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們,
Ready ? Go!
讓我們一起來撞樹?
嗷,不,一起來養生!
公園裡,經常看到這一幕
據說能刺激穴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哦~NO! NO! NO!
千萬別這樣!
一不小心,
不僅撞出腦震蕩,
還有可能老年痴呆!
小夥撞頭,當即失憶
最近,小編的好友阿燦(化名)踢足球,一不留神撞到頭,他當即昏迷在地、不省人事,15分鐘後,才逐漸清醒。阿燦醒後第一句:「我怎麼躺在這裡?」同時,他頭痛、眩暈、噁心……此後送醫的路上,這位同學出現了逆行性遺忘,豬隊友不斷告訴他「踢足球」受傷去醫院,同樣的問題,他每隔兩三分鐘又重複問一遍,這是咋回事呢?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浩醫生診斷,阿燦確診為腦震蕩。
吼吼,可別小看這種病!輕者,頭暈目眩加失憶;重者,日後老年痴呆纏上你。醫生說,在足球場上還會經常看到足球健兒們用他們的腦袋去頂球,這其實也非常危險。在確診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有頭部外傷病史。
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震蕩效應》,就講述了美國橄欖球運動的多名運動員,因為頻繁撞擊頭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創傷性腦病(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CTE),大腦在多次反覆受到創傷性打擊後,出現了伴隨有記憶力衰退、抑鬱、痴呆、震顫等症狀的大腦進行性退化性疾病,嚴重者甚至還有自殺傾向。
「可能的原因是大腦遭受頻繁外力打擊後,受衝擊區域神經細胞內的微管發生變形並最終塌陷,從而使神經細胞失去正常功能,而Tau蛋白出現異常磷酸化並在此區域異常堆積,並有可能造成其他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更嚴重的神經功能受損。」醫生介紹,這一過程和AD的病理過程非常相似。
但對於大部分病人而言還是沒必要有這方面的擔心,如此嚴重的後遺症多發生於從事劇烈對抗性運動的運動員,像橄欖球、拳擊、冰球等運動員,以及職業軍人,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可能會反反覆覆出現數次甚至數十次的腦震蕩。以美國的橄欖球運動員為例,如果運動員在12歲以前就出現過腦震蕩或者從業時間達到11年以上,其發生CTE的可能性會數倍增加。而在參加過伊拉克或阿富汗戰爭並在戰場上出現過腦震蕩的美國軍人比正常人群發生老年性痴呆的風險高2倍多。
但無論哪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大腦、避免反覆創傷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國足」衝不出中國,說不定有這方面原因?腦西搭牢!
什麼是「腦震蕩」?
腦震蕩(concussion),是原發性腦損傷中最輕的一種,表現為受傷後出現一過性腦功能障礙,經過短暫的時間後可自行恢復,無肉眼可見的神經病理改變,顯微鏡下可能會發現神經組織結構紊亂。
原來,人的大腦由柔軟多脂的組織組成,是像果凍一樣的很粘稠的一坨東西。它藏在堅硬的頭骨裡,由包含九百億條神經細胞的巨大網絡組成,整個網絡通過長長的軸突傳遞信號,使整個大腦得以交流。受到外力,大腦在顱腔內晃動劇烈晃動。這細長的神經細胞,其實非常脆弱,並不經撞,一旦受到外力襲擊,就會拉伸或扭曲,使其失去溝通能力,還有可能會釋放毒素導致會其他神經細胞的死亡,經過這一系列變故,就導致了腦震蕩。
醫生在出門診時,碰到最多的就是輕度腦外傷,絕大多數人都會問;「大夫,我這是腦震蕩嗎?」特別是在有第三方責任人的毆打或交通事故中,患者往往一進診室就說「我被打成了腦震蕩」或「我被撞成了腦震蕩」。但事實卻往往並非如此,腦震蕩有其明確的診斷標準,包括:
(1)有明確的頭部外傷病史;
(2)輕度意識障礙,昏迷時間不超過30分鐘;
(3)可能伴有近事遺忘,或稱作逆行性遺忘;
(4)神經系統查體多無陽性表現;
(5)腰椎穿刺和頭顱CT檢查無異常發現
所以如果真的不小心頭部受傷了千萬不要緊張,是否有腦震蕩可以對號入座。
腦震蕩有哪些表現?
腦震蕩的典型臨床表現有頭痛、頭暈、睏倦、疲勞感、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紊亂、記憶缺失,以及各種焦慮感,對聲音和光的極度敏感。
有的患者還出現視力模糊,嚴重者甚至出現抑鬱。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意識障礙:短暫的意識喪失。
2.近事遺忘:即對受傷前後的經過不能回憶。
3.神經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眩暈、畏光、乏力等。
4.精神症狀如煩躁、悲傷、抑鬱、緊張、焦慮、興奮等。
最最關鍵的,也是最最常見的——就是「近事遺忘」。
什麼意思?就是患者從傷後經過短暫的昏迷後,清醒時無法回憶起受傷當時的情形(包括受傷時間、地點等),但對受傷前很久遠的事記憶清晰。我們又稱之為「逆行性遺忘」,大部分腦震蕩病人都會出現這個症狀。
得了腦震蕩要不要治?
神經外科醫生介紹,如果發生腦震蕩,首先要給自己吃顆定心丸,這是原發性腦損傷當中最輕的一種。雖然極少數病人可能會出現遲發性顱內出血等繼發性損傷,但對於大多數病人而言,腦震蕩一般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較短,治療以觀察、藥物對症處理為主,一般能自愈,不會有明顯後遺症,但是一定不能忽視,嚴重也會導致顱腦損傷。
患者需要立刻就醫,進行病情觀察。傷後可在醫院觀察24小時,看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和生命體徵的變化醫生通常都會進行一些必要的神經系統專科查體,比如意識、語言、肢體活動等功能。並且還會常規安排進行腦CT檢查。
如果在家觀看,需要在24小時內密切注意是否有頭痛、噁心、嘔吐和意識情況,如症狀加重應立即就醫,對症治療。頭痛較嚴重時,需要臥床休息,減少外界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有以下4點:
1、防滑。廁所應普防滑地毯。外出時看見潮溼的地方應該放慢腳步,以免滑倒。
2、避免激烈運動。比如在球場上無用頭去頂撞球
3、防止墜床。家中有小孩的應該在床邊裝護欄,以免小朋友在熟睡中翻身不小心墜床。
4、有些藥物服用後,會使整個人昏昏沉沉,因此在服用完此類藥物時,應該注意休息。
神經創傷學是浙大一院神經外科重要的亞專科之一,2011入選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創新學科團隊。團隊致力於顱腦創傷與神經修復的臨床與科研工作,提出「顱腦創傷—神經修復—神經康復」一體化救治體系的理念並應用臨床實踐,不斷開拓創新,積極進取;堅持臨床、科研、教學同步發展,在重型顱腦損傷救治、顱腦創傷併發症與合併症的診治、意識障礙促醒治療、顱神經修復手術等方面有獨特建樹。團隊在該領域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SCI收錄論文30餘篇,獲得國際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獎項4項,並主筆和參與了多個國內專家共識/指南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