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傳部和市直屬機關工委聯合主辦的「七一重溫入黨誓詞」主題日活動在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舉行。(記者 殷翊展 攝)
老同志參觀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重溫當年青春歲月。(記者 李波 攝)
共青團「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特別主題黨團日活動在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舉行。(記者 劉冀城 攝)
修葺一新的黃學增故居。(記者 李嘉斌 攝)
近年來,湛江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講好紅色故事,讓先輩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火炬生生不息。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對紅色旅遊的宣傳和推廣,開發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產品,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更大程度推動鄉村振興,紅色引領與綠色崛起的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接待近300萬人次
雷州青年運河的建設,是一段傳奇,是一部史詩,更是一堂黨課。近年來,湛江市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雷州青年運河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發揮紅色文化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振奮精神、推動發展的作用,掀起主題教育學習高潮。2015年5月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開放至今,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黨員、幹部、官兵、學生、群眾近300萬人次。
在建庫開河紀念館裡,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每每被講解員提及。照片中,時任湛江雷北縣委第一書記趙立本雙手握著車把手,拉著一個滿載泥土的雙輪木車,奮力前行。
縱覽雷州青年運河修建過程,黨員領導幹部無不發揮了主心骨、先鋒隊的作用,他們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們既身先士卒,又注重發動群眾。
共產黨員莫瑚就是工地上的「紅旗手」。工地掀起工具改革浪潮,他帶領的「北京營」突擊隊決心率先實現全營車子化。沒錢、沒木料,怎麼辦?群眾看黨員。莫瑚二話不說,捐出14元,緊接著大家都積極捐款,解決了資金問題。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又沒日沒夜地趕製了72部拉車。搶險時,莫瑚堅守大堤,三天三夜不合眼,困了就滴眼藥水。在他的帶動下,「北京營」屢立新功。莫瑚曾說:「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旗幟能倒嗎?必須衝在最前面!」
從縣委書記到大隊幹部都戰鬥在第一線,邊指揮、邊勞動。他們中2820人參加搞「試驗田」,佔幹部總數的90%以上,帶領著群眾發明創造,進行技術革新;黨員、團員帶頭組建突擊隊,掀起轟轟烈烈的勞動競賽。到1960年運河主河全線通水時,工地上有5071人光榮入黨,9940人入團。
雷州青年運河建設是一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史書,雷州青年運河精神是一面旗幟,一座豐碑,在一代代地傳承著,吸引了每一代人前往運河參觀、緬懷先輩。
為挖掘保護弘揚好雷州青年運河精神,在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積極推動「六個一」(塑造一座群英雕像、實施一批文化項目、創作一批文化精品、搶救一批運河文物、建設一批水文化場館、撰寫一本運河志)活動,建成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
目前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設施有建庫開河紀念館、運河群英雕像、群英萬壽牆、鶴舞地靈雕塑、全國護水文化長廊、名人題字石碑、運河群英故事廳、黨史教育展廳、勞模紀念館、建庫開河優秀黨員風採宣傳長廊、時事政治系列宣傳欄等。保護原狀有1958年興建鶴地水庫存留下位於第一溢洪道旁邊的工程指揮部舊址,1960年鄧小平題詞「雷州青年運河」巨型壁畫,1961年郭沫若題名「青年亭」的青年亭公園,1963年陳毅植樹「元帥杉」,鶴地水庫渠首樞紐工程,水庫第一、二溢洪道等宏偉工程建築物。
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掀起旅遊熱潮
黃學增1900年出生於遂溪縣墩文村,是中共南路和深圳地區黨組織創始人之一,廣東農民運動四大領袖之一,廣東西江武裝起義的傑出領導者,瓊崖紅軍和蘇維埃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走進黃學增的家鄉遂溪縣樂民鎮墩文村,村中重要地標皆以黃學增名字命名,村中建有黃學增文化科技大樓,該村小學已更名為「學增紀念小學」,同時,黃學增紀念中學也於2016年正式揭牌。在黃學增故居紀念亭大門口處,醒目的「革命烈士黃學增同志之故居」幾個大字,就是時任地委書記孟憲德所題。
1957年,墩文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紅色革命老區」。如今,黃學增的革命事跡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黃學增故居成為富有內涵的紅色教育基地。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主要包括黃學增紀念亭、黃學增陳列館、黃學增紀念廣場等,旨在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革命老區、烈士故裡建設得更加美好,助力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黃學增烈士故居佔地面積1140平方米,建築面積374平方米。黃學增紀念廣場在2019年6月開始動工,佔地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分為「南路革命」主題群雕展覽區、紅色文化學習遊園區、「紅星」主題雕塑觀展區、濱水休憩區四大功能區。
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旨在更好保護革命遺址和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既是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又是休閒學習的旅遊好去處,還有利於革命老區群眾增收,因此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和歡迎。這裡是湛江市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紅色教育基地,遂溪縣廉政教育基地。
2012年以來,黃學增故居每年接待數萬人、200多個單位。社會各界人士、學生、黨員幹部等積極參與,緬懷先烈,弘揚革命精神。今年國慶期間,前往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和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光是各單位組織前來的集體活動就達25批次、1210人,同比增長12.3%。
推進「紅色村」建設 發展紅色鄉村旅遊
2018年起,廣東省啟動「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湛江遂溪縣河頭鎮河頭村和徐聞縣下洋鎮墩尾村入選第一批「紅色村」建設名單。我市搶抓機遇,推進「紅色村」建設,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下洋鎮墩尾村位於徐聞縣東部,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村幹群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熱潮,農村環境日新月異。走進下洋鎮墩尾村,村內花木錯落、村道整潔、環境優美、鄉風文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講文明樹新風等內容隨處可見。
為充分挖掘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徐聞縣委等多次深入墩尾村調研,研究規劃「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致力把墩尾村建設成為紅色資源豐富、時代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基層黨建示範點,打造成為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風廉政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生態旅遊區。
為科學規劃,徐聞縣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對墩尾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進行統籌規劃建設。示範工程主要是重建舊縣委辦公場所,修建革命事跡大型浮雕牆,建設紅色故事展示廳、紅色文物展覽館、黨性教育培訓廳、紅色黨建文化紀念園,推出一批紅色文化作品等。
「我們將藉助省委組織部把墩尾村確定為『紅色村』黨建示範點的契機,把新農村建設基礎較好、紅色資源較豐富的墩尾、桐挖、上園、藤廠、弄坡等5條自然村,以及市級紅色黨建示範點地塘村,進行串聯建設新農村片區,帶動鄉村旅遊發展。」下洋鎮鎮長劉學表示。
遂溪縣河頭鎮在開展河頭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的同時,強化紅色引領,正規劃逐步把河頭鎮打造成「紅色小鎮」。目前,河頭村「紅色村」建設工程預計可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河頭鎮已作出了比較完善的「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的規劃方案,充分挖掘保護利用河頭村的紅色資源,從建設「紅色古街」到建設「紅色村」,再擴大影響,創建一個「紅色小鎮」。既把建設「紅色村」、「紅色小鎮」打造成建設美麗新農村、發展紅色旅遊的一大亮點,也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帶動提升基層黨支部陣地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並從中吸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前進的動力。
來源:湛江日報
(責編:趙亮、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