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新局
「『十四五』時期,是海南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五年。」12月8日,《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對外公布並提出,「十四五」時期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
高新技術產業是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石,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強弱項,夯基礎,利長遠。基礎薄弱的海南在「十四五」如何對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布局謀篇?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海南省委七屆九次全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海南抓牢抓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自貿區(港)的基礎工作,積極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其中,包括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N」政策體系,11個重點園區同步掛牌,先後發布9批91項制度創新案例,創造多項「全國第一」,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和原輔料「零關稅」等一系列核心政策陸續落地,推動自由貿易港政策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穫。
尤其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海南持續加速。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從2016年的201家增長到2019年的566家,年均增長達到41.3%,增長幅度排在全國前列。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83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45億元,增長幅度近50%,並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技術服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海南三大科技城建設穩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海南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力軍,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同比上年增長114%。
創新創業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海南自貿港政策為本地藥企提供了絕佳的國際化戰略發展契機。」海南中和藥業是專業從事化學合成多肽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和藥業將在肽類特色藥物和小分子化藥領域,加大研發創新投入,讓國際化發展戰略成為公司業績的另外一個有力支撐。
記者注意到,《建議》對「十四五」時期海南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作出了最新部署。包括:堅持「項目進園區、園區說了算」,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整體規劃和同步建設,完善園區綜合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發展總部經濟,吸引跨國公司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打通產業鏈,推動「整裝+零配件」「製造+維護保養」「生產+應用再集成」等融合發展。
《建議》提出培育發展「海陸空」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崖州灣深海科技城和南繁科技城建設,發展深海探測、生物育種及生物產品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步推進陵水、樂東南繁基地建設。加快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發展火箭總裝、衛星及應用、航天超算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商業航天。
《建議》還提出,將洋浦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和油品自由貿易港區。加快實現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技術、設備和藥品與國際同步。壯大海口藥谷產業規模,高水準規劃建設海口美安生態科技新城「美安新藥谷」。發展電子信息製造產業,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數字貿易等為重點,依託海南生態軟體園、復興城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園、陵水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加速培育若干千百億級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基地,培育打造「鏈上海南」產業生態。培育發展遊樂設施裝備及零部件生產製造、珠寶加工等產業。加快電氣機械和器材、汽車等傳統裝備製造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兩化融合」進程。
海口國家高新區是海南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海南高新技術產業格局中,首當其衝,重任在肩。園區負責人表示,圍繞相關部署,高新區將精心謀劃「十四五」發展,努力提升產業能級,積極構建面向未來、開放型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工業總產值完成800億元、營業總收入實現千億元,高企數量達到300家以上。
【來源:海口高新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