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紀念館。馮四方 攝 |
人民網12月12日習水電 12月10日,由國家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走進習水縣,在「四渡赤水?千年土城」感受了土城古鎮的淳樸風貌,以及習水縣以紅色旅遊為引領、推動紅色旅遊發展的成果。
土城古鎮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名鎮。厚重的紅色文化讓土城被譽為長徵路上的「紅寶石」,地球紅飄帶上的「明珠」,是「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區」和「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之一。1935年1月,3萬紅軍將士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率領下,激戰青槓坡,四渡赤水河,馳騁於雲、貴、川三省,南北縱橫千裡,東西往返數次,化被動為主動,取得了紅軍長徵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是世界軍事史上光輝典範,揮灑了毛澤東同志「四渡赤水」這一平生最得意之筆。
「中央紅軍在習水境內轉戰62天,是紅軍長徵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縣。因此,在習水縣境內遺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址遺蹟。」談起紅軍在習水縣留下的長徵故事和遺蹟遺址,習水縣旅遊局黨組副書記李晶晶如數家珍。
據李晶晶介紹,古鎮上有保留完好的當年紅軍長徵時期四渡赤水戰役留下的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紅色文物資源十分寶貴,每一處遺址遺蹟都記錄了意義重大的和有關重要人物的歷史事件,凝聚豐富的精神內涵,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教育價值。對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具有最直觀、最生動、最形象的特徵,又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和原真性。
為了保護好土城古鎮,保護好四渡赤水戰役遺蹟遺址,習水縣於2006年9月在土城古鎮重建四渡赤水紀念館。同時,依靠古鎮厚重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通過認真調查研究,擬定了以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文化為重點,古鎮文化和民俗文化為補充,建成了佔地面積12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展線2000米的綜合博物館群。
此外,習水縣還規定了不允許在古鎮上新建房屋,保存古鎮的原真性,同時又充分考慮到要讓廣大群眾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成果,在古鎮之外的地方建設新鎮區,以拓展群眾的生產生活空間,以及完善旅遊服務功能。
「截止2016年11月,僅土城景區就接待旅遊人數 137.74萬人次,實在旅遊收入 14.82億元。」談到土城古鎮旅遊的成果,李晶晶脫口而出這組數據。據李晶晶介紹,近年來,習水縣委、縣政府為深入挖掘土城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弘揚長徵精神,發揮紅色旅遊影響力,成立土城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致力發展土城紅色文化旅遊,這使得土城古鎮的旅遊越來越火了起來。
「文物保護和旅遊發展有相悖的一面,但文物保護與旅遊之間的關係又是統一的,豐富的文物資源會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前提條件;旅遊經濟的發展,又可使文物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效益得以發揮。因此,習水縣近年來非常注意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以習水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習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苟明利如是說。
據苟明利介紹,為了助推旅遊扶貧,2016年以來,習水縣委政府提出了「黨政領導、企業經營、群眾參與、市場推動」的發展模式。由政府制定規劃,組建公司,或招商引資嚴格按照規劃保護文物與發展旅遊,同時鼓勵老百姓積極參與到保護與開發工作中。
「就在今天上午我們就搞了一個儀式,為300戶參與旅遊發展的貧困戶進行了分紅。」談起貧困戶通過參與旅遊產業脫貧致富的事,苟明利臉上露出笑容。她表示,「十三五」期間,習水縣將致力於以「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加大投入開展農村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進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通過政府扶持群眾參與,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精品酒店店、民俗客棧、農家樂及特色旅遊商品。以土城景區為龍頭帶動,推動「旅遊+」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拓展產業接口,大力發展旅遊+美麗鄉村、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的旅遊產業鏈,全面實現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讓全民共享旅遊井噴成果。(孫遠桃)
(責編:羅煉、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