前,南武正以STEM、史丹福大學創新實驗、人工智慧等三大核心課程為支撐,聯動知名高校及科研團隊,組織專題研討會,深入交流,針對「強基計劃」「綜合素質評價」的人才選拔模式,摸索人才培養的最佳路徑與方式,積極探索籌建「科學高中」。這是南武順勢而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南武辦學品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助力廣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擔當。
▲機器人與編程課程
百年南武,新枝又發,在新時代、新時期的歷史機遇下,學校將緊跟科技創新發展的潮流,提供多選擇個性化教育,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模式,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
▲學創空間學生做項目
來源:私家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