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西戌:紅色新聞小鎮藏深山

2020-12-18 河北新聞網

儘管一早一晚依舊涼爽,時近七月,山裡的天兒還是熱了起來。與天氣一起熱起來的,還有這裡的紅色遺址。

涉縣西戌鎮沙河村,這個深藏太行深山中的村落、陝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舊址所在地,陸續迎來了眾多訪客。

邯長高速已經通到了涉縣,以前被視為「畏途」的道路,如今已是一條坦途。

記者趕到沙河村的時候,時近中午,街面上人煙稀少。依山而建的村子中間,有一條寬闊的溝渠,那是村子的排水渠。

「去年『7·19』發大水,這條溝可起了大作用。」涉縣文化館王礦清說,當天,他正陪從北京來的記者拍攝邯鄲·陝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片子,被澆了個透心兒涼。

王礦清原來是西戌鎮的文化站站長,現在在涉縣文化館供職。不過,他的家還在沙河村,他的事業也還是挖掘與傳承紅色文化。凡是當地與新華廣播電臺、與紅色新聞有關的事,還是他在操持。「十多年了,這輩子就做這一件事了。」王礦清感慨地說。

也是,從開始注意到散落在西戌鎮的紅色新聞舊址,到現在「紅色新聞文化」引起外界關注;從當年一孔孔快要坍塌的窯洞,到現在稍有規模的舊址;從老鄉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到《紅色號角》廣播劇,王礦清已經說不清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了。至少從個人的角度看,那可是滿滿的成就感。

他說,西戌鎮正在打造一個全國獨有的紅色新聞小鎮。這裡已被命名為中國紅色新聞文化之鄉,全國新聞廣播、大專院校系統的革命傳統和教育實踐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沙河村的新華廣播電臺舊址,還有東戌村的人民日報舊址、西戌村的新華社舊址等。

西戌,一個鮮為人知的深山小鎮,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發揮了「不亞於十萬精兵」的號角作用,在新中國的新聞和廣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王礦清(右)在沙河村講述紅色新聞的故事。

沙河村:紅色電波從這裡飛向世界

這是北方農村常見的黃土崖頭挖出的窯洞,難得這厚厚的黃土,成為當年「陝北的聲音」天然的屏障。位於涉縣西戌鎮沙河村的簡陋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舊址,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

如今,昔日的破敗已經整飭一新。當初為了把舊址保護起來,王礦清沒少找舊址的戶主李如海談心。他一次次往李如海的家裡跑,還將其請到文化站收聽自己參與創作的紅色廣播劇《太行之聲》,最後終於達成協議,李如海另外選址建房,紅色舊址得以保護起來。

邯鄲·陝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播音機房舊址。

從外邊走進來,蜿蜒的青石路盡頭,一棵老槐樹下,一口甜水井旁,就是西戌鎮沙河村革命老區的「陝北新華廣播電臺」舊址。

推開大門,眼前是一個整潔的小院,不大,但窯洞一字排開,院子中間,佇立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首位英語女播音員魏琳同志的雕像。「魏琳」的身後,窯洞裡邊,就是當年的播音機房。機房內設備簡陋,只有一張播音桌,一架送話器,一把絨墊椅子。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也沒有門窗,播音時就掛上一條羊毛毯子當門帘。

在窯洞內,為了隔音和防止回音,窯洞天花板上釘著折皺的白土布,四壁釘著本地產的灰白毛氈。隔壁一洞是音樂播音室,裡面有一架舊鋼琴、一部打擊樂器,另一洞是機器房間。

播音員齊越是在1947年4月底從陝北來到太行山區的。此前,沙河村是邯鄲新華廣播電臺的所在地,因為陝北戰局日緊,受中央指示,邯鄲新華廣播電臺隨時準備接替陝北的廣播。1947年3月29日晚,邯鄲新華臺忽然聽不到來自陝北的聲音。為了不中斷人民的聲音,同志們立即決定以陝北延安的波長播出《兄妹開荒》唱片,然後反覆呼叫「陝北新華廣播電臺,XNCR……」並且重播了青化砭大捷的消息。次日,邯鄲新華廣播電臺正式接替陝北廣播。就這樣,「來自延安」的紅色電波沒有中斷,從太行山麓傳向中國大地。

1947年9月11日,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又在這裡開闢了英語廣播,讓毛主席、黨中央的聲音不僅響徹太行山的上空,響徹古老中國大江南北的上空,也響徹全世界的上空!

1948年5月23日,陝北新華廣播電臺與中宣部、新華通訊社、口播部即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一起到達西柏坡,重新回到黨中央的身邊。邯鄲新華廣播電臺繼續在沙河村戰鬥,1949年9月遷入山西太原,成為山西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而一部分人員調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地。

目前,當地已投入1000多萬元,完成了紅色新聞舊址保護開發項目的總體規劃,完成了沙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舊址的恢復整修並向公眾開放,每年有兩萬多人前來參觀。

西戌鎮是紅色新聞富礦

根據涉縣西戌鎮旅遊總體規劃,紅色新聞舊址是西戌鎮不可替換的珍貴旅遊資源,但亟待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目前,一期工程——紅色電臺遺址整修復原及文物徵集仿製回位已基本就緒;二期工程——太行軍區司令部辦公室舊址、中共太行區委舊址、原晉冀魯豫《新華日報》印刷廠、原新華社書店的整修、重建、復原及相關文物的徵集、仿製、回位等正在推進之中。

用王礦清的話說就是:「西戌鎮的特色就是保存完整,原汁原貌。另外一個,它究竟在中國紅色新聞史上佔什麼位置呢?新華社出版的一本書叫《影響新中國傳播事業的六十人》記述的60人中,在這裡工作過的就有40人。這是多麼大的比例啊!」

西戌村:紅色新聞事業的核心機關

現在的西戌鎮所在地西戌村是當年太行區黨委、太行軍區司令部、太行區武委會的所在地,也是我黨當時整個紅色新聞文化事業的核心機關所在地。中宣部、新華通訊社、口播部即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及邯鄲·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等都曾在這裡駐紮。

抗戰勝利後,1947年3月,新華通訊社社長廖承志率領大隊人馬渡過黃河,由晉西北、晉東南向太行山區的涉縣西戌鎮西戌村轉移。與此同時,晉冀魯豫軍區和中央局早已根據延安黨中央的指示,緊急抽調《新華日報》(太行版)、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太行文聯、北方大學的精幹人員在延安大隊人馬到來之前成立了新華社臨時總社,擔負起面向國內外的宣傳任務。當時,《解放日報》解散,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停播,這裡就成了我黨面向國內外的唯一的宣傳通道。

1947年5月,以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主任為首的小分隊先期到達西戌,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7月,延安大隊人馬到達西戌村,與太行的新聞隊伍勝利會師。此後,開始出版《參考消息》,開闢英語廣播,設立前線總分社和國外分社等。

東戌村:《人民日報》的重要成長和轉折地

抗戰勝利後,晉冀魯豫中央局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走下太行山後於1946年的5月15日將《新華日報》華北版一分為二,一方面繼續在涉縣保留《新華日報》太行版,一方面進入邯鄲創辦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華日報》在涉縣幾經輾轉,從桃城到中原,又於1948年到東戌村,到1949年8月,一部分到西柏坡與華北《人民日報》會合,一部分到山西太原接管國民黨報紙,成為《山西日報》的前身。

由於解放戰爭的爆發,創刊於1946年5月15日的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從邯鄲市區遷入武安的南文章村,後又相繼遷到武安河西村、石洞鄉青煙寺,最後於1948年6月15日轉戰西柏坡與《晉察冀日報》會合,成為華北《人民日報》,進入北京後正式成為《人民日報》至今。

另外,東戌村還駐紮有《新華日報》(太行版)、新華通訊社印刷廠和太行區文聯、太行區黨校等機關,與《新華日報》(太行版)、晉冀魯豫《人民日報》一起在新中國的紅色報業史上留下了自己特有的印記。

據王礦清介紹,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安崗與東戌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60年,他在北京的《人民日報》社又採訪了東戌村的黨支部書記等,雖然所寫文章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發表,他在當時卻付出了成為「右派」的代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至今,他家裡先後所請的八位保姆都是東戌和西戌的,他們全家無私幫助這些老區的孩子們學文化、上大學、找工作,親如一家。(記者 胡印斌)

相關焦點

  • 人民廣播事業的奠基人溫濟澤安葬涉縣
    4月4日,曾在涉縣生活戰鬥過的人民廣播事業奠基人之一溫濟澤、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播音員之一錢家楣夫婦的骨灰安放在了涉縣西戌鎮沙河村西山記者嶺。溫濟澤是我黨久經考驗的優秀黨員和新聞工作者。15歲參加革命,1938年到達延安,從事黨的新聞宣傳工作。
  • 邯鄲涉縣太行紅河谷全力打造「特色小鎮」
    初夏時節,邯鄲市涉縣太行紅河谷高質量旅遊經濟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涉縣赤岸研學小鎮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忙著搬運砂石、壘磚、砌牆、種植果木、硬化巷道,高效快速推進小鎮的各項建設。涉縣赤岸研學小鎮。
  • 「紅色電波在太行」國畫長廊亮相涉縣
    近日,「紅色電波在太行」巨幅國畫長廊在涉縣西戌鎮沙河村建成。解放戰爭時期,邯鄲·陝北新華廣播電臺長期駐紮於涉縣,錢家楣、孟啟予、齊越、魏琳等一批新聞工作者通過電波,傳達了黨中央重要指示和戰略反攻的聲音。
  • 風雨同舟路 無私奉獻人 涉縣光華中學舉行教學暨疫情防控表彰會
    全體起立,奏國歌,升囯旗會上向愛校護校模範、新聞報導先進個人、優秀後勤職工、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指導教師、網課先進個人、先進年級、優勝年級、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涉縣光華中學地處紅色新聞之鄉的西戌鎮西戌村,是已故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十大傑出母親、中共十四大代表、全國第八九十屆人大代表劉金魚於1986年投資創辦的河北省第一所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原中顧委委員黃鎮將軍題寫校名「涉縣光華中學」,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題寫「河北涉縣光華中學青少年軍校」。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長、名譽校長為劉金魚,校長為其女兒趙交娥。
  • 邯鄲涉縣二幼進行教師自製玩教具大賽
    11月20日,涉縣第二幼兒園教育集團在偏店幼兒園舉行教師自製玩教具趣玩大賽活動。緊張激烈的玩教具趣玩大賽開始後,在集團各幼兒園教師全面細緻的解說下,一件件自製玩教具引人入勝:涉縣第二幼兒園的《管中世界》《百變紙板》《地墊樂多多》,涉縣一中幼兒園的《魔法沙包》,木井中心校的《瓶瓶樂》,東戌幼兒園的《呼啦圈變變變》,西戌幼兒園的《趣味保齡球》……與會人員被孩子們的快樂感染,不時加入孩子們的遊戲,並對教師們的教玩具提出改進意見。
  • 程計堂夫妻護林先進事跡在涉縣引起強烈反響
    近日,新華社、河北日報、邯鄲日報相繼刊登程計堂、張翠蘭夫婦艱苦奮鬥守山護林先進事跡,在涉縣各界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程計堂、張翠蘭是涉縣井店鎮臺北村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應聘為村裡的護林員。三十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昔日稀疏的蟒張溝變為如今林木參天的綠色寶庫。
  • 探尋全域旅遊發展的「涉縣模式」
    從八山半水分半田,到青山綠水似桃源;從紅色聖地,到百花齊放;從國家級貧困縣,到人均年增收近2萬元……從旅遊工程的建設到旅遊體系的建設,再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百餘項改革,涉縣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成為了邯鄲旗幟、河北領跑、全國先進,打造了「黨建統領、改革創新、全民共建、群眾共享」的全域旅遊「涉縣模式」。
  • 涉縣入畫來 紅綠正芳華
    「昔日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今朝千萬遊客進涉縣。」「到了這兒,才真正領略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意,太美了,我得發朋友圈炫一把兒。」深秋,太行紅葉大峽谷,到涉縣偏城鎮旅遊的外地遊客趙女士,被漫山紅葉「圈粉」。搶搭全域旅遊的快車,革命老區涉縣的新日子,恰如太行山間秋日的紅葉,一片紅火。
  • 黑棗、花椒、核桃……品牌興農不斷亮出涉縣「新名片」
    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統計,涉縣目前已取得涉縣黑棗、涉縣核桃、涉縣花椒、涉縣柴胡、涉縣連翹5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涉縣核桃、涉縣花椒、涉縣柴胡、涉縣連翹4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會聰聰」、「山之嬌」、「白露珍」等 26個地理標誌產品品牌。
  • 河北涉縣發現原新華社口播部舊址(圖)
    本報邯鄲電(記者邢雲通訊員王礦清)昨日,省文物普查隊在對邯鄲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涉縣西戌鎮沙河村北發現了保存完好的60多孔窯洞,目前已確認這是原新華社口播部即「晉冀魯豫軍區通訊處培訓學校」舊址。這些窯洞的發現,為研究我黨新聞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邯鄲旅遊】涉縣江家大院
    【邯鄲旅遊】涉縣江家大院 2019-02-2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涉縣訪舊地
    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涉縣訪舊地     邯鄲日報訊(劉素麗 張斐)10月29至30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一行10人走進涉縣西戌鎮沙河村,探訪國際臺英語首播地。    1947年,解放戰爭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
  • 白衣執甲,以己為盾——涉縣醫院護理人員抗疫紀實
    這一年,8歲的王麗楠,在西戌小學讀一年級,一本《楊家女將》的小人書讓她愛不釋手。從小生活環境優渥的她,在這本微小的圖畫中,給自己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個深深的遐想。這一年,3歲的王利珍,還在懵懵懂懂中喃喃的背著李白的《靜夜思》,自己的童年時光,也在這幼年的美好和童真的伴隨中,開始天真爛漫的成長。
  • 濟南「遛娃勝地」走紅,藏在深山的「迪士尼」,距市區1小時車程
    濟南「遛娃勝地」走紅,藏在深山的「迪士尼」,距市區1小時車程每到假期,就是孩子們玩的最歡脫的時候。濟南最近有一個「遛娃勝地」突然走紅,它的名字就叫做「孩子小鎮」,光聽這個名字,你是否就覺得童趣滿滿呢?如果你家也有孩子,而且假期旅行也正好沒有安排的話,就不妨來到我們的濟南看看。「孩子小鎮」與兒童樂園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又比兒童樂園的內容更加豐富。
  • 安徽黃山曙光村,一個藏在深山裡的世外桃源,只能坐船到達村子
    安徽黃山曙光村,一個藏在深山裡的世外桃源,只能坐船到達村子黃山,古稱徽州、歙州,位於安徽南部,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是安徽的地級市。但是提到黃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卻是黃山風景區。安徽黃山曙光村,一個藏在深山裡的世外桃源,只能坐船到達村子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位於黃山區的一個很小眾的村子,位於黃山區新民鄉的曙光村。如果你身在村子裡一定會覺得這只是個普通的村子。
  • 【新聞】太行西子 涉縣江南 ——玉泉湖景區開遊嘍!
    玉泉湖景區位於涉縣城東南10公裡處的河南店鎮石崗村,佔地面積200餘畝,由玉泉湖、遊泳池、漁家水岸餐廳等景觀組成,是省級溼地公園。來源:愛涉縣旅遊【限行】10月8日起限行尾號輪換【好消息】涉縣城市免費WiFi正式開通!怎麼用?哪能用?都在這!【收藏】涉縣各大汽車客運站點發車時刻表 人手一份,方便出門!
  • 河北涉縣後峧村多元化產業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涉縣後峧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靠山吃山,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形成了各種產業格局。隨著產業的發展,這個「深度貧困村」逐漸煥發生機和活力,村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路。合漳鄉後峧村是涉縣最西南的一個村,距離縣城60公裡。
  • 德國最美的湖泊,與新天鵝堡齊名,卻藏於深山鮮有人去
    來到德國巴伐利亞州,不管是大城小鎮,還是山區湖泊,處處皆是風景。其中也有不少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其中最閃耀奪目的「雙子星」,一個是舉世聞名、浪漫夢幻的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另一個則是被譽為德國最美湖泊的國王湖(Knigs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