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手機成癮?

2020-12-19 百家號

無手機焦慮症

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或no mobile phone phobia),指因無法使用手機而引發的嚴重焦慮,這也是老生常談多年的問題。但心理學家稱,在亞洲這片創造出自拍杆和emoji表情的土地,手機成癮的人數仍在飛速增長,手機沉迷者的年齡層愈加年輕化。

手機事故成了滑稽新聞的寵兒

目前,在韓國11至12歲的兒童中,72%都有自己的手機,他們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耗費約5.4個小時。一項對韓國近1000名學生的研究顯示,25%的被調查者有手機成癮的情況。這份將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壓力是預測一個人手機成癮概率的重要指標。

手機對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亞洲,它卻通過更多元的渠道滲入了當地文化:在任何一頓飯前,都有人一定要給食物拍上幾張特寫;而日本已經有了名為「手機文化(keitai culture)」的系統的手機文化。

亞洲,與其25億手機用戶一道,給大家帶來了一系列有關手機的「事故新聞(mishap news)」,如「一臺灣遊客在看Facebook時掉下碼頭後成功獲救」。或者又如,「四川一女性因看手機落入水溝,消防隊員救援」。

這些事件或許都能搖身一變,成為奪人眼球的滑稽新聞標題。但是在新加坡,引人擔憂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受手機影響的人群正趨於低齡化。新加坡人口僅600萬,其手機普及率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

此外,新加坡擁有數碼成癮(digital addiction)方面的專家,設立了網絡健康使用診所(cyber wellness clinic),並定期進行普及宣傳,使民眾重視數碼成癮。

「年輕人缺乏一定成熟性,因為他們沒有自我控制力,這使得他們對手機使用的自我管理變得更加艱難,」新加坡網絡健康中心主任Chong Ee-Jay說道。

他很擔心年幼的孩子拿到手機後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

「手機作為學校課程學習的組成部分,對於低齡學生而言簡直唾手可得」,他說。在新加坡,教師通過手機應用WhatsApp(一款智慧型手機之間通訊的應用程式,可接收好友發送的信息;譯註)布置家庭作業的現象已非常普及。

「我的手機就是我的整個世界」

在韓國,19歲學生Emma Yoon(化名)自13年4月起就一直在接受「無手機焦慮症」的治療。

「我的手機就是我的整個世界。它是我自身向外延伸的一部分。」

「只是想像我如果掉了手機,我都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所以我無論去哪都一定會帶著它。」

Yoon的父母還說,他們女兒的手機成癮行為將她表現出來的其他行為問題也放大了。女兒不再堅持自己的愛好,也拒絕參加學校活動。

在衣服口袋輕得奇怪、沒有手機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感到焦慮,但手機成癮引發的焦慮的不同之處在於,手機已經成為個體其他問題和焦慮的核心。上述韓國研究同時發現,為了玩社交媒體而使用手機的群體更容易手機成癮。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手機成癮?

手機,長期以來都為人們視作擴寬人際交往的唯一關鍵工具。如果沒有手機,易受影響的兒童和年輕人就可能感覺孤身一人、茫然無措,覺得自己無法與他人取得聯繫。在部分亞洲國家,學生的家庭作業繁重又耗時,手機就成為他們聯繫朋友、尋找樂趣、溝通分享的唯一渠道了。因此手機對他們來說有著無法言喻重要性,即使不合理。

你是否沉迷於手機?讓專家告訴你一些手機成癮的早期標誌:

1. 沒有原因,卻一直查看手機消息

2. 一想到沒有手機,就心情焦慮、坐立不安

3. 躲避人際交往,卻願意將大把的時間用在手機上

4. 半夜醒來看手機

5. 因過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學習或工作表現退步

6. 易因郵件和手機app而分心

像毒品得戒,還是現代人的過度誇大?

有少數國家開始就手機使用頒布管理條例。

在韓國,政府推出了一款監控青少年手機使用情況的app,引發社會熱議。此外,韓國官方在2011年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以禁止兒童夜間零點過後玩網遊。

中國是最早將網絡成癮診斷為臨床疾病的國家之一。為了消除這類新型社交媒體成癮,中國已設立類軍事化的成癮控制醫院。

精神分析師Thomas Lee認為,亞洲其他國家也應效仿中國,和性成癮、賭博成癮一樣,將手機成癮納入標準「心理障礙」範疇。

「人們利用手機獲得愉悅情緒的方式,與毒品給人帶來歡愉的機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Lee這樣說道。

「就像毒癮一般,手機成癮同樣可表現出情緒退行症狀,如坐立不安、焦慮,甚至憤怒。」

但是也有反對聲認為,人們過於誇大手機成癮,這只是現代社會人們容易誇張自己的表現形式之一。新加坡臨床心理學家、Marlene Lee教授稱,科技所致的心理障礙早已不是新現象。

「相關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因此有關手機成癮的問題還有許多尚待明晰。科技成癮實際上與其他成癮障礙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只是換了一張新的『面孔』,」她說道。

她的觀點也得到了精神分析師Adrian Wang的支持,後者稱自己拒絕將這類成癮診斷為心理障礙,避免用醫學方法治療社會問題,因為技術成癮是「更大的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如家庭和自尊問題」。

無疑,亞洲還會創造出與手機有關的新事物並風靡全亞,就像自拍杆、阿凡達和emoji一樣。

在這片廣袤而國家各異的大陸上,亞洲各國的精神分析師都希望,未來大家共享的東西是積極的、創造性的,而不僅僅是蔓延全亞的焦慮感。


譯:Cherrychess丨壹心理翻譯專欄

相關焦點

  • 性成癮是病 如何判斷是否患上「性愛成癮」
    目前國內大眾對性愛成癮這個問題還很不了解,實際上,患者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去從事這種性行為,自己會非常煩躁、焦慮不安,一旦實施以後,又往往會陷入內疚、自責、悔恨的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  並非風流成性的都是男人,女人也會患上性成癮症。在臨床上,何日輝也接診過性愛成癮的女性,伴侶根本無法滿足她的需求。
  • 12道題測試你是否患手機成癮症
    如何判斷是否成癮?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供一套測試題,讓同學們參考這些問題看自己的成癮度是否日趨嚴重。  1、經常發現自己使用微信的時間比預期長?  2、經常因為多用一會微信而忽略日常瑣事?  3、經常用了很長時間微信而耽誤功課或工作?  4、經常會在別人問起在微信上做什麼時,產生防範心理或變得遮遮掩掩?
  • 孩子上網成癮危害大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上網成癮
    孩子上網成癮的危害   1、對孩子眼睛不好,會使視力下降。   2、沉迷於網絡之中,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   3、在網上和別人交流,孩子有時會上當受騙。   4、如果一直沉迷在網路遊戲中,孩子的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吸毒成癮
    那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吸毒呢?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了麼?不,我國公安部《吸毒成癮認定辦法》中第七條,就做出了明確的指示:第七條 吸毒人員同時具備以下情形的,公安機關認定其吸毒成癮:  (一)經人體生物樣本檢測證明其體內含有毒品成份;  (二)有證據證明其有使用毒品行為;  (三)有戒斷症狀或者有證據證明吸毒史
  • 心理學:手機成癮,遊戲成癮,上網成癮,如何遠離「上癮」?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停不下來的「成癮」行為而自責——它消耗了我們的時間、佔用了我們的精力,在片刻的滿足之後,感覺到的,是無盡的恐懼。成癮,本質上是一個「糟糕的感覺——麻痺痛苦」的惡性循環。所以,它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卻一定會降低生命的質量。成癮現象的背後有什麼心理機制,如何有效應對成癮行為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成癮這件事。
  • 判斷和矯治遊戲成癮終歸要依賴科學
    據媒體報導,關於遊戲成癮是否列入精神疾病,W H O已經做了十幾年的研究和考量。現在,幾經權衡,W H O終於做出這樣一個艱難而重大的決定,認為遊戲成癮已經符合《國際疾病分類》中的精神疾病的標準,只能說明,當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日益普及,相關問題已經越來越嚴峻。    現在儘管W H O做出了決定,但並不意味著其相關爭議就此全部消解。
  • 如何判斷自己手機是否支持2x2 Wi-Fi?
    提問:    如何判斷自己手機是否支持2x2 Wi-Fi?回答:    在路由器規格匹配的情況下,具備2x2 Wi-Fi的手機有著更大的網絡覆蓋範圍、更強的穿透力和最高 2 倍的吞吐量增加。
  • 近三成年輕人手機依賴成癮,愛玩手機可能是種「精神病」?
    【家電網HEA.CN 12月4日微信原創】明明說好要早睡,卻不知不覺躺在床上玩手機玩到深夜;每隔幾分鐘就要打開手機一次,查看是否有新消息;一旦手機快要沒電或者無法使用,就會感到莫名的心慌和焦慮……如果經常出現上述情況,那麼愛玩手機的你可能就要注意了,因為最近有研究表明,對智慧型手機的問題性使用,很有可能是一種精神障礙。
  • 應對孩子手機成癮的家長手冊
    不妨按照我們的步驟試一試:第一步判斷孩子是否手機成癮手機成癮:是因為過度依賴或不規範使用手機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心理障礙家長需要先面對現實,明確了解自己的孩子現在是處於某種狀態。孩子是正常合理的使用手機,是家長有焦慮和過於擔心了?還是已經趨向於或者就已經是手機網絡成癮的一份子?前者預防為主;後者則需要疏導與治療。
  • 網絡成癮是什麼?如何判斷兒童是否屬於網癮
    兒科主任王波 隨著電子產品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機,網癮也成為很多家長揪心的問題,網絡成癮症的簡稱,是指上網者由於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
  • 《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是怕孩子沒事幹在家玩手機,不能自拔,造成手機遊戲成癮。疫情期間,因為居家學習的特點,孩子使用手機上網課和使用手機接收老師布置的作業,因此使用手機的頻次增加,也造成許多孩子使用手機失控,手機遊戲成癮。雖然4、5月份,孩子們陸續復學,使用手機過度現象有所減少,但也有不少孩子身在課堂,心在遊戲,己經無法回到規律的作息狀態。暑假期間,那些原本蠢蠢預動的心又開始活絡了,手機遊戲失控的問題又出現了。
  • 高中生手機上網成癮,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戒掉?
    高中生手機上網成癮的現象並不少見,也都產生了很多不良後果。一、高中生手機上網,危害更多,嚴重性更強,防治起來更難。舉兩例我所經歷的嚴重事件:一位學生因用手機看玄幻小說成癮,最後神經出了問題,導致輟學回家,至今還未痊癒;還有一位男同學因用手機看黃色的東西入迷,竟夜闖女生宿舍,驚動了警方,最後被學校勒令退學。網上曝出的因手機問題跳樓輕生的的案例也不是一件兩件。
  • 宅在家一個月如何防止孩子對手機、電視、網絡成癮?
    宅在家裡,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全社會負責。現在,大部分地區都開始有序復工,孩子一直待在家裡,可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玩電子遊戲,看動畫片,刷短視頻等,由此則可能導致其上癮。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 遊戲成癮、手機上癮、菸癮性癮……心理學解析:如何遠離成癮行為
    成癮現象的背後有什麼心理機制,如何有效應對成癮行為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成癮這件事。01 成癮背後:幼年時的情感剝奪觀察嬰兒,常常可以幫助我們認知自己。嬰兒很小就有吮吸拇指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他們自發形成的用替代的方式撫慰自己的「創傷」。
  • 公益課程|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主講 ▏謝維興課程導語暑假到了,很多父母又開始發愁了,一是不知道如何安放孩子過剩的精力,二是怕孩子沒事幹在家玩手機,不能自拔,造成手機遊戲成癮。疫情期間,因為居家學習的特點,孩子使用手機上網課和使用手機接收老師布置的作業,因此使用手機的頻次增加,也造成許多孩子使用手機失控,手機遊戲成癮。雖然4、5月份,孩子們陸續復學,使用手機過度現象有所減少,但也有不少孩子身在課堂,心在遊戲,己經無法回到規律的作息狀態。暑假期間,那些原本蠢蠢預動的心又開始活絡了,手機遊戲失控的問題又出現了。
  • 孩子玩手機成癮,手機:這個鍋我不背
    二是家長認為的沉迷手機,是指的每天玩多長時間才算呢?三是若孩子真的是手機成癮,其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四是手機對於孩子的生活的世界來講,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下面我們就孩子玩手機成癮為家長梳理了四個方法,希望對能夠幫助到家長。 01 學會傾聽 先聽聽孩子講,為什麼會玩手機,手機裡有什麼吸引住了他。是否是因為爸爸媽媽陪伴得太少了,或者是因為爸爸媽媽在家也經常盯著手機看,處理工作等等,還是說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不開心了,無聊了,獲不到認可,肯定和鼓勵了等等,才會去玩手機。
  •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缺水?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在生活中,專家建議牢記這5個數字,讓身體喝夠水。1200毫升。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程義勇教授表示,2000毫升是*一天所需要的水分總量,食物中可提供很大一部分,成年人每日需飲水至少1200毫升,也就是兩瓶礦泉水。21分鐘。這是水進入全身細胞的時間。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輸卵管堵塞
    然而,有的女性由於缺乏對輸卵管堵塞的認識,往往沒辦法直接判斷是否患上輸卵管堵塞,而耽誤治療時機。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輸卵管堵塞? 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輸卵管堵塞鄭州華山醫院醫生說說可以從以下症狀看出: 1、白帶:輸卵管堵塞患者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症狀,不僅如此,有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白帶異常,有白帶顏色、質量、性狀、氣味的變化。 2、月經:月經來潮時血量增多。
  • 如何正確判斷自己是否是胃炎
    如何正確判斷自己是否是胃炎?胃炎是消化道疾病當中最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飲食不規律,不按時吃飯,或是經常吃寒涼的食物,長期下去就會引發胃炎,那麼如何正確判斷自己是否是胃炎呢?下面為大家具體介紹。打開電視,展開報紙,我們總能見到鋪天蓋地的胃藥廣告,胃病實在太普遍了。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前列腺炎?
    核心提示:男性朋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前列腺炎?醫生表示,臨床上將前列腺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男性在生活中是否出現尿頻,尿急,尿道刺痛。生活中,男性容易出現性功能障礙和不適感,比如:性慾減退,早洩,射精疼痛,陽痿,無力射精,勃起不堅表現時,往往是患有前列腺炎。