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疫到復工,阿里雲幾乎出現在兩場戰役的每一個角落。
在抗擊疫情中,阿里雲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用於加速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同時,還將阿里雲的高能運算和計算集群用於病毒、蛋白質結構、基因組計算等等,並且藉助雲平臺輔助進行文獻分析和篩選。
在推進復工復產中,一方面,基於阿里雲的一系列辦公軟體,例如釘釘等也均向企業敞開大門,支持企業遠程協同,幫助他們為進一步的復工復產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對於正在計劃和已經復工復產的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更為關鍵,阿里雲推出了七大復工復產數字應用並免費給企業使用,提供包括健康打卡,出入健康碼、智能排班等等應用,幫助企業對復工做出科學有序的安排,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說,沒有哪項技術像雲計算一樣,在此次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如此廣泛的作用。實際上,不僅僅是現在,當疫情過後,社會生產,人民生活恢復正常之後,雲計算這個新型的基建設施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筆者用一個很通俗的比喻來解釋雲計算的作用。正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電力一樣,雲計算如今把算力變成一種可以即取即用的資源,每家每戶不再需要自建機房,只需要點擊滑鼠,就好像擰開了水龍頭一樣,雲計算這個「水庫」就會把需要的計算資源輸送過來。而算力正是數字時代的基礎,有了雲計算的支撐,大數據支撐的科學決策、各種算法支撐的人工智慧,智聯網支撐的萬物互聯,以及全面在線才有擁有可能。由此,我們想要迎接數字時代,智慧時代,就必須要基於雲計算技術。
經此一役,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地發展雲計算這個新型基礎設施。不僅是因為它能改變社會生產,促進經濟增長,還因為雲計算可以推動我們加速進入數字時代、智慧時代,提升全社會的效能。
基礎設施具有巨大的外部性,而雲計算同樣也具備這個特點,它能夠帶動許多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從供給端為經濟增長提供動能,避免經濟學中的「滯漲」現象發生。比如,雲計算可以實現無人工廠和智能監控,幫助農業和製造業企業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它能夠將大量傳感器提供的信息進行雲端處理並且快速反饋,進而指導機器進行生產,將勞動力從低級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單個勞動力生產水平,提升生產效率。
同時,基於雲計算的新基建,還能夠助力政府治理的提質增效。
經濟學中有一個說法為「歷史一定會重演」,它表明歷史數據對於政策制定和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雲計算能夠對海量的歷史數據進行分級、綜合處理,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機器學習,從而得出更可行的政策建議還可以對政策結果進行推演,及時為政策糾偏。
除此之外,當新基建進入雲時代,萬物互聯,皆可上雲,再結合5G等通訊技術,智慧城市將會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雲計算是實現無人駕駛車路協同的基礎,車輛終端會反饋大量的數據,而雲計算平臺則需要結合道路邊的傳感器數據進行匹配運算,並得出結果指導車輛行駛,高效而準確的運算才能保障無人駕駛的安全。雲計算也是實現饋線自動化的技術條件,只有將各個節點的數據在一個平臺統一統籌處理,才能在電路出現故障時快速排除,這有助於促進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說,此次的抗擊疫情和後續的復工復產,雲計算所發揮的作用僅僅是小試牛刀,不過讓我們初窺到它的美妙,在疫情陰霾全面散去之後,基於雲計算的新型基建將會助力經濟增長和社會智慧化建設,創造一個更智能、更高效、更美好的生活環境。(作者盤和林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