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小鎮湯家匯因地制宜全力做好紅色旅遊「大文章」

2020-12-23 央廣網

紅色小鎮湯家匯因地制宜全力做好紅色旅遊「大文章」

2020-09-07 15:48:00來源:北國網

  近年來,安徽省金寨縣湯家匯鎮堅持紅色引領發展,把紅色資源保護挖掘和紅色旅遊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致力做好紅色旅遊「大文章」,以紅色為主基調的鄉村旅遊已具雛形,紅色小鎮正加快崛起,經濟社會發展日益活躍。

  革命遺址星羅棋布,紅色旅遊 「基礎牢」。湯家匯鎮是金寨縣乃至皖西最早爆發革命的地方,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六安市境內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所在地,這裡曾是豫東南、皖西北道委和道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境內遺蹟遺存眾多,現有革命遺址遺蹟61處之多,其國保單位4處、省保單位11處、市保單位2處、縣保單位26處。該鎮紅色古色相互映襯,大多古建築都成為了紅色遺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距今300多年的國家級古村落鬥林李家老灣,其中一個村莊有25人參加紅軍,被譽為「紅軍村」;大木山劉氏祠成為戰時紅軍醫院;胡氏祠至今還吸引著開國大將徐海東後人及北京開國元勳文化促進會的關注,並投資建設紅二十五軍紀念廣場。

  入選首批紅色小鎮,紅色旅遊「潛力大」。2014年,湯家匯鎮成為安徽省首批紅色小鎮,這裡紅色革命政權機構設置早、部門全、運轉時間長,有完整的紅色政權道委、道區蘇維埃乃至縣、區、鄉、村五級蘇維埃政府的縱向體系,還有政治保衛局、工會、婦聯、少共委、赤色郵局、槍械局、印刷廠、醫院、報社等部門組成的橫向體系,堪稱一座完整的「蘇維埃城」。近年來,湯家匯鎮把紅色文化旅遊作為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不斷加大各項投入,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繕。先後投入資金1.1億元,拆除國保單位周邊3000平方米的危舊房,對列寧小學等30餘處瀕危的革命遺址進行了搶救維護。對具有家族祠堂和革命遺址「雙重」身份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了「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專人管理、依法管護」的工作機制。對接善寺、徐氏祠、姚氏祠、易氏祠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布展。新建遊客接待中心,將湯家匯遺蹟最多的古街命名為「紅軍街」,實施立面改造、路網提升、生態廣場、親水畫廊、攔水壩等景觀提升工程,紅色小鎮開發利用條件逐步完善。

  黨委政府傾力打造,紅色旅遊「底氣足」。擦亮紅色文化旅遊品牌,將紅軍街革命遺址群作為縣委黨校現場教學點,免費對外開放,每年有省、市、縣委黨校學員和外地旅客10餘萬人參觀瞻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該鎮深度挖掘紅色文化,系統性的搜集民間故事,組織專人編寫了5本14萬字的湯家匯紅色文化叢書,傳承歷史經典、弘揚老區精神:編纂發行全市第一部名鎮志——《湯家匯鎮志》,拍攝一部湯家匯鎮紅色文化宣傳片,用紅色歷史啟迪後人;成立「金剛之聲」民間文化協會,把地方文化發掘起來,把社會力量凝聚起來;新建以「重走紅軍路」為主題的紅軍步道35公裡,讓人們在體驗中追憶歷史、激發鬥志、拼搏奮進。

    全鎮氛圍濃厚熱烈,紅色旅遊「前景好」。緊抓省、市、縣把湯家匯鎮列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的重點鄉鎮,以及金寨縣在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三年行動方案中把湯家匯創建「全國紅色特色小鎮」列為工作重點、把境內重點紅色文物保護單位和紅軍街革命遺址群納入以金寨紅軍廣場為核心的紅色旅遊5A景區創建內容的良好機遇,緊緊圍繞「紅色」主題,充分挖掘開發一批獨具特色的地方土特產品、紅色旅遊產品、紅色紀念品等涉旅產業,在傳承與發展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舉辦「重走紅軍路」登山活動,著力打造「長街宴」紅色旅遊品牌;在沿河濱水走廊繪製紅軍戰鬥場景,讓遊客駐足瞻仰,感受烽火歲月;建設紅二十五軍紀念廣場,建成紅軍街遊客休閒廣場,引資建設紅日劇院,提升整體紅色旅遊水平;引進城市連鎖酒店和碧湖山莊賓館,旅遊接待能力不斷增強。一個金寨縣全域旅遊大產業上的紅色「珍珠」正躍然而出。(姜綿紅)

編輯: 蘇曉靜

相關焦點

  • 大別山裡的紅色小鎮 全國最早的列寧小學就在這兒
    目前,湯家匯鎮加強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紅色文化和電商創業相結合的旅遊模式,已引領35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年遊客量增至10餘萬多人次。列寧小學。紅色遺址齊聚小鎮從未踏入過湯家匯或是金寨縣的人大概從沒聽說過,這座大別山腹地的小鎮,也用過「赤城」作曾用名,這似乎是在昭告著小鎮的紅色基因。現如今,鎮內的許多遺址上仍留有「赤城」的名稱印記。
  • 安徽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出爐,金寨5地入選
    近年來,紅色旅遊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熱度也越來越高。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鬥爭知識,學習革命鬥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日前,安徽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家單位聯合印發了《安徽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共計53家,其中,金寨縣紅二十五軍軍政舊址、金寨縣立夏節起義舊址(丁家埠大王廟)、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
  • 海林:紅色旅遊結合綠色生態 打造旅遊文化產業綜合體
    尊重歷史,全力恢復威虎廳原貌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本著遵循歷史、不破壞原有遺址風貌的原則對夾皮溝紅色主題景區進行復建,將歷史中土匪的生活環境真實的還原在遊客面前,重現九溝通達獨一處、天下威武第一山的壯觀景色。
  •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
    隨著交通、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不斷完善,廉江石角鎮觀光旅遊日趨火熱。記者6月11日了解到,當前,石角鎮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隨著省道293廉石公路改造升級的完成、玉林到石角一級公路和省道388線的規劃修建,極大改善了石角的交通條件,山水石角不再遙遠。
  • 「寫」好紅色旅遊文章 傳承紅色基因
    (記者 李嘉斌 攝) 近年來,湛江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講好紅色故事,讓先輩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讓紅色火炬生生不息。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對紅色旅遊的宣傳和推廣,開發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產品,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更大程度推動鄉村振興,紅色引領與綠色崛起的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 3536工廠舊址:「藏身」山村的紅色旅遊小鎮
    依託3536廠舊址,該地以三線文化旅遊為主題,打造集三線紅色文化展示、軍事拓展訓練、紅色文化研學、特色休閒購物、康養度假、餐飲住宿、商務接待等業態和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遊小鎮。
  • 旬邑縣馬欄紅色小鎮
    中國網12月28日訊 日前,從省旅遊局和省發改委制定下發的《陝西省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旬邑縣馬欄紅色小鎮被列為陝西省旅遊業「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該項目重點建設五大功能區,主要包括:紅色觀光旅遊、紅色體驗旅遊、生態休閒觀光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和養生旅遊,預計總投資15.6億元。
  • 紅色小鎮文家市
    紅色小鎮文家市 我們靜靜佇立在裡仁學校的操場上,思緒隨風穿越到90多年前,一代偉人雄風仍在,聲猶在耳;積穀倉、劉家祠堂標語巷、河口大屋革命漫畫……都留下了那段紅色歲月的記憶,把我們帶回那些風雲激蕩
  • 六安九處紅色景點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革命戰爭時期,30多萬皖西兒女為國捐軀,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他們在六安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也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追憶歷史、緬懷先烈的紅色旅遊資源。紅色旅遊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依託紅色等旅遊資源建成一批旅遊景區。建成1條國家級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六安-金寨-霍山),形成3條全市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 典型帶動 引領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發展紅色旅遊,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各地在推動紅色旅遊發展過程中,湧現了一批有亮點、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今年5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開展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徵集展示活動,遴選出了60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目前正通過多個平臺進行展示。
  • 贛州以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
    將寧都縣作為井岡山至瑞金紅色旅遊熱線上重要旅遊目的地和贛南紅色旅遊「金三角」(瑞金—寧都—興國)的重要一極來打造,制訂了《寧都縣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打造紅色旅遊整體形象。  紅色是寧都寶貴的財富。
  • 四川達州宣漢縣一個鎮,場鎮位於「半島」上,是紅色旅遊小鎮
    清溪鎮是一個小鎮,用地圖軟體粗略測量後發現,該鎮建成區面積不到1平方公裡,全鎮人口約4.6萬人,清溪鎮全國約有8個同名鎮,以廣東、重慶、安徽等地為首,四川本省犍為和漢源縣也有清溪鎮,這個名字似乎很普通,宣漢的清溪鎮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是清代乾隆初年清溪建造的地方,歷史悠久。
  • 習水土城:講好「紅色」故事 做好「旅遊+」文章
    馮四方 攝 人民網12月12日習水電 12月10日,由國家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走進習水縣,在「四渡赤水?千年土城」感受了土城古鎮的淳樸風貌,以及習水縣以紅色旅遊為引領、推動紅色旅遊發展的成果。 土城古鎮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名鎮。
  • 客家之旅蜚聲遠 紅色旅遊「龍抬頭」
    福建旅遊十大品牌中,龍巖就佔2個,即「神秘的客家土樓」和「光輝的古田會議」。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龍硿洞、九鵬溪、梅花山為代表的「綠色之旅」,古田會議會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旅遊精品。
  • 餘杭百丈鎮紅色溪口山地運動公園國慶開園 打造農文旅融合新IP
    浙江在線10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龐舒青 通訊員 曹貞妮)今天,餘杭百丈鎮紅色山地運動公園正式開園,這是一個以弘揚愛國主義文化精髓為宗旨的新一代紅色旅遊景區,中國體驗式紅色旅遊主題公園。
  • 黑龍江北安:講好紅色故事 寫好弘揚紅色文化「大文章」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5日電(韓婷澎、汪曉濤)走進原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了解紅色歷史,在原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聆聽紅色故事,到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揭開軍工神秘的「面紗」……近年來,北安市以其所承載的厚重革命歷史和精神內涵,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科學謀劃紅色旅遊規劃,全力打造紅色北安旅遊品牌。
  • 畢小彬:做好紅色文章 傳承「大別山精神」
    談及如何讓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百世不易時,畢小彬表示,做好六安的紅色文章,離不開紅色傳承的「精氣神」。    畢小彬介紹,除了「大別山精神」外,六安「淠史杭精神」也很寶貴。「淠史杭」是一個大型的水利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國內灌溉面積最大的灌區,這個工程的建設運營使安徽、河南兩省的千裡赤地變成了魚米之鄉。
  • 雲端追尋紅色記憶 市教體局製作研學實踐線上課程
    本網訊 7月30日,記者從市教體局獲悉,為豐富我市廣大學生的業餘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市教體局結合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實際,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整合六安紅色研學基地教育資源,製作了「尋訪紅色足跡」研學實踐教育線上課程,把六安的紅色文化「裝」進雲端,將研學活動「搬」到線上,讓廣大青少年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方式觸摸人文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 涉縣西戌:紅色新聞小鎮藏深山
    「去年『7·19』發大水,這條溝可起了大作用。」涉縣文化館王礦清說,當天,他正陪從北京來的記者拍攝邯鄲·陝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片子,被澆了個透心兒涼。王礦清原來是西戌鎮的文化站站長,現在在涉縣文化館供職。不過,他的家還在沙河村,他的事業也還是挖掘與傳承紅色文化。凡是當地與新華廣播電臺、與紅色新聞有關的事,還是他在操持。「十多年了,這輩子就做這一件事了。」
  • 紅色旅遊村跑福建順昌站開跑
    中新網福建順昌12月6日電 (林秋燕)福建「紅色旅遊村跑順昌站」5日在南平市順昌縣洋口紅色旅遊小鎮正式啟動。今年以來,為加大紅色旅遊景區宣傳推介力度,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發起「紅色旅遊村跑」系列活動,採取「紅色教育+鄉村旅遊+健身跑步」融合的方式,突出紅色旅遊的參與性、體驗性,培育紅色旅遊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