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識:許多人上香,卻不知香真正的含義

2020-12-16 李罕誦大悲咒

香與佛教有非常殊勝的因緣,比如,佛教護法中的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只以香味為食,自身也能散發濃香,故名香神,是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稱為"香火因緣";有些佛弟子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的信眾,又稱為"香客"。香是佛教"十供養"之一,佛教認為:香是佛使,香能與清淨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合,所以,佛教中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薰香,營造好的修行環境,以此來溝通凡聖。

香為佛使以香敬佛,源於佛陀在祗園時,據《賢愚經》卷六記載:佛陀在祗園弘法時,有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請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香菸嫋嫋,飄往祗園,徐徐降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因為這個事跡,"香"成為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故經上稱"香為佛使。"《僧史略》中說:"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為信心之使也。"以香供佛,一縷清香嫋嫋上升直達佛前,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所以香是傳遞虔誠信仰的一種媒介。佛經中常有諸天用各種妙香供養諸佛的描述,而不同的天界眾生受用的香也各不相同,《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參訪鬻香長者,長者告訴他,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善變化天有香,名奪意等等。這些香各有不同的妙用,但都能使聞到的眾生身心安樂,所求如意,趨向佛法。

戒定真香佛教認為:通過修行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這五種功德,可以成佛,喻為"五分香"。這是指通過身口意的修行,使自己身心清淨,升起覺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稱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弟子在焚香時常唱 "香贊":"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蓋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重證寂滅。",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徵意義。《楞嚴經》卷五說香嚴童子聞比丘燒沉水香而悟入圓通,證羅漢果;《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中說上方有眾香佛國,一切皆以香作,乃至以香氣為語言聲音。《百緣經》上還記載了一位因供養檀香而成道的阿羅漢。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非常富有,他有一個兒子,容貌端正,世間少有,身上的毛孔會散出檀香味,口中還能發出優缽花的香,長者為男孩取名為"旃檀香"。旃檀香長大後跟隨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有比丘問佛陀,他有何種福德,不但能生於富貴之家,身上口中皆發香味,還能遇到世尊出家證果。佛陀回答說:在過去九十一劫時,毘婆屍佛入涅槃後,當時有人收取毘婆屍佛的舍利,並造起四寶塔供養佛舍利。一日,有一長者進入佛塔,見到佛塔破損,就和泥塗平,又以旃檀香散在上面,發了善願然後離去。因為這個功德,從那時起至今,九十一劫不墮入惡道,不論投生天上或人間,身口皆散發香氣,受用福報快樂,直到今世得遇佛陀,出家成道。"

行香解脫關於行香,在《賢愚經》卷七中載:昔有貪婪之人,蓄金七瓶,掘地深藏。後病死變為毒蛇,猶守金瓶。經漫長歲月,心生厭倦,呼行人捐金一瓶,供僧作福。行人擔蛇至一寺,遵囑行香僧前,僧為蛇說法,蛇因之而喜,復獻出六瓶金施僧,蛇因此而命終生忉利天。這是"行香"的源起。中國"行香"始於晉代道安法師。原為法會儀式,指法師升座說法時,向他燃香禮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後來"行香"一般指佛事齋會中,由法師和主持齋者持香爐繞行壇場,或引導儀仗巡行街市。南北朝時期,朝廷開始舉辦"行香"法會。唐朝"行香"特別興盛。如張籍《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中:"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白居易有詩《行香歸》:"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當時,朝廷舉辦"行香"法會,多用於國忌日。當然也有非忌日行香的。後來有民間以"行香"祝壽或超度亡靈。民俗中廟會、求福、祈禱豐年、官場儀式、新官赴任、店鋪開張等都有所謂的行香,這是借用佛教中"行香"的意義,來表達人們美好的祝願。

"願我身清淨如香爐,願我心如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諸佛。"在佛菩薩像前燃香,意在提醒佛弟子"自性本具",見香如聞自性,自性清淨自生香。

相關焦點

  • 佛教:到寺院上香的正確做法
    上香有三種含義:一是表示自己虔誠供養三寶。二是表示信息傳遞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佛菩薩加持。第三,香燃燒自身,普香十方,這提醒著佛弟子要無私奉獻、弘法利生。第四,佛並不喜歡世間大富貴香,而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含有「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之意。
  • 拜佛為什麼要上香?供香,燈燭,水果,有什麼含義
    拜佛為什麼要上香?供香,供燈,供蠟燭,供水果,有什麼含義生活中經常去寺院拜佛,而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要供香,供燈,供蠟燭,供水果。如果我們只是盲目的拜佛,不了解其中的真意,佛祖又怎麼會保佑我們。我們去寺院去拜佛,普遍的稱我們為信士,那麼香也叫信香。代表我們對佛法有信心,願意修習佛法,而我們修習佛法次第必須勤修戒定慧,那麼上香的大意又可以理解為,戒定真香,希望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持戒、生定、開慧;成為真正的修行者。禮佛朝拜也在於表達我們對佛陀的尊敬,可以讓我們拋棄煩惱習氣,覺悟成佛。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佛前供燈,無特殊情況不要人為吹滅,燈代表光明與智慧,破除人的無明煩惱,徹夜長明為宜。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是佛前上香,一定要知道的3條「禁忌」,希望大家受益。現在許多香大多是工業香,也不利於寺院僧眾的身體健康。當然,若只是上幾炷小香,那也無大礙。不過,為了更加規範,利於大家培福,我們儘量在殿外上香。二、不要大把大把燒香我們燒香不要盲目,一定要心存正念,不可迷信顛倒。
  • 祭拜冷知識:上香只能3根、6根、9根,卻禁止13根!這是為何?
    但是很多旅遊都忽略了,去寺廟祭拜也是有許多規矩的,很多遊客都是按照自己的感覺而上香的,那麼今天就在這裡跟大家說一說祭拜時的冷知識!在寺廟上香只能上3根、6根、9根,卻禁止13根,這是為何,驢友們知道嗎?對此寺廟的一些相關人士說:上香的時候數量也是很有說法的,我們經常上的3根香,就是代表著敬畏天地。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相信每個到寺院拜佛的人都有燒香的習慣,寺院裡都設有流通處,可供人購買佛教用品,如果我們要燒香,可以到流通處去「請香」。注意不能說「買」,寺院非世俗名利場所,說買賣會很不恭敬。雖然常看人燒香,但很多人燒香其實並不如法,也並不真正明白燒香的含義,只是盲目地、人云亦云般地跟風,似乎覺得別人都燒香了,自己若不燒香,會得罪佛菩薩。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
  • 佛前上香一般上幾根香?燒香有什麼含義?
    佛前上香一般上幾根香?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現在禮敬佛菩薩,是要把原有的香光顯露出來。同時,也是對佛菩薩表示一種敬意。因此香只要點一炷(支)到三炷,燭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為香點得越多,燭點的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這是錯會了點香燭的意義。而且有些地方,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點香燭,只要有虔誠心,也一樣能得到供養的功德。
  • 上香為何要點三炷?每炷香有什麼含義?
    無論是各大廟宇的祭壇,還是各家的小香爐,都插著三炷香。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已經約定俗成了。但為何一定是三呢?而不是二或者四呢?多一柱少一柱為何不能為人接受?「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偏愛,比如三皇,退避三舍,三打白骨精,三思而後行等等。
  • 揭秘去寺廟上香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燒13根香,方丈:我都不敢燒
    90後旅行,只為遇見:揭秘去寺廟上香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燒13根香,方丈:我都不敢燒自古佛教在我國的流傳歷史就比較久遠,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不管佛教、道教,都是需要我們上香。然後以此來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現在旅遊業非常發達,我們經常會在各地見到有人在寺廟為家人上香祈福等這種現象。但是你又會真正的燒香嗎?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我們看到有的人在燒香的時候,這個手裡拿的香數量都是不等的,有的人是3、也或者是6、9根,基本上沒人拿13根的。那麼,為什麼燒香忌諱燒13根呢?問了這個寺院裡的方丈,方丈說,我都不敢拿13根燒!
  • 寺廟燒香的基礎知識:燒香的規矩,正確上香的注意事項
    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特將燒香祈福應該注意的事項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你講解燒香拜佛的規矩。一、進門禮數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
  • 佛學常識:什麼是上香?怎麼如法上香
    在佛教之中,如法上香禮佛有很殊勝的功德,我們從「爐香乍熱,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等一些爐香贊中,能略有所知,那麼什麼是上香呢?香,是人與神佛、聖尊或先祖的一種溝通方式,又有自然清靜的作用,其歷史由來已久。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
    我們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齋日還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這都是為了方便信眾而說的法。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簡訊」!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 初一和十五上香;敬香的意義!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簡訊」!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 上香這麼多年,你知道為什麼初一、十五要上香嗎?
    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今日五月十五,沒有很多時間的信眾都會選擇在初一十五上香,上香每天都可以上的,但是由於時間原因,也沒關係,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初一十五為什麼要上香?一個月有這麼多天,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是選擇初一十五上香呢?
  • 寺院上香有大講究 上幾炷香怎麼上香你一定要知道
    寺院上香有大講究(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進寺院就燒一大把香到處去插,好象有任何一個香爐沒插到就不安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 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 若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在香爐中間,默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默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默念「供養僧」。
  • 燒香拜佛,是左手上香還是右手上香?寺廟老僧這樣說:別再錯了
    導語許多人去寺廟燒香的時候都猶豫過一個問題,就是燒香拜佛的時候應該是左手上香呢,還是右手上香呢?而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上香應該用左手上,因為右手是用來殺生的,而左手較右手而言比較平和一些。一、 佛的隨緣性1、上香用哪只手,隨緣即可其實寺廟的一位老僧人是這樣子跟小編說的,他說對於燒香拜佛,用哪只手上香這個問題,真正的佛法是沒有這些說法存在的,這些說法的存在是民間的一些迷信行為。
  • 佛教:佛前上香,這3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相信很多人到寺院,都會隨大流燒香拜佛祈福,尤其是逢每月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流通處、清香處總是人滿為患,信眾都非常虔誠。那麼,你知道為何要燒香嗎?燒香了,佛菩薩就會保佑我們了嗎?難道不燒香就會得罪佛菩薩?香燒的越多就越好嗎?相信許多人對此都有疑問。
  • 彈幕上香是什麼梗和五五開有關嗎 抖音把香放下是什麼意思
    在國內,抖音這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受到了許多年輕網友的喜愛,這款手機軟體在國內已經成為了年輕網友們最為常用的一款短視頻社交軟體。在抖音中,隨著短視頻的特效優化越來越好,好聽的歌曲越來越多,這也讓用戶在抖音中拍攝短視頻越來越容易,每天都會有許多熱門短視頻從中出現。
  • 3、6、9根含義不同,沒事一定不要燒13根!
    說起燒香拜佛、拜祖宗,相信每個人也是有感而發的,就算你沒有真正體會過,長這麼大也應該見過,每逢特別的節日,家裡大人都會燒香拜佛、拜祖宗,對此大家也不陌生,一般燒香的人都會點上三根,也會點上六根或九根,你知道這意思嗎?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98%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上香,是與祖先與神佛與大地與蒼天的一種溝通方式,又有自然清靜的作用,從古到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在佛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大家知道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嗎?今天,帶大家去了解下上香的規矩之初一十五上香的講究吧。
  • 佛教的幾個基本知識,學佛之人不可不知
    佛教,世俗把這個看作是宗教,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教真正的含義是——佛陀的教育。 而佛也不是神,而是大徹大悟,無所不知的覺者,他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希望眾生都得解脫。 我們眾生其實也都有佛性,只不過隱藏在我們的本心之中,修行,其實就是修心,或者說是找回我們這顆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