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12月25日電(韓婷澎、汪曉濤)走進原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了解紅色歷史,在原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聆聽紅色故事,到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揭開軍工神秘的「面紗」……近年來,北安市以其所承載的厚重革命歷史和精神內涵,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科學謀劃紅色旅遊規劃,全力打造紅色北安旅遊品牌。
開發紅色寶藏 全面優化布局
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2009年,北安市投資800多萬元,在原黑龍江日報舊址上精心打造了北安市的第一座博物館,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北安博物館突出地域特色,以多個能反映北安文化特色的專題陳列,全方位展示北安人文歷史、地方風情。黑龍江日報舊址復原、抗聯文化和省委省政府建立的紅色陳列,從不同的角度彰顯了北安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積澱。
原黑龍江省工委、省政府辦公舊址建成於偽滿時期,均是北安市現存保護較為完整的上世紀前半葉建築物,陳雲、蔡暢、王鶴壽、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工作、生活、戰鬥過,民族英雄趙尚志冰趟子戰鬥、於天放牢門脫險等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這裡廣為傳揚。2012年北安市投資1500萬元分別建成了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的原黑龍江省工委舊址陳列館和建築面積1026平方米的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
原626軍工廠是新中國第一個衝鋒鎗廠,北安市在工廠解體後的舊址上,籌建了國內第一家軍工遺址博物館,項目總投資2100萬元,佔地面積4125平方米,建築面積6454平方米,現已經建成並向市民開放。2014年5月18日,「共和國槍械的搖籃」——北安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獎。該獎項是全國博物館界最高殊榮,北安紅色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目前,全市已形成「七館二地一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絡。現在,1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與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社區結成共建對子,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旅遊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旅遊,更是讓人們從中回望歷史、汲取新的力量。
作為輻射周邊300萬人口的現代化新興城市,北安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活動,擴大紅色北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系列活動,把紅色文化打造成了黑龍江乃至全國的地域文化名片,使紅色文化軟實力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發揮硬作用,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導向性、帶動性和科學性。2013年被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為進一步提升北安紅色品牌的影響力,北安市廣泛組織全市各黨委、社區業餘文藝團體、學校、企業、鄉鎮等基層單位,啟動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系列活動;文化廣電體育局開展了送紅色電影、紅色圖書、紅色展覽、文藝節目、文化輔導下鄉進社區等系列文化活動,大力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精神,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每年的「秧歌匯演」「金色田野」和「城市之光」等活動,都成為唱響紅色旋律的重要平臺。特別是通過舉辦「群歌唱響北安城」「歡樂北安行」和社區文化周、文化大學堂等活動,把紅歌唱進社區村屯,進一步滿足了城鄉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2017年6月30和7月31日,北安市分別在新落成的祥和廣場,成功舉辦了「不忘初心跟黨走」、「北安情·軍魂頌」兩場大型廣場文藝演出,為市民群眾奉獻了精美的藝術盛宴。不但在規模上前所未有,而且在演出水準上達到了新的高度,每場演出觀眾多達三萬多人。
凝聚紅色力量 繁榮經濟社會發展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北安——這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紅色文化也轉化成為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北安全市上下形成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產業配套招商,引進產業鏈關鍵配套企業,創造產業協作條件,推動分工協作、集群發展。
幾年來,上海電氣、天華風電等產業項目的建成投產,形成了風電場測風選址、設備研發、裝備製造、產品認證、工程服務等完整產業鏈。五年來,北安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達到233.7億元,累計推進產業項目110個,建成投產6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9個,超5億元項目15個,超10億元項目3個。項目涉及農產品加工、新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在2016年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結果中,北安市在全省63個縣(市)綜合排名中位列第九位,比2015年晉升3位,躋身全省十強縣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