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晶橋鎮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2020-12-22 金臺資訊

芮家村史館 張福敏攝

「我們村綜合社將把我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等革命歷史遺址,進行深入挖掘和傳承,打造紅色旅遊名片。」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說。

芝山村是一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美麗村落,村內有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蘇南反頑銅山戰鬥等革命歷史遺址。該村綜合社結合全鎮健康產業發展和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和紅色旅遊線路,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晶橋鎮作為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歷史遺蹟。全鎮共有新四軍新橋會師,新四軍十六旅旅部、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溧水抗日根據地最早的一所完小、第一個農村供銷合作社等革命歷史遺蹟100多處。近年來,晶橋鎮以紅色旅遊為依託,通過整合自然生態、傳統文化、特色鄉村等旅遊資源,保護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紅色文化內涵, 提升紅色旅遊品質,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晶橋鎮和溧水文旅集團在建設石山下村特色旅遊村中,注重挖掘紅色文化,打造了「紅色 鄉村旅遊」特色旅遊鄉村。2016年,綜合利用劉氏宗祠建設了芮家村史館,以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追憶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芮家村戰鬥的紅色歷史。

今年晶橋鎮和溧水商旅集團深入挖掘裡佳山村開國元勳粟裕故居、新四軍十六旅旅部、新四軍被褥廠等革命歷史遺址,打造紅色旅遊村,守護紅色資源、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同時,和紅色李巷聯成紅色旅遊線路,著力打造紅色精品旅遊線路,努力讓紅色資源鮮活起來、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和旅遊富民功能。(張福敏)

相關焦點

  • 南京溧水晶橋鎮:踐行「兩山」理念 從「化工重鎮」到「健康江蘇...
    晶橋鎮作為民革中央康養產業實踐基地、「健康溧水」核心區,已吸引了綠地控股集團總投資150億元的綠地·中國中醫健康養生示範區等20多個康養項目正式落地。  治汙:徹底關閉化工園區,全面重塑健康環境  晶橋鎮山林面積671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9.6%,居南京各街鎮之首。晶橋鎮水域資源也十分豐富,境內新橋河、雲鶴湖、姚家湖、象山水庫等10多座河、湖、水庫貫穿其中,塘壩多達5400多座。
  • 百村調研行 | 溧水晶橋鎮芝山村:小村莊變成美噠噠的新畫卷
    4月8日上午,南京市溧水區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暨牧原江蘇總部生豬養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溧水區晶橋鎮舉行。據悉,牧原集團溧水生豬養殖項目用地約207畝,位於晶橋鎮芝山村,項目總規劃年出欄生豬5萬頭規模,2020年投資約1.5億元。
  • 永春橫口鄉、一都鎮整合紅色文化資源 打造旅遊品牌
    短暫休整期間,戰士們刷寫革命標語、印發傳單、宣講革命理念,在當地留下眾多紅色印記,也將紅色精神深深烙進山鄉村民心中。如今,位置相鄰的橫口鄉、一都鎮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山鄉裡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品牌,不僅傳承紅色精神,也推動當地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 贛州以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
    將寧都縣作為井岡山至瑞金紅色旅遊熱線上重要旅遊目的地和贛南紅色旅遊「金三角」(瑞金—寧都—興國)的重要一極來打造,制訂了《寧都縣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打造紅色旅遊整體形象。  紅色是寧都寶貴的財富。
  • 習水土城古鎮:舉辦紅色故事講述會 打造文化旅遊新名片
    遊客們安靜地坐在古色古香的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徵時期的各種紅色故事,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 紅色故事講述會舉辦以來,受到了當地群眾和遊客們的歡迎,正成為土城古鎮一張文化旅遊新名片。
  • 南京溧水晶橋鎮:黨支部領辦綜合社 鄉村振興添引擎
    晶橋鎮處處稻花香 張福敏攝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七月的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曹莊富硒生態園,漫山遍野花香四溢,千畝果樹百裡芬芳,清澈的水面鷺鳥翩翩起舞,遠遠望去,美麗鄉村若隱若現。實行「保底分紅,盈利共享」的分紅方式,迅速盤活集體荒山、水塘、民房等閒置資源,流轉近2000畝土地,開展規模化經營,種植了1500畝有機水稻和花卉,建設了餐飲接待、休閒房屋等觀光配套設施,將特色農業加入了觀光、休閒、旅遊等因素,形成差異化經營,走出了一條生態觀光旅遊與特色農業互利共生、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 廣東汕尾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
    新山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探索「紅色+旅遊發展」做法,利用本地紅色旅遊、綠色生態、古色鄉風等資源優勢,勾畫出發展多元經濟藍圖,以「黨建+」模式推進,以「旅遊+」擴展,扶貧扶志扶技結合,聚沙成塔實現規模效應,這個曾經淪為「空心村」的地方,迎來萬千賓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汕尾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汕尾市出臺了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和利用整體規劃和法規;制訂汕尾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相關文件;整合資源,重點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籌建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展覽館;加大對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度;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加強紅色革命陣地隊伍建設。
  • 無為紅色旅遊 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及紀念館、皖江烈士陵園、渡江戰役烈士紀念碑、戴安瀾故居、丁汝昌墓園等多處紅色旅遊景點星羅棋布,作為一份紅色記憶融入了無為的文化根基,更成為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近年來,無為縣高度重視紅色旅遊發展,不斷創新開放方式,努力將紅色旅遊打造成無為一張別致的名片。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即日起,「天眼新聞」客戶端全域旅遊頻道聯合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鄉村文化旅遊處特別策劃推出「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專題,展示旅遊扶貧經驗,為鄉村振興探索有效路徑。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景區 助力脫貧攻堅「雞鳴三省」景區是畢節市七星關區近年來依託紅色文化打造的文旅融合發展複合型旅遊景區,總體規劃面積5430畝。
  • 海林:紅色旅遊結合綠色生態 打造旅遊文化產業綜合體
    隨著夾皮溝紅色主題景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未來,景區將以紅色旅遊文化景觀與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全方位打造旅遊文化產業綜合體,讓遊客既能夠欣賞到美景,同時還能夠感知歷史文化,提升愛國主義情懷。海林局三十五林場清涼谷景區。
  • 【打造紅色文化名城 建設綠色生態家園】黑泉鎮:盤活特色資源 助推鄉村振興
    今天的「打造紅色文化名城 建設綠色生態家園」專欄刊登對黑泉鎮黨委書記邢松的採訪。>記者:「請問下一步黑泉鎮圍繞「打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黑泉鎮黨委書記 邢松:「一是借力在我鎮九壩灘在建的高臺老城復原項目這張「紅色名片
  • 通道再添一張「紅色文化+生態民俗」新名片!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陳基健 石世忠)5月20日,花界風雨橋揭幕暨兵書閣村紅色文化體驗園開園儀式在兵書閣紅色文化體驗園廣場舉行。中國民生銀行長沙分行行長王周屋,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秀芳,縣領導劉國雲、田鋒等出席儀式並揭幕。
  • 廣東龍門:利用紅色資源和特色文化營造文明新風尚
    該村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較為豐富,環境優美無汙染,是麻榨鎮森林資源較豐富的村,全村種植楊桃720多戶,面積約3900畝。村民靠楊桃發家致富,紛紛建了樓、買了車,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麻榨鎮不僅楊桃出名,粉葛也十分出名。
  • 源城加快打造紅色文化陣地
    近日,源城區委書記鄧卓文率隊到埔前鎮上村村,實地調研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紅色文化館項目建設情況,強調要倒排工期,加快建設進度,切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講好「紅色故事」,讓更多的黨員幹部群眾接受紅色教育。
  • 「寫」好紅色旅遊文章 傳承紅色基因
    (記者 李嘉斌 攝) 近年來,湛江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講好紅色故事,讓先輩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火炬生生不息。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對紅色旅遊的宣傳和推廣,開發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產品,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更大程度推動鄉村振興,紅色引領與綠色崛起的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 走進健康溧水:東南大學實踐團隊助力健康溧水全國示範區建設
    (通訊員 李睿 劉奇偉 陳媛婧)近日,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杜偉教授帶領一支20餘名東南大學師生組成的調研隊正在南京溧水區如火如荼的開展健康溧水大平臺頂層設計和社區慢性病調研,在打造「健康溧水」全國示範區的過程中貢獻東大力量。其中,成人慢性病防控調研於7月24日至8月27日順利完成現場工作,歷時一個多月。
  • 溧水這些充滿詩意的精品民宿,等你來邂逅!
    一起來遇見溧水無想居精品民宿吧! 花跡·無想山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溧水區晶橋鎮唐家庵村
  • 紅色文化品牌亮
    永放光芒的遵義會議精神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賦予了遵義最濃烈的紅色文化底色。紅色文化不僅植根於黔北大地,還在遵義市與時俱進的傳承方式中生發新枝,讓長徵精神更加浸潤人心。
  • 【改革黔談】安龍紅色資源挖掘利用工作的探索
    同時,縣史志辦公室還積極參與項目申報,將安龍革命歷史陳列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舊址、烈士陵園和王憲章將軍園資源整合為「黔西南州『安龍會議』會址景區」,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申報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縣革命遺址挖掘與利用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縣內革命遺址的教育功能逐步發揮,縣境紅色旅遊業發展開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